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首級又怕被反殺,古代戰場上的士兵都是如何搶人頭的

割首級又怕被反殺,古代戰場上的士兵都是如何搶人頭的

來自專欄冷兵器研究所247 人贊了文章

編者按:前幾天,冷兵器研究所發表了《秦軍小兵真能靠砍人頭實現逆襲嗎?說說你不知道的秦國首級軍功制》一文。文章在引起了讀者們的熱烈討論,不少讀者又產生了新的疑問。比如在戰場那麼危險的環境下,士兵是怎麼做到殺死敵人還去割人頭的,割的時候不怕別人偷襲嗎?再者,割下的人頭放哪,背著人頭打仗不會受到影響嗎?最後,步兵可以割人頭,弓箭手怎麼辦?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關於割人頭,換軍功的那些事。

古代打仗,首級和軍功是掛鉤在一起的。畢竟在古代打仗,親手殺死的敵人首級是最好的證明自己軍功的證據。但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樣的首級能被計入軍功呢?在古代,可以被計入的首級,大多是在士兵們肉搏中所獲得的完整人頭,其他像是被火器打得稀巴爛的屍體,理論上是不能計入軍功之中。那些被敵人搶走的屍體,自然也沒法算。因此在古代戰爭中,首級數與殺敵數,一直是有加大的出入。

考慮到古代冷兵器的殺傷效率,除非是圍殲或者擊潰戰,往往在戰場中能夠直接擊殺的敵軍數量都相當有限。而即使是圍殲和擊潰戰,士兵能夠獲得的首級數量其實也是相當有限。比如唐代著名的奔襲擊潰戰,名將李靖擊破東突厥汗庭的陰山之戰,《舊唐書·李靖傳》記載其:「靖斬萬餘級,俘男女十餘萬。」萬餘級的斬獲雖然看似頗豐,但是考慮到陰山之戰本身是相當著名的擊潰戰,而且李靖這一戰還「俘男女十餘萬」,同時又是發生在人員較多的東突厥的汗庭,因此李靖所率的一萬精兵所達成的「萬餘級」斬獲率其實還是相當低了。

▲唐代士兵

到了明清時期,伴隨著火器在戰爭中的大規模的使用,只計肉搏的首級斬獲率變得更低。比如在戚繼光著名的花街之戰中,一千五百名明軍擊殺倭寇達到了千餘人,斬獲首級卻只有三百級。而在萬曆朝鮮之役中的經典圍城戰平壤之戰中,明軍四萬人把平壤城內一萬五千日軍殺得「不滿五千」,但首級卻只斬獲了一千兩百八十五顆。所以,對於戰場上的士兵來說,獲得首級的概率,基本可以媲美抽卡手游的出貨率了。

▲明軍與倭寇作戰

另外,必須說一下的,是古代的戰場的環境。雖然在現代影視劇中,常常將古代戰場表現為相當混亂的混戰狀態。然而在古今中外的戰爭歷史上,這種情況其實極少出現。在戰場上大部分情況,都是兩方軍隊結成戰陣,在保持一定距離基礎上,通過長矛進行互捅。

▲現代影視劇中的戰場亂斗,其實在歷史上是難出現的

歷史上最容易造成戰陣混亂的情況,是兩軍衝鋒太猛時所造成的「推矛」現象,但即使是推矛,也並不會出現影視劇中那種敵我混雜的情況。

因此古代戰場的情況,往往一方前進較猛時,將另一方壓制後退。在這種情況下,保持前進的士兵,就很容易去捕獲對方來不及救助的受傷士兵作為俘虜,或者是割取沒來得及拖走的士兵屍體上首級。而被逼後退的敵軍,即使在後退過程中有機會殺傷對方士兵,但在對方長矛等武器的壓制下,也根本無暇去收割首級。這種情況,也就是為什麼首功有助於軍隊勇敢殺敵,因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有機會取收割敵軍首級。因此才會有《韓非子·初見秦》中秦軍:「夫斷死與斷生者不同,而民為之者,是貴奮死也。夫一人奮死可以對十,十可以對百,百可以千,千可以對萬,萬可以克天下矣。」

那麼古代士兵究竟是怎樣獲得首級來證明自己的功勞呢?在明代名將戚繼光的《紀效新書》與《練兵實紀》中,有兩段關於如何割取首級和統計軍功的記載:「凡臨陣的好漢,只有數人,每斬獲首級,常是數十百人叢來報功,再不想你一起人退來報功,使眾兵相望誤認是敗走,大家都走了。……此臨陣第一禁約。今後其長牌、長槍、狼筅,凡該當先,長兵之數決不許帶解首刀,只管當先殺去,不許立定顧戀首級。其殺倒之賊,許各隊短兵砍首,每一顆止許一人就提在陣後,待殺完收兵,有令催驗,方許離陣赴驗。」

▲戚繼光殺敵劇照

「自來北軍臨陣,專好爭功,殺倒一賊,三、五十人互相爭奪,卻將敗賊亡了追殺,每每致賊以數人為餌,誘你上前都去爭功,他卻大眾一擁殺來,一個首級又不得,不知倒被他殺了多少。乘眾少卻,將營盤衝破,全軍沒了,迷而不悟。……今日比前不同,若殺倒首級、馬匹,都不必管他,殺手只管殺向前去。我自另定一班人,割首級,收馬匹。」

