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運河水文化探尋

南運河水文化探尋——南運河德州段歷史文化解讀(1)編輯:夏玉艷來源:德州新聞網時間:2014-07-18 09:14關鍵詞:南運河水文化南運河德州段古老的京杭大運河,曾是德州經濟繁榮的動脈。如今,在市井的掩映中我們依然能找尋到它的痕迹,清波碧水仍舊哺育著依河而生、傍水而居的人們。京杭大運河成功申遺,必將助力德州發展,煥發新的生機。

上世紀90年代京杭大運河德州段編者按:古老的京杭大運河,曾是德州經濟繁榮的動脈。如今,在市井的掩映中我們依然能找尋到它的痕迹,清波碧水仍舊哺育著依河而生、傍水而居的人們。京杭大運河成功申遺,必將助力德州發展,煥發新的生機。從本期起,我報將連續刊登明清史專家張明福同志撰寫的 《南運河德州段歷史文化解讀》系列文章,以饗讀者。德州境內的京杭大運河,以四女寺為界,南至臨清段稱衛運河;北至天津市靜海縣十一堡的上改道節制閘段稱南運河。此次申遺成功的河段就是南運河德州段,北起德城區二屯鎮的第三店村北,南至四女寺,全長45公里。這一河段的特點是:河道、河堤保存完好,人文景觀和古文化遺址眾多,是跳動和流淌著的德州史篇。南運河,歷史足跡蜿蜒千年南運河德州段的河道,是隋代以來經人工開挖而成,至今基本保持著古運河的原有形態,具有典型的「九曲十八彎」的龍形走勢,構成了獨特的運河景觀。古時候素有「一彎頂三閘」之說。為解決河道落差大、水流急、常決溢等問題,古人在開挖南運河時設計了眾多彎道,建造了各種形式的堤壩,有效地減緩了水流速度,既能滿足河道的行洪需要,又能提高通航質量,更好地體現出大運河工程規劃的科學性特點。堤防是伴河而生的重要防洪工程,可以有效地抵擋風浪及抵禦河道外洪水的侵入。為鞏固堤防,明清統治者在安排專職人員護堤的基礎上,規定運河堤壩只准栽種柳樹,以便應急時砍下樹枝綁紮成捆用以堵塞決口。為了保證河水的深度,政府每隔兩年就要在冬季組織民夫 「挖淺」,泥土就近攤埋在堤防之上,保證堤防有一定的高度和寬度。南運河德州段的堤防,至今仍完整地保留著運河古韻和原生態特色。堤防走向依河就勢,曲曲彎彎,堤防植被草木繁茂,古樹交蔭。凡河流彎曲之處,大堤受洪水徑直衝刷極易損壞,被稱為「險工」。南運河德州段因盤迴迂曲,故多險工。從北往南,有第三店險工、豐樂屯北險工、豐樂屯西險工等幾十處之多。險工段的堤防須加意維護,大多用「樁加埽」之方。即繞險工處下樁,排樁之內,以埽填充。另有在排樁外掛席之法,合訂葦席數層,掛系樁外,以防洪水衝擊。防堵決口也是用上邊的方法,數埽並下,以減剎水勢,爾後下樁,繼之以掛席,土袋掩堵決口。防汛另有「掛柳法」,即將河邊柳樹砍倒,不使斷絕,用樹枝梢護堤防水。關鍵詞:南運河水文化南運河德州段古老的京杭大運河,曾是德州經濟繁榮的動脈。如今,在市井的掩映中我們依然能找尋到它的痕迹,清波碧水仍舊哺育著依河而生、傍水而居的人們。京杭大運河成功申遺,必將助力德州發展,煥發新的生機。

漳衛南運河管理局河道處設立的南運河德州城區段水文化節點分布圖水利工程遺存,古人智慧的結晶運河在四女寺向北的轉折處,原建有一條低矮的石壩,就是史書記載的四女寺減水壩,人稱「北方都江堰」。有了這道堤壩,上游來水只要不漫過石壩,就被攔在河床內順著運河河道向北流去。如果上游洪水特別大,高於石壩的水,會徑直漫過石壩流入預先挖好的減水河,而石壩以下的水會繼續流向北去的運河河道。這樣一來,既能確保過往船隻的通行,又能保證下游不至決堤。據史書記載,永樂九年(1411),根據治河尚書宋禮的提議,在德州境內的四女寺,向東新挖1公里河道,與漢代老黃河相通,就是這條四女寺減水河。歷史上,減水河曾因淤淺而多次疏浚,頻率大約每20至30年就要疏浚一次。四女寺減水壩址已被1958年修建的南進洪閘所替代。按《明史》記載,宋禮於永樂九年(1411)修成四女寺減水壩的第二年,又在德州城北開通了另一條減水河,這就是哨馬營減水河,舊稱北支河,現存有閘子村滾水壩遺址,位於德城區天衢街道辦事處閘子村西和東西長庄中心街,距德州城6公里。