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德里讀文史哲(7) 不為無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

在馬德里讀文史哲(7) 不為無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

4 人贊了文章

列數從出生到現在學過的語言:宜興話(地方方言),普通話,英語,西班牙語(卡斯蒂利亞語),葡萄牙語,法語,最近喜歡邊吃飯邊看油管上的一些粵語紀實節目《鏗鏘集》《星期日檔案》,很下飯,想起初高中看的TVB,港式幽默:稱人必稱「阿x」,「人活著最重要的是開心啦」。

這些語言中花的時間最長的是英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背abc抄單詞了),但要說有效時間的話還是西語投入的最多。

本科在國內學的西語,整個本科生涯西語就是主旋律。看見有人討論大學花四年時間學一門小語種值不值得?我覺得見仁見智吧。有些同學嚷嚷著要輔修經濟法律,但可能就這一門語言也學不好。我自己的情況是比較後悔沒有輔修一個經濟,倒不是因為我語言學的多遊刃有餘,而是因為:

西語教學進入國內的時間並不太長,而近年來很多學校擴招,自身師資力量也不太足,有些課程實在有些水。個人覺得本科前兩年學的還是很紮實的,也受到專業老師很多幫助,但是大三大四老師能起到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有些課程在我看來實在有點完成教學任務的感覺,浪費了很多時間。所以如果當時知道可以輔修經濟的話我是很有興趣的,畢竟學到了點東西。

某次和教授談到大學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區別問題,同樣學一門語言,在校外輔導班學上一年兩年也能達到b2甚至更高的水準,那麼作為一門大學專業開設的意義何在呢?

回答深以為然:大學教育不只是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高。所以我們常說本科生比技校生後勁更足。

在大三大四兩年,覺得多數課程沒有太大價值之後,浪費時間的焦慮感讓我盡量用最少的時間應付完課業,然後強迫自己泡在圖書館列書單開始看,那段時間看了點人類學社會學的書,羅素的幾本印象也很深。讀書真是萬能鑰匙了。

現在在西班牙讀碩士,前陣子一門課被打了很低分,有點驚訝,但還好,說不上特別在乎了,不會再像19歲剛進大學時某張小考卷沒考好耿耿於懷幾天了。

前陣子和一個朋友聊天,她在暨大讀新聞,她說覺得周圍同學還是對分數很較真,以至於有些可愛了。學課的時候挑最好拿分的選,她自己想選一門修辭學,但很難拿分,不過她不太在乎,「我還以為大家既然考了研究生都是真的想學點東西的呢」。我本科時候選體育課,連選了兩年的瑜伽球,因為最好拿分,現在說不上多後悔,但是覺得當時選門網球會更有意思點。、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思維方式轉變成了:只和自己比,誠實的回答某件事是否真的有價值,畢竟一切都是暫時的,都是只有時間。

有你追我趕的氛圍在初期能比較好的激勵自己學習,但是「以他人為標準」,這個標準本身就是不斷在浮動的,更不用提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日後容易患得患失(尤其在畢業之後大家差距拉開造成的心理不平衡),還是要早點開始一步步以自己樹立堅實坐標

並不是在勸大家太現實,所在自己的小圈子裡以免受傷害,我一直認為:

一個有主見,有想法,內心堅定,行動力強的人,才能專註並享受自己在做的事情,根本不受外界影響

我們因為條件所限,對事物的認知都是有限的,再加上現實情況之複雜,很難正確預見「這件事是否真的有用」。今天你絞盡腦汁弄到手的一張獎狀過了幾個月可能就是廢紙一張;而你純粹因為愛好讀的幾本閑書,倒是機緣巧合讓你結交一個摯友。

經歷過多次這樣的情況之後,人越來越篤定了。做抉擇的時候也偏向適當聽取建議,自己獨立決定:「反正學什麼都不一定有用,不如選個喜歡的拚命學,至少玩得開心了」。

推薦閱讀:

英澳大滿貫!連拿6所名校offer,我的秘密在這裡~
申請加拿大留學專業的你們,選好院校了嗎?這幾個推薦必看!
還沒來得及說分手,托福和GRE就漲價了!
澳洲移民專業分析:社工專業(social work)

TAG:大學 | 語言 | 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