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疏翼 第一冊 卷一 二十、別破小乘──實有眾同分
09-18
【論文】一?三七六 復如何知,異色、心等,有實同分?為證不成。【疏翼】 初破本薩婆多等說十四不相應行中,第二破眾同分。於中亦分四︰一、問外人說有之由,二、外人引有之教理,三、以理教難,四、申正義。此即初文。【述記?卷九】 初、問所由。【論文】一?三七七 契經說故。如契經說:此天同分、此人同分,乃至廣說。【疏翼】 第二破眾同分中,第二外人引有之教理。【述記?卷九】 次、彼部答,外人引經。【論文】一?三七八 此經不說異色、心等,有實同分。【疏翼】 第二破眾同分中,第三以理教難。於中有二︰一、總非,二、別難。此即初文。【述記?卷九】 次、論主非。 經不明[1]說別有自體;即依色、心之上,說天人同分,故證不成。【論文】一?三七九 若同智、言,因斯起故,知實有者,【疏翼】 第二破分中,第三以理教難,第二別難中有三︰一、內外相同難,二、能所無差難,三、宿因非假難。初中復二︰一、牒救,二、以草木難。此即初中初也。【述記?卷九】 下、有三難︰初、內外相同難。 此、牒外救。若無別實眾同分者,即緣界、趣,及四生等同言[2]同智[3],應不得生!以無能同相似法故,無,不生心,要緣有故。【論文】一?三八○ 則草木等,應有同分。【疏翼】 第一內外相同難中,第二以草木難。【述記?卷九】 論主難雲︰則草木等[4]緣之,亦起同言、同智,應別有[5]同分。草木[6]等既無,人等應不有。 量雲︰汝宗草等,應有別同分。起同言智故。許如人天等。又應天人等,無別實同分。起同言、智故。如草木等。有何所以不許彼有耶? 彼若救言:如趣、生體,唯[7]內有情有[8],而外無情無。同分類應爾,非外皆應有。若《六足對法》[9]文,無法同分。唯《俱舍》、順正理師立[10]。 今難《俱舍》等曰︰趣等唯業果,外法可言無同分,許非唯業果,何妨外法有同分?如異熟色,外法可無;若等流色,外法[11]非不有。若言外法無樂欲故,即無同分,無樂欲故,應無生等[12]! 若言有為法故,有生等者,即相似法故,應有同分!若言同分樂欲之因,同分無故,亦無樂欲;樂欲無故,亦無同分;應唯說有有情同分,應不與一切相似法為因! 又「趣」是趣向,外法可非趣;不以趣向解同分,何得[13]如趣,外法無?相似法上有同分故。 此難古薩婆多師[14]。更有餘難,准生為之[15]。 又汝自言起言、智故,有此同分,即外法非無。前後雖欲分疏,實為難解也。故此同分,應亦非情有。此設外救,出《論》文[16]。復為徵逐,文外意也。請審詳之。【疏翼】 以上第一內外相同難訖。【論文】一?三八一 又於同分,起同智、言同分,復應有別同分!【疏翼】 第三以理教難破同分第二別難中,第二能所無差難。文分為二︰一、同復應有能同,二、能同亦應不有。此即初也。【述記?卷九】 此下第二、能所無差難。 若以於法起同言、智,便別有體者,同分亦起同言、智,應別有同分!彼說同分,更無同分,此相似法,云何乃然?量中翻覆,皆應准知。 然彼救言︰如所造是色,為四大種所[17]造。大種雖是色,更非他所造。同分亦然,體為能同,不假他同。 此義失宗︰若以造故,名為色,四大無能造故,可名非色。但以變礙,名為色,何得如同[18]分?相似法上有同分故。又不然,大種有勝功能,稱大而是種,更無大故,不為他所造。同分更無有勝能[19]。然[20]體既非一,復起同言、智;與法既不殊,何為無同分?又體是能同故,更無別同分,亦應體是能生故,更無別物生!生體是能生,更為生所生,同分是同他,更應為他同。汝以大大返征[21],我以生生卻逐。設欲翻其勝論,尚自難知;何況許有同分實,而自墜耳[22]!