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常見引流管的護理

引流是指依靠吸引力或重力從體腔或傷口引出液體的行為、過程和辦法。臨床上應用的引流管種類很多,多用於導尿、傷口引流、胸腔、腹腔、腦室、胃腸道、膽道引流等。引流的目的是將人體組織間隙或體腔中積聚的液體引導至體外,引流的護理旨在保證引流的有效性,防止術後感染,促進傷口癒合。在引流護理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證引流的通暢,妥善固定,詳細記錄引流的顏色、性質和量的變化,以利於對患者病情的判斷。

一、胃腸減壓的護理

(一)評估和觀察要點。

1.評估患者的病情,意識狀態及合作程度。

2.評估口腔黏膜、鼻腔及插管周圍皮膚情況;了解有無食道靜脈曲張。

3.評估胃管的位置、固定情況及負壓吸引裝置工作情況。

4.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

5.評估腹部體征及胃腸功能恢復情況。

(二)操作要點。

1.協助患者取舒適卧位,清潔鼻腔,測量插管長度(從鼻尖經耳垂至胸骨劍突處的距離)。

2.潤滑胃管前端,沿一側鼻孔輕輕插入,到咽喉部(插入14~15cm)時,囑患者做吞咽動作,隨後迅速將胃管插入。

3.證實胃管在胃內後,固定,並做好標記。

4.正確連接負壓吸引裝置,負壓吸力不可過強,以免堵塞管口和損傷胃黏膜。

5.保持胃管通暢,定時回抽胃液或向胃管內注入10~20ml生理鹽水沖管。

6.固定管路,防止牽拉,並保證管路通暢。

7.記錄24h引流量。

8.口服給葯時,先將藥片碾碎溶解後注入,並用溫水沖洗胃管,夾管30min。

9.給予口腔護理。

10.必要時霧化吸入,保持呼吸道的濕潤及通暢。

11.定時更換引流裝置。

12.拔管時,先將吸引裝置與胃管分離,捏緊胃管末端,囑患者吸氣並屏氣,迅速拔出。

(三)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胃腸減壓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及家屬防止胃管脫出的措施。

(四)注意事項。

1.給昏迷患者插胃管時,應先撤去枕頭,頭向後仰,當胃管插入15cm時,將患者頭部托起,使下頜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於胃管順利通過會厭部。

2.插管時患者出現噁心,應休息片刻,囑患者深呼吸再插入,出現嗆咳、呼吸困難、發紺等情況,立即拔出,休息後重新插入。

3.食管和胃部手術後,沖洗胃管有阻力時不可強行沖洗,通知醫生,採取相應措施。

4.長期胃腸減壓者,每月更換胃管1次,從另一側鼻孔插入。

二、腹腔引流的護理

(一)評估和觀察要點。

1.評估患者的病情及腹部體征。

2.觀察引流是否通暢、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

3.觀察傷口敷料處有無滲出液。

(二)操作要點。

1.引流管用膠布「S」形固定,防止滑脫,標識清楚。

2.引流袋位置必須低於切口平面。

3.定時擠捏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防止引流管打折、扭曲、受壓。

4.觀察引流液顏色、性質,發現引流量突然減少或增多、顏色性狀改變,患者出現腹脹、發熱、生命體征改變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報告醫生。

5.準確記錄24h引流量。

6.定時更換引流袋。

(三)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更換體位或下床活動時保護引流管的措施。

2.告知患者出現不適及時通知醫護人員。

(四)注意事項。

1.拔管後注意觀察傷口滲出情況,滲出液較多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2.觀察有無感染、出血、慢性竇道等併發症。

