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的孤獨感:為什麼明明有伴侶,還總是感覺一個人?
點擊上方
藍字 ▲
關注
訂閱
女人坊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 )
01
在親密關係里嘗過孤獨滋味的人,會問,為什麼明明有伴侶,還會時常感到隻身一人?
為什麼表達了對親密的需要,還是有空洞無法被填滿?
為什麼難以得到被關係包裹著的踏實感和歸屬感?
就像冬夜裡,缺少一床溫暖的棉被。
如果親密關係是綿軟且有力的懷抱,伴侶們就是渴望著被擁入懷抱的孩子。
親密關係既能幫助伴侶們修復各自早年的傷痛,也能激活人們在生命早期被卡住的與關係有關的創傷。
是修復還是再創傷,要看婚姻是如何運轉的。
大部分人在潛意識中都會把婚姻關係當做修復創傷的容器,讓過去的創傷在現在的關係中呈現,等待被修復。
這種狀態里,更多的是事與願違。
就像婚姻中的孤獨感,它並不是現在關係的產物,而是嬰兒和母親的關係在今天的重複。
當一個人越能在關係里,越不會感到孤獨。
我們都知道,孤獨是一種失去連接的狀態。
如果婚姻關係變成了母嬰共生的關係,就會引起強烈而高頻的孤獨感。
02
共生看起來是高濃度的在一起的關係狀態。但共生的本質是,嬰兒感到和媽媽是一體的,沒有分化成兩個獨立的人。
關係的本質是我與你。
我能確認我是一個主體,也能把你視為一個不同於我的別人。
這樣的兩個人才能構建真實的關係。
我對你的愛和恨,就是對你的。
而共生狀態是,我把你當成我的一部分,我對你的愛恨,其實是對自己的。
弗洛伊德說,如果一個人能夠將能量投注到別人身上,這就是一個有客體的心理狀態。
如果一個人無法把能量投注到別人身上,就會撤回投注在自己身上,形成原始自戀。
有客體的心理狀態,是和人能建立關係的核心。
而原始自戀,是無法和他人有關係,也就無法和他人有連接感。
婚姻中的共生狀態,就是一方無法把另一方感知為不同於自己的別人。
最典型的表現是,強烈的需要伴侶符合自己的想像,不能容受差異。並且把自己的需求放在首位:
你對我的理解,要讓我感到被理解。
你對我的在意,要讓我感到被在意。
你對我的關心,要讓我感到被關心。
你對我的重視,要讓我感到被重視。
這種對伴侶的高需求,就是嬰兒在早期對媽媽的需求。
嬰兒無法理解媽媽有自己的方式,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事情。
因為嬰兒在早期,無法把媽媽當成獨立的別人。
隨著足夠的滿足和恰當的挫折的共同作用,嬰兒逐漸意識到,媽媽並不總是自己想的那樣,就形成了媽媽是媽媽,我是我的區分功能,也就是分化。
03
在婚姻中,如果一方或者雙方的心理狀態經常退回到共生水平,就會感到非常孤獨。
因為本質上,在他們的心理層面,他們並沒有身處在關係里。
不過現實的婚姻是存在的,伴侶也是真實存在的。
這就能為在婚姻中的人,提供可發展可修復的機會。
走出共生,完成分化,真正地和伴侶建立連接。
這種修復的可能,需要啟動個人的自我療愈的動力和行動,部分地放下讓婚姻、讓伴侶來療愈自己的執著,才能在黑夜裡靜候曙光。
修復的核心也是,增加對自己在關係中的反應的覺知,減少破壞性的反應,能夠轉化為促進行的反應當然是最好的。
在有問題的婚姻中,我們也會看到這樣的現象:
既然你理解不了我,那我就收回對你的期待;
既然你不在意我,那我就離你遠一些;
既然有你和沒你一樣,那我就當你是空氣;
這依然是母嬰關係的重複。
當嬰兒投注了能量在母親身上,母親無法接收到,也無法給予嬰兒它所需要的回應;
嬰兒就會感到絕望,將投注不出去的能量撤回到自己身上,和母親切斷連接。
修復的發生,需要相同的劇情,不同的演法來實現。
如果一個人重複了過去的關係,也重複過去對關係的反應,那麼就只能在創傷中停滯。
關係里總會有挫折,但如果能意識到自己不再是嬰兒,就會在覺察中提高自己對挫折的容受力。
如果太認同自己的嬰兒性,就很難耐受不如意,放大痛苦,重溫過去。
一旦從伴侶身上撤回能量,就切斷了和伴侶的關係。
這種斷裂感,就是人們所說的,婚姻中的孤獨感。
很多時候,關係中的挫折,讓人感到像過不去的坎兒,都是無法意識到自己太多的認同了嬰兒性。
嬰兒以結果定義母親,成人以過程定義伴侶。
如果你嘗試理解過我,雖然理解不達我意,我也能感受到你嘗試過;
如果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在,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為之;
如果我想吃蘋果,你給梨,給的不對,但也給了;
如果我說得夠清楚了,你還是聽不懂;
如果我正在難過,而你卻視而不見;
如果我說我愛你,你卻說肉麻……
我知道這些不是我的問題,而是你自己有一些關係的困難。
這是一種能夠區分自己和對方的成人狀態。
越能將自己與他人區分,越不會感到孤獨。
04
婚姻提供了一個場,能讓人在其中練習區分我和你,學習分化。
我們甚至需要在婚姻中體驗到一些孤獨感,來幫助我們學習分化。
感到孤獨,不過是分化的代價。
一旦我們太恐懼孤獨,就會想方設法拒絕體驗到它,就失去了成為獨立的自己的機會。
就像在婚姻中的人們,為了迴避孤獨感,拼力控制伴侶,以求讓他們符合自己的期待,然而待在共生狀態里,依然感到孤獨。
少有人能在該分化的時候順利度過。
過去的重複會一再發生。
孤獨感,是人存在的影子,是我們的一部分,人因為有它而完整。
因為恐懼,想要將孤獨與自己分割,再扔出去,會製造更強烈的孤獨。
從存在的角度來理解,一個人的一生中,必定有些經歷和體驗,無法分享。
在有些時候,沒有人知道你是誰,你也不知道你是誰,這種獨立於世界,獨立於他人以外的體驗,可能讓人感到就像正在消亡。
然而,也正是這種墜入無邊無際的黑暗,類似於失去連接的體驗,讓人有一次次的機會面對消亡感,甚至是空無感。
也正是在可怕的空無感中,能體認到自己並不是嬰兒,並不會因為沒有母親而崩解。
穿越過黑暗,自我依然活著,我們才能安心地成長為獨立的人。
喜歡本文的親,請在末尾留言、點贊哦
??
坊姐個人微信號(ID:fangjielaile)歡迎添加。
長按二維碼,關注女人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