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的基本句法結構
09-18
認識並掌握古代漢語的七種基本語法結構,了解這些基本語法結構不同於現代漢語的特點。認識古代漢語的兩種基本結構關係(核心結構關係和非核心結構關係)。※學習要點:1、主謂結構:省略主語和暗換主語;名詞性成分作謂語。2、述補結構:介賓結構、名詞性成分以及謂詞性成分作補語;名詞性成分作補語的述補結構與述賓結構的差異。3、述賓結構:賓語的位置,賓語前置結構的基本類型;「賓之述、主之謂、偏之正」三類結構的差異。4、助詞結構:「者」字結構、「所」字結構、「之」字結構、「其」字結構的語法功能;助詞「者」和代詞「者」的差異;助詞「其」和代詞「其」的差異;助詞「之」和連詞「之」的差異。※學習內容:分析古漢語句法結構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註:即確定某種組合結構類型的依據。其中最重要的依據是第二方面。一、詞序:即各詞類在句法結構中的排列順序。特定的詞序排列可以用來表明某種句法結構。例如:弗愛 其子 活之 業精 戰敗古今漢語句法成分的位置基本相同。用二分法分析下列句子:1、季氏將伐顓臾。 2、天下之水,莫大於海。二、句法結構直接成分間的結構關係:見教材例基本類型平列關係(非核心關係)非平列關係(核心關係)包含種類聯 合 結 構連謂偏正結構述補述賓主謂等立、一般性轉折(帶連詞「而、以」)、選擇、進層承接定中狀 中條件、因果、讓步轉折(帶介詞「縱、雖」)結構核心無,直接成分互不陳述、支配、修飾、補充「正」為核心述語謂平(並)列關係常用的關聯詞語:1、聯合結構:等立(並且、而、既……又)、共時(「一邊……一邊」)、一般性轉折(「雖然……但是」)、選擇(「是……還是」)、進層(「不但……而且」、況且)。2、連謂結構:承接關係。一般不用關聯詞。三、句法結構的語法性質:類 型語 法 性 質功能句 法 位 置名詞性結構相當於一個名詞指稱主語、定語、賓語、狀語、判斷句或描寫句的謂語、名詞性偏正結構的中心語謂詞性結構相當於一個動詞或形容詞敘述謂語、偏正結構(狀中)的中心語、述補結構和述賓結構的述語指稱化的謂詞性結構相當於一個名詞指稱當謂詞性結構出現在名詞性結構的位置上時,功能由陳述轉為指稱。指稱化的謂詞性結構的種類1.無標誌的2.有形式標記的:助詞結構P309者字結構、所字結構、之字結構、其字結構古代漢語基本句法結構的類型同現代漢語的主要差異在於:1、古代漢語句法結構直接成分間的結構關係分為平列關係(非核心關係)、非平列關係(核心關係)。在古代漢語中由於直接成分間結構關係不同,同樣的詞序排列可以實現為多種不同的句法結構。例如:同一個「動詞+動詞」組合,可能屬於不同句法結構。偷盜:聯合結構;[生]得(廣):偏正結構;戰罷:主謂結構;戀戰:述賓結構;撓亂(我同盟):連謂結構2、從句法結構的語法性質角度分析句法結構,古代漢語多了一種指稱化的謂詞性結構。1)無標誌的:例如:(1)P292下:作定語的動詞性成分;(2)P293上:作「定語+中心語」的中心語的謂詞性成分;(3)P297:3.3作主語的謂詞性成分。2)有形式標記的:助詞結構P309第一節 聯合結構 P291一、關係:聯合結構各直接成分之間一般是等立關係,互不說明、修飾或補充。二、種類:1、名詞性聯合結構。例如:1)客亦知夫水與月乎?(敘述句)2)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判斷句)3)蟹六跪而二螯。(描寫句)2、謂詞性聯合結構。例如: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3、轉折關係(逆接關係)的謂詞性聯合結構。