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12年找這部極難看到的香港電影,看完立刻列入個人前十
本文首發於虹膜公眾號(IrisMagazine)。
有這樣一部香港電影,你可能沒聽說過它,它的導演也早已退出影壇,江湖不再有她的名字——對,這是位女性導演。
我大約在2001年前後知道有這樣一部電影存在,看了網上少得可憐的描述後,十分想看這部電影,但完全沒有任何渠道。因此,這部電影一直高居我個人的影史通緝榜前列。
我說的是唐書璇的《董夫人》。
這部電影問世於1969年,幾十年來從未發行過正規音像製品,所以我們買不到它,也沒有任何地方可以下載,在香港也只有比較資深的影評人才看過。
直到2009年,從香港國際電影節藝術總監李焯桃先生的口中得知,這部從未在網上現身過的電影,竟然存在一個私刻的DVD版,並且掛在網上售賣。
賣它的人,正是影片的剪輯師Les Blank。他是美國人,主要工作是拍攝音樂人的紀錄片,也拍過一部挺有趣的短片叫《赫爾佐格吃他的鞋子》,這是另一個故事了,這裡不再展開。
Les Blank
Les Blank有一個個人網站,他在網站上出售自己參與過的一些電影作品,就包括《董夫人》。我從李焯桃先生處得知這個消息後,上網搜到Les Blank網站的DVD銷售鏈接,發現《董夫人》的價格加上運費大約是35美元左右。
這個價格說來並不貴,但畢竟不知真假,跨國從私人手中購買東西在當時也是非常複雜和陌生的一種體驗,所以我把這個消息發在了豆瓣上的《董夫人》討論論壇中: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297767/discussion/17102399/
原本是想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參詳,結果大家都覺匪夷所思,還有人研究後說郵寄地址不包含中國大陸,討論了一陣,都沒有開展行動。
過了一陣,這事漸漸又冷了下去,眼看這條好不容易出現的線索就要斷掉,這時一位勇士看了豆瓣帖子,自告奮勇就下單了,好像也經過一些小小的波折和等待後,他真的拿到了該網站寄出的DVD。
這時候已經是2012年初了。
接下來,這位好心的勇士在網上分享了他收到的DVD,這就是《董夫人》這部電影問世四十多年來第一個網路下載版,很可能也是至今唯一的視頻源。向這位朋友致敬。
就在2013年,Les Blank去世,他的個人網站也隨即關閉,就是你想再買這部影片的DVD,也買不到了。
就在這部影片的下載檔出現在網上幾天後,迅速就有一大批愛好者欣賞了它,無不給出讓人激動的好評。
後來有一家國外媒體找我評選華語百佳電影,我還選擇了《董夫人》。
導演唐書璇和主演盧燕
說說《董夫人》的導演唐書璇。
她1941年出身名門,是北洋軍閥、滇軍創始人唐繼堯的孫女。25歲時畢業於南加州大學電影系,大概是這所知名電影學府最早的華人學生之一。《董夫人》是唐書璇的第一部電影,改編自林語堂的《中國傳奇小說》中的《貞節牌坊》,這部電影在那個邵氏兄弟一統天下的香港影壇,簡直是一個另類怪胎,最後票房異常慘淡。
1974年,唐書璇拍出了第二部電影《再見中國》,這部影片說的是四個廣州青年文革期間偷渡香港的故事,全部採用業餘演員,用紀錄片的風格來拍攝。影片不僅商業失敗,更在香港和台灣被查禁,多年不得上映。
《再見中國》
唐書璇的作品不多,《董夫人》和《再見中國》之外,還有《十三不搭》和《暴發戶》兩部。1979年後,在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前夕,她結束了自己短暫的導演生涯,移民美國,在洛杉磯開起了中餐廳。
《十三不搭》
年過古稀的唐書璇近年時常回國,尤其是以唐繼堯後人的身份訪問雲南,但很少人再提起她曾是一位傑出的電影導演了。鏡頭下唐書璇展現出驚人的優雅氣質。
2008年唐書璇參觀雲南大學
2005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為紀念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周年,邀請一百多位導演、影評人和文化工作者投票評出了歷史上最偉大的一百部華語電影,《董夫人》位居第20,《再見中國》第78。
電影沒有忘記唐書璇。
下面是一篇《董夫人》的評論。
文 |李欽彤山川霧嵐,田園風光,搖鏡和松鏡下的鄉村寧靜恬淡,打馬穿過村口牌坊的士兵則打破了這種寧靜。打破的不僅僅是表面生活的平靜,更重要是心理的平靜,吹皺了一池春水。
