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亞健康?中醫有辦法

疲勞是一種常見的生命現象,其形成是生物、心理、社會等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亞健康狀態最典型的表現是疲勞。所謂亞健康狀態是指人的身心處於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一種低質狀態,機體雖無明確的疾病,但在軀體上、心理上出現種種不適應的感覺和癥狀,從而呈現活力減弱和對外界適應力降低的一種生理狀態。亞健康可以向健康和疾病兩方面轉化,積極正確的醫學干預可以使亞健康轉化為健康,反之,則可能導致疾病。中醫學「治未病」的基礎理論在防治亞健康狀態方面有著豐富的內涵,「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黃帝內經》就提出來的防病養生謀略,是至今為止我國衛生界所遵守的「預防為主」戰略的最早思想,其意義與現代積極調整亞健康狀態近似。

以中醫「治未病」為理論基礎,運用外治療法去預防和調理亞健康狀態,是對疲勞狀態進行干預的有效方法,現介紹如下:

1 針灸

在我國傳統醫學理論中,針、葯治療病症的作用是盡同的。其都是以調解陰陽、疏通經脈、祛邪扶正,使人體五臟六臟經脈氣血暢疏,陰陽平衡,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健康長壽目的。在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醫書《黃帝內經》中,在論及針灸治療病症時一再強調治早,治其萌芽,治其神。其意義與現代積極調整亞健康狀態近似。如《內經·湯液醪醴論篇》說:「夫病之始生也,極微極精,必先入結於皮膚。今良工皆稱曰病成,名曰逆,則針石不能治,良藥不能及也」治病要治在始生精微癥候不顯階段,即現在的亞健康階段。

2 穴位灸療法

針用毫針,灸用艾絨藥物等。艾灸的治療作用是通過艾的藥理作用與熱的物理作用,同時完成的。主要有溫經散寒、調理氣血、疏導瘀積、扶陽固脫之功效。穴位灸有溫經通絡、祛濕散寒、有昇陽舉陷、回陽固脫、消瘀散結、拔毒泄熱作用;還亞健康狀態,達到保健強身的作用。

3 耳針、頭針療法

耳針療法歷史悠久,1973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陰陽十一脈灸經》中就有耳脈的記載。在我國醫學發展史中《內經》和其他一些著作中,都記述了許多借耳診疾病的理論和具體方法。《靈樞·口問》篇有「耳者,宗脈之所聚也」之說。心、肝、脾、肺、腎五臟與耳均有聯繫。近年人們在抗疲勞過程,逐漸實現了耳針的療效,使我國耳針療法有了大的飛躍。頭針療法,是繼承和發揚祖國醫藥學寶貴遺產,將針灸療法與現代醫學、大腦皮層功能定位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互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有中西醫結合特點的外治療法。本方法安全、簡便,對神經系統疾病所引起的疲勞癥候的治療有一定療效。其機制除了通過針刺頭部穴位、刺激和興奮人體諸陽經,達到助陽而益陰,通里而滋補腎、肝、腦諸陰之功能。

4 拔罐療法

拔罐療法,又叫「拔罐子」,它是祖國醫學中的寶貴遺產之一。在我國傳統醫學發生與發展歷史中,亦占重要地位。據有文字記載,晉代醫學家葛洪在他的《肘後備急方》中,就曾用「角法」治療外科瘡瘍之吸膿。「角法」是用獸角挖空製成。拔罐法的特點是通過罐內的負壓和溫熱,而對人體功能產生調節。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拔罐時的負壓、溫熱刺激,能使血管擴張,毛細血管通透性改變,調節以局部為主的微循環狀態,加強新陳代謝,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5 推拿按摩類療法

推拿按摩類療法,歷來是中國傳統醫學明確肯定的緩解人體亞健康狀態的外治療法之一。它通過手法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的生理、病理狀況,達到治療目的。它主要通過糾正解剖位置與改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系統功能相結合,糾正解剖位置與調整信息的結合來發揮作用。推拿按摩療法,還可以增強血液循環,擴張毛細血管,促進血管網重建,恢復血管壁的彈性功能。推拿按摩作用,可使壓力傳遞到血管壁,加速血液流動,降低血液粘稠度,促進肌體各部位營養供給和代謝水平改善,進而發揮除祛人體疲勞,改善人體五臟六腑功能失衡等重要作用。

