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癲癇外科治療:醫生的「能」與「不能」
癲癇作為神經系統的常見疾病,其外科治療已經走過了近120年的歷史。伴隨著高敏感度腦電圖的不斷發展、影像學診斷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外科手術治療經驗的不斷積累,癲癇發病機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當然,擺在我們面前的困難仍然很多,如更加精確地定位致癇區域、高級功能區的定位評估、手術中功能區的保護、神經調控技術的開展等,都值得從事癲癇外科治療相關人員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一、癲癇手術評估主要定位診斷技術
【視頻腦電圖(VEEG)】
作為癲癇外科手術評估的重要檢查手段,長程VEEG檢查以其記錄到發作期的機會更大、更準確地判斷發作性質和發作類型、定位更加準確等優勢被國內外廣泛應用。目前腦電圖檢查有無創及有創兩種檢查方式,無創檢查以國際10~20系統為基礎,可以擴展為顳區、額區、全腦等加密模式;有創檢查有以蝶骨電極為代表的特殊電極檢查、硬膜下珊狀電極、立體定向腦電圖等。
【磁共振成像(MRI)】
癲癇本身具有複雜性和多樣性,不同類型的癲癇其發作特點也不同,癲癇發作對整個大腦網路均產生不同的影響。儘管目前對癲癇的認識有限,但隨著靜息態腦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的飛躍進步和方法學上的創新應用,對癲癇發病機制的研究將更加深入細緻。總的來說,MRI各項新技術在癲癇的應用上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並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
【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及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 PET及SPECT 技術能夠提供腦血流、代謝及受體功能改變信息,可為評估間歇期功能缺失區範圍以及發作期致癇灶定位,從而進一步確立手術方案提供重要依據。
二、癲癇外科手術主要方式
【癲癇灶切除術】
(1)大腦皮層癲癇灶切除術:目前手術是局灶性癲癇最基本的治療方法,目的是切除致癇灶,手術療效與致癇灶的精確定位及切除範圍密切相關。
(2)前顳葉切除術:前顳葉切除術是最為常用的手術方法,被認為是所有癲癇手術中療效最確切、效果最佳的術式,癲癇控制率可達55%~75%。
(3)大腦半球切除術:該手術是治療嬰兒性偏癱伴有頑固性癲癇、偏癱偏身抽搐-癲癇綜合征、SturgeWeber綜合征、半側巨腦回、Rasmussen腦炎的有效治療措施。
【癲癇放電傳播途徑的切斷功能性手術】
(1)胼胝體切開術:是通過切斷大腦連合以阻斷大腦半球間癇性放電的擴散,將癲癇放電限制在一側大腦半球,阻斷兩側細胞同步化放電,阻止癲癇全身性發作。通過我們接治的病例發現,針對腦電圖全面性放電且以強直跌倒發作為主要發作期表現的病例,臨床預後較為理想,部分病例結合術後調整抗癲癇藥物治療,可以達到癲癇發作控制。當然,選擇合適的病例,是行胼胝體切開手術的一條重要標準。
(2)多處軟腦膜下橫纖維切斷術:適用於癲癇灶位於腦功能區域,如位於中央前後回、 Wernicke區、角回和緣上回等不能行皮質癲癇切除的病灶。
【神經調控治療難治性癲癇】
(1)迷走神經刺激(VNS): VNS於1997年經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用於難治性癲癇的輔助治療。它可與抗癲癇藥物和手術一起使用。近年來,該技術在國內逐漸興起。VNS通過將一種神經刺激器植入患者左鎖骨下的胸大肌淺層,將刺激器電極固定於頸部迷走神經,通過刺激器不斷發射電流來引起患者腦電活動及神經遞質變化,從而達到治療癲癇的目的。據國外研究報道,VNS治療難治性癲癇可減少患者的發作頻率達50%。目前,我科完成的2例VNS治療患者,結合抗癲癇藥物治療,均達到了癲癇發作消失。
(2)局部皮層電刺激(RNS):RNS技術於2013年經美國FDA批准用於局灶性難治性癲癇的治療,也稱為閉環刺激,其記錄感受器通過接受患者異常腦電改變(發作前期)後,有刺激器發作脈衝,起到控制癲癇發作的目的。由於該技術仍處於早期階段,其療效及可靠性仍需要長期隨訪。
(3)腦深部電刺激(DBS):隨著20世紀90年代初腦深部電刺激的廣泛應用,治療領域不斷擴大,其中就包括癲癇的電刺激治療。DBS在中國的發展始於1998 年,至今已經10餘年,得到了快速發展。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長假後第1天,醫生被患者家屬毆打骨折致殘,將面臨嚴重後遺症
※醫生,第一胎剖了,二胎可以順嗎?
※棒棒醫生:兒童上感,家長知道這一點就夠了
※就診卡交醫生卡內錢被轉走 涉事醫生已停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