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成為居民健康頭號殺手 要糾正不良生活習慣
字型大小:小大
7我要評論(0)
北大28歲的教師孔娟罹患乳腺癌去世,在病逝前她對自己的生活方式進行了反省,在網上引髮網友激烈討論。
青島女孩魯如晴患白血病去世,她與疾病抗爭的過程也引發了大量網友關注。
一些癌症患者正在與惡性腫瘤做著頑強的鬥爭。記者桂晨 實習生田艷花 攝
新聞背景
前段時間,「青年導師」李開復被確診患有淋巴癌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不久之後,年僅24歲的「最美抗癌女孩」魯若晴因病情惡化而去世。一時間,關於腫瘤的話題再次激起人們對於生命、疾病的思考。
根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一份年報顯示,全國每年新發腫瘤病例約為312萬例,平均每天8550人,每分鐘有6人被診斷為惡性腫瘤。而社會精英、中青年人群,因為超負荷工作和過重的身體、精神負擔,更是增加了患癌的機會。那麼,我市有多少人在與惡性腫瘤做著頑強的鬥爭?它們是如何侵蝕人們的身體健康的?我們如何對惡性腫瘤進行防控與干預呢?
在最近五年時間裡,惡性腫瘤上升為死亡首因
國慶假期秋高氣爽,今年53歲的建梅與她高中同學們的心情卻沒有那麼輕快,假期的同學聚會取消,改成了看望被檢出直腸癌的同學。其實,這並不是班上第一個患癌症的同學。而面對癌症這樣一個沉重的話題,他們的心態卻也已經平和了很多。「我的家婆是胃癌去世的。」建梅說,1998年,家婆還未滿60歲。在被腫瘤折磨的一年多時間裡,她眼睜睜地看著老人瘦成了「一把乾柴」。她說,癌症這個辭彙,從此在生活中一直都未銷聲匿跡。女兒的恩師40歲因為乳腺癌離開人世,工作單位的老總在與肝癌鬥爭了大半年之後,也未能戰勝病魔。所幸朋友27歲的女兒及早發現淋巴瘤,切除之後,身體尚且還好。身邊的人罹患惡性腫瘤的經歷,能引起很多被訪市民的共鳴。
據記者查閱到的統計資料,我市惡性腫瘤造成的死亡,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呈現不斷增多的趨勢。惡性腫瘤在最近5年時間裡,也逐漸上升為死亡的首要原因。
桂林市疾控中心消殺科科長陳偉曾在10多年前,對1990年-1999年桂林市惡性腫瘤引發的死亡進行了研究。據介紹,上世紀90年代,市城區10年惡性腫瘤死亡佔總死因順位第二位,占死亡總數的22.97%,惡性腫瘤死因前三位是肺癌、肝癌、胃癌,佔總惡性腫瘤死亡數的60.33%。惡性腫瘤壽命損失為2.80歲,是桂林市民壽命損失主要病種之一。
相比1998年-2004年這一時段的統計資料,我市居民惡性腫瘤的死亡率有所上升。
桂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麥浩與廣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的工作人員根據我市的國家疾病監測點的數據對惡性腫瘤死亡流行病學分析。其統計資料來源於1998-2004年桂林市疾病監測死亡記錄卡和人口學資料報表。
據他們的統計數據顯示,桂林市國家疾病監測點居民惡性腫瘤死亡率為149.95/10萬,與其他一些城市國家疾病監測點的報道相近,高於上世紀90年代廣西(80.02/10萬)和全國(108.26/10萬)的平均水平。監測點居民惡性腫瘤佔全死因的28.35%,居死因構成第2位,潛在壽命損失占首位。
而近幾年的情況更是不容樂觀。
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黃兆勝、桂林市婦女兒童醫院周麗玲根據桂林市某監測點2007-2010年的統計數據對死因動態分析。據介紹,在2007-2010年,我市某死因監測點共上報2468例死亡病例。他們在對監測數據統計分析時發現,男性前5位死因順序為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腦血管病、其他疾病;而女性前5位死因順序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其他疾病。也就是說,2007-2010年,該監測點的統計顯示,惡性腫瘤一直都位於死因順位的第1位。而心臟病、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儘管在死因順位有變化,但都在死因順位前5位。值得注意的是,惡性腫瘤佔到死因的三成,遠遠超出第二名(呼吸系統疾病或腦血管疾病)近20%。
中青年越發容易捲入腫瘤之痛?