守寡多年的董夫人與女兒維玲、婆婆居住在一起,在村中教書育人、治病救人,電影以對稱構圖、穩定的攝影機運動和長鏡頭表現祖孫三代人清雅的日常生活,廳堂廚房皆如此。被安排居住在書房的楊尉官則打破了這一平靜。
董夫人對楊尉官產生了莫名的情感,相對於她的矜持、猶豫,維玲則毫不掩飾女性的「俄狄浦斯」情結。她一再追問奶奶楊尉官和自己的父親是否相仿,並和楊尉官遊山玩水,對母親董夫人的勸誡也表示不滿。電影以一個中景、固定攝影機的長鏡頭表現陽光下維玲對一棵樹的依戀,弗洛伊德心理學的象徵昭然若揭。
面對楊尉官的書信情挑,董夫人並非不為所動。只是囿於倫理禁忌,以及愛女之心,董夫人始終猶豫不決。中秋月圓之夜,她重拾擱置多年的紅妝,攝影機以近景長鏡頭靜靜凝視,但在她走出廚房的那一刻,她又用手帕悄悄將妝容拭去。
廚房中的捉蟋蟀,完全不同於李翰祥《江山美人》中林黛與趙雷呈現的冶艷,盧燕和喬宏展示的是內斂。前者是明目張胆地誘惑,後者卻是進退維谷的掙扎。
痛苦掙扎的董夫人來到誕敷文德的佛堂尋求解脫,電影打亂了正常的跪拜、點香、求佛的物理順序,而是以時空錯亂的方式呈現,以此表現董夫人內心的慌亂無措,伴隨著密集的敲擊木魚聲。電影有意採用了打破連續性剪輯的違背物理時空的組接,前有《狂人比埃洛》,後有《東邪西毒》。
聖旨的到來則扼殺了董夫人的猶豫,也終結了一種愛情的可能性。維玲和楊尉官結了婚,董夫人成了他的高堂。為建牌坊而挖的圓土坑的鏡頭剪接嗩吶的鏡頭,倫理謀殺了愛情。一對新人拜花堂,董夫人耳邊迴響的是楊尉官的情書,眼見的是寂寥無人的廳堂。
董夫人的這些主觀視點,體現了帕索里尼所說的自由的間接的主觀化。藉助於這種技巧,電影重新發掘出它那「夢幻的、野蠻的、無秩序的、強悍的、幻覺的特性」。新婚翌日,董夫人和楊尉官相遇,相對無言。
楊尉官開拔,維玲追隨他而去,婆婆逝去,對她敬與愛的張二叔也不得不離開,愛情、親情皆無的董夫人筋疲力盡,幾近崩潰。
在立牌坊的前夜,電影安排了董夫人織布一場戲,表現因情慾壓抑所帶來的如織閑愁。電影把董夫人的臉與正在織的布匹、昔日捉蟋蟀的兩雙手分別進行疊印,把織布機與昔日化妝的董夫人、正在刻牌坊的工匠的鑿子、捉蟋蟀的兩雙手以及蟋蟀進行疊印,隱喻董夫人被如網似山的倫理重重封鎖、禁錮而不得脫的情慾。
隨後電影則以連續兩次的跳接展示痛楚和煎熬的董夫人。先是用三個相同角度的中景鏡頭表現董夫人快步走出屋子,然後則是三個相同機位的中景表現董夫人走向庭院,猶如阿涅斯·瓦爾達《五點到七點的克萊奧》中走下樓梯的克萊奧。接踵而至的是一場激情的屠殺公雞。
既而則是戶外的奔跑和追逐。董夫人向著攝影機方向奔跑,在畫面右前方停下來,觀眾還以為是個凝鏡。旋家僕張二叔在背景處趕來,電影此刻來了一個真正的凝鏡。觀眾從中可以看到《四百下》《朱爾與吉姆》等電影的影子。而這些凝鏡,成了日後王家衛電影的常規武器。
「貞烈可風」的牌坊猶如雷鋒塔,將董夫人的慾望鎮壓,不再泛起波瀾。電影始於遠山,終於遠山,一個推鏡頭,一個拉鏡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留下的是月寒日暖。
1970年唐書璇的《董夫人》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先行者,電影改編自林語堂《中國傳奇小說》中的「貞節坊」,細細鋪陳了一個女子的曲折心理。掙扎於屈從情挑和清心寡欲之間,董夫人站在交界處,為自己的情慾和社會身份尋找出路,左右為難。因為慾望,所以失望,但始料未及的是絕望。
電影無意去表現戲劇化情節,而是聚焦人物,以對人物的關切取代對情景的關切,並以異乎尋常的角度,有所強調的切換,引人注目的鏡頭運動,來實現它的敘事目的。
《董夫人》有著明確的場面調度,富有表現力的造型方式,以及細膩的心理呈現。電影以強烈風格表現低調但卻感情充沛的人物,以張致影像表現張皇失措的體驗。香港影評人家明說,王家衛電影和考里斯馬基電影有點相似,過分低調的角色卻富有充沛的情感。《董夫人》亦和他們兩人的電影接近。正是從這點來說,波德維爾的「與其後新浪潮的作品相比,唐書璇的作風令人倍覺敢作敢為」評論是精確的。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西虹市首富》 — — 三百億美元的真心,能不能換到愛情?
※【藝術脈絡·電影】《縱橫四海》中的紅豆到底愛不愛缽仔糕
※80後以為他是歌手,90後以為他是演員,00後以為他是廚子
※香港電影《G4特工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