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心靈的十大環保電影

本文轉自時光網,原文鏈接http://news.mtime.com/2012/03/08/1483776.html

人的心靈通過兩種方式去感觸生命A man"s heart has heard two ways through life.歸於自然The way of nature.以及——感恩And the way of grace.你一生中將選擇你感觸生命的方式You have to choose which one you"ll follow.

——《生命之樹》

現今的時代,物質弱化了我們的感知力,自然被現實隔得很遠,到自然里去,成了旅遊書上的廣告語。真的走進自然,那純凈的感動也會很快揮發——曾經的綠地變作了荒漠,曾經清澈的河流發出了惡臭,曾經湛藍的天空落下了煙塵,這是已經發生,正在發生,如果不阻止,將會繼續發生下去的真實。   這是環境問題,也是生存危機,更是人們內心的頑症,它像病毒一樣在每個人的心中蔓延。可惜的是,在慾望像野火一樣燃燒的時代,制度卻在火上澆油,令這個世界欲罷不能。但事實是,我們不得不低下自負的頭顱,謙卑地直面擁有的和損害的,在無知與清醒間,勇敢地選擇後者,放下沾滿動物鮮血的刀子,放下我們的貪婪。   好在,許多環保電影做到了,它們用鏡頭擔起了電影最初的職能,它們用真相告訴並且震撼我們,重現了這個孕育我們藍色家園的良知和人道。要明白,這不是關於地球的啟示,而是關於我們自身的啟示。包括應該怎樣對待動物,怎樣合理利用資源,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我們與社會的關係。   我們盲目的活著,卻很難停下來想想我們為什麼活。這些殘酷或是美好的影像,比所有的電影都更接近這個世界的真相,更接近真實的生活。在我們大呼藝術與人性、民主與自由的同時,卻在慾望面前選擇性失明,忘記了作為人類的基本責任,這是你與我的責任,是每個人的責任。






1. 關於動物的真相——《地球公民》Earthlings (2003)   如果有一天,你死後下了地獄,不滿地控訴,自己從沒做過惡事,為什麼沒能上天堂,撒旦會拿這部電影給你看,打醒你,沒有人是無辜的。比起魔鬼,人類更願意接受自己是天使,更願意關注眼前的盤中美食,比起知道真相而加重心理負擔,更願意規避、拒絕真相,即使明知真相就在幾步之外。與其說這是積極和樂觀,其實是軟弱、虛偽與自卑。太多事實證明,暴力和邪惡長在每個人的身體里,每個人都能成為種族主義的納粹。   我們傷害同類,也時時刻刻將現代文明製造的各種屠戮工具伸向無數弱小,剝奪它們生存的權利。屠宰場里成千上萬的牛羊豬雞,日本海里掙扎的海豚,浸泡在超毒化學藥劑中的各種皮革,還有被遺棄的寵物,這已遠遠超越了生存的需要。我們從不願靜下來去聽聽它們疼痛的呻吟,看看它們流著血的眼睛。我們將自己裝進一具具空殼裡,匆忙而無魂魄地行走,琢磨的是如何窮凶極惡地去享用這個星球所能給予一切,說那是生活,然後在健康受威脅時,輕描淡寫地呼籲,要保護環境,說那是反思。可在內心,不相信萬物皆有靈,不相信動物和我們一樣具有感知力,一樣會痛苦,一樣嚮往自由,不相信尊重這片蔚藍色的家園,才是真正尊重自身。   《地球公民》是這樣一部電影,告訴我們,當你脫掉華麗的外衣、皮鞋,被剝皮抽筋後,並不比動物們強大高貴,但每個人都有機會,有機會去選擇放縱自負,還是當拿起一塊美味的孜然牛排放進嘴裡,滿足口腹之慾時,想想它曾經的主人在經歷死亡前,發出的顫慄。