【論文】一?三八二 彼既不爾,此云何然?【疏翼】 第二能所無差難中,第二能同亦不應有。【述記?卷九】 彼同分既無[23],同分不[24]爾,此法[25]何為許然有[26]?【論文】一?三八三 若謂為因,起同事欲,知實有者。【疏翼】 第二別難中,第三宿因非假難。文分為二︰一、牒救,二、理難。此即初文。【述記?卷九】 下第三、宿因非假難。 此牒正理師救。由同分為因,起同事[27]、同欲[28]故。【論文】一?三八四 理亦不然。宿習為因,起同事欲,何要別執有實同分?【疏翼】 第三宿習非假難中,第二理難。【述記?卷九】 若爾,即應唯[29]與事業及欲同,為同分,不與眼等、色聲觸等相似法,為其同分。若許事、欲外,亦與為因,但內相似,皆有因者;即應外法色等相似,類應[30]亦有同分! 量雲︰汝外相似色處法上,應有同分。色處攝故。如內色處。如此徵逐,亦順其理[31]。又以理說︰無始宿[32]習為因,於今事業起同事、欲,何要別執有實同分?【疏翼】 以上第三以理教難眾同分訖。【論文】一?三八五 然依有情身、心相似,分位差別,假立同分。【疏翼】 第二破眾同分中,第四申正義。【述記?卷九】 申正義也。 「眾」者,種類義,如婆羅門等。「同」,是一義,同是一婆羅門故。「分」者,相似義[33]。「同」,雖通能、所,今屬能同,眾之同分,依士釋也。不同小乘,彼別有體,「分」是因義,眾同之分故。今則不然,不在外法,內外異故。 然《大論》[34]等[35]中,唯趣生上,立假[36]同分[37]。諸論不說外法之上亦立同[38]分。以理而言,外有亦好。教中且說勝所依處,非外無也。《俱舍》經部然即許之[39],設立外法有,亦無過失。今且依有情內法上立,如《對法》抄[40],及《樞要[41]》說。【疏翼】 以上第二破眾同分訖。--------------------------------------------------------------------------------[1] 《金藏》作「不明」,余作「明不」。[2] 即同一語言。[3] 即同一智願。[4] 「等」字,《金藏》有,余無。[5] 「別有」,《金藏》作「有別」。[6] 「木」字,《字,金藏》有,余無。[7] 「唯」字,《金藏》作「而」。[8] 「有」字,《金藏》無。[9] 靈泰《抄》雲︰「對法」,即是六足論也。若小乘中,即將《發智論》為所依,余依《發智論》上,而立造也。「六足」者,即六腳足。言《六足論》者,一、《識足身論》:即明諸識,今明識是彼《發智論》家之足,故言「識身足」。二、《界身足論》:「界」者,即十八界,且如彼十八界為首,亦明蘊、處也。「身」者,即《發智論》,此明十八界是彼《發智論》家之腳足也。三、《品類足論》:即雜明眾多品類諸法,若舊翻譯,名為《眾事阿毗曇論》,今新譯為「品類足」也。四、《集異門論》:此論中即集諸異事,而作法門明諸法也。五、《法蘊足論》:此上五足論,皆唐三藏文。此國有本。六、《施設足論》:《施設足論》即西方有本,此國中無本也﹝宋法護譯《施設論》上中下三卷。藏文中有《世間施設論》(藏文作「"jig rten b?ag pa」)﹞。[10] 見《俱舍》卷五、《順正理論》卷十二,兩論俱雲︰復有法同分,謂隨蘊、處、界。 《俱舍論光記》卷十九雲︰此舉所依法,顯能依同分。由此同分能令蘊、處、界法展轉同故。[11] 「法」字,《金藏》有,余無。[12] 《順正理論》卷十二雲︰一趣等生諸有情類所有身形,諸根業用,及飲食等互相似因,並其展轉相樂欲因,名眾同分。如鮮凈色、業、心、大種,皆是其因,故身形等非唯因業。現見身形是更相似業所引果,諸根業用,及飲食等,有差別故。若謂滿業有差別故,此差別者,理不應然。或有身形唯由相似引業所起,以眾同分有差別故,業用等別。