三、「T」管引流的護理

(一)評估和觀察要點。

1.評估患者的病情、生命體征及腹部體征,如有無發熱、腹痛、黃疸等。

2.評估患者的皮膚、鞏膜黃染消退情況及大便顏色; 「T」管周圍皮膚有無膽汁侵蝕。

3.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

(二)操作要點。

1.引流管用膠布「S」形固定,標識清楚。

2.引流袋位置必須低於切口平面。

3.保持引流通暢,避免打折成角、扭曲、受壓。

4.「T」管周圍皮膚有膽汁滲漏時,可用氧化鋅軟膏保護。

5.觀察膽汁顏色、性質,並準確記錄24h引流量。

6.定時更換引流袋。

(三)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更換體位或下床活動時保護「T」管的措施。

2.告知患者出現不適及時通知醫護人員。

3.如患者需帶「T」管回家,指導其管路護理及自我監測方法。

4.指導患者進清淡飲食。

(四)注意事項。

1.觀察生命體征及腹部體征的變化,及早發現膽瘺、膽汁性腹膜炎等併發症。

2.「T」管引流時間一般為12~14天,拔管之前遵醫囑夾閉「T」管1~2天,夾管期間和拔管後觀察有無發熱、腹痛、黃疸等情況。

四、經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術(PTCD)的護理

(一)評估和觀察要點。

1.評估生命體征、腹部體征及病情變化,包括黃疸情況,如皮膚、鞏膜顏色及大、小便顏色,肝功能恢復情況等。

2.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

3.觀察PTCD引流管周圍皮膚及傷口敷料情況。

(二)操作要點。

1.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脫出;對躁動不安的患者,應有專人守護或適當約束。

2.引流袋位置應低於切口平面。

3.保持引流通暢,避免打折成角、扭曲。

4.準確記錄24h引流量。

5.定時更換引流袋。

(三)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更換體位時防止引流管脫出或受壓的措施。

2.告知患者出現腹痛、腹脹情況時,及時通知醫護人員。

3.如患者需帶PTCD引流管回家,指導其管路護理及自我監測方法。

4.根據患者病情,給予飲食指導。

(四)注意事項。

1.PTCD術後注意觀察有無血性膽汁流出,術後1~2天膽汁呈混濁墨綠色,以後逐漸呈清黃色或黃綠色。若膽汁引流量突然減少,應檢查引流管是否脫出,通知醫生處理。

2.重度梗阻性黃疸的患者不能開腹手術或擇期手術時行PTCD術,將膽汁引出體外,減輕黃疸,改善肝臟功能;膽管惡性腫瘤行PTCD術後需長期保留引流管,指導患者及家屬進行PTCD引流的自我管理。

五、傷口負壓引流的護理

(一)評估和觀察要點。

1.評估患者病情變化,生命體征。

2.觀察引流是否通暢、引流液顏色、性質、量。

3.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出液。

(二)操作要點。

1.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脫出。

2.遵醫囑調節壓力,維持有效負壓。

3.保持引流通暢,避免打折成角、扭曲、受壓。

4.準確記錄24h引流量。

(三)指導要點。

告知患者更換體位時防止引流管意外脫出或打折、受壓的措施。

(四)注意事項。

拔管後注意觀察局部傷口敷料,發現滲出,及時通知醫生處置。

六、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

(一)評估和觀察要點。

1.評估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

2.觀察引流液顏色、性質、量。

3.觀察長管內水柱波動,正常為4~6cm,咳嗽時有無氣泡溢出。

4.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出液、有無皮下氣腫。

(二)操作要點。

1.連接引流裝置,使用前檢查引流裝置的密閉性能,保持連接處緊密,防止滑脫。

2.引流瓶低於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水封瓶長管沒入無菌生理鹽水中3~4cm,並保持直立。

3.定時擠壓引流管,引流液多或有血塊則按需正確擠壓,捏緊引流管的遠端,向胸腔的方向擠壓,再緩慢鬆開捏緊的引流管,防止引流瓶中液體倒吸;如接有負壓裝置,吸引壓力適宜,過大的負壓引起胸腔內出血及患者疼痛。

4.根據病情儘可能採取半卧位。

5.引流裝置應保持密閉和無菌,保持胸壁引流口處的敷料清潔乾燥,敷料滲出液較多應及時通知醫生更換。

6.根據病情需要定時準確記錄引流量。

7.引流瓶內無菌生理鹽水每天更換,引流瓶每周更換,床旁備血管鉗,更換時必須夾閉引流管,防止空氣進入胸膜腔引起氣胸。

(三)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胸腔引流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2.鼓勵患者咳嗽,深呼吸及變換體位,並告知正確咳嗽、深呼吸、變換體位的方法。

