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徽、校訓、校歌、學校精神

校徽

順應時代的要求,我校在不同時期先後啟用兩種校徽:

老校徽於我校40周年校慶前夕啟用,由建築學系青年教師王加強設計。校徽採用正六邊形樣式,造型穩重,樸素大方。校徽用藍、白、金三種顏色勾畫出我校英文名稱縮寫「S、C、U、T」。大面積深藍色作為整個圖案的背景,構成第一個英文字母「S」,深藍色凝重、莊嚴,象徵高等學府猶如一片神聖的知識海洋。斜對稱布置的兩個字塊分別為「C」和「U」,選用白色,代表了樸實無華、純潔高尚的道德品質、學術作風和求實精神,金色的「T」字和邊框隱喻大學時代是人生的黃金時期,充滿著朝氣和向上精神;辛勤園丁無私奉獻,他們有金子般的心靈,同時,金色也象徵了我校金光燦燦的光輝前景,勉勵師生們不斷拼搏和進取。

新校徽於2006年7月6日啟用。以華南理工大學的標誌性建築牌坊以及廣州市市花木棉花為設計主題,整體為圓形輪廓,以藍色為主基調,藍白相間,中英文對照。牌坊下面白色橫條可看成是牌坊的基石,「以襯托整體給人向上的感覺,表示辦學根基厚重」。牌坊上方的「木棉花」是廣州市市花,寓意學校的蓬勃發展,也表明學校處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和培育英才的重地,預示學校欣欣向榮,人才輩出。「1934」表明華南理工大學校園於1934年興建。新校徽內涵豐富,寓意深遠,特色鮮明,彰顯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彌補了老校徽沒有中文,難以識別的缺憾。

校訓

以往學校並沒有以文件形式明確我校校訓。許多時候校訓常以校風為表現形式。1961年校第五次黨員大會首提樹立「力爭上遊,艱苦奮鬥;實事求是,好學深思;民主團結,嚴肅活潑;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校風。

「文革」至1982年前後,以延安抗大校訓「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作為我校既定校風。

1987年校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我們的學風和校風應該是「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學校在1989-1992年規劃綱要中,上列校風同時被賦予為師生員工的行為規範。

2006年啟用的新校訓:「博學慎思,明辨篤行」,源自《禮記·中庸》中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意即學問、思辨、行動。

我校五山校區北區西南部,有一座以國內名山「賀蘭山」號之的小山丘,丘頂突兀處有一塊高約7米、長約10米、厚約6米的花崗岩質巨石,因其上鐫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鄒魯手書之校訓:「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故稱校訓石。該校訓石刻成於1934年,耗資462元毫洋 。 此校訓為國立中山大學的創辦人孫中山先生於1924年11月11日所立,原正文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共5句10字,出自《禮記》之《中庸》篇。1934年11月11日該校舉行10周年校慶,鄒魯手書校訓,依《中庸》篇原文在每句末尾都加回一個「之」字,刻石時就變成了5句15字。 歷經70餘年的風風雨雨,校訓石上的字跡依然醒目可見,發人深思。它不僅見證了校園的歷史變遷和發展,也為莘莘學子在喧囂的塵世中辟出一塊沉思的園地。 2002年7月,該石被列入廣州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1月,它以「古石生輝」之名入選我校「校園十景」。

新校訓石位於我校五山校區中軸線——湖濱北路中段的勵吾科技樓廣場前。該石為我校88級研究生校友集體於2007年1月捐贈,石寬6米、高4米、重54噸,鐫刻有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在2005年7月為我校題寫的新校訓「博學慎思 明辨篤行」。2007年4月25日學校舉行了新校訓石揭幕儀式。 「博學慎思 明辨篤行」詞語源自《禮記》之「中庸」篇里「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一語。我校在此基礎上從中凝練出「博學慎思 明辨篤行」,意在勉勵學子廣博地學習,詳細地求教,明白地辨別,切實地履行。新校訓既體現了歷史文化傳承,又有所創新,且高度精鍊、寓意深刻。 新校訓石與北校區之北區賀蘭山上的原國立中山大學校訓石南北相望,遙相呼應,成為我校又一處人文景觀。

華南理工大學精神

1. 「厚德」一詞典出《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鄭玄注《周禮·地官·師氏》云:「德行,內外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德」 包括思想修養和行為規範兩個方面。「尚學」出自《舊唐書》:「崇儒尚學,以正風教,乃王化之本也」。「德」和「學」是統一的。「厚德尚學」意為看重道德,注重品德修養;崇尚科學,尊重人才,崇尚學術,追求真知。強調成德為先,學問為重。將「厚德尚學」作為華南理工大學精神第一條,旨在突出學校對思想道德、對科學真理、對學術、對人才的高度重視,體現學校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德才兼備的教育思想。

