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民國副刊美文雜記 夫子書話

民國副刊美文雜記

編輯:資訊編輯原創作者:龐洋來源:正北方網

  最早提到「美文」二字的大約是周作人,1921年5月他在《晨報》副刊上發表了一篇短文,題目就叫《美文》。至於美文實踐的興起,則比此要早幾年。美文的最初目標是白話散文的純文學化,即用不同於方言的白話創造出一種不僅可與古典文章相媲美而且比古典文章更富文學性的散文。這一純文學化散文運動亦即美文運動,是幾乎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同步的既有理論自覺又有創作實踐的新文體運動,它從20年代初期嶄露頭角,新文學先驅人物周作人、鄭振鐸、俞平伯等人大力倡導並身體力行,逐漸擁有了一支包括朱自清、冰心、許地山、郁達夫、廢名、梁遇春、孫伏熙、徐志摩、何其芳、鍾敬文等知名作家在內的強大創作隊伍,至20年代中期終於形成規模。之後,個別美文作者流露了濃重的唯美、頹廢傾向,但從總體上看,依然不乏健康之作、優秀之作,特別是從文學進步的意義層面上考慮,本世紀前半期出現的不少美文作品不僅講究文學質量,而且相當一部分作者屬於學者型作家,視野開闊,文筆流暢,情趣橫生,能夠給人帶來美的感受和智慧的啟迪。  美文創作的蔚然成風令胡適十分興奮,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這幾年來,散文最可注意的發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這一類的小品,用平淡的談話,包含著深刻的意味;有時像很笨拙,其實是缺滑稽。這一類作品的成功,就可徹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話』的迷信了。」30年代中期,魯迅在回憶美文的盛況時說:「散文小品的成功,幾乎在小說戲曲和詩歌之上。這之中,自然含著掙扎和戰鬥,但因為常常取法於英國的隨筆(Essay),所以也帶一點幽默和雍容;寫法也有漂亮和縝密的,這是為了對於舊文學的***,在表示舊文學之自以為特長者,白話文學也並非做不到。」  美文的活躍是與文化的繁榮密不可分的。這一時期,文學社團和文學刊物大量湧現,《晨報副刊》等副刊類報紙也興盛一時。除部分作者當時有機會出單行本外,大部分美文作品就發表在這些刊物和報紙上。現在,很多報紙不易查閱,相當一部分已經散佚了。實際上,除日後成名的作家作品外,大量的好文章根本沒機會讓今天的讀者見到。這不僅對那些作者來說是個遺憾,即使對今天的讀者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憾事。  作為文學的一種,美文的形式和內容是多姿多彩的。或許正由於此,美文才充滿了無窮無盡的魅力,讓人在茶餘飯後,隨手翻閱,舒心愜意,韻味悠長。  梳理1915年至1949年間的文學刊物和報紙副刊以及單行本,按作者的視角和作品的意境分類,美文大致可列為若干種。因大部分舊報舊刊都不易為一般讀者見到,簡要述之還是有意義的。  記事。所記事物,讀來彷彿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一般,親切而有趣味。通常所記,都是些難忘的事,而且往往是些小事。正是這些小事成為生活的一節一拍,或悲歡離合,或盎然有趣,可堪回味。如魯迅《風箏》、豐子愷《夢痕》、廢名《桃林》、梁實秋《曬書記》、台靜農《始經喪亂》。  記物。所記之物,或屬天然,或歸人為;或為一地之物產,或為飛禽走獸,花草樹木,或為瓜果點心,蔬菜飲食,不一而足各隨所見而記之,讀之者足以增長見聞。記物的美文往往於趣味之外,更有一份親切感。如:周作人《故鄉的野菜》、孫伏熙《清華園之菊》、葉紹鈞《藕與蒓菜》、郁達夫《雨》、琦君《算盤》。  記地。山川城鎮,市街房舍,曲徑園林,亭台樓閣,皆有可記。各地的風土人情,令人留戀忘返,筆之於書,即成文章。記地的文章也多寫景,因為景屬於地。景也能生情,而情牽於地。如朱自清《荷塘月色》、夏沔尊《白馬湖之冬》、馮至《憶平樂》、梁實秋《雅舍》、梁容若《塞外的春天》。  記人。記人猶如替人畫像,畫像不必纖毫畢現,記人亦然,各有輕重取捨,以能顯現其精神風格為上。所記的多為作者所認識或熟知的人,事過境遷之後,往事歷歷在目,感觸良多,隨筆記之。事不必多,著墨亦不必多,卻可從中看出人格風格。如朱自清《背影》、魯迅《我的第一個師父》、葉紹鈞《兩法師》、台靜農《追思》、林海音《阿太婆的故事》。  述懷。心中有所思,有所感,即下筆成之。實際上就是指直抒胸臆的文章。睹物思人,觸景生情,傷古懷今,均可為文來抒發所思所想。重在以情感人,有的還以詩筆入文。此類文章不好作,不小心即會流於矯情、空泛之作,成為敗筆。當然,佳作也不少。如魯迅《好的故事》、周作人《尋路的人》、俞平伯《中年》、豐子愷《秋》、陳之藩《失根的蘭花》。  遊記。所記為作者遊歷時的所見所聞所思。遊歷時所見事物,或為平日所少見,或從未曾見,新奇而有趣,筆記下來,便是遊記文章。以作者的親身經歷為文,自有其引人入勝的地方,讀者讀之也可以增廣見聞,身未至,而心嚮往之。記所見亦當記所思,若能聯繫歷史,則所見必更廣,所思也更豐富。下筆成文,自能生出情趣來。如朱自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徐蔚南《山陰道上》、王世穎《放生日的東湖》、郁達夫《西溪的晴雨》、沈從文《市集》。  雜記和札記。雜記所記多是一時一地的事,或為眼前事,或為往事,不拘一格,觸類旁通。雖為雜記,仍有作者為文的深意存焉。札記記錄讀書摘要及心得體會,記的是書中事,重在感想。札記不免有所抄錄,但必另有會心,連綴成文,不然,則是抄襲了。雜記和札記這種體式因靈活性而深受大多文人墨客的偏愛,有感而發,不必受樣式約束,反而易成美文佳制。如冰心《鳥獸的不可與同群》、梁實秋《年齡》、周作人《日記與尺牘》、鍾敬文《黃葉小談》、廢名《孔門之文》。  另外,在報道、日記、傳記、演講、書信、序跋、評論、雜感等體裁中也有不少美文作品,品之思之,頗多獲益。  上述列文多涉著名作家,其實,大量無名作者也不乏有震撼力的好作品。  我曾經在某折扣書店搜集到一套名叫「民國名刊簡金」的書,共十本,是散文隨筆選萃,選刊涉及《小說月報》、《語絲》、《現代》、《太白》、《論語》、《人間世》、《魯迅風》、《萬象》、《野草》、《逸經》等,選文大致屬於美文範疇,雖然只是一部分,算是近年來我見到的最集中的一個版本。該書是在「現代散文」而不是在「美文」的範疇上對民國時期特別是30年代文學期刊進行遴選的,並對各家各派兼容並包,反映特定時代、特定流派的思想志趣和藝術特點,雖不無龐雜之嫌,卻也不失為一種有價值的文獻採集和收藏。這套書是舒蕪先生做的序。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與你天涯咫尺的守望【情感美文】
【美文共享】秋雨瀟瀟 情意綿綿
好友風中卓立帖贈美文:親愛的朋友

TAG: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