市疾控中心專家通過對監測結果的分析發現,2012年報告桂林市區居民惡性腫瘤發病首位為肺癌,其次為肝癌、胃癌、乳腺癌、結腸癌等,前10位發病數佔總發病數的68.79%。報告指出,市區居民惡性腫瘤死亡首位為肺癌,其次為肝癌、胃癌、直腸癌、乳腺癌等,前10位死亡數佔總死亡數的72.47%。發病死亡癌種信息與國家監測結果基本一致。
市疾控中心健康促進與慢性病管理科的專家告訴記者,除了肺癌死亡多發生在高齡,尤其是75歲及以上、有基礎性疾病的老人外,其他的腫瘤發病率均在不同年齡段有發生。與全國出現腫瘤年輕化趨勢一樣,我市也呈現出這一特點。
某醫院乳腺癌每年確診500人 其中30-50歲左右女性患者最多
「只有真正患了病,才知道那是一種什麼感覺,就像一場噩夢,一場永遠不願意回憶的噩夢。」今年35歲的小凡(化名)含淚說起關於乳腺癌的那段痛苦經歷。大半年前從南寧做完乳房切除手術的她,經過了半年的恢復仍然顯得很清瘦,說話的聲音很小。
「之前就是感覺乳腺側方時不時有些痛,但不是很頻繁,所以就沒在意。一段時間後,有天洗澡時,我突然摸到了一個小小的腫塊,直覺告訴我不對勁。」在丈夫的陪伴下,小凡立刻來到醫院檢查。很不幸的,她被確診為乳腺癌。
小凡說,她至今也無法描述出確診那天自己的心情,她感覺全世界的燈都關了,她像行屍走肉一樣在街上瞎晃。那時,小凡32歲,工作穩定,家庭溫馨,寶貝兒子剛剛兩歲,正是可愛的時候。小凡說,她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像韓劇的女主角一樣,一生病就是面臨生死「我以前開玩笑說,如果有絕症,一定不治療了,拿著錢環遊世界去,可當這件事攤在自己頭上時,活下去是我最大的想法,我還年輕,我不想死。」說到這裡,小凡哽咽了。在家人的安排與陪伴下,小凡辭了工作,回到南寧老家,接受了乳房的切除與重建手術。所幸術後恢復狀況不錯。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小凡的患病經歷並不是特例,中青年面對腫瘤的來襲,往往猝不及防。
「從臨床疾病學上來說,女性乳腺癌年齡發病率0-24歲年齡段處較低水平,25歲後逐漸上升,50-54歲組達到高峰。據統計,1000個乳腺癌患者中有1個為20歲以下,2%是35歲以下的患者。但實際病房中,35-45歲病患者佔了大多數。尤其是近10年來,中青年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加。」桂林市中醫醫院乳腺科主任卓睿表示,廣西是乳腺癌的高發區。以中醫醫院乳腺科為例,該科每年門診量是3萬人左右,其中確診300個乳腺癌患者,粗略估計,桂林(包括12縣)每年確診女性乳腺癌患者大約在500人。值得注意的是,這500人中,相當一部分為中青年女性。
忙於工作對身體的「小信號」往往不以為意
「我的媽媽2013年5月21日很不幸確診患了晚期胃癌,醫院說不能開刀動手術,只能化療或者哪裡不舒服治療哪裡,這樣的治療方案讓我覺得很不樂觀。」小駱言語中顯得六神無主,他告訴記者,母親今年才48歲,原來120斤重的母親,現在由於吃不下而變得虛弱而消瘦。而探究起生病的原因,小駱語氣堅定地說,平時母親工作比較忙,三餐時間不定,長期以來胃都有一些毛病,一直都沒引起重視才延誤至今。在採訪中,特別是中青年人表示有時因為忙於工作,三餐不規律是常事,而面對一些應酬,暴飲暴食、過度飲酒等不良飲食的情況也時常發生。而在身體出現不適時,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胃癌發病率逐年提高,有年輕化的趨勢,而其中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1.5到2倍。」桂林市中醫醫院內二科副主任李鐵強告訴記者,他接觸的患者中,最年輕的僅27歲。
「大家一定要重視胃病的治療與預防,胃癌早期是可以根治的。這個27歲的患者正是因為發現得早,才讓他的生命得到了延續。」李主任表示,胃癌的發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目前許多市民對於胃炎、反覆胃疼、甚至胃潰瘍等疾病都存在著僥倖心理,認為胃病都是小病,不用認真治療。這樣的心理下,加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更激發了胃癌的發病率。
「很多市民對胃鏡檢查心存一定的恐懼感,而實際上胃鏡僅需幾分鐘時間,如果胃鏡檢查者技術熟練,檢查過程中不適感一般人群都是可以克服的。所有檢查是比較精確的。重視胃鏡的檢查相當有必要。」李主任建議,胃鏡的治療應該普及到社區。此外,李主任表示,研究表明,幽門螺旋桿菌基因I型中的空泡毒素和釋放相關的毒蛋白能引發胃癌,如果得知家族中有某種癌症的遺傳史,市民們在檢查中還要重視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測和根除。
不斷改變的生活方式是引發癌症的危險因素
「癌症患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一方面與年輕人的健康意識提高、對於疾病的就診檢查意識不斷增強和癌症診斷技術不斷進步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現代人不斷增加的社會壓力、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卓主任表示,除了易感基因、家族病史誘因等;社會壓力、婚育壓力甚至不斷改變的生活方式也是引發癌症的危險因素。「比如母乳餵養能降低乳腺癌的發生幾率,但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奶粉餵養自己的孩子。」卓主任說。
「惡性腫瘤的發生是一個長期的、多因素造成的分階段的過程。」惡性腫瘤的產生有多種原因,包括地域分布、生活方式等環境因素,遺傳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包括飲食上的隨意性與不科學、環境及壓力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息息相關。而在一些醫學論文中不難看到,生活環境的污染、高脂高油等飲食結構的改變、吃多動少等生活方式的變更都加劇了各種癌症的發病率上升。
防控惡性腫瘤 對生活進行「健康干預」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復旦大學教師于娟在乳癌治療期間完成的生命日記《此生未完成》給忽視了健康的「工作狂」「拚命三郎」踩了一腳剎車。李開復、魯若晴也都表達過同樣的觀點。工作、生活的壓力一波波襲來,我們要如何應對並不亂陣腳呢?
