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九成宮碑宋拓本印本的梳理(七)宋元間拓本的真相拼圖
09-18
(06-27原發於「中國書法江湖」論壇)這一帖的最初用意是檢驗一下明初拓的校據以區分宋明,結果發現這就是一個前人挖下的坑,怎麼填也填不上。所有既有校據均不可靠,剩下白茫茫一片真寂寞。普遍一致的意見是碑於明中期時剜鑿,但對明早期的記述比較含糊,其中尚可稱得上校據的是五行「王」字與六行「物」字明拓已損半。粗看上去這是個辦法,比如至少有三本「南宋晚拓」此二字看上去未損,如一一仔細檢視,可發現玉山草堂本「物」字為他處移補,書藝文化院本描走形,岳雪樓本筆劃形雖未失,但填墨痕迹極明顯。「王」字凡完好者更是無一本清明,塗描的嫌疑非常大(我意根本不適合用作校據)。說明此二字不止在明,而至少早在南宋晚期已半損了。由此導致的連鎖反應是:所謂的明早拓憑空蒸發了。以相近時期的九件拓本逐字對校,其實損泐狀況並無大分別,由於玉山草堂本有元人藏印,姑且將這一批均稱為宋元間拓本,亦可稱未剜本。這個時期拓本到底哪些地方與南宋早本發生了大變化?一個顯著之處是全碑字進一步漫漶且變化為整體性,筆劃變粗變細均有,字形逐漸開始潰散。由此可見,九成宮南宋早拓基本為保持字形勻稱的底限。除去上部斷紋與下部裂紋的逐漸增寬,最大的考據變化就是每行行尾的損失,直至近世行尾已隻字無存,碑由每行五十字變為四十九字了。宋元間拓本行尾之字多剪失,為勘定帶來了巨大難度,我只得以九件拓本交互比較,采個別存字者,記錄如下:二行「長廊四起」「四」劉健之本、黃自元本尚存半,其他本剪去三行「以人從欲」「以」劉健之本字已泐盡,其他本剪去五行「重譯來王」「王」左下半損,但大多填描「西暨輪台」「西」全剪失(南宋早本字已基本全損)六行「遺身利物」「物」右下半損,個別填描,玉山草堂本移補「櫛風沐雨」「櫛」全剪失七行「庶可怡神養性」「養」黃國瑾本下部填描,其他本剪失,書藝本移補八行「何必改作」「作」黃國瑾本上橫損一道,左下角損,其他本全剪失九行「可作鑒於既往」「於」黃國瑾本、黃自元本字形尚存,其他本全剪失十行「本乏水源」「源」黃國瑾本中下部損,其他本剪失十一行「躊躇高閣之下」「躊」全部剪失十二行「東流度於雙閣」「流」全剪失(南宋早本字已基本全損),書藝本移補十三行「將玄澤以常流」「以」全剪失(南宋早本字已基本全損)十四行「上及太清」「及」全剪失(南宋早本字已基本全損)十五行「醴泉出京師」「出」全剪失(南宋早本字除中豎頭略可見外已基本全損)十六行「推而弗有」「推」莫本只余扌部上豎一截,其他本剪失十七行「屬茲書事」「屬」全剪失十九行「書契未紀」「書」全剪失二十行「上天之載」「之」玉山草堂本、書藝本捺筆右半損,其他本剪失二一行「鳥呈三趾」「鳥」玉山草堂本、黃自元本下部漫漶而筆劃實未損,黃國瑾本描,其他本剪失二二行「慶與泉流」「泉」筆劃僅略漫漶,略描,個別本剪失,龔景張本移補二三行「持滿戒溢」「溢」黃自元本、書藝本右半筆劃尚清晰,其他本剪失列表畢竟不夠直觀,除去南宋早期即已全損的幾字,尚有四字九本皆剪,只能從南宋早本揣測他們的大致面貌(好在結論具有連續性),期待有一天新的宋元間拓本面世,能從中找到確切的信息。下面是真章了。將上述選字拼起來,宋元間拓本行末的真實圖像是這樣的(黑色方塊為本無字的,白色方塊為字全損的,問號為九本全剪的):
推薦閱讀:
(右半)
(左半)我們用紅色來標示損線(其下均損失),真相就在眼前了:
順道說一句,從列表中可看出,岳雪樓本對真相的貢獻度幾乎等於零,滿紙填描充假,我列它為宋元間拓本最劣者。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