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起勢,」原來叫什麼?

關於太極拳起勢,許多練拳頗有造詣者紛紛撰文闡述,其在練太極拳時的重要性,描述從姿勢;神態;運勁線路;運氣方法;技擊用法······各方面的要求,指點後學者。令人敬佩,搜索百度此類文章數不勝數。然而事實上,原來的太極拳第一勢,名稱並不叫「起勢」而是「太極出世」據我所知楊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老拳譜上第一勢都是『太極出世』

「太極出世」 顧名思義,太極拳體系中的技術都是從此勢產生;敷衍而來的。「太極出世」拳式動作演練過程,就是現在各式太極拳都有的「手揮琵琶」重心虛實轉換一次;兩手一開一合(長短)轉換一次;兩手手心手背上下轉換一次,充分體現了太極拳陰陽互換;陰陽互為其根基本原理。可謂是「大道至簡」拳架中幾乎每一勢動作都是這樣的姿勢,這樣的開合,練拳架時,因方向,位置,手腳配合不同;擊打方式各異於是產生了各種拳式姿勢,如提手上勢;十字手,左右分腳;搬攔錘,白鶴亮翅摟膝柪步,抱虎歸山;掤捋擠按;單鞭······。又如陳氏太極劍中的翻身下劈回身平刺;上下斜刺;哪托探海;青龍出水······。

如果能正確理解;練對;練熟「太極出世」,在這基礎上學習太極拳體系中的刀劍,推手;散手等,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太極拳的起勢, 本來是幾句話能說清的事,被一些朋友弄得複雜化,洋洋數千言還說得莫名其妙。只是苦了後學者。

(一)身體直立,兩腳約等肩寬,腳尖沖前或微微里扣,下頜微收,百會虛領,沉肩墜肘,舒指展腕,含胸拔背,手臂微旋,虛腋松肋,松腰落胯,尾閭微送,如坐高凳,舒膝展踝,十趾鋪地,腳趾微扣,足弓虛撐。稍停,全身虛松。(二)眼睛平視遠方,似見不見,面部肌肉放鬆,似笑不笑,牙輕叩,舌輕卷,放鬆背部和胸腹部肌肉,圓襠裹肫,雙膝微曲非直,松踝,重心緩移至湧泉偏後一點點兒。通天接地,胸懷宇宙。 (三)整體放鬆,心平氣和,呼吸悠長,氣沉丹田,神意上領,肉沉骨松,神輕意靈,如佛如道,拈指微笑,普渡眾生。

太極拳功夫就在起式里。檢驗太極拳是不是有用,是不是能用的方法就是太極起式,分兩種情況:一、別人兩隻手壓在自己手上,如果自己能很方便地起式,說明自己的太極拳有用。二、別人兩隻手壓在自己的肩膀上,自己坐著能很方便地站起來,說明自己的太極拳能用。這兩種情況的根本點就在不丟不頂,自然而然。沒有技巧沒有招法,只是不丟不頂,自然而然。別人兩隻手壓在自己手上,如果自己能很方便地起式,說明自己的太極拳有用。如果自己連手都起不來,說能如何如何,那是笑話。如果兩個人都是有一定功夫太極拳手,一接觸馬上進入平衡狀態,功夫相對好一點的能起。別人兩隻手壓在自己的肩膀上,自己坐著能很方便地站起來,說明自己的太極拳能用。自己站起來都困難,說能如何如何,那是瘋子。兩個人都是有一定功夫太極拳手,一接觸馬上進入平衡狀態,不用力的能起。用力的不能起。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太極的秘密
一張太極圖帶你讀懂五臟陰陽
太極雜說36-37-38-40
以拳悟道

TAG:太極拳 | 太極 | 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