6 足部反射區療法

該方法簡便、應用廣范、便於普及,且療效良好,因此,該方法是外治療法諸多調整人體亞健康狀態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當人體臟腑器官發生疾病時,這些在人足與人體臟腑器官相應部位或點就會出現前已述及的異常病理反應現象。而當用某種方法刺激這些敏感區(區域或點)時,疾病與痛楚也隨之得到緩解或痊癒。

7 痧類療法

痧類療法是通過刮痧等手段,刺激人體體表皮膚經絡、絡脈,達到疏通經氣、暢通氣血,產生抗應激、除勞倦、解痙、消炎、清熱、改善臟腑功能,調整人體陰陽平衡,達到陰平陽泌、解除疲勞之目的。痧類療法其適應的臟腑為肺和人體衛氣系統,肺主皮毛、主一身之宗氣,關係人身體的衛外系統、抗病能力,因此,通過痧類療法治療,可以提高人體防病抗病解除疲勞之能力。

8 熱浸敷佈類療法

人體某一部位因勞累或運動過量而產生疲勞癥候,用熱水敷佈或浸泡即感到舒適,達到活血通絡、舒筋和脈、除痹祛寒、除瘀滯等功效,使疲勞解除。該療法是我國傳統醫學外治療法最簡便、最常用的抗預肌肉筋骨及五臟六腑疲勞的方法之一。亦是民間抗疲勞常用方法。

9 體育類療法

體育療法預防疲勞,除祛疲勞是眾人皆知的常識。漢代末年,醫學家華佗提出了健身防病的理論,他認為「人身常動搖,則谷氣消、血脈通,病不得生,」他在繼承前人導引術健身操的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總結推廣了一套名叫「五禽戲」的醫療保健操,為在他以後健身抗疲勞運動的出現,開闢了廣闊道路。後來宋代「八段錦」和明清時期「易筋經」、「太極拳」的出現,都是導引術的發展和創新。這些預防亞健康和抗疲勞方法,都在民間廣泛流傳,延續至今。在現代醫學中,體育療法佔有一定的地位。它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做到。實踐證明,體育療法對人體除祛疲勞和治療疏通氣血、調和陰陽某些疾病的疲勞癥候,是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並獲得滿意的效果。

中國傳統醫學在診治疾病、亞健康狀態時,歷來主張針、葯同用。針、葯同用是我國傳統醫學發生髮展的歷史真實,在人們比較公認的中醫師祖中,如扁鵲、淳于意、涪翁、程高、郭玉等。都是針、葯並用或單獨用針灸療法治療病患的先師。而針、葯兩大系列治法,延續至今日,仍是處在各有所長、互為替代、互相為用、效均無弱之局面。中藥能防治的未病和已病,針灸和其外治療法均能勝任。特別是在抗疲勞、延年益壽方面,針灸更有其長處,其無毒、無副作用,在調整人體陰陽、平衡、氣血、經絡通暢等方面,又有立竿見影之長處。因此應用針灸及對症治療法調整人體亞健康狀態,是目前亞健康研究與應用的重要內容之一。不管亞健康形成的原因如何,癥狀如何,中醫都可以應用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通過針灸、推拿和傳統體育運動等多種外治療法進行全方位、多途徑、多環節的「調理」,阻斷亞健康向疾病發展,從而使人體達到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因其外用療法的簡便易行,在人們防病保健、延年益壽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與發展前景。

(來源:網路)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你身體都能擰出一把水了,告訴你八味祛濕的茶飲良方」
20170114健康之路視頻和筆記:張宏偉,腎虛,腎陰虛,腎陽虛,肺氣虛
痤瘡(青春痘)醫生排名
小燕麥,大功效,夏季喝出健康脾胃

TAG:健康 | 中醫 | 亞健康 | 辦法 | 疲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