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氏家族和百年老店的故事
1918年,廣州,一名年輕男子趁著夜色,抱著一個小孩乘船去了香港。這名男子是當時中國銀行廣東分行的經理貝祖詒,而他懷裡抱的,是剛滿1歲的兒子貝聿銘。誰也沒想到,這場原本只是為了暫避風頭的出逃,竟然演化為了在香港的10年歲月。而也是從這時開始,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貝式家族,展開了一段和中國銀行長達近一個世紀的故事。
貝祖詒,1892年生於蘇州。貝氏家族最初靠行醫售葯發跡,後來富甲一方。貝家進入金融業是從貝祖詒的父親貝禮泰開始——他組建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私營銀行之一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大學畢業後,貝祖詒繼承父業,於1914年進入中國銀行任司賬。
貝祖詒與夫人——民國名媛蔣四小姐蔣士雲
1916年,中行廣州分行的經理受不住軍閥的威嚇一走了之,貝祖詒臨危受命,南下救急,兒子貝聿銘就出生在了廣州。後來國民革命軍為籌款北伐,向各銀行商戶攤派,貝祖詒對軍政府的苛索無度極為憤怒,抗命不從,軍政府下令逮捕他,於是出現了最開頭貝家人連夜出走香港的一幕。
在香港,貝祖詒負責籌建了中行香港支行。他所擁有的資本少得可憐,只有通過賺取匯率的地區差價來籌集資金。
1927年,得到安全保證後,貝祖詒攜妻兒回到上海,擔任了中行上海分行經理。在香港的十年磨鍊使貝祖詒成為了外匯業務專家,1930年,中行總處成立國外部,由貝祖詒兼任主任。與此同時,貝祖詒和同輩銀行家一起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在所有的商業港口開辦外匯交易業務,並在世界各地開設了18家中國銀行分行。
20世紀40年代,中行緬甸臘戍分行全體員工合影
1946年3月,經宋子文推薦,貝祖詒調任中央銀行總裁。此時,戰爭已令國家財政千瘡百孔。
***
時間轉到1982年。當年,中行希望請已蜚聲國際的建築大師貝聿銘作為香港中銀大廈的設計師。相關人員先去徵詢了貝祖詒的意見,老爺子回答得很爽快:「這是件好事!」
貝聿銘並不是貝家第一個享譽海外的建築師:貝聿銘的從叔祖貝壽同就是一位留學德國的建築師,著名建築師梁思成在《中國建築史》中曾這樣評價他:「至國人留學歐美,歸國從事建築業者,貝壽同實為之先驅。」1924年,貝壽同設計的大陸銀行辦公樓在北京西交民巷落成,有趣的是,這棟建築今天已經成為了中國銀行私人銀行部的所在地。
大陸銀行舊址,現為中國銀行私人銀行部,位於北京西交民巷17號
回到20世紀80年代的香港。當時香港的經濟已經逐漸向服務和金融業靠近,港九新界遍布近千家外資銀行分行,有「銀行多過米鋪」的說法。當時,滙豐銀行代表著英國資本,他們剛剛聘請英國著名建築師福斯特設計了位處港島皇后大道中1號的滙豐銀行大樓。這棟大樓有10億美元,而貝聿銘將要接手的中銀香港大樓只有1.3億美元的資金,且所在地段面積狹小,高架公路從三面把這裡限制住,周圍則高樓林立。
當時貝聿銘還同時在設計巴黎盧浮宮的改造,他早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建築語言:抽象,只喜好石料、混凝土、玻璃和鋼這樣的材料。當時香港面臨著土地日益稀缺的問題,貝聿銘便順勢在高度上做起了文章。
香港中銀大廈外觀
中銀大廈高70層,總高度為367.4米,比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築高出了150米。為貝聿銘撰寫傳記的邁克爾·坎內爾這樣描述道:「貝聿銘的父親曾經告訴他:"銀行必須顯得很安全。』……他所運用的是香港能夠理解的象徵手法,達到了表現尊貴與實力的目的。」
***
1993年,貝聿銘再次接到中國銀行的邀約,為北京長安街上的中行總行設計一棟大樓。貝聿銘把設計任務交給了兩個兒子貝建中、貝禮中,「我只是在旁邊給他們出出點子」。貝家的第三代在美國長大,幾乎不會說中文,但最後的作品中依然可以看出一股鄉愁,或者說是設計師對中國文化的尊重。
貝聿銘和貝禮中、貝建中
貝聿銘曾這樣解釋中行大樓:
「這幢建築離故宮很近,所以我堅決把高度控制在北京城市規劃的要求之內,故宮周圍是不能蓋高樓的。如果弄不好,房子就會顯得很笨重,我的辦法是把裡面挖空,做成一個中國的園林,外面用透明的玻璃。這樣大家從外面看,裡面是空的,建築就變得輕盈起來。」
中行總行大廈外觀圖
中行總行大樓中處處可見巧妙的光線遊戲
貝建中和貝禮中用恢宏的入口和巨大的穹頂構建出了龐大的氣勢,但建築中的細節又言說著靜謐和雅緻。光線、窗戶和植物構造出細膩的趣味,其中的思考後來就被放大為了貝聿銘幾年後在蘇州所做的蘇州博物館。
中行總行大樓內部的細節
「要打造能傳承文化的歷史性建築。」貝禮中曾這樣講述自己對於中國銀行總行大廈的設計初衷。貝家三代人也以此寫就自己與一家「百年老店」之間的故事。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零拷冬釀酒的百年老店元大昌
※美食︱在京都邂逅百年老店的伴手禮,再挑剔的味蕾都會被滿足!
※百年老店做出中華第一湯,不膻不腥,其中有什麼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