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識別謊言的五種妙招
在生活中,我們似乎無時無刻不在辨別謊言。比如,男朋友昨晚是在公司加班還是出門喝酒了?同事說他拿的年終獎金和我一樣多到底是不是真的?多項實驗的結果顯示,絕大部分普通人辨識出謊言的準確率大概是50%——跟瞎猜沒什麼區別。
不過,研究者認為,我們其實可以用談話的方式來來辨別謊言。伍爾弗漢普頓大學的Ormerod和Coral Dando列出了以下幾種可以用來識別謊言者的談話技巧,這些方法都已經在實際的FBI和警方的審訊過程中得到運用。
1.
多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
大多數撒謊者的腦海中只有一個籠統的故事框架,他們的描述往往缺乏細節,因此,讓他們開放地描述更容易露出破綻。不要問他們「是不是」,一段故事中的漏洞會比單純的「是」或「否」更容易被識別。
比如說,當你懷疑男朋友晚上去打遊戲時,不要問他:「你晚上去打LOL了嗎?」,而要問他:「你晚上都幹了些什麼?」。當對方說自己在xx大學工作,而你感到懷疑時,你可以讓對方介紹一下自己每天去上班的路途和在大學工作的經歷。
假如對方打算繼續說謊,那麼接下來他就必須得編故事。而在編織謊言的過程中,他極有可能會被自己的謊言給繞進去,也就是我們說的「一個謊言要用千百個謊言來修補」。
2.
問一些讓對方出其不意的問題,或讓對方使用倒敘。
在詢問過程中,我們可以問一些無關的、在對方意料之外的問題。根據社會心理學家的理論,這種問題能夠分散對方有限的認知資源,增加對方的認知負荷,也就是讓對方更「費腦子」,從而難以維持謊言的邏輯性。譬如,FBI的探員們常常會跳出案件過程本身,突然詢問嫌疑人在案件發生時的感官體驗,或者了解案件之後所做的事,嫌疑人既要編造謊言,又要應付這些突然出現的問題,這樣的「一心二用」使他們更容易原形畢露。
另一個很好用的技巧,是讓對方用倒敘的方法來敘述事件的經過。陌生的敘事方式也會極大地增加認知負荷,當對方費勁地倒敘時,再去編織謊言就顯得很困難,容易自相矛盾。
這一點已在實驗室中得到證明。研究表明,如果說謊者平鋪直敘,謊言被辨識出的正確率只有42%。但如果說謊者是在倒敘,謊言被辨識的準確率會大大提高,達到60%。
3.
觀察對方的自信度,適時發出挑戰。
當說謊者認為他們掌握了主動權的時候,他們往往會長篇大論。然而,一旦他們感覺不對勁,或被問到了關鍵之處,他們就會變得沉默或者支支吾吾,這是因為,他們開始感覺到無法繼續掌控對話的發展方向,所以不願意多說。
所以,在談話過程中,如果對方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態度轉變,我們就要考慮對方是否在說謊了。在談話的最後,你可以嘗試挑戰對方的信心:「為什麼我該相信你?」無論對方說了什麼,再問一遍同樣的問題,「你還是沒有回答我,我為什麼應該相信你?」接下來,再仔細聆聽應答。有人可能會表示,自己所說的都是真相,而撒謊者極有可能會表現過度,氣急敗壞地指責你不願意相信他們,甚至揚言用人格擔保。這時,你就可以進行進一步的細節追問。
4.
關注和確認對方敘述中微小的細節。
你可能還記得,當警察想知道嫌疑人與一個案子是否有關時,一般會問:「xx日xx時你在什麼地方,幹了什麼」,然後通過查證證詞的真實性,來判斷嫌疑人的可靠性。如果嫌疑人在一些細節上出了錯,那麼他的證詞就會露出破綻。
而在生活中,當你的男/女朋友說晚上在加班的時候——你就可以問:「誰在陪你一起加班?你們叫了哪家外賣?加班從幾點到幾點?」這些細節很容易就能通過調查來證實。
5.
不要急於拆穿對方。
有研究者認為,撒謊者是否能夠欺騙成功,依賴於他的聽眾是否願意相信Ta。因此,如果你很快就發現了一處邏輯上的矛盾,也可以不要立即拆穿或糾正,而是假裝自己已經相信,這樣,撒謊者可能會抖露出更多的破綻,出現一個接一個的矛盾。
最後,最難識別的撒謊者是什麼樣的?是那些自己都信以為真的人。對於這樣的人,上述的識別方法可能都完全不能奏效,因為他們已經活在了謊言里。
溫馨提示:以上技巧請適度使用,請勿基於過度猜疑,引發家庭糾紛。
你有哪些判斷對方是不是在說謊的獨特技巧呢?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留言互動喔~
歡迎關注頭條號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與心理分析、人際交往與戀愛技巧都在這裡。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五大癥狀現學生心理問題
※一圖讀懂┃有趣的日常心理學
※心理測驗:煩悶的猴子
※[心理測驗] 你在戀愛中還能保有自己嗎?
※心理學家:改變性格從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