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宮殿建築設計系列(二)——阿房宮

文/老睿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這些無論是否依舊完好的瓊樓玉宇,亭台樓榭,都代表著一個個文明曾經走過的足跡;靜立在歷史中守望著時光長河。

古阿房畫卷

阿房(ē páng)宮,又名阿宮。

中學時期,大家應該都學過那麼一篇課文,杜牧之的阿房宮賦: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這座宏偉的建築在詩文的最後「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杜牧之的文章從文學角度來說固然大氣恢弘,華美而有深意;但這些都不是事實,歷史上的阿房宮並沒有遭到焚毀,事實上,也從來沒有真正的建造完成過的阿房宮,所有或華麗或悲涼的辭藻都只是後人順著時代洪流的揣測。

關於阿房宮,要從秦帝國說起,大家都知道,伴著千古一帝秦始皇即位,秦于丹陽大敗楚軍之後逐漸統一六國,並隨之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焚書坑儒、統一貨幣、修建長城等大事件。諸多千古偉業之後,始皇帝有理由認為祖先留下的咸陽城已經不足以彰顯他一統天下的雄偉霸業,「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吾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秦始皇本紀。這話的意思是,始皇嫌棄住的房子小,又聽說周文王在豐城定都,周武王在鎬(hào)定都,於是覺得這兩個地方之間的地方一定就是帝王應該居住的地方了。於是始皇就開始在豐鎬周圍秦惠文王時所建但未成的離宮基礎上,擴建新的朝宮,這座新朝宮即為後世所叫的阿房宮。

阿房宮地址

阿房的正式修建起於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楚人李斯是當時的總設計師和總工程師,據始皇本紀,時「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驪山」(筆者認為這裡的「隱宮徒刑者」是指部分宮內官員、軍隊、六國俘軍和部分囚犯,而不是所謂酷法下產生的閹人與囚犯)但在修建過程中,先是前210年始皇去世葬於驪山,因人力需要導致阿房宮工地上的勞力全部被調到驪山,施工暫停;後於次年四月,秦二世回咸陽後復起阿房,但不到一年項羽就兵臨函谷關,秦朝大量軍隊和勞力都只好外派,最終阿房宮的修建和秦王朝都永遠的停止在了這一年。

始皇本紀有「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就是說當時的朝宮(阿房宮)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修建(上林苑類似於皇家園林),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阿房宮的位置位於上林苑東南 。後世所傳的「磁石門」(就是有磁鐵吸武器的那個很炫酷的宮門)、「上天台」(就是那個據說始皇為了長生不老建來祭祀用的高台)等都在上林苑這片皇家園林中,他們都不屬阿房宮,而是上林苑的一部分。

在項羽聯軍入關前,阿房宮只建到剛剛夯好台基的進度,甚至周邊的城垣也只建好了三面,南面的城牆都未建好。(根據當代對阿房的地基考古結果,這塊地基約54萬平方米,即半平方公里多,地基邊緣有明顯缺損,夯土高度最高處12米,東西1200,南北400米。)據史記載,項羽入關後,「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但是在考古發掘過程中,阿房宮台基夯土遺址,以及周邊輻射十數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都並未發現大火燃盡後應該存在的紅燒土,也沒有發現屬於秦代的瓦片甚至於建築殘塊,更沒有發現秦朝建築物倒塌後的堆積層,只發現了在漢代台基地面之上的唐代及之後留存較好的堆積層。而根據史料以及台基的發現也表面阿宮的地址已經確定無疑,這些可以證明阿房宮當時只是建造了台基層,由於秦亡諸事,並沒有建造任何台基上的秦屬建築。

所以,聞名千古的阿房宮其實只有半平方公里多的夯土台基。

當代阿房

阿房宮的規劃圖已遺失在歷史塵埃中,不得而見,實屬憾事,只能從現存的台基遺址和城垣遺址窺視一二彼時盛景。

阿房宮建造時夯土作為地基來抬升規劃宮殿的總體高度,夯土面積為54萬平方米,由於阿宮夯土區域的秦代周邊地表層高低差異較大,所以整個夯土區域的夯土厚度不一,西北側厚7到9米甚至10米,西南厚5.2米,整體而言,東高西低,南高北低,西北和西南部偏低。這代表著阿房宮是「就高夯低」,利用了龍首原的自然地勢,在上面加工夯築而成。

阿房宮「未為屋,先為城,城成而人為呼名阿城也」。阿城西、北、東三面有牆,南面無牆。周五里一百四十五步。牆高八尺,上寬四尺五寸,下寬一丈五尺,上狹下闊,堅固異常。——《雍錄》

和此前大部分宮殿建築不一樣,阿房宮是先建城垣和夯土,而內部建筑後建,「未有屋先為城,城成而人呼名阿城也,城始為廊虎未暇之殿,故終名阿房」,這也是阿房之名的推斷來源之一。阿城西、北、東三面有牆,而南牆則未及建造。阿城的北垣長1270米,分為東西中三段,東段長661米,中段長323米,西段長286米,中段牆垣北側二級台階上沒有其他建築,南側則有依牆而建的廊房或牆頂建築;完整的牆體寬15米,高2.3米;東西兩段則結構不同,外側為三級台階;牆體6.5米寬、2.3米多高;東西兩側城垣已在歷史中損壞,推測長426米,結構一致,建於夯土台基之上。

夯土台基與前殿規劃

圖中的前殿相當於大明宮的含元殿,故宮的金鑾殿,是阿房宮的最主要的建築,在夯土台基之上應有自己的更高的夯土,但據資料這些都尚未成建。

那為什麼歷史上的阿房宮似乎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標誌性的似乎真實存在的建築物呢?

關於始皇帝,和修建大運河的隋煬帝一樣: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當代、利在千秋。

秦亡後,因新朝的政治需要,部分文人對秦始皇略微進行妖化以取悅於執政者,《新書》、《過秦論》、《至言》等為漢朝政治輿論造勢的文學作品相繼問世,但這些文字因為個人的局限性對秦始皇有諸多主觀上的扭曲。就像直到現在,提到秦帝國我們依然會聯想起暴政、苛捐、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一方面的確如此,另一方面則是王朝更迭中必需的宣傳手段,恰逢其會的建設中的奢華而壯麗的阿房宮和秦國因無道而亡被當時的執刀筆者連上了線。

阿房宮也因此有了其政治意義。大家都會說,如此過分龐大的宮殿,秦皇如此奢靡,焉能久存?加上歷史上的始皇的確有諸多非仁之舉,若不是項羽帶著江東男兒踏碎函谷,阿房成否還未可知。及至杜牧之那首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為了警示世人而帶誇張的「蜀山兀,阿房出」的《阿房宮賦》,阿房宮也就在人們心中矗立而起,形象漸成。

作者:老睿,愛讀歷史會做設計的文藝工科生,微博:老睿老睿老睿,簡書:老睿。

本文由老睿授權在古浪讀書頭條號發布。網媒轉載或紙媒發表,請預先取得授權!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京郊古建築雜記:繪塑雙絕(續)
【整理】世界建築的21個奇蹟
黃姓的祠堂文化及黃氏的祠堂建築
墨爾本超高層
話說紅樓建築|寧國府到底什麼樣?

TAG:建築 | 建築設計 | 設計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