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博物館佛教藝術展下篇

五、花萼同輝。藏傳佛教興盛的時期-元、明、清。

元代琉璃塔。

元代至正七年綠釉舍利陶塔。

元代降魔尊,下半部。

元代降魔杵。

元代文書三尊聯坐銅像。

明代永樂款鎏金銅無量壽佛像。明代嘉靖以後,特別是萬曆年間,漢傳造像又獨盛一時。造型多頭大身長,體態豐臃,傳世品較多。明代的漢傳佛教造像特別是中早期造像,比例比較適中,身軀飽滿結實,線條簡潔流暢,豐腴而不肥,近人而不俗。造像身胸、腹的起伏和平簡的外衣形成對照,富有整體感。

明代石造像龕。

明代鎏金阿難立像。

明代鎏金釋迦佛立像。

明代銅佛像。

明代鎏金藥師佛坐像。

明代景泰五年銀佛像牌。

明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明代銅韋馱像。

明代佛坐像。

明代銅佛像。

明代藏傳佛教文物。明代的藏系金銅佛像直接以西藏造像為範本,風格傳承脈絡清晰,同時又融入了漢地審美觀念和傳統表現手法,更加註重細節的表現,使原本西藏佛像所特彆強調的凶忿形象在內地逐漸淡化。佛和菩薩的面相都豐滿端正,寬額方臉,高鼻薄唇,表情靜穆柔和,略蘊柔媚之態。菩薩造像袒露上身,腰部細瘦,臍窩深陷,小腹收緊,富有彈性,整體姿態呈S形,極富人體之美。明代鎏金十一面觀音像。

明代密集金剛像。

清代漢傳佛教文物。清代的漢傳佛教造像的主要特徵是肩寬腰細,頰豐頤滿,彎眉細長,鼻高且直。佛像大都是袒右式衲衣,質地顯得比較厚實。菩薩像多為漢式裝束,服飾貼體而輕柔,衣紋和衣飾的刻畫運用寫實手法,真實感較強;只是在表現手法上顯得纖巧無力,缺乏藝術感染力。清代旃檀佛銅像。

常見的佛像手印。

清代銅佛像。

清代左旋法螺。

清代鎏金銅大威德金剛像。

清代勝樂金剛像。

清代金剛駭母像,迦陵頻伽銅像。

清代四臂觀音銅坐像。

清代三面六臂馬頭金剛像。

清代藏傳佛教文物。清代造像除西藏外,甘、青、蒙和承德等地的藏傳佛教製作也極為興盛。清代宮廷藏傳佛教造像中的佛像五官勻稱,面相飽滿,額頭較寬,臉型方圓豐頤;服飾多為漢式大裙,強調衣褶曲折生動的褶紋,極具寫實性,腿部衣紋呈放射狀,生動優美。清宮造像在造型上端莊勻稱,比例適合,注重寫實技法的表現,技術上更加精益求精,顯示了高超的工藝水準。

清代四面金剛銅頭像。

唐卡最晚形成於五代之前,最初是一種形式的文告,後來衍變為宗教繪畫。唐卡的題材非常廣泛,有佛陀、祖師、上師、贊普、法王等的畫傳與肖像;有各種神靈的偶像畫;有文成公主進藏、達賴五世覲見順治帝的史話;建築畫;民俗畫;宗教活動以及動物畫等。唐卡被稱為藏民族的「歷史畫卷」。

清代馬頭金剛銅頭像。

清代銅菩薩頭像。

清代銅上師像。

清代銅佛像。

清代宗喀巴銅坐像。

清代六臂菩薩銅像。

六、敦煌遺珍。

複製的石造像塔及轉經筒。

石造像塔介紹。

北朝石造像塔真品。

北凉法句經。

唐代寫經。

報父母恩重經變圖軸,絹本傅彩。上部繪七佛和七寶等形象,中間繪一佛二菩薩並作說法。下部書經變文及發願文,題款「於時淳化二年(991年)歲次辛卯五月二十二日記」。經變畫以連環畫的形式分布於說法圖的兩側,各有榜題,如「十月將滿,產後母子俱顯洗浴時」等等,繪出洗兒、哺乳、欄車葯兒、攜兒出行等場面,是一幅以孝道為題材的經變畫,為儒釋思想。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青海甘肅行之門源賞花
甘肅定西秋色如畫
甘肅嘉峪關:天下第一雄關
第一次來青海,推薦什麼路線?怎麼玩?大概需要幾天?
【紀實攝影】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全景紀實之石景

TAG:藝術 | 博物館 | 佛教 | 甘肅 | 藝術展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