由於哨馬營所處的位置在四女寺減水壩之下,從上游衛運河流下來的河水已被削減過,並且這一段河道上沒有新的補充水源,所以哨馬營減水河的作用平時不太明顯,故而經常被自然或人為地填平,到清代就無人所知了。清雍正十三年(1735),劉統勛疏浚哨馬營減水河的行動被後世不少人認為是該河的初次開挖。 《德縣誌》記載,雍正十一年(1733)夏運河水漲,在哨馬營老虎倉和桑園鎮等地漫決。次年7月,哨馬營等地運河再次漫溢。山東巡撫岳睿建議就勢疏導,「開挖新渠,以資分減」。經直隸、山東兩省官員會合勘定,決定在哨馬營開挖減水河,東行至陳公堤,由曹村村西入溝盤河故道,東北至吳橋縣玉泉庄入四女寺減河後歸海,雍正十三年(1735)建成。哨馬營減水河在乾隆時期一直暢通,「照歲修之例,每年疏浚」。嘉慶時河道逐漸淤塞,到嘉慶二十五年(1820),「河身盡成民用竹」。道光四年(1824),山東巡撫琦善曾奏請再開哨馬營減水河,未能實施。大西門回龍壩始建於明洪武三十年(1397),是當時的都督張文傑、山東指揮使徐福二人,奉旨修建德州衛城時所修的防洪設施。該壩的最前端,是用三道木樁做成的緩衝帶,填滿亂石或沙袋,用以減少河水對堤岸的衝擊。緩衝帶所用的木樁,是人工加工而成的尖頭樁。緩衝帶的後面是堤壩主體,外層由條石砌成,條石後面是用青磚壘砌成的厚度約一米左右內壩體。該擋水壩總長約20米。這一遺址是2012年4月在迎賓路一在建工地發現的,印證了老人們言傳的運河走向基本是正確的,即舊運河在「廣寧橋」下直向東流,遇到回龍壩後,調頭轉向西北,在此地形成了一個對摺彎漩渦,也印證了修建德州衛城時曾截取一段運河河道留在城內的說法。古老的京杭大運河,曾是德州經濟繁榮的動脈。如今,在市井的掩映中我們依然能找尋到它的痕迹,清波碧水仍舊哺育著依河而生、傍水而居的人們。京杭大運河成功申遺,必將助力德州發展,煥發新的生機。現代水利工程,續寫古運河的新篇章新中國成立以後,為更好地發揮京杭的運河的功能,造福人民,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續寫著古老大運河的新篇章。雄偉壯觀的四女寺水利樞紐,位於武城縣四女寺村東北衛運河、漳衛新河和南運河的銜接處。它興建於1957年11月至1958年5月,由水利部北京勘測設計院設計,水利部第六機械工程總隊施工。1972年至1973年7月,該樞紐曾進行過擴建、改建,新建北進洪閘,兄弟灌區放水洞;改建南進洪閘、節制閘、船閘。由水電部海河勘測設計院設計,水電部第十三工程局施工。現樞紐工程由南、北進洪閘、節制閘、船閘、兄弟灌區引水涵洞等部分組成。電站部分,1972年擴建時已拆除。南進洪閘位於衛運河與漳衛新河尾首相接處,鋼筋混凝土開敞式結構,共12孔,每孔凈寬10米,弧形鋼板閘門,高5.5米,機架橋裝有人力、電動兩用卷揚式啟閉機。閘頂下游公路橋面寬7米。設計過閘流量每秒1500立方米。北進洪閘位於衛運河與岔河尾首交接處,與南進洪閘相連,為鋼筋混凝土開敞式結構,共12孔。中間8孔為反拱底板,兩側兩孔一聯,為整體式。下游建有一座公路橋,上游設機架橋。設計過閘流量每秒2000立方米。節制閘位於南運河首,為鋼筋混凝土開敞式結構,控制南運河輸水及泄洪,共3孔,每孔凈寬8米,平板鋼閘門,高5.6米,機架橋裝有人力、電動兩用卷揚式啟閉機3台,建有交通橋1座。設計過閘流量每秒400立方米。四女寺倒吸虹工程全稱為引黃濟津潘庄線路應急輸水漳衛新河倒虹吸工程。近20年來,由於海河流域地表水資源量減少了41%,天津缺水問題十分突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天津市供水工作,2000年以來,國務院先後5次批准實施利用山東省聊城市位山線路引黃濟津應急調水。2010年以來,海河流域降水偏少,主要河流來水偏枯,天津市水源地潘家口水庫主汛期來水量銳減,供水形勢極為嚴峻。由於位山線路同時承擔向河北省引黃調水的任務,受河道輸水能力限制和用水量增加等因素影響,難以滿足天津市的用水需求。經多次調研查勘並報國務院批准,國家防總、水利部決定通過新辟潘庄線路實施2010年引黃濟津應急調水。