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瓷器上的紋飾故事

蟾宮折桂

4111 清康熙 青花蟾宮折桂圖罐一對

4346 清順治 青花五彩蟾宮折桂圖將軍罐一對

蟾宮折桂寓意登科及第,此兩對拍品畫面構圖相似,蟾宮之中,嫦娥及侍女正將手中桂枝給予青雲直上的三名書生。

相傳月中有蟾,故名「蟾宮」。《淮南子》中記載「羿妻姮娥之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折桂」最早用來形容出眾的人才,《晉書·郤詵傳》中記載「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如何?』詵對曰:『臣鑒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至唐代由於科舉盛行,又因相傳蟾宮中有桂樹,逐漸將「蟾宮折桂」一詞用來比喻登科及第。

和合二仙

4121清雍正 青花加彩和合二仙搖錢樹圖觀音瓶

和合二仙是中國民間神話中主婚姻和諧的神仙,常以蓬頭笑面形象出現,手持荷花和圓盒,寓意和合美滿,因寓意美好,深受喜愛。本品以通景繪和合二仙立於巨大搖錢樹之下,具有和諧美滿、財源廣進的雙重寓意。

關於和合二仙的傳說有不同版本:一說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二人情同手足,至雍正時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和合二仙由此揚名;一說唐代僧人「萬回」,一日往返萬裡帶回遠方兄長的家書,亦稱「和合」。

桃花源記

4322 清雍正 粉彩人物紋盤口琵琶尊

本品畫面中,一男子居於左側,身旁有船槳。與之對立四人,其中一高士呈迎接姿態,老嫗側坐,身後女子正在與小童玩耍,一派安寧和樂景象。四人身後洞石旁更有一株桃花,為確定故事主題提供重要線索,即為《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為東晉陶淵明代表作,為《桃花源詩》序言,借武陵漁人(本品畫面中男子即為武陵漁人,身側船槳為身份標識)行蹤,引出與世隔絕的桃花源,將現實與理想聯繫起來。畫面中高士或為作者陶淵明,身後老小共享天倫,體現出桃花源中和諧美滿的生活狀態,表達出《桃花源記》中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

麻姑獻壽

4355 清光緒 灑藍釉描金麻姑獻壽圖觀音瓶

本品以灑藍地描金技法繪製麻姑獻壽圖,金彩保存較好,頗為難得。

麻姑獻壽是非常常見的瓷器裝飾紋樣,因其寓意美好,故而備受喜愛。葛洪《神仙傳·麻姑傳》中有關於麻姑的記載,麻姑應東漢時仙人方平之召喚,降於蔡經家,自稱見過東海三次桑田變化,故而由此以麻姑比喻高壽。另外,還有西王母壽辰時其於絳珠河邊以靈芝釀酒祝壽的故事,故有麻姑獻壽之謂。

羲之愛鵝

4072 清康熙 青花淡描羲之愛鵝圖高足杯

本品以淡描之法繪高士端坐,相向一童子捧鵝前行,畫面簡潔明快,寥寥數筆便描繪出一幅羲之愛鵝圖。

眾所周知,書聖王羲之尤愛鵝,據說其精研書法體勢,得益於鵝之體勢。而其愛鵝之事廣為流傳,是因為他曾給一位山陰道士書《黃庭經》後「籠鵝而歸」。而「羲之愛鵝」屬於「四愛」之一,關於「四愛」之說有多種不同說法,主流者有兩種,其一為「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逋愛梅、黃庭堅愛蘭」;其二為「王羲之愛鵝、陶淵明愛菊、蘇東坡愛硯、米芾愛石」。

木蘭秋獮

4317 清雍正 粉彩木蘭秋獮圖大盤

通過本品畫面中的大帳、旌旗、侍衛和馬上男子手上的獵鷹,可以判斷此圖為圍獵場景。畫面中人物均著清裝,由此可進一步判斷應為木蘭秋獮的場景。

木蘭秋獮,是清代皇室權貴秋季圍獵的盛事,木蘭為滿語,意為獵鹿。古時四季圍獵均有不同稱謂,春日稱搜、夏日稱苗、秋日稱獮、冬日稱狩。而獵鹿一般在每年的七、八月間進行,故稱「秋獮」。為了舉行「木蘭秋獮」,清政府還專門在內蒙古昭烏達盟、卓索圖盟、錫林郭勒盟和察哈爾蒙古四旗的接壤處設置了木蘭圍場。

耕織圖

4446 清康熙 青花耕織圖之擇繭圖大碗

《耕織圖》是我國古代為勸課農桑,採用繪圖的形式詳細記錄耕作與蠶織過程的系列圖譜,最早由南宋紹興年間畫家樓儔所作,此後受到歷代皇帝的推崇。清康熙帝南巡時見到《耕織圖》後,感慨於耕織勞作之苦,傳命內廷供奉焦秉貞在樓氏基礎上,重繪《御制耕織全圖》,並親撰序文,於每圖上親筆題寫七言詩,首開清代皇帝親頒《耕織圖》的先河。康熙《御制耕織全圖》共計有耕圖和織圖各23幅,本品所繪擇繭圖為織圖第十一圖,焦秉貞所繪之圖與器上所繪十分相似,可資比較。

版權聲明:本文由古玩元素網網路綜合整理,同行轉載請聲明編輯!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青銅器紋飾大全(下)
中國古代玉器鑒定4步走:第3節「認造型,識紋飾」
鑒定很有用 青花瓷紋飾大集錦!
這些吉祥紋飾認得一半,你就是文化人
《說玉》第二章 第四節 「紋飾」

TAG:故事 | 瓷器 | 紋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