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聰明人選擇少交朋友?【圖文】
為什麼聰明人選擇少交朋友? 聰明人未必不合群,但必定愛獨處。其實每個人都應該珍惜自己與自己獨處的時間,那是摒棄嘈雜,最可以審視自己,思考自己的時光。而人,總是需要不斷地思考、審視自己的人生,才能導向一個更好的方向。才不致於在燈紅酒綠中,拋棄了思索,迷失了自己。
當你遇到一個人,他能理解你的處境,尊重你的觀點和信仰,和你打成一片讓你覺得很舒服。但當你想進一步和他深入交往的時候會發現他總是和你保持一定距離,讓你覺得你們總是隔著一層,這人八成比你聰明很多。 聰明人和同級別的聰明人深交,和智識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友好。
一、聰明人是真聰明做不了朋友是你不夠好 見過一些我願意承認他們是「聰明人」的人,跟他們說話之前我會三思:真的到了要耽誤他的時間去解決問題的地步了嗎?我真的已經想完所有辦法了嗎?他會不會覺得low? 我怕露怯。 後來我發現,這些「聰明人」的朋友們都不差,性格怎樣我不知道,但必定在各自領域有過人之處——所謂羽毛相同的鳥兒一起飛。顯然他們的交往看起來舒服很多。 說句客觀但也功利的話:智商不對等的人難以交流。 其中的智商可替換為閱歷,能力等各種可以體現聰明的方面。 聰明人擅長跳躍性的邏輯思維,普通人按照A/B/C的條理去陳述,聰明人則是A/D/G,讓他們花時間去解釋被省去的步驟,無異於謀財害命——這是魯迅說的。 所以你知道插不上話、無法深交、get不到優質人脈的真正原因了吧?
二、社交消耗精力有限的時間只做重要之事 很多人會在人生中某個時刻陷入沉思:要跟周圍人保持怎樣的關係?要被親朋好友包圍嗎?要去包圍自己喜歡的人嗎? 你有沒有觀察過你身邊的聰明人都和什麼樣的人來往?他們選擇和多少人來往?事實證明越是聰明的人越喜歡跟更少的朋友來往。 能控制人際交往的距離,表現為高情商的聰明。社交是一件極其消耗精力的事情,有的人則選擇摒棄這部分消耗,因此在外人眼裡是自負,孤獨,甚至偏執。當然,這樣也未必被認可,除非做出傑出的成就,譬如喬布斯。但我同樣覺得他們聰明,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目標足夠清晰,即便他們主動選擇表現為低情商的聰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即使對於「與外界交互充滿能量」的外向型人格來說,社交的前提也是投入自己的時間。 聰明的人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並對消耗他精力的事情十分警覺。這份警覺讓他與次要的人和事劃清界限,不論這表現為「隔著一層」還是「不合群」。
三、聰明人更專註長遠目標driven型人格 聰明人有迅速進入專註狀態的能力,並能夠長期保持專註的狀態。我們做事,往往需要一個腦力熱身。一開始很容易分心,做不下去。一旦真正開始做了,也自然地進行下去了。 就像做方案,你想想就頭大到不得不去搞定它,最痛苦的階段一定是最開始那幾分鐘,後來也就沒了感覺——我們的大腦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而聰明的人,這種進入狀態的適應能力尤其強。有一個十分貼切的詞來形容這種能力:思維體力。 思維體力強的人表現出來就是抗干擾能力超群,一方面能夠抵抗外界動靜的干擾,另一方面也能剋制自己內心的情緒。最終能夠心無旁騖地去做一件事請。 這種能力讓他們在做事過程中減少焦慮。這種特質放到社交上的另一個顯著特徵就是:他們幾乎不會產生因社交問題導致的玻璃心。 相比之下,用自己的智慧去干一番事業往往對他們更有吸引力。當他們要努力實現目標的時候,無形中要將自己的社交生活減到最少,專註於事幫助他們自動迴避「無效社交」。 另外,現在生活越來越碎片化,干擾我們注意力的事情越來越多,這個優勢會被進一步放大。 聰明人更專註於長遠目標,越是聰明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時間一般越少——換句話說,擅長專註和志在高遠,是他們將精力放在少數有效社交上的另一個佐證。
四、聰明人如何衡量友誼摯友和人脈Go First 聰明人用來衡量友誼和感情的價值觀與大家一樣,但他們更傾向於有選擇性地去安排自己為此所花的時間。這不是說他們不珍惜友誼或者自私,而是說他們更看重自己的追求。 英國心理學期刊最近發布了一項關於人類學的研究。他們發現,與摯友的互動越多,一個人就覺得自己越快樂。而廣義上的社交越頻繁,人們的生活滿意度越低。 研究者有一個有趣的解釋:我們的祖先時期,人口密度很低,人們不得不以採獵者的方式生存,那時與周圍有限的人保持頻繁聯繫是生存與繁衍的必要條件。 回到現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方式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與人保持聯繫已經演化為與重要的人保持聯繫。 人類在這個過程中進化出的所謂「聰明」,也在某種意義上對人際關係的變化適應得更加成功。這是一個十分辯證的關係:聰明人更擅長面對新挑戰,有更強的能力去解決新問題,也能更從容地去面對各種新情況。 反過來看,這類進化的強者被我稱作「聰明人」。 拋開歷史的長河不說,所謂重要的人,大抵是摯友和人脈。這兩類朋友基本維繫了一個人在友情上感性和理性的所有訴求。 但凡是微信上加過莫名其妙的好友的人都知道,這樣的「虛假朋友」每多一個,都會增加一分你的焦慮和不快。 我的大學同學有4000多個微信好友,刷朋友圈都變成了一種負擔,疲於應付各種類似陌生人的奇怪搭訕,難道一個人的時間和已經廉價到這種地步? 與其愚蠢地追求「朋友多」,倒不如學學聰明人的做法,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專註於事。這或許是一種模仿,但朝著優秀的人的做法去靠近,總不是什麼壞事。 走心的朋友就那麼幾個,能幫到事業還願意幫你的也要看你自己分量幾何——與其花時間片面地追逐社交,倒不如沉下心來好好對待幾位好友。
朋友是互相的,你待他如何,他便如何待你,把你有限的時間和經歷花費在自己和重要的人身上。
http://www.360doc.com/myindex.aspx
(2016/08/15/建恆(雨霖)轉載/編輯/收藏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每日一搭 | 9月14日穿什麼?
※什麼是「攝影的精神」?
※一個家,什麼最重要?
※崔德眾:跟南老師學什麼——紀念南懷瑾先生系列視頻《千江有水千江月》總第 72 集
※好好的蔬菜,為什麼被「曝屍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