四女寺倒吸虹工程是引黃濟津潘庄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武城縣與德城區境內,起於六五河牛角峪閘上游,穿越六五河西支、利民河東支、利民河北支、減河和岔河,止於南運河四女寺閘下游,箱涵全長1850米,由倒虹吸工程、新挖明渠工程和河道防護組成。 2010年5月31日開工,10月31日完工。 2012年獲中國水利工程協會2011-2012年度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第一水廠舊址位於運河開發區楊家圈村東南,現已闢為九龍灣公園,它是德州市最早的水源地。過去德州沒有自來水,更沒有純凈水,地下井水不僅發咸而且含氟量過高,運河就成了人們最好的飲用水水源地。明清兩代,甚至有人專門從運河取水到城區來賣,並形成了專門的「水市」。日偽時期,開始在楊家圈村東建立自來水廠。解放後,德州市政府對此加以改造並繼續利用。現在該處仍保留著體現自來水加工過程的預沉池、反應池、沉澱池、清水庫等水處理設施,訴說著古老的大運河哺育人類的歷史。□張明福劉崢追尋運河的足跡2014年07月02日 08:20來源:南方日報原標題:追尋運河的足跡

近日,從卡達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傳來喜訊:「中國大運河」正式寫進「世界遺產名錄」。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千年古運河,承載了中國王朝的更迭,也記載著中華文明的繁榮,影響了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國,長達六百餘年的政治經濟格局,見證了自春秋以來這個泱泱大國兩千多年的歷史。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至公元1293年全線通航,大運河前後共開挖了1779年。在漫長的歲月里,大運河為中華大地的經濟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留下了數不盡的文物古迹,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獨特的運河文化。全長1764公里的京杭大運河,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河流,從北到南流經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滄州市、衡水市,山東省德州市、聊城市、濟寧市、泰安市、棗莊市,江蘇省宿遷市、淮安市、揚州市、常州市、無錫市、蘇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嘉興市、杭州市共18個城市。追溯歷史的長河,不妨乘一葉扁舟,一一探訪這些散落在京杭大運河兩岸的閃閃「明珠」。北京特色:輕舟破千里 游名城古都斷航百年的京杭大運河北京段重新通航,北京通州區運河兩岸的百姓們得以乘輕舟、坐快艇觀賞運河風光。而對於遊客來說,在北京還有許多想法值得一一實現:征服萬里長城、體驗紫禁城的霸氣、去國家大劇院沾沾頂尖藝術氣息……不過,想把全部美景都「收入囊中」,恐怕需要花費好長一段時間。大運河曾是北京的生命線與支撐線,漕運史、倉儲史十分悠久,文物古迹非常豐富。如今位於北京長安街延長線新華大街東端的運河碼頭,運河沿線平均水面寬度達到百米,水深3至5米,不僅水量增大,水質也更清更綠。遊客走近入口處,可見一座高大的漢白玉四柱衝天牌樓,牌樓兩邊分別寫著「四海地咽喉,五雲天咫尺」的對聯。京杭大運河通航後,碼頭上已停泊許多船隻,有搖櫓小船、觀光快艇,還有多人乘坐的大船,遊客可以坐這些船觀賞運河兩岸的風景。當然除了歷史悠久的京杭大運河北京段,「京城」還有許多地標性建築也值得遊覽一番,風格簡約大氣的國家大劇院便是其一。