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最成功的角色是父親 - 青年文摘在線閱讀

劉墉:最成功的角色是父親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閱歷的豐富,劉軒漸漸長大,漸漸理解了父親那顆滄桑、滿懷期望的心。    作為華人世界引人注目的作家和勵志大師,劉墉的才情和成就,自23年前的散文集《點一盞心燈》開始,舉世皆知。但近年來,一個新人的名氣似乎比劉墉更大,他就是劉墉的兒子劉軒。    叛逆兒子叫板勵志大師    當年,還在台灣師範大學讀大三的劉墉,就悄悄和同學畢薇薇結婚。這個追求浪漫愛情的文學青年,根本不知道婚姻里的另一個角色—父親。妻子為他生下兒子劉軒時,他既興奮不已,也有些手足無措。  兒子出生後不久,劉墉獲邀主演舞台劇《武陵人》,並受聘擔任成功高中美術教師,每天早出晚歸,每每回到家兒子都在睡夢中,以至於劉軒見到他時從來都不叫「爸爸」,而叫「劉老師」。和兒子的感情還沒建立起來,1977年,劉墉又被派往美國推廣中國文化,一年只有兩個月左右在台灣。劉墉一心想把兒子培養得出人頭地,和兒子在一起的少之又少的時間裡,他也從不帶兒子出去玩,而是給兒子講大道理,讓兒子多看書、作畫。這讓劉軒很討厭爸爸回到台灣。  劉軒7歲時,劉墉受邀到聖若望大學兼任中國畫指導教授,他攜妻兒移民美國,一家人定居曼哈頓。劉軒終於可以天天見到父親了。因為此前一直跟隨母親生活,劉軒性格內向、膽子很小,對父親有莫名的抵觸情緒。劉墉覺察到了,對妻子說:「教育兒子是父親的天職。現在你把劉軒交給我,自己愛幹嗎就幹嗎去。」  為了訓練劉軒的膽識,培養他對小動物的熱情,劉墉經常帶他去郊外,甚至還抓蝗蟲給他吃,吃完後就要求他把經歷寫到作文里。劉軒在作文里寫道:「我老爸真是個怪人,為了培養我對動物的興趣,竟然讓我吃蝗蟲。」  劉墉像全職保姆似的,對兒子的學習、生活,甚至是理想,都事無巨細地安排、包辦。每當劉軒反抗時,他就正告兒子:「爸爸9歲就失去了父親,你應因為擁有父親而努力上進和無比驕傲。」  劉軒學習英語,沒多大興趣,上初中時,班上要舉行演講比賽,他回家後跟父親演講,說得結結巴巴。陪他練了半天還不見長進,劉墉氣不打一處來:「我怎麼養了你這麼個沒用的兒子!」劉軒扭頭就跑進了自己的房間。那一天,劉軒沒有再出來,也沒有吃晚飯。第二天早上,他對父親視而不見。在收拾兒子房間時,畢薇薇赫然發現石膏板的牆壁被砸了個大洞,上面還有點點血跡。一向放手讓丈夫管兒子的她這下終於爆發,沖劉墉吼道:「你這樣教育劉軒,他的名字到時就叫劉庸得了。『庸才』的『庸』!」妻子的話把劉墉嗆住了,他突然想起有個朋友曾提醒自己:「父母太聰明,子女可能會平庸;如果父母按照自己的尺度去要求孩子,往往會適得其反。」想到這裡,劉墉內心深處突然對兒子生出一絲愧疚,從不接送劉軒上下學的他,破天荒開車去學校接兒子。  劉軒坐在車裡對父親不理不睬,劉墉討好地開玩笑:「嗨,小子,莫非你把我當成計程車司機了?」劉軒頭也不抬地答道:「是的,我回家後就給你車錢!」  足足過了一個星期,劉軒才願意和父親說話。那是劉墉生命中最難熬的一段時間。兒子的這次「大反水」讓劉墉醍醐灌頂,他決定對孩子「放任自流」:在大事上給兒子方向,讓兒子堅持正確的生活態度,不違法亂紀就行,其他的事情全都由劉軒自己看著辦。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劉軒卻不領情,他依然對父親心存芥蒂。父親喜歡孩子穿著整潔得體,他偏偏穿破洞的牛仔服;父親讓他多看書寫字,他回到家就聽快要把房頂掀翻了的爵士樂。  兒子的發展越來越偏離父親的夢想,劉墉有說不出的傷心和鬱悶。畢薇薇反問丈夫:「你非要孩子重複你的路嗎?如果是這樣,他再優秀也只是被複制的劉墉。我們應該讓他做自己。」劉墉點頭稱是,但心裡依然有著深深的失落。唯一欣慰的是,事事與他作對的兒子學習成績一直很好。    「忤逆」小子讀懂爸爸    1989年,女兒劉倚帆出生了,年過四十的劉墉再度做父親。已17歲的劉軒喜不自禁,忍不住調侃父親:「管不了我了,你讓媽媽生個女兒給你來管,是吧?你這個男人還真愛管人呢!」  為了賭氣,也為了證明給父親看,劉軒表面上玩世不恭、不思進取,暗地裡卻非常努力。一直以來,劉墉都希望兒子能讀文學系。劉軒高中快畢業時,劉墉常常就兒子大學專業的問題主動和他說話,每次劉軒都敷衍過去。被問煩了,劉軒就告訴父親打算讀心理學系。當劉墉問他為什麼時,劉軒臉上滿是敵意和不屑:「因為你有病,我讀完心理學後好給你治病!」從不曾在孩子面前流淚的劉墉,那一刻淚濕眼眶。這讓劉軒很震驚。他突然覺得在人前溫文爾雅、風度翩翩的父親竟也有幾分可憐。但青春的叛逆和長期以來心裡對父親積存的敵意,讓他依然什麼也沒說,而是默默地走進自己的房間。  1993年,劉軒以優異成績考進哈佛大學,讀的果然是心理學專業。