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做好1年內失業的準備
來自專欄周沖的影像聲色52 人贊了文章
朋友圈真是哀鴻遍野。
我做實業的朋友,每一個,是的,每一個都在說:越來越難,越來越難。
他們有一些企業也做得大,創造了幾百個就業機會,每年上繳了7位-8位數的稅收。
但到了今年,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下坡路。
其中一家,已經是十幾年的企業了,如今外賬追不回,貸款下不來,活兒沒錢投,已經半年沒有發工資。
前天和他們的高管吃飯,都在嘆息:「唉,太難了,不知道要怎麼堅持下去......不是我們一家難,是所有人都難。」
基本上,他們行業都面臨著一個困境:
- 稅收高,運營成本高。
- 風險高。
- 貸款難。
- 現金流有限。
- 利潤少。
- 前景差。
很多企業已經進入虧損經營,不僅難以發展,生存也變得艱難。
《中國商人》曾經發過一篇文章,稱山東某市有一家加工廠,100萬的單子,利潤只有1萬元。
老闆50多歲,姓程,向記者訴苦說:訂單量大幅下滑,人工成本、運輸成本、房租成本的快速增高,不止企業想要發展壯大很難,連基本的生存都開始變得艱難,以至於利潤越來越低。
今年已經這麼難,明天會好嗎?
可能會更難。
稅收更高,原材料漲價,生產和運營成本提升,增幅變慢,企業利潤一直在下滑。加上從2019年起,社保改革,自2019年1月1日起劃歸稅局統一徵收,企業要幾乎要多交1倍的員工社保費用。
如此以來,一些風雨飄搖的小微企業,可能會接二連三地走向倒閉。
許多人看到這裡,一定覺得:這與我無關。這是企業的事。
不,世間所有的事情,都與我們有關。
因為萬事環環相扣。
唇亡必齒寒。
兔死必狐悲。
因為用人成本劇增,為了壓縮成本,企業只有降工資,少僱人,減少聘用員工。
如此一來,失業潮必將來臨,年輕人找好工作會更加艱難。因為這不是一家企業的危機,是所有企業都在面臨的困境。
年輕人失業的越來越多
招聘網站上的簡曆數量直線上升
圖片來自@創業家
- 你們賺不到錢?我們也是。
- 你們稅負重?我們也是。
- 你們不想多招人?我們也不想招。
智聯招聘2018年第二季度報告中,你可以看到,裁員潮已經來了。和2018年第一季度相比,小微企業用人需求平均下降26.6%。
而且隨著企業生存的艱難,裁員還將繼續。
照此趨勢下去,大批人會失去收入來源。與此同時,房價、房租、物價、教育費用還在飈漲,生活必將越來越難。
再加上互聯網指數級發展,正在帶來全新的合作模式。
劉強東曾說:京東員工將從現在的16萬減少到8萬,充分利用人工智慧(AI)技術可以減少工作時長。
而隨著移動支付的崛起,銀行ATM機業績逐年下滑,銀行也迎來了失業潮。
在《發錢解決AI失業潮?矽谷大咖太天真》一文中,李開復稱,根據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在未來的十年內,近一半的工作崗位將被機器人取代。
很可能在我們刷著抖音、拼著團、看著劇的時候,工作就沒了。
能意識到這一點的人非常少。
工作沒有的時候,大多數人前一秒還在說:「操什麼心吶,哪有那麼容易的變故和動蕩?杞人憂天!」
可是大時代拋棄你時,真的不會說再見。
人工智慧洶湧來襲。
所有人都該思考何去何從了。
未來的工作,必將迎來全新的模式——
傳統企業的「我下令,你執行」的僱傭,會變成「我是甲方,你是乙方」的外包。
這也就意味著,員工會越來越多地,變成「散工」,變成「個體戶」。
羅振宇說,這就是U盤化合作。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拔插、自由協作。
辦公室的重要性會逐漸弱化。
互聯網就是我們的辦公室。
既然加個好友,拉個群,開個視頻電話會議,就能溝通和對接,為什麼要租一個昂貴的寫字樓,為員工交上昂貴的五險一金,花費時間與精力去管理,來增加自己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呢?