年輕並非抗癌的資本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市民們普遍都能意識到,在高發癌症疾病中,對女性威脅最大的就是乳腺癌。但鮮有市民知道,年輕女性乳腺癌患者卻是最危險的。
擁有20年臨床經驗的卓主任告訴記者,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備典型的癥狀和體征,不易引起重視,很多患者是摸到乳房有明顯腫塊才到醫院就診,但實際上能摸到腫塊很可能已經不是癌症早期的癥狀了。「乳腺癌雖然治癒率較高,但目前醫學對晚期的乳腺癌的治療效果仍不理想。醫學上乳腺癌患者有個『五年的生存率』(即手術成功後的五年之內存活率):一般患者為89%,但年輕女性患者則下降到了80%左右。所以,年輕女性患乳腺癌的治癒效果反而不是最佳的。」卓主任解釋道。
早發現早治療並不是空話
「早發現早治療,這句話在腫瘤的防治上絕對不是句空話。」卓主任表示,目前醫學沒有明確有效的一級預防措施,所以每年定期檢查顯得尤為重要。「乳腺篩查可以發現非常早期乳腺癌或者癌前病變,治癒率是比較高的。」
據了解,每年婦女節期間,中醫醫院乳腺科都會在全市開展「創先爭優,關愛女性健康」大型公益性免費乳腺癌普查體檢活動和優惠診療活動。據統計,僅2013年活動報名人數約11500人,體檢人數近6000人次,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意識逐年提高,而在篩查中,都能發現一些潛在的疾病和腫瘤患者。她介紹,2013年的篩查就確診乳腺手術病例75例,其中乳腺癌35例、纖維瘤23例、脂肪瘤2例、乳腺增生12例。卓主任提醒,每年體檢的連續性很重要,建議1年1次即可,過分密集體檢也意義不大。「有的女性放鬆警惕,沒有按時進行體檢,間隔數年可能會有延誤。」卓主任說。
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再晚也不嫌遲
「據數據統計,在所有發生的癌症中,有77%都跟生活習慣有關。胃癌的年輕化也與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飲食環境和健康意識的改變有密切關係。比如,長期空腹喝酒、飲食不規律、習慣吃腌制熏制的食物,都是導致胃癌的因素。腌制食物中的部分亞硝酸鹽會在特定的條件下(適宜的溫度、PH值和一定的微生物)的作用下轉化成亞硝胺,亞硝胺是一種致癌物,對動物有致畸和致突變的作用。」
如何降低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專家們表示,要對生活進行積極的干預手段,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改變吸煙、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健康飲食,加強鍛煉,改善環境,同時接受社區醫療服務,早發現、早治療,是降低惡性腫瘤發病率行之有效的手段。
桂林市中醫醫院的李主任提醒市民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少飲酒、少抽煙,按時體檢,加強鍛煉。「日常食物應多樣化,粗細搭配;平衡膳食必須由多種食物組成,才能滿足人體營養需求。很多生活中常見的食材具有抗癌防癌功效,如大豆、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蔔、南瓜、西紅柿等。」李主任說。
原鏈接:http://news.guilinlife.com/n/2013-10/17/334752.shtml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漫畫《連環殺手》,變態殘忍的連環驢頭殺手
※你是綠植殺手嗎?-告訴你為什麼你總把花養死
※引髮乳腺癌的7大「殺手」
※生薑和它一起吃, 清血管降血脂,堪稱血栓的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