它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長安街上,其表面由18000多塊鈦金屬板和1200餘塊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組成,兩種材質經巧妙拼接呈現出唯美的曲線,營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開的視覺效果,遠遠望去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蕊。殼體表面上星星點點、錯落有致的「蘑菇燈」,如同撲朔迷離的點點繁星,與遠處的夜空遙相呼應,使大劇院充滿了含蓄而別緻的韻味與美感。交通:到北京自助游,最好是購買「城際交通一卡通」,可以在北京和天津使用,能夠坐公交、地鐵、計程車、輕軌等公共交通工具。當然,也可以到購卡網點購買限期使用的即買即用卡,比如:10元限7日刷完,20元刷50次等旅遊卡。美食:北京烤鴨是北京最有名的美食,還有芸豆卷、豌豆黃、驢打滾、艾窩窩、茯苓夾餅、天福號醬肘子、六必居醬菜、宮廷乳酪都值得品嘗。廣之旅推薦線路:【北京開元名都自由行】樂游北京暢享超豪華酒店5天天津特色:大運河上的耀眼明珠從今年起,天津將重點建設「運河旅遊」,天津市民和外地遊客就可以體驗大運河這條「古水道」的獨特魅力。當遊客追尋天津城市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這裡處處閃動著京杭大運河的身影,楊柳青、中北鎮、三岔河口……這些歷史上的「運河地標」,至今仍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楊柳青,是遊客來到天津後,不能錯過遊覽的一處地方。千年古鎮楊柳青鎮,東臨氣勢巍峨的文昌閣,西接「津西第一宅」石家大院,南靠古老的南運河。這座青磚灰瓦,磨磚對縫的仿清代商貿建築群,建有仿古青石牌樓一座,以及穿街戲樓及各式具有清代古風的店鋪。明清街是處在楊柳青民俗旅遊區「中心」的一條商貿旅遊街,也是遊客參觀各景點的必經之路,漫步在其中,彷彿重溫了古鎮楊柳青清代商貿繁榮街景的盛況。另外,天津的小吃馳名中外,很多遊客來到天津都直奔餐館品嘗獨具風味的小吃。天津風味小吃種類繁多,其中最出名的有狗不理包子、桂發祥麻花、耳朵眼炸糕,被譽為「津門三絕」。最省時省力的辦法是到南市食品街,這裡不僅是品味天津美食的好去處,而且還是「津門十景」之一。街上既有正宗天津名菜和風味小吃,又有薈萃全國各大菜系特色菜品。此外,天津還有一些歷史悠久的老字號,如桂順齋、祥德齋、正興德茶莊、恩發德羊肉包子鋪等。總之,漫步天津的街頭,一定會找到最原汁原味的天津味。交通:與北京相比,廣州至天津的機票價錢便宜不少。遊客可先從廣州飛往天津,遊覽完天津的景點後,再乘坐京津城際高鐵,前往北京繼續旅遊。這樣,能節省一定費用。美食:在天津用餐,最省時省力的辦法是到南市食品街,這裡不僅是品味天津美食的好去處,而且還是「津門十景」之一。廣之旅推薦線路:天津北京雙飛5天嘉興特色:枕水古鎮 溫婉水鄉京杭運河在嘉興境內有3條水道,最長的有120多公里,兩岸迷離的田野景色非常迷人。從南湖會景園出發,沿嘉興的環城河而行,可遊覽獅子匯渡口、中基路古民居群、嘉興船文化博物館等景點。此外,在江南水鄉,遊客一定不能錯過像烏鎮這樣的古鎮,美麗寧靜得像一顆顆珍珠,閑步其中,便能體驗到四周飄逸著一股濃郁的歷史和文化氣息。烏鎮分為一期和二期。一期為東柵,2001年正式對外開放。位於東柵景區的景點,包括匯源當鋪、訪廬閣、皮影戲、翰林第、修真觀、古戲台、茅盾故居、余榴梁錢幣館、木雕館、藍印花布染坊、公生糟坊、烏鎮民俗風情館、江南百床館、傳統作坊區、香山堂、拳船表演,逢源雙橋(通濟橋、仁濟橋)等二十多個景點。其中,茅盾故居則是其中亮點:這座著名的建築位於烏鎮觀前街和新華路交界轉角處,坐北朝南,是我國江南一帶常見的傳統木構架民居建築,總面積約600平方米。