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與養生——夏季健脾護土說
一夜薰風
帶暑來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方理想的庭院,我曾孜孜地護理過我的庭院:用竹枝圍成的籬柵,縈繞著金銀花的藤蔓;入門處一排清清幽幽的米仔蘭,右角是高大熱情的木棉樹,左角是江南溫婉的紫玉蘭。當梅子初熟、蛙聲四起,百合花會盛開在窗欞下,仰視著芳心千重似束的半吐石榴;天冬纖細的葉子謙和地蜿蜒著,只用那濃密的青翠宣示著夏令的開始。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載:「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夏季,起於立夏而止於立秋,其間包含了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初識曆法時,會以「夏滿芒(忙)夏暑相連」記之。
土生世間萬物 脾養臟腑百骸
土生萬物,又稱「土爰稼穡」,一切播種和收穫都離不開土壤。栽種一花一木抑或規劃一個庭院,全靠土的厚載之功,土為萬物之母;沃野萬里間才能有豐收的自信,土的圖騰就是人類生命的足印。《易經》第二卦為坤卦,以坤為土,土有柔順渾厚的德性,因而引申為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在中醫的臟象學說中,脾和胃互為表裡,人體生命活動的維持和氣血津液的充盈,全有賴於脾胃的受納運化、升清降濁、生生不息;所以脾在五行屬土,如土生萬物,人體中只有脾的運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消化吸收功能得以健全,才能滋養身體的臟腑經絡、四肢百骸以至筋骨皮毛。
脾胃又有「後天之本」之說,「後天」指人出生後的整個生命過程而言,「本」即根本,所賴以生存之載體,「一有此身,必資穀氣,穀入於胃,灑陳於六腑而氣生,和調於五臟而血生。」脾胃攝入營養物質,提供能量是持生長壽的基礎,萬物土中生,萬物土中滅,土為萬物之母。
土凍不育 脾寒濕困
常言道:春華秋實,從新嫩拱土的芽尖,鮮豔孕育的花蕊,再到碩果累累掛滿枝,是必須經過充足的日照來烘曬催熟的,夏天正是天陽下降,地熱上蒸的時節。農人們最怕夏日不熱,日照不足,使麥、稻、五穀作物灌不了漿、結不了果。地不發其陽,則萬物不生;土凍壤結,草木不育,庭院凋零。所以陽光燦爛,天氣火熱是夏季的正常自然特性,唯陽長居大夏,才能生育萬物;而人不僅是社會中的人,更是大自然的一部份,與自然相應相通。四時交替,寒暑變化與我們的五臟六腑在生理與病理上關係密切。夏季萬物繁茂秀麗,是人體陽氣最足,生命力最旺盛的時令,能調理得法,身體免疫功能就會增強。
炎炎夏日,也常有大雨滂沱,水氣上騰,潮濕充斥,又是一年中濕氣最盛的季節。暑必挾濕,脾胃屬土,濕在五行中也屬土,所以夏季疾患以脾胃病變為首,中醫有「脾土喜溫燥而惡寒濕」的理論。嗜食冰涼,無涼不歡者,傷脾最甚,脾虛運化水穀精微功能減退,會導致水液在人體內停滯而生濕生痰,易引起身重乏力,腹脹便溏,以至水腫等病變,正是《內經·十九病機》所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常有病友們疑問:盛夏之際,難道也不可食冷飲嗎?我常含笑反問:「你在炎炎烈日下插秧除草或肩挑重擔嗎?」記得少年時每逢暑假要去農村參加農忙勞動,當赤日如火,汗流浹背,那時若看見田梗間來了一位挑著冰凍綠豆湯的嬸嬸或捧著在井水裡浸過的冰涼大西瓜的叔叔是最幸福不過的事了,一啜冰涼,暑氣頓消,心為之爽!但如今許多人都坐在全天候空調的環境中工作,商場食肆、地鐵巴士無不冷風清冽,而夜間家中也都開冷氣睡眠;所以暑天反而多了寒病、濕病。倘再涼水冷飲,便是百上添斤、雪上加霜了。金代名醫家李東桓在《脾胃論》中告誡我們「內傷脾胃,百病叢生。」
護土健脾,與夏共長
調理脾胃,化濕護陽是保健養生的重要法則,夏令時節健脾,宜術養和食養二者並重。
術養也稱運動養生,太極拳、八段錦、六通拳等都是一年四季強身健體的好功法,如選擇最簡單有效與生俱會的運動當然是走路了,每天行走6000至8000步左右就可以保持夏季的正常出汗,這是排泄體內代謝廢物,調節體溫的最佳途經。現代人因為到處都是空調,出汗機會越來越少了,導致腠理閉鬱、濕氣內蘊,所以時下許多年輕人常常覺得身重頭脹,疲倦乏力,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
在食養健脾方面有:益氣祛濕、甘淡滲濕和芳香化濕等方法。倘以庭院護土論之,土壤水濕過盛,植物易根腐,花陰難扶疏,更無法結籽育種。甘淡滲濕就如同在庭院中築建溝畦及下水道,能將多餘的水分排出流走,對人體而言,薏苡仁、茯苓、白術、芡實、白扁豆等均能滲濕而健脾;而芳香化濕卻如同陽光照耀在土地上,濕為寒邪,得熱即散,藥食同源上如:陳皮、生薑、佩蘭、藿香、桂枝等均可燥濕健脾;而益氣祛濕法,就是給土壤補充適當的養份了,而夏季補充機體能量的則有:黨參、太子參、花旗參、山藥、百合、蓮子、大棗、蕃茹、豆類和五穀類等,可根據個人體質和喜好巧妙搭配,或粥或湯或羹,均能健脾養胃。
善護後天之本而延年益壽、與夏共長,如同庭院培護土壤得宜,才能「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東晉時期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偉大詩人陶淵明先生一定是位護理庭院的高手,他的後半生全在自己的田園中度過,「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而怡顏」;「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寧靜,暢快,自由,舒坦,遠離了喧囂塵濁,在田園中找到了人生的歸屬。
俞明珠
醫學博士、香港註冊中醫師
香港中醫學會原理事長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管理科學專業
委員會首屆常務理事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道德事務組委員
本文發表於《紫荊養生》2018年夏季號
編輯:趙珊
紫荊邀你參與
第五屆「紫荊盃」兩岸暨港澳青少年書畫大賽
點擊
「閱讀原文」
,即刻報名!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