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博餅遊戲的由來,根源竟與民族英雄鄭成功有關?

廈門博餅遊戲的由來,根源竟與民族英雄鄭成功有關?

廈門是個好地方呀,有鹹鹹的海風,清涼的街頭小巷,重要的是逢年過節時的一些傳統習俗體現得尤為濃烈,如果你生活在廈門,你不僅會被廈門的美麗所折服,還會被廈門的節日文化給深深吸引住。

每年的中秋節在廈門都有一項傳統民俗遊戲,那就是博餅。正可謂「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博餅」啊!最近就有朋友跟小編感嘆迷上廈門的博餅,逛個超市一半的時間都在玩這個遊戲,要問博到最多的是什麼?額......紙巾。當然啦,東西是次要的,博的是那份樂趣,但是如果大晚上走在路上,街頭巷尾就傳來叮叮噹噹的聲音,還真有點瘮得慌~

說到瘮得慌,必然會想到牛鬼蛇神之說,我們每次說到一個文化傳統的由來,總會伴隨著一些牛鬼蛇神般的傳說,但閩南地區的博餅由來,卻都是和帶兵打仗有關。

相傳鄭成功據廈抗清時,為了寬釋士兵愁緒,激勵鼓舞士氣,巧妙研究設計出中秋會餅,讓全體將士在涼爽的中秋夜晚歡快一博。另一種說法是是鄭成功收復台灣後,許許多多從大陸去台灣的官兵,思念家鄉,每逢中秋佳節,思鄉之情更是不可阻擋。鄭成功為了沖淡官兵的鄉愁,設計出一套玩餅的遊戲,讓全體官兵在涼爽的中秋之夜歡快一博。

這是目前為止關於博餅由來流傳得最多的一個說法,這讓小編想起閩南地區有名的特色小吃土筍凍也是鄭成功「發明」的,看來其人對吃喝玩樂也是很有一套啊,不知道這樣說我們的民族英雄會不會被打(瑟瑟發抖中......)

除了這個說法,還相傳元朝末年時,有一年中秋節仁人志士假借玩餅的形式相聚一堂,以放鞭炮為暗號,聚集在各處的勇士同時起義,反抗元朝統治者,以後這一玩餅形式就在民間逐漸演化為中秋博餅習俗。

還有個傳說,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戶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並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著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里。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小編表示現下開始對芋頭產生了絲絲的恐懼感!!!

而不管是由哪種歷史演化而來,博餅儼然成了廈門傳統的中秋節遊戲之一啦。用六粒骰子來玩一場遊戲,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相傳博得狀元的人在未來的一年裡都會有好運氣,這也是讓很多人對此極為期待。

現在閩台地區流行的博餅名目與中國古代的科舉科名基本一致,反映的是明清時期科舉的情況。按照各級科舉制度的頭銜,設有狀元1個,對堂(榜眼、探花)2個,三紅(會魁)4個,四進(進士)8個,二舉(舉人)16個,一秀(秀才)32個。

一秀:六個骰子中有一個點數是「4」;二舉:六個骰子中有兩個點數是「4」;四進:六個骰子中有四個點數是相同的,其餘兩個點數若都為「4」,則可多得一個二舉,若一個為「4」則可多得一個一秀;三紅:六個色子裡面有三個點數是「4」;榜眼(對堂):六個骰子的點數剛好是順子「123456」;

狀元:六個骰子中有四個點數是「4」,兩個是「1」為最高級,稱作狀元插金花,可以獲得狀元和未被博取的兩個對堂獎品;六個骰子全部的點數都為「4」,稱作六杯紅,就可以拿走所有的獎品,但是一般為了大家友好相處,得主一般只拿狀元和兩個對堂的獎品,可被追繳;六個骰子全部的點數都是一樣的,稱作遍地錦,可被追繳;六個骰子中有五個點數是「4」,稱作五紅,可被追繳;六個骰子中有五個點數是一樣的,除點數是「4」,稱作五子登科,可被追繳;六個骰子中有四個點數是「4」,稱作「四點紅」,可被追繳。

傳統的會餅是由大小不一的月餅匯聚而成的,一套會餅計有:狀元餅1個,對堂餅2個,三紅餅4個,四進(士)餅8個,二舉(人)餅16個,一秀(才)餅32個。

特別有意思的一點是,在會餅中,「三紅」餅的味道最好,這來源於一個有趣的傳說:據說永樂二十二年甲辰科殿試,狀元名孫曰恭,明成祖覺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於是將第三名的邢寬易改為狀元。而在閩南人的說法中,這狀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之輩,第三名反而有真才實學。因此,狀元餅的味道也就一般,而三紅餅總是味道最好。

不僅閩南人家自己會在家裡舉辦博餅活動,一些商家也會在這個節日盡興狂歡。小編作為一枚小小的探店達人,近來接到了不少商家的博餅邀請,其中小編酷愛的海鮮餐廳臻府的博餅活動讓人小編準備放手一博~王中王五千元大獎呢,期待好運氣降臨~有一起的嗎?組隊啊!

中秋節博好運,小編祝各位夥伴中狀元喲~


推薦閱讀:

【收藏鑒賞】明崇禎時期為亂世,但所燒青花瓷器卻不能輕視
歷史有哪些功成身退的人物?
這三個人太牛逼了,一般歷史書上很少能看得到
歷史圖集(之四十八)
在歷史中《春秋》是本什麼書?

TAG:歷史 | 鄭成功 | 廈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