例如:1)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2)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第二節 偏正結構 P292一、偏正結構的格式:修飾語+中心語二、偏正結構的類型:1、定語+中心語:1)中心語多是名詞性成分。作定語的多是名詞、代詞、形容詞或數詞。2)如果動詞性成分在定語位置上出現,就指稱化了。(1)謂詞性成分轉指化成名詞。(2)謂詞性成分自指,一般地事物化了。自指化的謂詞性成分仍是謂詞性的。2、狀語+中心語:1)中心語多是謂詞性成分。作狀語的多是副詞、形容詞、數詞、介賓結構和名詞,動詞成分也可以做狀語。2)名詞作狀語:古代漢語語法的重要特點。3) 當名詞性成分充當判斷句或描寫句的謂語時,名詞性成分也可以帶狀語。第三節 主謂結構 P295要點:1、省略主語和暗換主語;2、名詞性成分作謂語。一、謂語置於主語之前:1、主謂結構只有當加上語調成了句子才會發生謂語前置。否則作為片語充任句法成分時無此現象。2、謂語前置的條件:只有疑問句和感嘆句的謂語可以前置。二、省略主語和暗換主語:1、主語可以承前或蒙後省略。(承前或蒙後的主語、定語、賓語省略)2、暗換主語:由於經常省略主語,並列或相承的主謂結構常暗中更換主語。三、謂詞性成分作主語:這時謂詞性成分都會不同程度的發生指稱化。四、受事主語:這時的主謂結構表示被動意義,是不帶標記的被動句,形式上與主動句相同,因此不能稱為被動句型。有的翻譯時要加上「被」,有的不必。參見第十四章敘述句被動句式部分P327。五、名詞性成分作謂語:古代漢語語法的主要特點之一,見名詞節(P221)和判斷句節(P319)。第四節 述補結構 P298要點:1、介賓結構、名詞性成分以及謂詞性成分作補語;2、名詞性成分作補語的述補結構與述賓結構的差異。述補結構直接成分間是補充關係。補語表示動作行為的與事對象、工具、時間、處所、原因、比較對象、施事者。(參見介詞節P270)(注意:1、動詞後的受事者為賓語。2、述賓結構直接成分間是支配關係。)古代漢語里充任補語的成分主要是介賓結構,名詞性成分也可以作補語。謂詞性成分作補語是後起的語言現象。一、介賓結構作補語:與現代漢語相同。* 二、名詞性成分作補語:古代漢語語法特點之一。區別:現代漢語中動詞後的名詞性成分一般歸入賓語。而古代漢語中則視為補語。理由(P301):古代漢語中名詞可以不藉助介詞直接作補語,就像名詞可以不藉助介詞直接作狀語。辨析:若譯為現代漢語時,動詞後的名詞性成分必須加上介詞充當補語或狀語,則該名詞性成分為補語;否則為賓語。例如:「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譯:從前西伯被拘禁<在羑里>的時候,推演了《周易》;孔子[在陳、蔡]被圍困,(後來)寫作了《春秋》。古譯今時:名詞表示處所的,可加介詞「於」,如例1-7,11-13;名詞表示比較對象的,可加介詞「比」,如例8-10;名詞表示工具或憑藉的,可加「用、憑藉」,如例14-17。三、不及物動詞和形容詞作補語:後起的語言現象。與現代漢語相同。第五節 述賓結構 P302要點:1、賓語的位置,賓語前置結構的基本類型;2、「賓之述、主之謂、偏之正」三類結構的差異。古代漢語有些句法成分在特定條件下位置不同於現代漢語,如賓語。賓語前置結構的基本類型:一、疑問結構里疑問代詞單獨作賓語要前置。注意1:1、前置的三個條件。2、作動詞和介詞的賓語都要前置。例:1.吾誰欺?欺天乎?2.為政何患?3.「悉冠?」「冠素。」4.又誰敢怨?5.誰為為之?孰令聽之?6.許子奚為不自織?7.將何以贍之?8.吾誰與歸?注意2:如果賓語是一個組合,疑問代詞只是其中一個句法成分,那麼賓語不前置。例:1、此為何名? 2、欲於何所王之?二、否定結構里指示代詞或人稱代詞充任的賓語一般要前置。注意:前置的兩個條件。1、否定結構。其中必有否定副詞:不、弗、毋(無)、勿、未、非、微2、充任賓語的是人稱代詞或指示代詞。