羞愧,很遺憾用這種方式認識您
2017年2月12日下午3時,最後一位「中國航天四老」任新民去世,享年102歲。中國航天事業第一代創始人錢學森和航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鍔、黃緯祿、梁守槃)在天堂重聚。
留美獲得碩博學位,然而在1949年選擇回國建設新中國——他堪稱傳奇的個人經歷,卻又是我們最常讀到的關於那個年代的「劇情」。
作為「兩彈一星」元勛之一,任新民這個名字並沒有那麼家喻戶曉,很多人都是在他去世的消息中,第一次了解了這位世紀老人名字的分量。網友們在表達緬懷之情的同時表示:很遺憾,是用這種方式認識您。
任新民是我國著名的導彈和火箭技術專家,兩彈一星元勛之一,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他曾領導和參與了我國最早的液體導彈的研製工作,並作為運載火箭的技術負責人,領導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此後,他先後擔任我國首顆試驗衛星通信、首顆實用衛星通、首顆氣象衛星等6項重大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主持研製和發射工作,被親切的譽為中國航天的「總總師」。
任新民1940年畢業於重慶兵工學校大學部造兵系。1945年赴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院留學,獲機械工程碩士和工程力學博士學位。1949年8月回國,開始在南京華東軍區軍事科學研究室任研究員。1952年起,任新民歷任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教授、教務處副處長、火箭武器教研室主任、炮兵工程系副主任。
1956年,歷經萬難歸國的錢學森開始組建我國導彈的專門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在組建專業人才團隊時,錢學森邀請任新民一起創建中國的航天事業,任新民欣然應允,出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總體技術研究室主任、液體火箭發動機設計部主任。從此,任新民開啟了自己與中國航天事業共生、共榮、共奮進的「航天人生」。由於「伯樂之遇」,任新民也與錢學森結下了一生「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
上世紀50年代中國的科研條件和專業人才都非常有限,國家經濟基礎和工業技術更是相當薄弱。放眼全中國,當時只有錢學森在美國實際上參加過導彈與火箭的核心研究、實驗工作。
1958年1月,我國開始了對前蘇聯P-2導彈的仿製工作。液體火箭發動機被稱為導彈的「心臟」,是導彈仿製中的重要關鍵技術之一。當時擔任液體火箭發動機設計部主任的任新民和同事們先後克服了材料、工藝、設備及推進劑等方面的重重困難,終於掌握了P-2導彈的液體火箭發動機的關鍵技術於1960年11月5日,將我國第一枚導彈「東風一號」成功發射升空。
而在中國首枚中近程導彈的自行設計工作中,任新民擔任這一型號的副總設計師,負責發動機研製工作。1960年,中蘇關係急劇惡化,蘇聯撤走了援華專家,國內經濟建設也出現了暫時性的困難,任新民和那一代的中國航天人沒有在外憂內困中低頭,終於憑藉中國人自己的力量在1962年1月實現了第一台自行研製的液體火箭發動機的試車成功。
1964年6月29日「東風二號」導彈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這標誌著中國已掌握了自行研製導彈的技術,邁開了獨立研製導彈的步伐。
東風二號研製成功後,任新民又馬不停蹄地轉入了一個全新型號——「東風三號」液體中程彈道導彈的研製工作。1965年後,任新民開始全面負責這一導彈的研製工作。而東風三號的研製成功,使中國僅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就擁有了完全獨立知識產權的中程導彈。東風三號成功發射之後,任新民領導開展技術研製的「東風四號」導彈也順利完成既定任務。
1957年10月4日,蘇聯宣布成功把世界上第一顆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送入軌道,這標誌著人類進入了太空探索的新紀元。
在1958年的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毛澤東第一次表示,我們也要搞人造地球衛星,該衛星最後被定名為「東方紅一號」,而運載它的火箭為「長征一號」。任新民擔任該型號的總負責人。經過5年多的艱苦奮鬥,終於在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成功發射了中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從而揭開了中國航天活動的序幕。
任新民同錢學森等主要研製試驗人員,於當年「五一」國際勞動節晚上,在天安門城樓上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周總理稱他們是「中國放衛星的人」。
1975年,60歲的任新民被任命為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專門負責運載火箭、衛星的研製、發射工作。這一年內他連續組織了三顆衛星的成功發射,尤其是組織使用「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第一次成功地發射和回收了第一顆返回式衛星,使中國的航天技術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成為了繼美蘇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返回式衛星技術的國家。
1980年5月18日,中國向南太平洋預定海域成功發射了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任新民擔任發射首區技術總指揮。1981年9月20日,上海的「風暴一號」運載火箭在任新民主持指導下,首次把我國一組三顆空間物理探測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從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之一。
1984年4月8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載著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升空。這標誌著我國的運載火箭技術、地球同步衛星的發射和測控技術、衛星通信技術進入世界先進水平,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掌握地球同步衛星技術的國家。
任新民始終堅信中國人完全可以用自己研製的火箭發射自己研製的通信廣播衛星。在1986年到1990年五年的時間裡,他相繼領導研製和發射成功了五顆通信衛星,為我國的電視、廣播、電教、通信、資料庫提供了有效的服務。1986年前後,任新民又被任命為風雲一號氣象衛星工程、改進的返回式遙感衛星工程、新型返回式遙感衛星工程、發射外國衛星工程等五個工程的總設計師。
任新民還是我國運載火箭國際商業發射服務的倡導者和主持人。1986年他被任命為對外商業發射衛星工程的總設計師。1990年初春,他坐鎮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首次主持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將亞洲一號通信衛星準確送入預定地球同步軌道,實現了我國用國產運載火箭進行國際商業發射零的突破。
到了晚年,已逾古稀之年的任新民還擔任了風雲一號02批(風雲一號改進型)工程的總設計師。他還是另外兩項返回式科學技術試驗衛星工程的總設計師。這兩項工程都已圓滿地完成了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任務,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舉行的兩彈一星元勛頒獎大會上,任新民獲得了功勛獎章,作為中國6項大型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任新民被認為是總師第一人。
有人說,任新民的一生波瀾壯闊,因為參與了眾多重大航天工程的論證、實施,親手創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根基,經歷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成敗,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崛起。而任新民對自己的評價只是平淡的一句話:「我一生只幹了航天這一件事」。
那個時代,他和他的許多戰友,身經磨難不忘來路,心懷天下不問榮辱。他們中的大多數,我們連名字都不曾聽說,幸運的我們只是享受著前人蔭庇。雖然很遺憾,是以這種方式認識他和他們,但此刻我們細細回溯他和他們的一生,心中陡然生起的是那份沉甸甸的感恩。
(素材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錢學森圖書館、中國航天報)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每分鐘有6個人被診斷為癌症 教你如何不留遺憾
※慧眼辨凶宅 買房無遺憾
※最好的愛情,必然有遺憾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因為一次合影而遺憾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