▲對明軍搶奪首級的習慣深惡痛絕的戚繼光

從戚繼光這兩段話中,其實可以發現如下信息:首先,當時在戰場上爭奪首級、搶人頭是個常見現象。畢竟在戰場上戰陣交鋒中,其實很難說清獲得的首級原來的主人,究竟是為誰所殺,因此才會出現「況一個賊首,數十人報功」的誇張場景。其次,戰場上割取首級真的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因為大家都去割取首級和搶人頭了。很容易被敵人反殺。這也就是為什麼戚繼光最後要求,要士兵各有分工,設置專門割取首級的人,並將首級統一管理。

▲首級制度對於弓弩手來說極不友善,但另一方面,作為技術兵種,弓弩手在戰場上的傷亡本身也不會太高。

那麼對於弓箭手之類遠程攻擊士兵來說,遠程射擊割不到首級豈不是虧了?這事要分兩方面看。一方面,遠程士兵有時候也得投入近戰。比如英法百年戰爭里的阿金庫爾之戰,最後對法國騎士老爺下死手、匕首捅鎧甲縫隙的就是英國長弓手。唐宋時代的弓弩手也有要投入肉搏戰的準備。因此這種情況下,他們還是有機會收到人頭的。

▲《蕩寇風雲》劇照

另一方面,《三朝北盟會編》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戰例:「粘罕圍太原,詔种師中率兵由井陘道與姚古犄角應援太原。……金人乘間衝突,諸軍以神臂弓射卻之,欲賞射者,而行司銀碗只數千枚,庫吏告不足而罷。於是士皆怨憤,相與散去。師中為流矢所中死之。」《傳信錄》中認為,种師中戰敗乃是賞賜物資不足,致使士兵嘩散。可在軍糧不足,側翼潰敗的情況下激戰許久,宋軍的崩潰只是時間問題,已與賞格多少並無關係。但這個戰例也說明當時將領考慮到遠程兵種沒法用首級換軍功,所以會給予弓弩手以額外的獎賞。

▲《蕩寇風雲》劇照

總的來說,首級記功的標準,本身就是建立在對個人勇武的獎勵之上,因此如果約束不好,除了難以對各個兵種做到絕對公平以外,還會催生戰爭中殺良冒功的情況出現。而士兵們在戰場上對首級的爭奪,也時常導致延誤戰機,嚴重的甚至有時因為士兵們爭奪首級而軍陣混亂,從而給了敵軍可趁之機。但你不以首級論軍功,士兵們自然沒有打仗的勁頭。比如宋代一個文官徐禧領兵與西夏人作戰,竟突發奇想取消了以首級論軍功的制度。結果士無戰心,徐禧也兵敗身死。

▲《蕩寇風雲》劇照

因此真正能打勝仗的軍隊,都是有著更為合理的軍功首級制度,以激發士兵的戰鬥力,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大家都去搶人頭沒人打仗的情況。比如戚繼光在《紀效新書》與《練兵實紀》在規定了大家不許亂搶人頭外,還把首級的功勞從個人變成了集體所有。「每顆首級以三十兩論之,當先牌槍筅分二十兩,砍首兵二兩,余兵無分者分一兩,火兵雖不上陣,本隊有功,亦分五錢;每顆本隊鳥銃手亦分二兩。」「但以殺退賊為主,即將級銀先賞衝鋒,首級以十顆為率,衝鋒者六顆,銃手二顆,割首級與紮營者一顆,俱系陣前回營均分。」

▲《蕩寇風雲》劇照

也就是說,只要殺死了敵人,整個隊伍里衝鋒肉搏的、遠程射擊,甚至去割取首級和看家的都有獎勵。這其實就是在避免了士兵爭奪首級的同時,也讓士兵們更團結,各司其職的去消滅更多的敵人。而這種理念,其實在秦軍當中就已經具備了。《荀子·議兵》中也特意提到了這個問題,「齊人隆技擊,其技也,得一首者,則賜贖錙」。

荀子批評齊國技擊光想著個人爭奪首級換獎賞,其結果是如果敵人弱小,那還勉強可以使用;如果敵人強大,那麼士兵就會渙散而逃離。在荀子看來,只會搶人頭的首級制度其實是「亡國之兵」。也因此,荀子才會說,「故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只可惜,以往很多人,只從文字上理解荀子的話,沒有深入從軍事角度思考。其結果就是把軍功首級制度簡單理解為搶人頭,把戰爭理解為烏合之眾打群架,更看不到軍功首級制度對於軍隊集體觀念與紀律約束的養成。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揭秘韓國特種部隊:練死士兵 在越南血債累累
中國船員在泰國遭襲案9名嫌犯系泰國士兵
2019年士兵軍考|士兵考軍校加分政策有哪些
納粹「卐」字元下的士兵面孔 | 薦書

TAG:士兵 | 軍事 | 反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