例: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2、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否定之否定時,代詞賓語不前置。三、用代詞「之、是、焉、斯、於」等作標記的賓語要前置。例:1、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2、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3、唇亡齒寒,其斯之謂與?固定格式「惟+賓語+是/之+述語」:惟余馬首是瞻。四、代詞「是」作賓語有時不必標記就可以置於述語前。* 「賓之述、主之謂、偏之正」三類結構的差異:1、「賓之述」:用代詞「之」作標記的賓語前置。2、「主之謂」:自指化的謂詞性結構。「之」:助詞,謂詞性成分指稱化的形式標記。3、「偏之正」:之:連詞,連接定語和中心語。賓語前置練習第六節 連謂結構 P307一、辨析:1、連謂結構與謂詞性偏正結構、聯合結構的異同:句法結構同異結構核心直接成分間連謂結構二者的直接成分都是謂詞性的沒有核心時間上或事理上的承接關係謂詞性偏正結構「正」為核心修飾關係連謂結構均屬非核心結構關係承接關係聯合結構等立關係2、古今漢語連謂結構的區別:連謂結構兩項之間古代漢語往往有連詞「則、而、以」,現代漢語一般沒有關聯詞語。二、連謂結構的類型:1、表示時間上承接的連謂結構:含先後承接、同時進行兩種關係。大多用連詞「而」連接,少數不用連詞。2、表示事理上承接的連謂結構:1)後項是前項的目的。用「以、而」連接。2)後項是前項的結果。用連詞「則、而」,或不用連詞連接。注意以下二例與現漢結構分析的區別:今為述補結構帶賓語(?似應為動賓結構)。(1)撓/亂我同盟:古為「撓我同盟,亂我同盟」 的連謂結構。(2)余姑翦/滅此而朝食:古意為「翦此,滅此」 的連謂結構。第七節 助詞結構 P309共同點:助詞與謂詞性成分結合。(區別:代詞大多與體(名)詞性成分結合。)一、「者」字結構:1、格式:動詞/形容詞/數詞+者(助詞)區別:名詞/代詞+者(復指代詞) (見第十二章第二節P239)2、功能:可以充當主語、狀語(表示假設條件,參見P341「複句和單句」)、定語、名詞性偏正結構的中心語。3、性質類型:1)轉指化:轉為名詞性成分。(1)P310:轉指施事或主體。(2)P311:轉指原因。(3)P311:當「者」字結構里的動詞是刑罰動詞時,轉指受事。2)自指化P311:仍是謂詞性,「者」只是指稱化的標記。自指的「者」字結構都表示某種情況或背景。二、「所」字結構:1、格式:所+動詞性成分2、語法性質:是轉指化的名詞性結構。註:「所」字結構+者,「者」為復指代詞。3、類型:1)所+及物動詞:表示的受事是抽象的。2)所+介詞+動詞+(賓語)3)所+動詞+(賓語)三、「之」字結構:1、格式:主語+之+謂語P316特殊格式:主語+之+於/與+名詞2、語法性質:自指化的謂詞性結構。3、語法功能:經常作主語、賓語、狀語(參見P341「複句和單句」),也作定語、謂語,甚至可獨立成句。四、「其」字結構:1、格式:其+謂詞性成分一般情況下,助詞「其」等於「名詞+之」,因此相當於「之」字結構。2、語法性質:自指化的謂詞性結構。3、語法功能:只能作主語、賓語。* 「其+動詞/形容詞+者」的分析:應分析為「其+(動詞/形容詞+者)」。「其」修飾「者」字結構,「其」是指示代詞作定語,不是助詞。* 「所+動詞+者」的分析:應分析為「(所+動詞)+者」。「者」是指示代詞作偏正結構的中心語,不是助詞。助詞結構練習※考前輔導簡答題1. 如何分析古代漢語的句法結構?答:分析古代漢語的句法結構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詞序,即各詞類在句法結構中的排列順序,特定的詞序排列可以用來標明某種句法結構。