西柵景區佔地面積3平方公里,毗鄰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畔,由十二個碧水環繞的島嶼組成,需坐渡船進入,真正呈現了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古鎮的歷史風貌。西柵景區內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築25萬平方米,橫貫景區東西的西柵老街長度達1.8公里,兩岸臨河水閣綿延1.8公里余。內有縱橫交叉的河道近萬米,形態各異的古石橋72座,河流密度和石橋數量均為全國古鎮之最。景區北部區域則是五萬多平方米的天然濕地。古鎮不再僅僅是一個「活化石」、「博物館」,而是完美的融合了觀光與度假功能,成為一塊遠離塵囂的安謐綠洲。雇上一艘小船,任其蕩漾在流水之上,閑適寫意,讓人沉醉。住宿:隨著西柵景區的開放,那裡也建造了三大高檔會所、一家客棧,以及具有水鄉特色的民宿。設施十分有特色,服務齊全。 美食:紅燒羊肉、三珍醬雞、臭豆乾、定勝糕、姑嫂餅等,都是烏鎮的特色美食,值得一嘗。廣之旅推薦線路:閑逛古鎮,慢游水鄉,蘇州杭州上海雙飛杭州特色:運河配西湖風光更誘人飽經風雨的京杭大運河重放昔日光彩,在杭州段運河,無論是沿岸風光,還是乘漕舫船從水上觀賞運河兩岸的景色,都令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美不勝收。「杭州不光有西湖,運河風光更誘人」,運河杭州段,已經成為杭州最具吸引力的旅遊新景。從運河御碼頭為起點,搭乘古色古香的漕舫船,開始追尋千年運河的足跡。遊客往御碼頭的北側河道望去,有一座大型的龍舟畫舫,華貴絢麗的造型說明了它就是按當年乾隆下江南時所乘御舟的外型式樣精心製造的「乾隆舫」。繞過了乾隆舫,船不知不覺拐到了運河邊上的香積寺。香積寺塔是目前杭州僅存的清代佛塔,曾是通過運河進入杭州的第一座和離開杭州的最後一座寺廟。經過一段時間的修葺,香積寺再度開放,遊人、香客可坐水上巴士達到。夜晚,遊客可以看到香積寺燈火通明,若干個紅色六角形大燈籠點綴屋檐,是京杭大運河夜景中的亮麗主角。閑步在寺前廣場時,遊客會發現廣場中間地面上的畫不僅能發光,上面的彩色圖案還會不斷地變化,令人不禁駐足欣賞。

想要深入了解京杭大運河,遊客一定要前往位於拱宸橋附近的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博物館所在的運河文化廣場一直延伸到大運河岸邊,古老的拱宸橋與博物館遙相輝映。橋邊綠地里休憩的老人、孩子以及時不時駛過的船隻成為博物館有機的動感部分。另外,在博物館第三展廳還專門設有一個「模擬運河之旅船艙」,通過高亮度投影機、以270度水平視場角逼真地顯示「大運河」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觀眾只要帶上特製的眼鏡坐在椅子上,就能身臨其境從杭州到北京的運河之旅,欣賞京杭大運河沿岸的風土人情。美食:杭州菜屬於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江浙菜,清爽別緻的色香味令人大快朵頤。而吳山酥油餅、金華酥餅、蝦爆鱔面等風味小吃也是遊人在杭州不可錯過的美味佳肴。特產:杭州城歷史悠久,有都錦生、張小泉剪刀、王星記扇庄、邊福茂鞋店、景陽觀醬菜店等眾多老字號,可買到藕粉、綢傘、茶葉之類的杭州土特產。廣之旅推薦線路:全景華東,烏鎮二期,同里,世博紀念展雙飛六天通訊員 鄺欣頔圖/廣之旅供圖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直擊】遠航編隊通過蘇伊士運河,沿途風光絕美
泰國為何不在克垃地峽開鑿運河取代馬六甲海峽獲取巨大利益?
隋朝大運河開通後,隨即天昏地暗鬼哭狼嚎,飛禽走獸四處逃撒 [一點資訊]
蘇州——江南運河上的古城
二戰日本竟想偷襲巴拿馬運河?日軍伊400級潛水航母秘聞

TAG:文化 | 運河 | 水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