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路:普陀的魚

王路:普陀的魚

來自專欄王路的粽子鋪101 人贊了文章

普陀山有座普濟寺。普濟寺前有個荷花池。荷花池的石橋下有一群鯉魚。一隻小龜伸著四肢在鯉魚間遊動。

鯉魚知不知道,這裡是善男子善女人千里迢迢來朝拜的聖地?

多年前,我去杜甫草堂,去時已是晚上,快閉門了,院子里見到很多貓。我想,這些貓啊,你們知不知道,自己和一千多年前的詩聖有著殊勝因緣呢。多少人懷著景仰前來拜謁,而它們,若無其事地生活在這裡,和生活在別處也沒有什麼不同。

有池塘,有荷花的地方,往往有鯉魚。香山卧佛寺有,北海公園也有。哪裡沒有呢。鯉魚才不在乎這裡是不是聖地。沒準兒北海公園的鯉魚活得更開心,誰知道呢。

人間的聖地,在鯉魚那裡,就顯得平平常常了。可是反過來,鯉魚那裡,平平常常、殊無奇特的地方,在人間就是聖地了。

一隻野花綻放在大佛頂首。它知道自己的殊勝嗎?也許不知道吧。在花花草草的世界裡,它只是再平凡不過的一朵呀。

一個人默默無聞活在世間,做著善事,毫不起眼。在人間,沒有誰讚歎他,沒有誰曉得他的奇特,連它自己都不曉得,因為他實在沒有任何奇特。然而,天人與韋馱,在看不見的地方,都已經在環繞護持著他了。

老實的念佛人,一生從事平凡之事,結婚、生子、退休、辭世,在生命之河裡緩慢而靜謐地流淌過日復一日的時光,不曉得什麼叫娑婆世界,什麼叫極樂凈土。然而他的心,早已在諸佛的攝取中,遍照了恆久的光明。

世間認知里,幾人能徹見為一隻路邊蟲子祈禱的意義呢。誰能由烈日暴晒的柏油路上燙死的蚯蚓而感喟娑婆世界的無常與悲苦呢。而那感喟中的一絲惻隱,即使拿遍滿恆沙世界的七寶來相較,都未足以喻其功德莊嚴。凡夫發起的一念菩提心,在人世間,未必能引起一個眼神的關注,然而恆沙世界無量佛國中,菩薩諸天早已為之歡喜讚歎,雨天妙華。

普陀山有座「不肯去觀音院」。觀音院而叫「不肯去」,實在意味深長。說過去有個日本僧人,從五台山請一座觀音像去日本,船經普陀山,總是被海風吹返,於是想,大概菩薩不願再往東走了,於是留在普陀山,建了「不肯去觀音院」。

實際上,觀世音菩薩怎麼可能有不願意去的地方呢。菩薩大慈大悲,隨機應化,千處祈求千處應,只要眾生在苦難中,縱然是阿鼻地獄,菩薩又豈有不肯去之理。這原是語言變遷引起的誤解。語言如一切世間法那樣,也是無常呀。

「不肯去」的「去」,原是「離開」的意思。說「不肯去」,不是說菩薩不肯到別處,只是說菩薩不肯離開這裡。正是凡夫囿於淺顯的知見,以為菩薩也像自己那樣,一旦赴彼,必當舍此,殊不知菩薩有千百億化身,如同荷花、鯉魚,在在處處,哪裡不有?山川異域,日月同天,眾生無論身在何處,又豈能不在諸佛菩薩光明的攝取中。

有菩薩的地方就是聖地,而有菩薩行的地方,就有菩薩。菩薩哪裡只在造了像、留了傳說,吸引了遊客的地方呢。你心中有一分光明,菩薩就從來未曾舍你而去。就像有鯉魚的地方每有荷花,有江水的地方恆有月影。

觀音院右首,立著數十座菩薩像,每尊像前,有隻塑料筐,為善男信女留下供養的機會。一位男子掏出錢包,捏一枚硬幣,擲在筐中。硬幣滾向筐邊,跳了三下,把筐砸了個趔趄。男子已轉身奔向下個景點了。

我等凡夫,看見如此情境,難免心起不愜。而這不愜,正是自身之所以是凡夫的證據了。回看菩薩,依舊低眉慈目,安住平等清凈心中,施慈悲與世間種種有情。菩薩深知眾生頑囂習氣,又何曾為之觸惱。

太陽落了山,夜潮漸漲,遊客回到旅館,向餐桌前坐下刷起手機。一條條魚,從水箱里撈起,送進廚房,不多時,又端到曾在菩薩像前禮拜許願的遊客餐桌上。

「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 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奈良的鹿

豬傑地靈


推薦閱讀:

【學誠法師答疑】正信的佛教與民間的迷信
香與佛教

TAG:宗教 |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