二是句法結構直接成分間的結構關係,古代漢語的結構關係有兩個基本類型,一類是平列關係,等立、一般性轉折、選擇、承接、進層都包含在平列關係之中,平列關係結構的直接成分是互不陳述、支配、修飾、補充的,整個結構不存在一個結構的核心,因此這種結構關係也可以稱之為非核心結構關係;另一類是非平列關係,定中、狀中(條件、因果、讓步轉折)、補充、支配、陳述都屬於非平列關係,非平列關係結構的直接成分結合緊密,每個結構都具有一個結構核心,偏正結構之「正」為核心,述補、述賓結構之「述」為核心,主謂結構之「謂」為核心,因此這類結構關係也可以稱為核心結構關係。對古代漢語來說,直接成分間結構關係的分析更為重要,同一個「動詞+動詞」組合,卻可能是多種句法結構,即可能是聯合結構、偏正結構、主謂結構、述賓結構、述補結構或連謂結構,同一詞序排列卻可以實現為多種不同的句法結構,其本質性的原因就在於直接成分間的結構關係不同。三是句法結構的語法性質,從語法性質的角度分析句法結構,則有三種類型:名詞性結構,語法性質相當於一個名詞;謂詞性結構,語法性質相當於一個動詞或形容詞;指稱化的謂詞性結構,當謂詞性結構出現在某些語法位置(例如主語和賓語)上的時候,謂詞性就減弱或消失了,名詞性增強或完全轉變為名詞性的,總之,從陳述轉變為指稱,這樣的句法結構可以稱之為指稱化的謂詞性結構。2. 古代漢語的結構基本關係有幾種?特點是什麼?答:古代漢語的結構基本關係有:(1) 聯合結構。特點是直接成分之間的關係是等立的,互不說明、修飾或補充。聯合結構有名詞性的,也有謂詞性的。(2) 偏正結構。特點是是「修飾語+中心語」,修飾語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定語,一類是狀語。(3) 主謂結構。特點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後。名詞性成分和謂詞性成分都可以較自由地充任主語;主語都可以是受事成分;謂語多由謂詞性成分充任。古代漢語的主謂結構也有許多謂語可以置於主語之前的。也有省略主語和暗換主語、謂詞性成分作主語等較特殊的情況。(4) 述補結構。特點是位置上,述語在前補語在後。從語義關係上看,補語表示動作行為的與事對象、工具、時間、處所、原因、比較對象和施事者(詳見介詞節)。述補結構和述賓結構都是核心在前的結構,形式上相近,但二者直接成分間的結構關係不同,述賓結構是支配關係,述補結構是補充關係。古代漢語里充任補語的成分主要是介賓結構,名詞性成分也可以作補語。(5) 述賓結構。基本語序都是述語在前賓語在後,但是古代漢語里在某些條件下賓語要置於述語前,這是古代漢語語法的特點之一。(6) 連謂結構。特點是直接成分都是謂詞性的,連謂結構沒有結構核心。連謂結構不同於謂詞性偏正結構,偏正結構的直接成分間是修飾和被修飾的關係,而連謂結構直接成分間的關係是承接關係,包括時間上的承接和事理上的承接。承接關係屬於非核心結構關係,前後兩個陳述互不修飾或補充。從這一點觀察,連謂結構接近於聯合結構,但聯合結構直接成分間是等立關係,不同於連謂結構的承接關係。(7) 助詞結構。其特點與現代漢語的助詞結構形式上有很大差別,內部的系統性也很不相同。助詞結構在古代漢語里的出現頻率極高,語義表達複雜,語法功能豐富,是古代漢語的重要句法結構之一。3. 古代漢語的助詞結構主要有哪些?答:古代漢語的助詞結構主要有「者」字結構、「所」字結構、「之」字結構、「其」字結構。
推薦閱讀: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漢語法學論綱
※2018漢語方言十級測試題,99%的人第一題就掛了!
※為閥值正名——論閥值與閾值的正誤
※日語、越南語、韓語到底是不是漢語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