若身形等唯業果者,隨其所樂業用等事若舍,若行,應不得有。此中身形、業用、樂欲,展轉相似,故名為「同」。「分」是因義,有別實物。是此同因,故名「同分」。[13] 「得」字,《金藏》作「故」。[14] 道邑《義蘊》雲︰古薩婆多不立法同分,故以趣向難之。正理師有法同分,故前以業果等難,故知今此唯難六足論師。[15] 靈泰《抄》雲︰大生生法體,更有小生生,同分既能同,更有同成同也。[16] 謂《順正理論》文。[17] 「所」字,《金藏》無。[18] 「同」字,《金藏》誤作「何」。[19] 此為外救。[20] 「然」字,《金藏》無。以下更破之。[21] 即上文「大種雖是色,更非他所造」。[22] 《俱舍論》卷五雲︰又應顯成勝論所執︰彼宗執有總同句義。於一切法總同,言智由此發生。彼復執有同異句義,於異品類同異言、智,由此發生。毗婆沙師作如是說︰彼執與此義類不同。以說一物於多轉故﹝該論《光記》卷十九雲「彼說一物於多轉故,我說同分於諸法上其體各別,多體一體,其義既殊,云何令我顯成勝論﹞。又縱於彼若顯﹝成﹞、不顯﹝成﹞,然此同分必有實物。契經說故。如世尊言︰若還來此,得人同分,乃至廣說。雖有是說,而不說言別有實物名為同分。[23] 謂能使之同者既無。[24] 「不」字,《金藏》無。[25] 「此」,謂所同法。[26] 「然有」字,《金藏》作「有然」。[27] 「同事」,即諸根「業用及飲食等」。[28] 「同欲」,即樂欲。[29] 「唯」字,《金藏》無。[30] 《金藏》作「類應」,余作「應類」。[31] 謂順正理師之理。[32] 「宿」字,《金藏》無。[33] 《雜集論述記》卷九雲︰「分」者,分類故。[34] 謂《瑜伽》卷五十二。[35] 「等」,取《顯揚》卷一、《對法》卷二。[36] 《金藏》作「假」,余作「彼」。[37] 《瑜伽》卷五十二雲︰云何眾同分?謂若略說,於彼彼處受生有情,同界、同趣、同生、同類、位﹝藏文作「tshod」﹞、性、形等,由彼彼分互相似性,是名眾同分。亦名有情同分。此中或有有情,由界同分說名同分,謂同生一界。或有有情,由趣同分說名同分,謂同生一趣。或有有情,由生同分說名同分,謂同生一生。或有有情,由類同分說名同分,謂同一種類﹝藏文作「rigs gcig」﹞。或有有情由分位、體性、容色、形貌﹝藏文作「chu ?ev」﹞、音聲、覆蔽﹝藏文無﹞、眷命同分,說名同分。或有有情由過失、功德同分,說名同分。如殺生者望殺生者,廣說乃至諸邪見者望邪見者;離殺生者望離殺生者,乃至正見者望正見者;從預流者,乃至阿羅漢、獨覺,望預流等;菩薩望菩薩;如來望如來;如是更互,說名同分。[38] 「同」字,《金藏》誤作「咸」。[39] 《俱舍》卷五雲︰即如是類諸行生時,於中假立人同分等。如諸榖、麥、豆等同分。[40] 《雜集論述記》卷九,以五門分別眾同分義章第四門雲︰四、內外差別:《唯識》等皆唯內法,乃至〈五十二〉亦唯約有情,如得。非情與非情為同分,無失。法同分亦爾。[41] 《樞要》卷中以十門分別眾同分義章,第五門雲︰五、內外所依:諸論唯內,此中難他,故俱通外。……問︰有為相似,假立同分,擇滅相似,許假立耶?答︰不然。有為有體用,相似有同分;擇滅無體復無用,故不立同分。真如是一,無相似,故不說同分。
推薦閱讀: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觀心法要(4)
※唯識三十論題前談話-法性法相-太虛大師文集
※唯識三十頌簡述---第二頌
※大乘起信論思想和如來藏思想的區別
※哲學:南懷瑾說唯識宗 (二)
TAG:唯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