(四)注意事項。

1.出血量多於100ml/h,呈鮮紅色,有血凝塊,同時伴有脈搏增快,提示有活動性出血的可能,及時通知醫生。

2.水封瓶打破或接頭滑脫時,要立即夾閉或反折近胸端胸引管。

3.引流管自胸壁傷口脫出,立即用手順皮膚紋理方向捏緊引流口周圍皮膚(注意不要直接接觸傷口),並立即通知醫生處理。

4.患者下床活動時,引流瓶的位置應低於膝蓋且保持平穩,保證長管沒入液面下;外出檢查前須將引流管夾閉,漏氣明顯的患者不可夾閉胸引管。

5.拔管後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胸悶、憋氣,皮下氣腫,傷口滲液及出血等癥狀,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

七、心包、縱隔引流的護理

(一)評估和觀察要點。

1.評估患者意識狀態、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

2.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

3.觀察長玻璃管內水柱波動,正常為4~6cm。

(二)操作要點。

1.連接吸引裝置,使用前檢查吸引裝置的密閉性能,保持連接處緊密,防止滑脫。

2.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堵管,避免受壓、扭曲或打折。

3.引流瓶低於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水封瓶長玻璃管沒入水中3~4cm。

4.保持管道密閉無菌,防止逆行感染。

5.患者清醒後可抬高床頭15°,循環穩定後取半卧位。

6.記錄單位時間內引流量及24h累積引流量。

7.引流裝置定時更換,保持胸壁引流口處的敷料清潔乾燥,有外滲及時通知醫生更換。

8.床旁備血管鉗。

(三)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心包、縱膈引流的目的、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更換體位時防止引流管意外脫出或打折、受壓等措施。

(四)注意事項。

1.術後當日每30~60min擠壓引流管1次,若引流液多或有血塊則按需正確擠壓,防止堵塞;如接有負壓裝置,吸引壓力一般1.5~2.0kPa。

2.手術當日2~3h引流管內出現大量鮮紅色的血性液體,如成人>300ml/h,小兒>4ml×體重(kg)/h,且無減少趨勢,及時通知醫生。

3.引流量偏多,以後突然減少或引流不暢,患者血壓下降、心率增快、呼吸困難、紫紺、面色蒼白、出汗等癥狀,考慮心包填塞的可能,應及時通知醫生。

4.發現引流出大量血性液或引流管被較多的血塊堵塞,應立即通知醫生。

5.患者下床活動時,須將引流管夾閉,以防導管脫落、漏氣或液體返流。

6.拔管後觀察患者有無胸悶、憋氣、心悸,傷口滲液及出血,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

八、腦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的護理

(一)評估和觀察要點。

1.評估患者意識、瞳孔、生命體征及頭痛、嘔吐等情況。

2.觀察引流管內液面有無波動,引流液的顏色、性狀、量。

3.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出。

(二)操作要點。

1.保持引流管通暢,標識清楚,防止引流裝置受壓、打折、扭曲。

2.腦室引流瓶(袋)入口處應高於外耳道10~15cm; 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根據顱內壓情況置於床面或遵醫囑調整。

3.留置腦室引流管期間,保持患者平卧位,如要搖高床頭,需遵醫囑對應調整引流管高度。

4.適當限制患者頭部活動範圍,患者躁動時,可酌情予以約束。

5.記錄24h引流量。

6.定時更換引流裝置。

(三)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及家屬置腦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的意義。

2.告知患者及家屬留置腦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期間安全防範措施,如:不能隨意移動引流袋位置,保持傷口敷料清潔,不可抓撓傷口等。

(四)注意事項。

1.腦室引流管拔管前遵醫囑先夾閉引流管24~48h,觀察患者有無頭痛、嘔吐等顱內高壓癥狀。

2.引流早期(1~2h)特別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過快、過多。

3.觀察腦室引流管波動情況,注意檢查管路是否堵塞。

4.翻身時,避免引流管牽拉、滑脫、扭曲、受壓;搬運患者時將引流管夾閉、妥善固定。

5.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放置高度應遵醫囑。

6.硬膜外、硬膜下引流液量及顏色突然改變時,及時通知醫生給予處理。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茉莉花後護理做3事,花芽壯,花朵大又香,連續爆花3個月
誓要無憂秀髮 超輕鬆的秀髮護理教程
寶寶濕疹用藥&護理關注
2019年護考高頻考點之毒蛇咬傷病人的護理

TAG:護理 | 引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