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需要講究語言藝術
親子溝通需要講究語言藝術
朱寶艷
案由經過:
家長稱,家有女兒瑤瑤,4歲,正在上幼兒園中班。家長均為普通職員,文化程度都不算高,但是都非常注重對女兒的培養,也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平時,家長會盡量多抽時間陪伴在女兒身旁,面對女兒的點滴進步也會給予及時地讚賞,一直以來女兒表現的都很乖巧。但是,最近一年來女兒不再像以前那樣聽話了,對於家長的意見和安排也顯得很不耐煩,不但人變得愛發脾氣了,而且任何事情也都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辦。有一次,媽媽和女兒從外面回來,女兒隨手把衣服脫在了床上,媽媽邊忙著其它事情邊催促說:「瑤瑤,快把衣服掛起來,免得弄皺了!」可是女兒就是當作沒聽見,只顧在一邊玩兒。等媽媽喊過幾次後,女兒非但沒聽還頂嘴說:「我就喜歡把衣服放在床上,弄皺了才好!」於是,媽媽很是惱火,可又不想對她大吵大鬧,於是,媽媽掛好衣服後就沒再理她,以示對女兒的懲罰。
女兒不聽話在其次,更讓人生氣的是經常耍脾氣。記得有一次,一家三口晚上遛彎回來,走到樓道口時,女兒卻想讓人抱著。這時,爸爸隨口說了句;「瑤瑤你都這麼大了,不應該總讓人抱著,爸爸媽媽也很累,你再堅持一下咱們就到家了。」女兒見沒人理她,便跺著腳哭了起來。無奈之下,爸爸只好妥協,乖乖地背她上樓了。
有時候,家長無論說什麼話,女兒不管知不知道,總愛加個「不」字,如果請「她」上床睡覺,她說「不睡」,早上請她起床,她又說:「不起」,到了吃飯時間,她又說「不吃」,請她把玩具收拾好,她偏偏擺得到處都是......總之,讓她做什麼她偏和你唱反調,經常是家長讓她這樣,她非不這樣,就愛和家長對著來。
案例診斷:
1,心理學上的「第一反抗期」。這些「逆反」現象屬於幼兒心理發展的必經階段,心理學上稱為「第一反抗期」,一般出現在2歲半至4歲的兒童。因為這一階段幼兒心理發展出現獨立的萌芽,自我意識開始發展,主觀能動性越來越強,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別人來干涉,對於自己提出的願望,一旦遭到父母的拒絕和制止,就容易發生頂嘴和耍脾氣的現象。
2,孩子缺乏釋放自我的機會。孩子也有情緒不佳的時候,她也需要進行自我調節並從角色中釋放出來,做一個真實的自己。如果長期需要女兒保持一個「乖孩子」的形象,勢必將引發一些矛盾。
3,父母缺乏語言上的溝通技巧。和孩子說話是有學問的,要進行有效的溝通必須講究語言藝術。同樣一件事,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收到的效果往往是大相徑庭的。
4,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待提高。面對女兒哭鬧不肯上樓的情景,沒能找到一條折衷的方式來化解,而是「臣服」於女兒的眼淚之下,難免同樣的事情會再次發生。
指導建議:
1,家長要趕上時代步伐,學習更多新的家庭教育知識,讓自己處於進步的狀態中,這樣才能使親子溝通達到更好的效果。
2,對於處在「第一反抗期」的孩子應給予寬容和理解,防止語言和情緒上的過激行為。
3,面對孩子的逆反情緒,要給予正確的判斷。如果只是無理取鬧,並不會傷害到身體,就不要理她,採用冷處理的方式等她自然平息。
4,當孩子有過錯時,要懂得放棄指揮官的角色,消除命令的口吻,用孩子樂於接受的方式來化解問題。
5,親子溝通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父母的表情、語言、態度往往是相互溝通的基礎。
(1)描述你所看到的問題,把精力集中在問題本身上,而不是對孩子施加命令。
(2)善於使用提示語言,消除攻擊性的字眼。因為對孩子來說,接受提示比接受譴責容易得多。
(3)說出你的感受,誠懇地表達出你此時此刻的心情。
指導過程:
1、用準確描述替代命令指責
家長說,原先女兒每次上完廁所總是忘記隨手關燈,以前家長會經常對她說道:「瑤瑤,你又忘記關燈了,快去把燈關上!」女兒心情好時,會去乖乖地把燈關掉,如果女兒心情不好,即便家長說上很多次她也不會去。因為當家長不斷指出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孩子很容易產生抵觸情緒,所以不願意與家長合作,去做該做的事。
現在,家長在指導師的指點下,開始使用描述問題的方式來代替之前的命令口語,當家長簡單的對女兒描述道:「瑤瑤,廁所的燈還開著。」女兒則會笑嘻嘻地跑回去,把燈關上了。
畫外音:其實,當家長描述問題的時候,也就告訴了孩子該怎麼去做,面對這種心平氣和的說話語氣,孩子很願意與家長配合。
2、用善意提示替代批評譴責
有一次,母女從外面回來,女兒沒有把衣服放在床上,而是一不小心把它仍到了地上。當媽媽看到她視而不見的準備走開時,很生氣。以前媽媽對於這種事情,都會大發脾氣,對女兒吼道:「告訴你多少次了,回家後要先把衣服掛起來,你不但不聽話,還把衣服仍在地上不管了。」面對這樣的語言和態度,女兒時常是置若罔聞,有時還會頂嘴反駁,使矛盾再次升級。