2. 溫水煮青蛙的危機——《難以忽視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2006)   二氧化碳排放量直線飆升,全球氣溫升高,萬年的冰川融化,超強風暴的頻發,季節更替異常,洪水乾旱並行發生,物種正在以比從前快1000倍的速度消亡……這些每天都在發生,每天都在影響生活的真實,拷問著我們的良知,因為人類才是終極屠夫。可我們中的大多數,就像戈爾形容的,「It is difficult to get a man to understand something when his salary depends upon his not understanding it」,在利益和慾望面前,我們是被放進溫水中加熱的青蛙,即使溫度的上升就發生在腳下,依然安享著片刻的和暖。   當我們沉迷於繁華的霓虹時,非洲的叢林正燃起熊熊火光。在可見的將來,近海地勢低洼的荷蘭,北京、上海及周邊省市,印度和孟加拉國等陸地都將因氣候變暖被大洋淹沒,曼哈頓的911紀念碑將沉入海底。我們總是竭盡全力地去營造自己幾十平方米的小家,可承載著我們所有的歷史與文明,所有的光榮與夢想,所有的戰爭與饑荒,所有的記憶的地球,才是應該去捍衛與珍視的大家。一個數據是,從二戰結束到現在,世界人口已從20億增加到了70億,2050年更會增加到90億。一萬代人口20億,一代人口70億(1945-2050)。耗費的資源更不可同日而語。   文明帶來了新技術,同時也需要人類肩負更重的責任,而大部分人則是在享受並透支它,更樂於用一輛寶馬賓士來顯示所謂的尊嚴與榮耀。看到這張電影海報,你想到的是無情的污染,還是繁榮的工業?

3. 地球的美麗與我們的殘忍——《家園》Home (2009)   所有鳥瞰的鏡頭告訴我們,生存的星球那驚心動魄的美麗及觸目驚心的毀壞。地球的歷史鐫刻在許多山川河流峽谷上,水、土地、空氣、森林構成了神奇而緊密的循環,令萬物和諧。而我們,年輕的種族人類,繼承了億萬年繁衍沉澱下的豐富資源,然後輕易便打碎了萬物間相扣的套環,無節制地開採埋藏了數億年的礦產、地下水、石油、天然氣……   我們沒用滄海桑田的時間,就讓曾經長滿植被的森林變作散發焦味的荒土,曾經色彩迷人的珊瑚礁黯然褪色,曾經魚兒游曳的湖泊變作不毛的黃沙,海岸邊用來保護人們不受颶風侵襲的紅森林逐年減少……所有這些並未能阻止人類欲求不滿的腳步,停下盲目的繁殖欲。人類破壞了自然的平衡,也製造了不公,80%的資源成了少數人的財富,缺水、饑荒是難民們的不幸。   未來的世界勢必會有更多的災禍,如果我們繼續將機械之手伸向早就疲憊不堪的自然,如果我們仍舊對養育的土地缺乏愛惜和憐憫,如果我們還不在深思中改變狂悖自大的心性,不像許多正在行動中的人那樣,放下揮向自然的屠刀,那生生不息將徹底淪為自欺的笑話。

4. 蔚藍色的悲劇——《海洋》Océans (2009)   海洋是一片神秘而聖潔的疆域,它的豐富浩瀚不亞於宇宙的震撼力。它是生命的起源和賴以維繫的根本。當面對這片蔚藍色時,無數人能感受沉睡的記憶被喚醒,自然的平靜和純粹在呼喚我們去捍衛它的偉大。   成千上萬的魚群形成比鳥巢大數百倍的魚團,驚人的美足以令人有躍入海中,撫摸生命脈動的衝勁;小魚們伏在鯊魚的脊背上前進,這比任何一則宣傳和諧的公益廣告都具說服力;結伴的海豚拍打著海上吹來的風,迎著巨浪,游向40公里之外的海域,沒有比這更能詮釋什麼是自由的意義。   海洋孕育著無數物種,使地球的生物鏈與氣候保持平衡,直到人類開始動起歪腦筋。人們總是在還沒全然了解某件事時,就妄圖佔有它,對海洋,對一切的自然都是如此。《海洋》是部睿智的電影,它並未一開始就說教,而是在平緩地展示了海洋無可替代的美和作用後,才讓我們看到困在漁網裡的海龜,金槍魚、海豚、鯊魚,被丟棄的各種垃圾:罐頭、超市購物車,因為製造悲劇就是將美的東西摧毀了給人看,而人正是一切的導演。