對企業來說,這當然沒必要,也不划算。
於是越來越多的企業,都會進入一個「散工」時代和「外包」時代。
專欄作家Lache描繪過未來的社會形態。
企業只保留核心團隊,將絕大多數工作以合作的形式分配出去絕大多數的個人,將以自由職業者或小型工作室的身份,藉由不同的「平台」,跟客戶取得聯繫,並獨立為客戶提供服務。大多數的「職位」將徹底消失。
這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和工作需求,必將淘汰一大批人。
簡單機械的工作,會接二連三退出歷史舞台。
「你的工作機器都會做,我為什麼還要用高薪聘你?對不起,我不傻!」
複雜的、人性的、富有創造性的工作,才是未來抗風險能力最強的工種。
在《不會被機器替代的人》的書中, 傑夫?科爾文 (Geoff Colvin) 說過這樣一句話:
在強大的驅動力之下,我們彼此互助共同完成任務。
人類的優勢來自深層、根本的人類技能——同理心、創造力、社會敏感性、講述故事、幽默、建立人際關係,以及比邏輯敘述更強有力地自我表達。這是我們創造經久不衰的價值,而不被科技所取代的方法,更是我們天生具有的技能。
因此,在人工智慧時代來臨時,我們要深切地記住一句話: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選擇錯了,會用漫長的時間,做一堆無用功,就跟1910年入宮做太監一樣,被淘汰機率直線上升。
那麼怎麼選呢?
從前的時候,我們擇業最看重一個因素:穩定。
如今行不通了。
因為穩定意味著重複,挑戰小,自我更新慢,被替代的可能性越高。
2018年擇業的話,該考慮一個重中之重的因素:抗風險能力。
- 行業是否具備抗時代風險的能力?
- 企業是否具備抗經濟危機風險的能力?
- 我在這個行業或企業中的工作,是否具備稀缺性、競爭力,能隨時插拔,能隨時與人合作,人工智慧還無可奈何?
李開復在《奇葩說》里,曾說過這樣的話:人工智慧是超級理智的,所以人類的情感、審美、樂趣、同理心......它無法學會。
它無法懂得我們的幽默,無法懂得我們的焦慮與悲傷,幸福與滿足,無法懂得我們複雜的人性與多元的生存狀態。
這一塊,就是我們的立足之地。
而且,當人工智慧替我們承擔了大量重複性的工作後——
做飯?沒必要了,點一下手機,就能滿足。
家務?有了各種機器。
出行?人工智慧會幫你極其便捷搞定。
購物?這還用我說嗎?
我們大量的時間空出來,會幹嘛呢?
都會用以滿足精神需求、情感需求,也就是「找點東西開心一下」,「玩點遊戲輕鬆一下」,「找個人聊一下」......
也就是說,工作越具個人品牌價值,越「從心出發」,越「我懂你的感受,也懂你的需求」,越具創造性,越能看見人類內心深處最細微的震顫,被替代的可能性越低。
做到這一點,當然不容易。
以我們企業為例。
我們是內容創作型公司。任何一個有遠見的人都知道,內容創作是未來需求量最大的行業。
但公司里真正能感受到時代危機的創作者,至多只有一半人。
這一半人正在努力超越自己,技法今天比昨天更深入一點,思維明天比今天更廣闊一點,感受後天比明天細膩一點......我相信,無論時代如何變化,這些人必能漂亮地活下去,從一個節點,到另一個節點,開拓出自己的世界,繼而站穩腳跟。
時局動蕩,但依然有希望。
這輪大洗牌中,存活下去的企業和人,都會擁有更大的可能性。
所以,找准機會,修鍊技能,創造個人品牌,將自己變成行走的超級個體,扛下去,不要停......熬過這個寒冬,我們都將站在陽光下。
《完》
喜歡的點個贊再走吧~
推薦閱讀:
※寧願失業也不想去的幾類公司
※《超25歲,你便需知道的投資理財知識》
※智能化餐飲來襲,廚師、服務員或將因此失業?
※你會失業嗎?
TAG: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