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還是一位優秀設計師
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本報記者李婷說到魯迅,人們冠之的稱謂多是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其實他還是一位優秀的設計師。昨天,學者王錫榮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透露,魯迅曾為六七十種書刊繪製過精美的封面和扉頁,設計的北京大學校徽沿用至今,他甚至還畫過建築設計圖。受蔡元培委託為北大設計校徽「魯迅熱愛設計,其熱情不亞於文學。」據王錫榮介紹,魯迅自幼喜愛美術,少年時期就喜歡用「荊川紙」像描紅簿那樣描摹繡像小說。後來到南京,因科技學習的需要而繪製圖紙,到日本又因學醫需要繪製解剖圖,這些美術訓練為他的平面設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北京大學是國內最早有校徽的大學,其設計者便是魯迅。「寄蔡先生信並所擬大學徽章。」這是魯迅在1917年8月7日的日記中所寫的內容。其中的「蔡先生」是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大學」則是北京大學。魯迅正是受蔡元培的委託為北大設計校徽的。這是「北大」兩個篆字的巧妙組合,上部的「北」字是背對背側立的兩個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負二人,構成了「三人成眾」的意象,予以「北大人肩負重任」的寓意。這枚徽章構圖簡潔大氣、線條流暢規整,蘊涵豐富。據傳,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曾被劉半農戲稱作「哭臉校徽」,但魯迅將校徽圖樣寄交蔡元培後即被北大採用。現在的北大校徽稍有修改,但基本元素仍舊沿用魯迅的設計。現代書刊設計的先驅魯迅堪稱現代書刊裝幀設計的先驅。據不完全統計,他一生設計的書刊封面多達六七十種。早在1909年,他就為自己與周作人合譯的《域外小說集》設計了封面,其後有1923年的《桃色的雲》,1925年的《熱風》《中國小說史略》,1926年的《心的探險》《吶喊》。定居上海後,他的封面設計更達到了高潮,從1928年的《而已集》,1929年的《壁下譯叢》《小約翰》《藝術論》《接吻》《小彼得》,到1937年的《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等。王錫榮告訴記者,考慮到印刷成本,魯迅設計的封面大多比較樸素,卻頗具深意。如封面設計代表作《吶喊》,暗紅的底色如同腐血,包圍著扁方的黑色塊,令人想起他在該書序言中所寫的可怕的鐵屋。黑色塊中是書名和作者名的陰文,外加細線框圍住。「吶喊」兩字寫法非常奇特,兩個「口」刻意偏上,還有一個「口」居下,三個「口」加起來非常突出,彷彿在齊聲吶喊。魯迅只是對筆劃作了簡單的移位,就把漢字的象形功能轉化成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設計元素。這個封面不遣一兵,卻似有千軍萬馬;它師承古籍,卻發出令人覺醒的新聲。魯迅在翻譯作品的封面上一般採用外國插圖來暗示翻譯書的內容,1909年3月出版的《域外小說集》就是這樣設計的,灰綠的底色襯托下,深藍色書名上是一幅外國插圖,增加了書的異域色彩。畫過建築設計圖魯迅還曾畫過建築設計圖。1923年7月魯迅與周作人失和後,旋即在磚塔衚衕賃屋居住。同年10月買定西三條衚衕房屋,經修繕於次年5月25日遷居此處,直至1926年8月離京。魯迅對這所房屋傾注了大量心血,自己親自設計並監督施工。據王錫榮推測,設計圖應作於1923年11月,「老虎尾巴」即出於此圖--魯迅在堂屋的後面接出一間小房子作為自己的卧室兼工作室,北京民間把這種凸出於屋子後面的建築形象地稱為「老虎尾巴」。實際上,魯迅早年從日本歸國,回到紹興後即為表弟酈辛農家設計了一幢屋子。雖然沒有原始記載和證據,但根據親友的回憶,再加上這房屋在造型和功能上明顯有日本風格,大體可以認定其為魯迅所設計。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這個營銷大坑,室內設計師經常自己跳進去
※設計師為你剖析2014年婚房設計新趨勢
※他開發出了這款圖片管理工具中的「印象筆記」:專訪 Ea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