這次,媽媽根據指導師的指點,只是對女兒簡單的提示道:「瑤瑤,衣服掉在了地上。」女兒聽後轉身一看,確實如此,於是,很快撿起了衣服,並主動把它掛好。
畫外音:可見充滿善意的提示語言,遠遠超過我們那些帶有強烈不滿和攻擊性的字眼。因為,對孩子來說,接受提示比接受譴責容易得多,而且當我們給孩子提示的時候,她往往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3、用提示語言替代強制執行
女兒早上不起床,是家長都深感頭疼的事情。多次喊她起床,她就是故意不睜眼,等被喊得不耐煩了,還會哭鬧著就不起來,往往都是家長耐著性子相勸,因為不想大早起就惹得全家不開心。但是,有時候滿肚子的火實在壓不住,於是,大人鬧孩子哭的場景就在家裡上演。
現在,家長不再發愁了,因為通過指導師的指點,家長學會使用提示語言的技巧了。面對諸如此類的事情,媽媽只是在她耳邊輕輕提示道:「瑤瑤,你昨天告訴我,今天不想遲到,去晚了的話,就會坐在後面哦!你不想坐在後面吧?」女兒聽見這話,立時睜開了眼睛,一骨碌爬起來對媽媽說道:「是啊,我說過今天要早點兒去幼兒園的,不然又要坐在最後面,就不能和好朋友王永旭坐在一起了。」只見她一邊說著,一邊找來了衣服連忙直往身上套。
畫外音:語言的小技巧還真是能發揮大作用,不僅讓家長少去了之前的爭吵,還讓父母變得異常輕鬆。語言藝術,不得不佩服。
4、用睿智的方法應對不合理要求。
當家長由於太累,而無法滿足女兒想抱著上樓的要求時,女兒顯得很不開心,於是站在原地一動不動。放在以往,家長只能在無奈之下答應女兒的要求。
經過指導師的指點之後,她改變了以往的方式。於是,走到女兒的面前,蹲下來握著孩子的一雙小手,真誠地說道:「我知道,瑤瑤一定是走累了,所以才想讓媽媽抱著,可媽媽太累了,不能抱你上樓,你一定感到很失望吧!這樣好不好,媽媽拉著你一起走,這樣你就可以省些力氣了。而且我們邊走邊說兒歌,還能分散注意力,就更不覺得累了。」女兒順從的和媽媽一起上樓了,嘴裡還不停地說著:「小蝌蚪,找媽媽,一步,兩步,找到啦!」
畫外音:看來一個小小的真情互動,就能博得孩子大大的好感,對媽媽有一種親切和信任感之後,接下來的建議就很容易被接受了。
5、用擬人演繹替代咆哮懲罰
更有趣的是,有一次女兒在她的衣櫥里找衣服,等媽媽忙完過來後發現所有的衣服幾乎都「流」到了外面。放在以往,面對這樣的情景媽媽一定會大發雷霆。
可是現在,經過指導師的提醒,特別是對語言藝術的學習之後,媽媽不再那麼做了,而是和女兒開玩笑地說道:「瑤瑤你看,它們真不老實,怎麼都跑出來了,我可不喜歡看到它們亂七八糟的樣子。」誰知,當女兒聽後看向那堆不聽話衣服時,竟然指著其中一件衣服說道:「真是的。媽媽你看,這件衣服還趴著呢!那就讓我來管教一下它們吧!」說著,便把所有的衣服都復回原位了。
畫外音:一場即將爆發的「戰爭」,在語言藝術的「感召下」,不但煙消雲散了,還變得趣味十足。
指導反饋:
家長說:通過對語言藝術的體會與使用,發現孩子的逆反也有可愛之處,畢竟還是一個4歲的孩子,所以一些童真的舉動很容易被父母所包容。而且,經過對家庭教育的學習和研究,發現親子溝通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大拇指和幾次擁抱,就能滿足得了的,而一句「你真棒」也不足以說明問題。我們要勇於面對孩子的錯誤,沒有責備也不需要命令,而是掌握「說」的技巧,化解親子之間的衝突。現在,孩子能與我們主動合作。
由此證明,語言藝術在家庭教育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親子溝通的潤滑油。
指導師手記:
1,對孩子「怎麼說」與「說什麼」一樣重要。因為說話的態度和說話的內容都能對孩子產生一定的作用,所以,當家長對孩子說話時,一定要態度誠懇並懂得語言技巧,這樣,才能使你的話發揮一定作用。
2,尊重是相互的,孩子也需要父母的尊重。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做某件事,不妨在之前加個「請」字,這樣,收到的效果也會有所不同。
3,要體會孩子的感受。有時候孩子已經很累了,但是我們又吩咐她做這做那,一定會使她感到不高興。這時候,我們不要埋怨孩子,不要把這種現象歸結為孩子的叛逆或懶惰,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感受他的心情,這樣才能避免矛盾衝突。
4,要求孩子所作的事情,要符合他的能力和年齡。有時候,我們往往只會從大人的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別逗了,這才是真實的親子攝影。
※《陪孩子長大:李子勛親子關係36講》精彩語句摘抄!
※朱雨辰如何「養出」這樣的媽媽?我們採訪了500個媽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