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學聲樂13 混音:胸腔定音高

工程師學聲樂13 混音:胸腔定音高

4 人贊了文章

本文已登記著作權:湘作登字-2017-A-00001468,侵權請注意。

混音:胸腔定音高

為什麼需要混音:

  混音:通常的說法是混合真聲與假聲。

  傳統聲樂:從真聲(日常說話)的局部振動,變成假聲(高音頭聲)的邊緣振動。

  本體系目標就是:讓實體振動與空氣振動能同時存在、混合,而且我們可以主動地調整二者之間的比例。

  那麼混音存在的價值,就比較清晰了:讓似乎在天上的高音與在地下的低音能結合起來,我們能自由的調整地平線。

  同時,混合後的聲音,可以讓純空氣振動中,擁有豐富的低頻;也讓純實體振動中,擁有更多高頻諧波。

排除干攏:材質緊繃 + 火車現象

  如同「低音:挑戰更低」中,同樣說明的那樣,我們在發高音上,下意識的動作就是聲帶緊繃,通過以材質緊繃,與緊繃時,腹部加壓,產生高速氣流形成的「火車現象:多普勒效應」,來獲得高音。

  且不論音色效果會產生,如「憋」、「緊」、一線線的不良效果。這種狀態就嚴重違被我們在「高音:空氣振動」中談到的:聲帶形狀需要隨氣流自適應成型

  所以,在混音階段,我們仍然需要放鬆,需要輕聲唱。感覺稍重一點,氣就散完了。

原理分析:共鳴腔定音高

  聲帶基礎:自適應成型

  在「高音:空氣振動」與「低音:挑戰更低」中,以剛剛的排除干擾章節中,我們都反覆強調了:聲帶形狀需要隨氣流自適應成型

  這是我們自由切換聲帶實體振動與空氣振動的基礎,一旦變形,則必定出現換聲點。

  切換標準:基音需求一致

  接下來,就是什麼時候換切換振動方式才會換聲無痕?

  空氣振動比較假,是因為有能夠提供同樣音高的聲音,其基音是比較低的,其低頻區的諧波夠多,夠豐富。為了得到豐富的低頻區聲音,我們需要儘可能多的以實體振動來發聲。

  這樣一來,我們的核心原則就是讓實體振動發聲,一直堅持到:所需音高的基音=空氣振動的最低基音。這樣一來,我們用空氣振動發聲時,就不會讓人感覺聲音比較假。換句話說,我們的工作還是放在怎麼提高實體振動的音高上。當然,現實中100%做到這一點還是存在一些困難的,我們的工作就是減小這一差別。

  改音高:振動體本身 + 共鳴腔

  一、振動體本身

  如吉他弦,鋼琴弦,鬆緊不一,長度不一,音高不同。

  在人體中,就是聲帶的緊繃程度不同,音高不同。這是天賦,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空間。在這個空間內,真聲的高低音,輕鬆自如的改變。

  但超出這個邊界,人的聲帶就表示,扛不住了,就像弦會綳斷一樣。怎麼也唱不上去了。

  如果切換空氣振動時,空氣振動也表示不歡迎,因為聲帶不放鬆,形成不了空氣振動所需形狀。

  樂器還能通過布置多根不同弦來應對這個問題,但我們人體,就只有這麼一個聲帶,沒有挑選的餘地。所以我們靠本能的緊繃來唱歌,天然就會唱不上去,緊、卡,有換音點問題等。因為本能引導我們就是用力緊繃。

  二、聲場特性:共鳴腔定音高

  在「粒子特性:反射」中,駐波理論和混響理論一樣,在現實中是無數個反射、對撞、抵消、加強形成的聲場特性,會自帶共振頻率段。通過改變聲場大小,其共振段就會改變。 最明顯的就是長號了。實體振動點就只有一個嘴唇,通過改變長號的長度來改變共鳴腔,從而改變音高。

  這裡,每個振動點其實在共振頻率工作的同時,也是提供其他頻率的振動,只是不那麼強烈。而聲場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這些問題,最終形成材質特性與聲場特性混合而的共振頻率。

  如同我們拍照時,本來是白色的背景,但通過增加各樣顏色的濾鏡,這個背景的顏色就變得多姿多彩了。

  客觀現象:接水實驗

  進一步落實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體會的是:接水實驗。

  拿一個杯子(最好是小口瓶子)接水。

  水流衝擊到瓶子裡面後,會發出聲音。

  而隨著水越來越滿,由水衝擊產生的聲音音高,就越來越高。

  簡單來看,就是瓶子中的空氣隨著水越來越多,而越來越少,即共鳴空間越來越少。

  根據這個現象,有人就用同一款玻璃杯,通過裝不同量的水組成的DIY樂器。

  那麼對應人體,就是改變共鳴腔體積。

  人體音高共鳴腔:胸腔

  如「人體分析:4個發聲動作」的結論,人體僅有兩個可控腔體用於發聲:咽腔與胸腔。

  咽腔:音色調節區

  通過改變舌根位置來實現呼吸通道大小的變化。但本身空間小,能改變的空間量也就不大,所以在高音區,還存在一點點的可能,低音區就基本不適應我們的需求。

  同時,咽腔最大作用是音色調節。所以咽腔不是我們改變音高的腔體。

  胸腔:被人遺忘的部分

  通常涉及到胸腔話語有:「打開胸腔」,「保持胸腔」,「氣沉丹田」,「橫隔膜下拉」等,基本上都是從擴大胸腔等措施。這不能算錯,因為我們後期需要通過擴大胸腔來獲得豐富低頻。而我們熟練掌握音高變化前,擴大胸腔只會讓我們更困惑。所以請先跟隨下面放氣的步驟獲得自在的音高變化,再探索擴大胸腔獲得更豐富低頻的手法。