2. 「自強不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為自覺地奮發圖強,積極向上,永不懈怠。「自強不息」濃縮了華南理工大學艱苦奮鬥、砥礪前行的辦學歷程,展示了華南理工人自立自強、樂觀向上的積極態度。學校今天取得的累累碩果是一代代華南理工人自強不息的結果,這種精神將激勵我們攻堅克難,百折不撓,在變化的環境中踐行使命,在困難中堅守責任,努力實現理想和目標。

3.「務實」 一詞典出東漢王符《潛夫論·敘錄》:「大人華,君子務實」。「創新」源於《禮記·大學》:「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務實創新」意為講究實際,躬身實踐,勇於擔當,敢於變革。「務實創新」體現了學校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和思想作風,彰顯了華南理工人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體現了嶺南文化務實能幹、敢為人先的特質。在建設文化強國和創新型國家的大背景下,唯有立言立行爭朝夕,始終保持真抓實幹、開拓創新的精神,才能為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4.「追求」 意出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卓越」一詞典出《晉書·華譚傳》:「以八紘之廣,兆庶之眾,豈當無卓越俊逸之才乎」。「追求卓越」意為積極探索,超越進取,努力達到更高目標和境界。大學是面向未來的事業,發展是學校永恆的主題,追求卓越是教育的內在要求。「追求卓越」體現了學校志存高遠、開放包容、超越進取的胸懷氣魄和辦學追求,是激勵一代代華南理工人精韌不怠、勇於超越的動力。當前,社會對大學教育的期望值越來越高,高等教育進入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新階段,面對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並存的形勢,華南理工大學更需要以追求卓越的精神去創造新的輝煌,努力向一流大學的目標邁進。

「厚德尚學 自強不息 務實創新 追求卓越」內涵豐富,立意高遠。既總結傳承了學校的歷史文脈和優良傳統,又立足於時代精神和學校實際,涵蓋了教育思想、科學精神、人文特徵、時代特色等內容;上合華南理工人的理想目標和價值追求,下啟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從邏輯結構來看,「厚德尚學」是治學為人之根本,「自強不息」是積極的人生態度和精神狀態,「務實創新」是思想作風和實踐勇氣,「追求卓越」是發展動力和目標境界。四者既各自獨立成意,又相互聯繫,渾然一體,產生凝聚人心、催人奮進、塑造和提升學校形象的強大合力。「厚德尚學 自強不息 務實創新 追求卓越」將激勵華南理工人以德立人,立德於學,修德積學,潛沉篤行,始終保持自強自立的堅韌品格和不懈拼搏的奮鬥精神,一以貫之地弘揚求真務實之風,始終保持開拓創新的昂揚銳氣,以卓越的辦學成就和高遠的人生理想為目標,闊步向前,奮鬥不息!

校歌

(一)歌詞解讀

1.總體概述

華南理工大學校歌《華南理工大學之歌》,以不足百字的歌詞敘述了學校的地理位置、歷史沿革以及發展成就,描繪了校園環境和學子風貌,昭示了大學精神、校訓精義和時代使命。從音韻來看,韻律鏗鏘,其中「泱」、「芳」、「強」、「梁」、「旁」、「鏘」、「長」、「揚」、「煌」、「當」均押同一韻母「ang」,故無論是唱還是讀,都格外鏗鏘有力、和諧自然,能夠瞬間激發出華南理工人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形成華工人的精神凝聚力和戰鬥力。

從結構意境來看,遵循結構美、意境美的詩詞手法,達到了「入譜可歌,脫譜可賞」的藝術效果。既彰顯華南理工歷史的厚重感,又富含激昂的青春氣息;既貫穿深刻的學術傳統,又回應孫中山先生所辦的大學及孫中山先生於辛亥革命中提出的「振興中華」的口號。

2.分段解讀

雲山蒼蒼,珠水泱泱

華工吾校,偉人遺芳

前賢創業,後人圖強

崛起南國,培育棟樑

歌詞第一部分先用一組工整的對仗開頭:「雲山蒼蒼,珠水泱泱」(改自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中的名句:「雲山蒼蒼,江山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描述華南理工優越的地理位置,恰切之餘,更顯得意蘊深遠。「華工吾校,偉人遺芳」切入到華工與中大的淵源。「遺芳」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明宋濂《雙桂軒記》說:「今逢聖時,復嗜學不厭,思學趾前人遺芳。」1924年,孫中山先生命鄒魯創辦「國立廣東大學」,1926年更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其中創建於1934年的「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是華南理工的辦學源頭之一,原中山大學舊址也是華南理工五山校區現處地址。「前賢創業,後人圖強,崛起南國,培育棟樑」進一步講述華南理工的崢嶸歲月和巨大貢獻。華南理工大學是多個辦學源頭的匯聚點,是先賢艱苦創業、後人奮發圖強的碩果,華南理工的成就是幾代人不斷努力的結果。「前賢創業,後人圖強」兩句,對仗工整,既有歷史回顧,又有現實敘述,既有蘊含前人創業的艱辛,又飽含後輩發憤圖強的讚頌。有了這樣一種創業圖強的信念,華南理工「崛起南國,培育棟樑」,先後成為「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既被譽為中國「南方工科大學的一面旗幟」,更被社會譽為「工程師的搖籃」、「企業家的搖籃」,為國家、為珠三角地區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這一部分以景入手,以史為鑒,思前人望後輩。表明校歌具有深厚的歷史基礎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歷史積澱到一定階段的結晶,是歷代華南理工人薪火相傳、開拓奮進實踐的產物。

