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詞:Man Date | 男男約會
Man Date指兩個男性朋友共度一段休閑時光的社交行為。Wikipedia這樣定義man date:a platonic social encounter, not sexual implied or actual(一種柏拉圖式的會面,不包含性暗示或現實的性行為)。
Man date被認為是《紐約時報》記者李競(Jennifer 8. Lee)2005年在一篇文章中創造的。時報中文網上周五發布了這篇文章的中文版。
文章中,李競探討了她觀察到的男性朋友之間在社交活動中遇到的尷尬。她這樣定義man date——
你可以把男男約會簡單地定義為兩個異性戀男子,進行與生意和體育無關的社交活動。
Simply defined a man date is two heterosexual men socializing without the crutch of business or sports.
根據這種定義,兩個男人在高檔餐廳共進晚餐算是「男男約會」,一起去酒吧或燒烤就不算。啤酒或白酒不是「男男約會」的典型飲品,紅酒就有點曖昧了。燭光也會讓兩人的小聚向著「約會」的方向靠攏——除非趕上停電。
兩個好朋友坐在一起聊天吃飯,為什麼成了某種文化「雷區」?李競的文章列出了兩個誘發因素:公眾認知對男性之間親密關係的負面看法;女性進入傳統上為男性獨佔的社交領域,導致男性對於如何定義男子漢氣概這個問題變得更加敏感。
距離man date這個詞的誕生已經過去了11年;關於什麼是男人的討論仍在繼續。時報文章《從護膚開始,重新定義男子漢氣概?》介紹了年輕一代的男性如何以更開放的態度接受美容和護膚。文章中,韓裔美國人戴維·李創辦了男士美容護理網站Very Good Light,希望重新定義男子氣概和男性美。
更多定義性別角色的傳統範式正在被打破。在我們接受了女強人之後,我們也(應該)開始接受全職奶爸。今天,身為男人究竟意味著什麼?探討性別話題的網站The Good Men Project曾發起一場討論,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廣告討論中,有人提到突破性別角色設定的焦慮——
當我們走出一個角色,進入另一個角色,會感到緊張壓力。如果女性可以做男性做的任何事情,那麼還有什麼分別?如果這些角色都可以互換,我們是否丟失了任何東西?
And there is stress when we step out of one role into another. If women can do everything a man can do, is there any difference? If those roles are truly interchangeable, do we lose anything?」 —Tom Fiffer
也有人指出,其實一切角色設定都將我們引向「定型觀念」(stereotype)的陷阱;只有拋棄標籤,才能獲得自由——
根據我的經驗,放下越多性別的刻板,我就越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In my experience, the more gender stereotypes I drop, the more human I become. —Kozo Hattori
關於man date和性別角色,你有何想法?歡迎留言或來信告訴我們。也歡迎對「每日一詞」這個新欄目提出你的意見建議。我們可能會在後續討論中刊登你的來信。我們的讀者信箱地址是:cn.letters@nytimes.com.
點擊這裡瀏覽「每日一詞」往期文章。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七夕情人節,圓了我和諸葛古鎮三年的約會!
※初次約會,尬聊怎麼辦?
※約會時永遠不會冷場的聊天方式
TAG:約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