當媽媽詫異地問他為何要令爸爸傷心時,劉軒認真地說:「媽媽,您知道嗎?一直以來我都不了解爸爸。我現在選擇讀心理學,是為了更好地讀懂爸爸!」  進入舉世聞名的哈佛大學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閱歷的豐富,劉軒漸漸長大,漸漸理解了父親那顆滄桑、滿懷期望的心。他一邊努力學習,也一邊讀父親的書。他給遠在曼哈頓的父親寫信,訴說自己的愧疚、想法和對父親的愛。每每讀著兒子的親筆信,劉墉都有萬千感慨在心頭:兒子在試著讀懂自己,而他這個做父親的,又何嘗不是從這時起才開始讀懂兒子?  進大學後不久,劉軒不俗的藝術才華開始展露,年僅21歲的他獲得布萊佛門音樂演出貢獻獎,1994年又獲得哈佛「藝術第一」、「Adams House」表演獎兩項大獎。大學還沒畢業,劉軒就脫穎而出,任波士頓慈善教育機構Citystep音樂指導、劍橋WHRB電台Rhythm95節目的主持人。不曾表達過自己對父親崇敬的劉軒,在寫給父親的一封信中說:「親愛的老爸,對我來說,您是我難以企及的頂峰。我一定不能成為您那樣的人,但我會努力做一些您曾做過的事情。」兒子的成長、成熟讓劉墉心頭五味雜陳,他很快回信道:「爸爸以前不對,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你。爸爸不指望你成名成家,只希望你活出真實的自己,走出一條屬於你自己的路……」就是這兩封信,讓父子之間多年的隔閡冰雪消融,劉墉覺得和兒子的心從未貼得如此近!  劉軒讀哈佛大學直到拿到心理學博士學位,因為豐富而顯赫的工作經歷,出版了多本譯著以及積極傳播中國文化,劉軒可以留在哈佛大學任教,或者去美國多家著名的電視台擔任主持人。但他最終選擇了回台灣替父親打理「水雲齋」。劉墉一年中起碼有7個月時間不在美國的家中,這其中至少有3個月是在台灣。劉軒這樣告訴母親:「兒子大了,父親老了,兒子就是父親的父親。」  2001年,29歲的劉軒結束學業,回到台灣。這麼重大的決定他並未提前告訴父親。當某一天,他在台灣的家中為風塵僕僕的父親打開房門時,劉墉驚奇地睜大了眼睛。劉軒卻敞開雙臂擁抱了父親:「老爸,從此以後你回到台灣就有人陪著啦!」當劉墉問兒子為何放棄美國諸多優厚職位回台灣時,劉軒笑著說:「某一天我們父子倆走在台北街頭,會有人跑過來跟您招呼:『嗨!劉軒的父親,您好!』」    叛逆年代的完美組合    2002年,劉軒和父親合作出版了《創造雙贏的溝通》一書,剛過而立之年的他開始在文壇嶄露頭角。儘管劉軒的文字無比激揚和叛逆,與父親的溫和、親切形成鮮明對比,依然有讀者指出劉軒就是第二個劉墉,這對父子分別引領並代表了兩個時代的台灣。2003年,父子倆聊天時,兒子質疑出版了很多談勵志、談教育、談溝通的書並贏得無數讀者的父親:「這些書我都不喜歡!沒講出我的心裡話!」劉墉說:「那你就把一大堆年輕人的道理寫出來。」半年後,劉軒果真出版了有著自己青春影子的《叛逆年代》,公開跟父親叫板。劉墉看完兒子的書後,儘管裡面有很多觀點他不敢苟同,但他向兒子表示:「你讓我認識了許多新事物,從今天開始我要向你學習!」  2007年,18歲的劉倚帆考上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第一個報喜電話竟然是打給哥哥劉軒,第二個是母親,最後知道消息的是父親。劉墉顯得很失落,女兒學著兒子的口吻跟他說:「老爸,我是以哥哥為榜樣才考上哥倫比亞大學的!您知道,在我和媽媽心中,哥哥可比您牛多了!」  2009年6月下旬,劉墉和劉軒攜父子新書《奮鬥書—劉墉父子談人生》來內地宣傳。這對如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父子站在一起,是一個令人無比好奇又羨慕的完美組合。不用父親提攜和宣傳,劉軒的風度和氣質與劉墉比,顯然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劉墉被問到對兒子還有什麼期望時,他笑著說:「儘快給我結婚生一個小東西,這樣我就和他老媽乖乖在家帶孫子,而不會像今天一樣跑出來搶他的風頭了。」  (紀雲龍摘自《家庭》  2009年10月下半月刊)(作者:郁 鄉 字數:3666)青年文摘已經改版,更好的閱讀版面和用戶體驗,完全按照年份和期數進行分組。 趕快去看看吧!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方希】角色要求(09.4.15)
水滸傳中,那些經不起推敲的角色,只有他悲天憫人做到了拱衛良善
15分鐘讓這部電影虧了3個億
家庭早教中「好爸爸」角色定位

TAG:閱讀 | 父親 | 成功 | 青年 | 角色 | 在線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