金銀島畔,湖濱路旁

紅樓聳立,碑銘鏗鏘

木棉花紅,百步梯長

同學年少,青春激揚

歌詞的第二部分看上去是寫景抒情,實則是對華南理工大學文化的寫照。 「金銀島畔,湖濱路旁,紅樓聳立,碑銘鏗鏘」,這四句主要描述校園環境,勾勒了具有代表性的華南理工大學景色。「金銀島」位於西湖湖心,表明大學是潛心求學的殿堂,是求科學和真理的地方,拒絕誘惑,拒絕浮躁;「紅樓」則是指華南理工傳統的古建築群,「碑銘」是華南理工特有的石刻文化,說明歷史悠久;「木棉花」是廣州市花,也是校徽中的突出標誌,借指華南理工大學校園的大氣美觀,蘊含蒸蒸日上、欣欣向榮之義;「百步梯」寓意華南理工人銳意進取、薪火相傳、勇攀高峰。「同學年少,青春激揚」,描述的正是這樣一代代求實進取的華南理工學子的青春激情,展現的正是華南理工學子極富邏輯性卻又超然物外的氣質、踏實拼搏卻又天馬行空的風骨。

這部分既展示了華南理工大學厚重的歷史底蘊,又展現出蓬勃的活力和朝氣,讀起來既厚實、凝重,又清澈、嘹亮。這十分耦合學校的歷史特點。

自強不息,名校風範

追求卓越,學術輝煌

博學慎思,明辨篤行

中華振興,我輩擔當

歌詞的第三部分昭示了華南理工大學精神和校訓精義以及華南理工人的遠大抱負。「自強不息」、「追求卓越」是對「華南理工大學精神」的凝縮敘述。《周易·乾》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華南理工大學作為崛起於南國的名校,自創校以來,華南理工人就排除萬難,不斷闖出新路,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建設貢獻力量。在「自強不息」精神的鼓舞下,華南理工學子不僅有技術,更有思想;不僅有知識,更有理想;不僅有能力,更有信念,勇於承擔時代的重託和使命,成就了「名校風範」。「名校風範」描述的是學校60年發展取得的非凡成就;「學術輝煌」凸現華南理工大學將「學術立校」放在首位,重視治學,敬仰學術,崇尚創新,勇創輝煌。

「博學慎思,明辨篤行,中華振興,我輩擔當」作為歌詞的結尾,表述了華南理工的校訓,又寄託了對學子的期望。「博學慎思」是校訓的第一義。「博學」,是有廣博的胸懷與旺盛的好奇心,在學習過程中廣采眾家學說,不局限於一隅之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慎思」,是不迷失於紛繁複雜的理論之中,而能夠深思各家之短長,以成自家之學說。「明辨」就是分清善惡、分清是非,分清榮辱,以「道德」規範「科技」,發揮科技「天下之公器」的作用;「篤行」是「博學慎思明辨」的歸宿,是華南理工人為學為人辦校的崇高精神體現,是為天下人謀福利,為天下人開創美好社會的最高行動。「中華振興 我輩擔當」回應孫中山先生所辦的大學及孫中山先生於辛亥革命提出的「振興中華」的口號,表明華南理工將以中華民族振興為己任,始終與社會發展同呼吸、共命運,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作出更大貢獻的決心。

此段是理念升華,用詞精鍊,意蘊深遠,展示了華南理工大學的優良傳統和精神作風,並對全校師生提出共同勉勵和號召。既貫穿著學術傳統,表現為她的深刻、厚重和大氣,又抒發了以天下為己任,勇於擔當的愛國情懷;既彰顯了華南理工大學的精神、理念、校風、學風,又包容了學校的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特色。

(二)歌曲創作構思

1.歌曲主題採用廣東的音調,以顯示學校的地域性。

2.歌曲與歌詞的結構一致,分為三個小段落:

第一段音樂為呈示,音樂優美、深情;

第二段音樂在較低音區呈現,與第一段形成對比;

第三段以第一段為基礎,音區提高,音樂激昂。

3.創作宗旨:以悠揚深情的音樂來展現學校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及「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氛圍。

資料來源:華南理工大學官網、華南理工大學校史館、華南理工大學校園地圖


轉載請註明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的10句話:全場掌聲如雷!
讓校訓引領價值追求
校訓闡釋

TAG:精神 | 校訓 | 學校 | 校歌 | 校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