5. 慾望、殺戮與反思——《海豚灣》 The Cove (2009)   這是我們正在做的事,將海豚圈養起來,供很容易就無聊的人取樂,沒人覺得有問題,沒人去想失去呼吸自由空氣的海豚,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如同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的漁民,每年都要屠殺數萬頭海豚,也沒人覺得有問題,只是依循「傳統文化」,他們看到的是蓬勃的海豚業以及荷包里的數字。他們的孩子,穿著校服從呻吟的海豚身邊走過,吃著便當里含有毒汞的海豚肉,進入了父輩挖掘的死循環中。   理查德·貝瑞等海豚保護者是一群真正值得敬佩的人,他們冒著被武力威脅、關押,甚至暗殺的威脅,親近太地,向我們揭露每年都在發生的血腥殺戮。位於太地的這片原本應該平靜地享受日出日落的海灣,卻成了海豚的噩夢。   在這裡,我們只能看到象徵死亡的魚槍,踩在海豚屍體上的冰冷的腳和數著錢的猙獰笑臉。在這裡,人們沒有起碼的良知與同情,人們如面對自然的瘋狂般,對待這些與我們一樣擁有自我意識的智慧動物。貝瑞說,如果人們連獵殺海豚都無法阻止,也別指望能幹成別的事。

6. 我們吃的是什麼——《關於肉類的真相》 Meat the Truth (2008)   許多人都不知道食品,尤其是肉類會是造成一切環境問題的主因。許多機械化的現代公司改變並操控著一切:家庭式的農場消失了,嚴格地規定農民的養殖、播種方式,動物們被關進黑暗狹小的水泥籠里,打上火印,餵養大量抗生素,直到被宰殺前,才能見到陽光。   他們不在乎養殖場的豬雞是否生存得太過擁擠,因為他們清楚,成為砧板上的肉塊,是這些動物從開始就註定的命運。真相則是,畜牧業對全球變暖起到的影響遠超於汽車業,牛打嗝放屁排出的甲烷比一輛跑數英里的保時捷產生的二氧化碳要高得多。而為了種植飼養動物所需的豆類,大片的雨林被砍伐,由此造成的環境破壞,是連鎖反應式的。   除了節能減排低碳生活,《關於肉類的真相》令人們明白,我們能為地球和自己做的原來要容易許多,少吃一天的肉,就要比抱怨天氣炎熱,直接有效得多。

7. 被踩在腳下的地球——《第11個小時》The 11th Hour (2007)   即便卡特里娜颶風摧垮了新奧爾良,我們對自然仍缺乏敬畏,自然依然是旅遊明信片上吸引人們去觀光的消費品。我們早已忘記了源於自然歸於自然的根本,習慣了被城市、社區、房屋、車子包圍,隔斷與自然的聯繫,對事物的感受力也隨之蛻化,看不到環境惡化間的密切聯繫,拚命地工作,為了能有更多的錢去購物。   我們可以說出1000種牌子,卻只知道幾種動植物的名字,只關心工資、獎金、升遷、假期、子女教育。即便母星無數次發出危險信號,也只有發生在面前的事才能使人歌頌或感傷。我們不懂「不是真正需要的東西,永遠不會夠」的道理,物質只會讓肉體奔波在無休止的需求中。我們佔有比實際需要多得多的資源,政府和媒體過度宣揚經濟增長的意義,為了石油開戰,而事實是石油和天然氣將很快消耗殆盡。   我們面臨的問題不僅是酸雨、垃圾、大氣污染、土地鹽鹼化、全球變暖,本質上是思考方式、教育以及整體的所謂文明。只有從內心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利用綠色能源、可持續發展才是可以被開展並長久堅持下去的希望。

