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生活》新課改心得體會

《品德與生活新課改》心得體會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此課程的結構由三條軸線、四個方面架構而成。三條軸線:兒童與自我,兒童與自然,兒童與社會;四個方面: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品德與生活》的基本理念: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在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繫中建構課程的意義。

一、因材施教現生活

《品德與生活》的主要特點就是生活性。教學材料的主要源泉來自兒童的現實生活。因而取捨材料均要以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與兒童生活緊密相關、切實需要的內容。

二、因地制宜要開放

《品德與生活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品德與生活》的第二個特點就是開放性,課堂不再局限於教室,它還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而且體現課前、課中、課後、校內校外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

三、探究合作重活動

《品德與生活》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做到三個「為主」,即:一以學生為主;二以學生的活動為主;三以學生的主體活動為主。

四、自主學習重感受

《品德與生活》的呈現形式主要是兒童直接參与的活動,通過挖掘一些平凡細微的生活事件,引導學生從習以為常的現象和事物中發現問題,提升心靈經驗,讓兒童用自己的眼晴去觀察生活,以陶冶學生的生活情感。

(一)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視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二)教師的角色和任務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讓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三)教學活動指導的注意點

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

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教學活動應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

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為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

(四)教學活動形式有:

1.討論 ;可以是小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隨機的,也可以是專門安排的。

2.資料調查 ;在成人的指導下,通過圖書、報紙、電視、電話、網路等途徑搜集資料是兒童自主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

3.現場調查 ;通過組織兒童到現場觀察或與當事人交流,使兒童對所關注的問題能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直觀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

4.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 ;有目的地創設某種情景,令其經歷的模擬性演習活動。活動的關鍵是讓兒童獲得體驗,演技好壞並不重要。如學習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禮節、在緊急情況下的求助和自救、交通安全標誌的識別與遵守交通規則、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利用這一形式。

5.操作性、實踐性活動 ;這類活動包括兒童自己動腦動手的小實驗、小製作、飼養、種植等活動,適用於開展科學探究學習、發展情趣和操作技能、學習實際的勞動本領等方面的活動。

6.教學遊戲;這是在教學中所採用的帶有「玩」的色彩而又與學習內容配合的活動方式。

7.參觀訪問 ;這類活動旨在充分利用各種校外教育資源,讓兒童走出學校,到社會中去學習、實踐,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擴展興趣,發展實踐能力。

8.欣賞;欣賞的對象可以是人文作品、自然景色,也可以是兒童喜歡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

9.練習;這是指針對某一項或幾項教育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或課後強化練習,以讓兒童學會正確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如學會正確的坐、立、走姿勢,學會正確的閱讀姿勢或刷牙方法,自己整理書包等。

10.講故事;講故事是以故事情節或主人翁的形象去感染、教育兒童的活動方式。

11.講授;這是以教師言語傳授為主的活動形式。

總之,作為《品德與生活》的教師,我們應是兒童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是引導、激發和深化兒童活動的人。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努力地立足於學生的生活,採取有效地教學策略,通過平等和諧的課堂和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鑄就學生良好的品德。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找到表達世界的方式
個人創優爭先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勵志勤學>>中華勵志網
我學練太極拳的幾點心得體會和對太極拳運動現狀的幾點芻議
毛澤東讀《莊子》的心得體會

TAG:生活 | 心得體會 | 品德 | 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