  那麼本文模擬接水實驗中,空間越小音越高的現象,就是主動將我們的胸腔變小,來使實體振動的音高變高。

推導結果:放氣法

  基於胸腔變小的目的,我們需要肋骨向內壓縮,需要橫隔膜上頂。說人話就是放出所有氣息!儘力呼氣!

  感覺上頂橫隔膜的腹部肌肉,和壓縮胸腔的肋間肌肉用盡全力後,來自傳統中醫的五臟排毒法的絕招——提肛用力,還能排出最後一點氣息。

  在這種排盡氣息的基礎上,我們再來發聲。如果實在沒有發聲的那點氣息,請少放一點氣,再來一次。

  這裡,有一個意料之外的副產品:聲帶以上的肌肉群全部被動放鬆了!因為就這麼一點氣,這些肌肉再一擋,就沒氣,發不出聲音了。

  通過這個絕招,實體振動發聲的音高區就能直接提升到接觸空氣振動最低音區的程度。

  也因為壓縮共鳴腔後,聲帶也被進一步強制處於放鬆的狀態,符合空氣振動的發音方式,所以,在這種狀態切換聲帶的實體振動與空氣振動,就非常的自然。從而本體系下可以做到:沒有換聲點!

操作手法:哈聲、放氣、到最後

  從上文就基本可以得到操作手法:先放氣,再發聲!這是本人的突破方法。再總結了這麼多理論和實驗後,推薦以下方案會更易上手:

  1,哈氣法出低音

  如「低音:挑戰更低」中的哈氣法追尋自己的更低音。這裡採取同樣的「起手式」。

  2,保持發聲出氣

  排盡胸腔中的空氣,壓縮胸腔空間。

  3,體會音高變化

  保持哈氣法出低音的狀態,細細體會隨著氣息呼出,胸腔壓縮,音高越來越難保持在低頻區,想要繼續發聲,音高就不得不提高。到最後,空氣振動發聲,就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時候,自動自發的被激活。——換聲點消失了!

  通過這種手法,我們能夠無縫的,從低音到高音細細體會,所以會更推薦這種操作手法。

  在Speech Level Singing中彎腰唱高音就是有這個理論在裡面,導致有效果。但因為沒有詳細剖析,其他因素,如腹肌下拉住橫隔膜,就干擾了這個彎腰發聲的效果。

一點作者的分享:

  還記得是2015年4月24日,本人腸胃寒涼,晚上臨睡前,突感不適,只好馬桶伺候。思緒閑不下來的自己,就繼續思考能夠影響音高的因素。嘗試過Speech Level Singing的跳音階引導,高音頭聲回落至低音區引導,母音發音引導,但這些操作手法,沒有理論基礎。以工程師的思維,紙面推算都難以為繼的操作手法,在實戰中變數太多。練習多次也沒有突破,就證明方法還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

  這段時間因為在家休息,開始了在家喝茶養生,就需要接水倒水,每次判斷水滿與否,就是聽水響的音高。

  這是初、高中6年,每天早上和晚上提熱水瓶接水過程中,培養出來下意識動作,因為一次2個熱水瓶,難以看護。同時,從上方觀察水位,會因為熱氣蒸騰上來,讓眼睛難受。所以聽音辨水位就成了必備技能。

  既然水位不同,音高不同,這是個例,還是原則呢?銅管樂器中的長號補全了這一回答——確實有以空間變化為音高變化核心的樂器。那就不妨試試。

  當然也沒多想,只是以工程師思維的方式,定義標準:放到沒氣試試,反正還有提肛這個大殺器在後面。沒想到第一次簡易版的放氣法,就輕鬆實現了空氣振動與實體振動切換。當時,本人是喜極而泣,15年,高音就像一道玻璃牆,能感覺到,但就是不能解決,一朝終於讓玻璃變成空氣了,那個興奮!

  同時也鬱悶,這簡單的方法,怎麼就沒人發現呢?現在是自己發現,這也太簡單了!

  這種開心與鬱悶的混合情緒,讓當時的本人在床上折騰到凌晨5點才入睡。

  在這裡,不知道正在學習本體系的您,是否和本人一樣,一次性就打通了換聲點。如果是,不妨分享一下您的心情,讓本人也感受您的喜悅。(本人郵箱:young_yx@qq.com)

推薦閱讀:

三個唱歌發聲的竅門,這樣練你的歌唱水平將快速提高!
【每周練聲】學會橫膈發力與控制就靠它了
【流行唱法基礎 胸腹式呼吸】
(轉)論練聲曲在聲樂教學的必要性

TAG:聲樂 | 發聲 | 唱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