8. 偏見,還是偏見——《鯊魚海洋》Sharkwater (2006)   由於傳媒、電影的宣傳及口耳相傳,人們對鯊魚有著根深蒂固的偏見,那冰冷的眼神與鋒利的牙齒令人恐懼,人們同時希望鯊魚與恐懼的存在,這成了殺戮最好的借口,也掩蓋了獵殺背后豐厚可觀的經濟利益。   香港、台灣等亞洲許多地方的廚師,都能輕鬆地做出美味的魚翅湯,魚翅從滿足脾胃,變作了身份地位財力的象徵。即便有著幾十萬年的進化史,我們仍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誰,我們所做的,表面上看起來有著神的權威,可以肆意地掌控其他動物的生死,決定摧毀或拯救什麼,可根本上只是一群失控又自負的靈長類動物、一群野蠻人。   未來的人們,不會羨慕或尊敬當下的文明,因為我們消耗了夠幾代人使用的資源,剝奪了他們本該感受到的世界。我們無視這樣的真相:鯊魚是海洋生物鏈中最重要的一環,70%的氧氣來自海洋,滅絕了鯊魚,就會徹底毀掉海洋的生態系統。少數人的努力帶來了改變,但那仍是微小的,成千上萬的鯊魚依然被割去雙鰭,扔進大海,很多人依然無知地相信鯊魚是兇殘的動物,虛榮地在婚宴上端出高價的魚翅。環保仍是政府的偽善和廣告牌上看上去很美的標語。

9. 真正屬於心靈的生命體驗——《180°以南》180° South (2010)   相對於環保電影,這更像是一部個人旅行日誌。它用一種浪漫的手法震懾人心。美國探險家傑夫·約翰遜為了實現登頂科爾科瓦多山的夢想,一路向南。在復活節島拉帕努伊的停留中,他遇見了熱愛衝浪的女孩馬克海。女孩告訴傑夫,每當身處車水馬龍的城市中,她閉上眼睛就會看到家鄉拉帕努伊的馬匹、大海、純樸的人們,這給了她力量。   而復活節島的歷史,也使傑夫沉思。歐洲人的到來曾讓這裡遭遇巨變,部落分裂,為了建造更大的石像,開採石頭,砍伐樹木。一艘艘漁船開進智利從前平靜的海域,政府堅持在巴塔哥尼亞的河流上建造水壩,金錢遮蔽了人們與自然溝通的雙眼。   但總是還有清醒的人,傑夫在海邊聽到一位父親這樣教育兒子:努力工作,簡單生活,尊敬大海。聖地亞哥的老者則說,現代人太熱衷科技文明,他討厭噪音,人潮,對討厭的紛亂的世界,不再有激情。最終由於沒能趕上登山的安全期,傑夫一行人在離頂峰200米處,不得不折回。但旅程加深了他對人與自然的深刻理解,還有什麼比海鷗飛過頭頂,與海浪一起賓士更好的生命體驗呢?

10. 藝術家的反思——《垃圾場》Waste Land (2010)   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全世界最大的垃圾掩埋場,這裡每天聚集著2500名工人,分揀垃圾,回收其中的200噸,將資源的浪費降到最低。這是一群普通人沒機會去了解的工作者。《垃圾場》不是一部激烈直接的環保片,它用藝術家維克的鏡頭、畫筆,最真實地展現垃圾工人的生活哀樂。深愛卻不得不接受失戀,面對人群中挑剔的鼻子,各種厭惡的表情,可他們仍是可愛的人,滄桑中仍有天真,希望用這一輩的艱辛換得下一輩的幸福。   以工人桑切斯為模特的《馬拉之死》垃圾場版,在倫敦拍出了28000英鎊,維克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垃圾工人,為他們贏得了關注與尊重。影片做到了真實而富有力量的反思。幾十年後,全球有50億人居住在城市,垃圾處理將成為更棘手的社會環境問題,而許多人仍不清楚,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間的區別。


不要說你跟這些離得很遠,環保需要你的關注。推薦去看下這些電影,足夠震撼你的心靈。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儘管生活到處都是不順心,但是,能夠活在當下,真好
宮崎駿有哪些好看的電影
和兒子一起看電影
影單來了|5部讓人慾罷不能的暗黑電影,怎麼都看不夠!
73年過去,被日軍拋棄的遺華日本婦女只剩22人

TAG:電影 | 心靈 | 直擊心靈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