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故:做人要成熟 圓融而不世故
09-18
做人要成熟而不世故。成熟的人才是最可靠的人,而世故的人往往暗藏著「殺機」,所以做人要成熟而不要世故。 精通圓融的人會靈活處世,會懂得變通,是值得人們去欣賞和學習的對象。可是,如果過於圓滑,那麼就會變得世故了。 老於世故的人,是不誠實的,他們總是防著別人,所以總想用謊言來掩飾自己的本意。 老於世故的人,是狡猾的,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有著高明的手段,所以總是想犧牲他人的利益而成全自己。老於世故的人,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向人們展示他的偽善,而事實上他們總是懷有另一種目的和陰謀。可是,儘管老於世故的人很聰明,但是狐狸的尾巴總有露出的一天,他們遲早會被人戳穿假面目,不會有任何好下場。 提到老於世故的人,我們大多都能想起金庸的《笑傲江湖》,其中那表面溫、良、恭、儉、讓的岳不群,可以算得上是謙謙君子的典範,可是一部絕世武功《葵花寶典》便把他所有的偽裝撕破,最後落得個男不男、女不女,與之前的君子形象形成強烈的反差,真是絕大的諷刺。 儘管他費盡了心力,善於偽裝,可是到了最後,他的親人都離開了他,他的徒弟也都站在了他的對立面,並且用盡了全力希望除掉這個魔頭。 自認為聰明一世的人,卻落到了眾叛親離、人人喊打的下場。可見,做人不能太圓滑,不能太世故,而應該以方正為準則,遵守道德規範。 因為只有在這個前提下的圓融,才是真正的聰明處世的手段,才是靈活應世的錦囊。生活中,大多數人覺得做人很難,人們渴望自己早一點成熟起來,可往往又無法分清成熟與世故的界限,陷於世故的泥坑。那麼,到底怎樣區別成熟與世故呢?暫且看看下面的幾種對比。 一是成熟者真誠,世故者虛偽。 成熟者知道社會是複雜的,因此人的頭腦相應也複雜些好,遇事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不輕信,不盲從;與人交往,考慮複雜而不失其赤子之心,「和朋友談心,不必留心」;如果遇見不熟悉的人,「切不可一下子就推心置腹」,因為這樣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別人,可以多聽少談,真正了解後才可以敞開交流思想。這是魯迅先生待人的經驗之談。世故者由於過多地看到了人生和社會的陰暗面,因而錯誤地認為人世間沒有真誠可言。對人外熱內冷,處處設防,奉行「見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的處世原則。同朋友相交,虛與周旋,別人的事自己探聽尤詳,自己的事隔牆難聞,說給別人聽的,儘是些「不著邊際」的話。 二是成熟者互助,世故者相互利用。成熟者在處理人與人的關係上,一貫堅持互惠互利、互幫互進的態度,他們會有福共享,有難共當,患難時見真情。世故者考慮問題時多以利益為先,交往的熱情度大多與可利用的程度成正比,即使是對同一個人也不例外,猶如果戈里小說《死魂靈》中的主人公乞乞科夫一樣,在剛當小職員時,百般討好巴結上司的麻臉女兒,當博得上司的好感,當上了科長,站穩了腳跟之後,便馬上翻臉不認人,那個痴情的姑娘便成了他愚弄的對象。 三是成熟者堅持原則,世故者見風使舵。成熟者遇事頭腦冷靜,堅持原則,有主見,自己該幹什麼仍幹什麼。世故者觀風向,看氣候,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投人所好,八面玲瓏,採取「隨風倒」的處世方法。就如有人所刻畫的那樣:當世故者同多愁善感的人交際,便把自己打扮成多愁善感的人,說話時,眼睛裡有時還會淚光閃閃;轉身同性格多疑的人交際,他又會儼然裝得深沉起來,與對方一起分析別人如何有可能損人利己,奉勸對方應採取何種態度來對付;而同率直爽情的人談話時,他又會馬上變得疾惡如仇,馬上為朋友打抱不平,兩肋插刀;然而同喜歡息事寧人、凡事調和的人在一起時,他又顯得老謀深算、久經風霜的樣子,把那些正直的舉動說成「簡單」和「幼稚」,彷彿發生的一切麻煩都是因他不在場而造成的。「逢人迎合不吃虧,他中有我成朋友」便是這種「變色龍」世故者的秘方。 四是成熟者直面現實,世故者玩世不恭成熟者對事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敢作敢當,有「捨我其誰」的大丈夫氣概,往往小事糊塗,大事清楚。世故者遊戲人生,採取滑頭主義和混世主義態度,專搞中庸,慣於騎牆。他們和人可以談天說地,但只是擺現象,不下結論,迫不得已時也只說些不言而喻的話,因為這是「大家早已公認」的結論。遇有原則問題需要辨明時,則不問是非曲直,要不然就是模稜兩可、怎麼說都有理的話。與人意見不一時,便以「今天天氣……哈哈哈」的態度加以迴避。所以,世故者往往不動聲色地冷眼旁觀一些事情,不惹是非,明哲保身。 五是成熟者奮進,世故者沉淪成熟者和世故者也許都經歷過生活的艱辛、人生的磨難。但前者把挫折當成奮飛的起點,重新認識社會與自我,奮進不已;後者則或者躬行「先前所憎惡、所反對的一切」,拒斥「先前所敬仰、所主張的一切」,或者乾脆對一切無所謂,企求超脫社會,也許還會與惡勢力同流合污。方圓智慧成熟是人生的一種氣質,而世故則是人生的一種疾病。世故的人在交往中被人們認為太有「心機」。實則不然,這恰恰是沒有「心機」的表現。他們讓人不可靠近,不願意靠近,造成了做人的失敗。 感悟:世上一切成功者,必然遵守的做人做事法則。方乃做人之本,圓為處事之道。我們看天地,天圓地方;我們看銅錢,外圓內方;方和圓本來是一個天平的兩端,陰陽的兩極,它們既可以互相制衡,又可以互相轉化。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的就是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其中,修身養性至為重要,它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最高學問。做人首先要求一種正氣,只有堂堂正正地做人,才能幹一番事業,這是「方」的一面。為人處事要善於與人相處,謙虛處世,不要挑剔別人,以誠待人,在處事中使自己的品德不斷升華,這是「圓」的一面。人的一生就是方與圓的郵寄結合,內方可以身心貫通,井然有序;外圓可以減少阻力,便於運動。在我們日常具體的工作中,「方」就是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是做人的道德和原則;「圓」就是在規定的範圍內,對法律法規貫徹落實、對各項規定合理應用的方式方法和工作的技巧等。作為個人,不僅要具備優秀的品質,如理想信念、熱情、自信、責任等,還要具備積極的工作態度和恰當的工作方法。文/單眼老表
推薦閱讀: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人生順口溜,做人難,做好人更難,句句經典,大實話
※周秉和憶周恩來: 伯父帶給我最大的財富是教會了我如何做人
※做人要有目標
※做人,有三碗面最難吃
※做人啊,傻人有傻福,聰明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