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員夏禹璽的七天體驗日記
營員夏禹璽的感悟心得。
今年39歲的夏禹璽是一名企業管理諮詢高管,她感覺平時工作太辛苦,沒有好的機會去學習,所以選擇進入佛門體驗,認為這是過自己不曾有的出家人的生活,可以向法師學習佛教管理規則。
(一)
開營第一天時,大家都被師父指出很多問題,比如坐姿,也都是大家沒有意識到的,雖然大家很不習慣,但潛意識都在配合。中午5樓組長恭師兄交流時不停地講:「哦,對不起,忘記了坐姿不規範。」不斷地調整,30分鐘的時間,他自我提醒了兩次,可見他的悟性在佛法的引導下,已經習慣接受嚴格的戒律了。雖然有很多的不習慣和肉體的痛苦,但大家都為師父們的教導所感動,都在堅持著,互相鼓勵著,度過了這一生有意義的「體驗」活動。
第一天最為感觸的是《佛移教經》,以講僧人的戒律為主。「戒」是防非止惡,明心見性的基礎,佛門戒律是一切普法的根本,是一切道德行為的歸總,是內心的自我追求,是心靈的重塑,幫助僧人們克服貪嗔痴的煩惱習氣,是出家僧人的生命。時刻提醒自己的修為規範。
(二)
每晚藥石(吃飯)之後,禪堂內跑香,也叫飯後跑香,一個跟一個,不能講話,眼睛看著前面人的腳後跟,胳膊「左三右七」,還要有話頭在。每日藥石後跑香、坐香後,是一小時拜鍾,是拜108種煩惱。凡撞鐘一百零八聲,以應十二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五天為一候),合為108,象徵一年的輪迴。
(三)
第三日,17號下午,勸發菩提心文,這是進入佛教的階梯,是初學者重要的功課,也是佛學院第一年就要學習的。佛教育我們如何做人,才能有成佛的機會,佛是導師,無恩「佛」除了教會我們做人之外,還指導了我了脫生死,並幫助他人,也是成就自己。佛就是一面鏡子,助我們看到本心,滅除煩惱。
(四)
每天的早晚功課是我最喜歡的,可以每天反省自己,每天要想自己的過失。早課是提醒自己依照經典中的教導去利益大眾,多做善事,不要犯錯誤。晚課是告誡自己,今日所作所為有哪些做到了,做好了,明天繼續努力,做得更好,哪些違反了,要告誡自己不要再違反了。「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思想,依照經文處事,待人接物,天天重複不斷的修為、專註力,專註力容易讓人成功,越來越精進,但對於生活中的人們來講,很多人經受不住枯燥、不變而選擇放棄,而僧人們則在天天的精進中,修習出了佛的智慧。
(五)
借假修真,隨緣妙用,不被假象所欺矇雙眼,不糾結於事物的表象,看到事務本來的真面目。放下是種心態,放棄則是選擇的態度,信仰能帶給你力量,開啟自己的潛在能量,不要注重結果的念頭,過程的選擇註定了結果。
(六)
再次讚歎體驗佛門僧人的生活,非常人所能感受的苦,出家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樣簡單,實質是超出想像的清苦。白天要做誦經,十分的忙碌,甚至盡量減少睡覺,又稱「夜不倒單」,師父講喜歡打瞌睡本身就是業力再現,是干擾修行的障礙。打坐的時候,剛要靜下心,不是渾身不自在就是人亂,明知身被業牽,心隨世轉,已非一生一劫,若再無恆心,何時得離苦境?故專註力的修習是很漫長的堅持,非凡的忍受力,你才能體會到佛法的力量。
(七)
第七日,也是最後一日的托缽體驗,感悟最深。當這樣的時刻,恰時本以為很自在的自己突然感受到了牽絆,平靜的內心跳出的念頭就是「我的媽媽還在家等著我的歸來」,我想自己從開始就融入到了體驗中,用心感受著每一個環節,很自在,無牽掛,但在托缽的時刻,我真的投入到了「出家」的狀態,也就是在有了「念頭」的出現後,看到了自己內心的想法,就是「我還有母親在家等著我」,這是自己要繼續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潛意識的再現,讓我感受到的是與佛法親密接觸的明心見性吧,繼續完成自己的使命。
臨分別的時刻到了,大家都捨不得這七天的生活,肉體是痛苦的,但內心卻是無限的喜悅和讚歎。感恩玉佛寺覺醒大和尚,感恩各位法師及義工的全程陪同。營員們都不捨得離開,聚在大堂互相道別,還有「小鮮肉」的恭敬心,及對師兄的讚歎,一直守在門口道別相送,十分的感人,難忘的「佛門僧人體驗」的機會,讓大家更加珍惜這七天所學習的、所看到的,還特地關照,保持聯繫,等待再聚。
(日記系營員夏禹璽提供,有刪節)
錄入編輯:李琪請選中您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