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可愛的洪水猛獸們
在中國人的心理世界,總有一個持久的信仰主題——天。對於過去的中國人(現在一部分中國人)希望完成什麼事情的時候,總希望能夠從上天得到一些徵兆和啟示,來堅定自己內心的信念,就算沒有得到啟示,過去的人們也是想方設法把「天」搬出來,假託天的名義去完成某事,甚至是捏造、虛構出某種詞語、圖案、符號、故事來顯示自己得到了上天的幫助,於是每朝每代的開始,都有些吉祥的預兆出現,而每個朝代的結束,也都伴隨著自然災害的湧現,這都是與中國人內心中對天的信仰息息相關的。那麼這種信仰是從哪時候開始的?又是誰提出的?歷朝歷代又有哪些祥瑞與災異出現呢?今天泊風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祥瑞意識的來源和發展——永遠活在人民心中的董仲舒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傳世文獻中就已經開始體現出古代中國人對於祥瑞的意識。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論語》里就有「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這樣的說法,是什麼意思呢?鳳凰不飛來,河圖不出現,我們的事業估計就這樣了。其中鳳凰的寓意不必說了,河圖則是協助君主完成豐功偉績的一本重要圖書,就像《易經》一樣重要。
我們就知道到了東周的時候,這種祥瑞思想已經出現了,戰國時期的鄒衍則是把歷朝歷代王朝取得合法性的「五德終始」說給創造了出來,其中就進一步的對祥瑞、災異進行了討論,但是沒有有構成嚴絲合縫的理論。
直到漢朝,董仲舒的出現才把祥瑞、災異的出現和各個朝代的德行結合起來,完成了一套系統的理論。他將漢代前的儒學思想中對人與宇宙的認識,用「天——地——人」三者的統一概念結合了起來。認為祥瑞、災異和人事,尤其是政治的得失有著密切的聯繫。這樣一來解決了皇帝合法性的問題,大家高中都學過「天人感應,君權神受」,就是說君王之所以能夠登上王座,就是因為上天給他的權力,我們不難在史書中發現,凡是有君王出生一定伴隨著特殊的徵兆——打雷啦、下雨啦、五彩祥雲啦、有龍、有鳳凰啊,來證明自己確實是受到天的認可才當皇帝的。當然偉大的董仲舒還想到一點,那就是君權至上的情況下,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制衡君權,老董就想著這不行,不能讓當皇帝的亂來,於是就說,君主一旦做錯事兒啦,不關心老百姓啦,太能作啦,上天也會降下一些預兆來提醒君主做錯事了,比如地震啦、發洪水啦、哪哪出現大鐵牛上邊還帶字兒啦,這些就是提醒君主你必須反省一下自己的行為了,因為你所做的一定有違了天意。
比如漢文帝的時候,當時發生了嚴重水旱之災,漢文帝就非常憂慮,他就向臣子詢問:「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是不是太優待了百官?是不是做了太多花費過多的事?怎麼能讓我的百姓食物貧乏到這種境地呢?」
漢文帝後元年詔日:「間者數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朕甚憂之。愚而不明,未達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所過與?……將百官奉養或費,無用之事或多與?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又比如漢安帝,他在位的時候京師就發生了嚴重的饑荒,人們都易子而食了,這種災異正應了董仲舒的理論,把漢安帝嚇壞了,馬上發布了罪己詔,告訴上天是自己做錯了,自己一定會改。
「朕以幼沖,奉承洪業,不能宣流風化,而感逆陰陽,至令百姓饑荒,更相啖食。永懷悼嘆,若附淵水。咎在朕助不逮。」
由此看來,董仲舒宣揚的這套理論就非常成功的符合了當時的歷史潮流。首先他將漢之前古代人對於人與宇宙的關係做了總結概括,讓當時的知識分子統一了宇宙觀,這對漢王朝的大一統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其二他完美的解決了君權合法性的問題,君主自此有了更完滿的執政理由。第三他有效的用第三方「天」限制了皇帝的行為,提出了災異與皇帝的不當行為有著直接關係,讓皇帝們也有了一個行為標尺。
董仲舒的這套理論對後來的中國歷史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甚至這種影響一直延續到現在,作者還記得和爹一起看《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我爹還在說:「唐山地震啊,主要就是因為,毛主席不在啦……」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雖然在民國時期就被廢止了,但是在民間仍然有著對它執著的信念。
董仲舒是不朽的,他永遠地活在人民群眾的心裡。
那些可愛的洪水猛獸們愛好歷史的讀者們估計到這會兒已經按捺不住自己內心中的熱情了,因為大家都能說出一兩個各個朝代的祥瑞或者災異來。我就說那麼幾個大家都知道的~
周
「周將興之時, 有大赤鳥銜谷之種, 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 諸大夫皆喜。周公曰:茂哉! 茂哉! 天之見此以勸之也。」
「天下之人同心歸之, 若歸父母, 故天瑞應誠而至。《書》曰:白魚入於王舟, 有火復於王屋, 流為烏。此蓋受命之符也。周公曰:復哉復哉!」
「周之興也,鸑鸑鳴於岐山。」
周之將興時的祥瑞出名的大概就是在武王屋頂上銜著穀物的鳥,武王泛舟時跳進武王舟里的魚和大紅色的烏鴉和岐山的鳳凰了了。武王周公都覺得這是上天降下的美好徵兆,預示著周朝的興盛。當然和五德終始說也有著聯繫,因為從黃帝往下推,商是金德,而戰勝金德的需要是火德,火德應該對應相應的祥瑞,鳳凰、紅色的烏鴉就代表了周代的火德,所以祥瑞的出現不光是要奇異和絢爛,還要和朝代的德行聯繫在一起
插一嘴五德終始說戰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紛亂的時代,殘酷的王位爭奪戰中,殷周時期流傳下來的禮儀制度、道德規範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破壞。在亂世的時候,不同背景的人物,不免都對新的和平時代的到來有著不同的希望。墨家拚命的鼓吹尚賢和尚同,就是希望天下道德最好的人領導天下人。孟子則希望君王能夠按照自家學派的行仁政、施王政的方式取得天下。
這個時候呢大家還不知道到底誰會在王位爭奪戰中獲勝,所以有實力的諸侯都戰戰兢兢不敢承認自己就是全天下的領袖,因為搞不好就被背上大逆不道的罵名。就在這個各諸侯王們對取得合法性有著迫切需求的時候,一個叫做鄒衍的人,就登上了歷史舞台。他整合了之前人們對於宇宙的認識,搞出一套理論來說明,會不會有真名天子的出現以及真名天子出現的條件是啥兩個重要問題,極大的滿足了當時諸侯王對於合法性的要求。
這套理論就是後世所說的「五德終始說」,五德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德,各個朝代有著自己的德行,從黃帝開始推,黃帝是土德,夏是木德,殷是金德,周是火德
他的理論指出了兩個很重要的觀點:其一是沒有五德之運的做不了天子,一個真名天子有沒有五德之運可以從一些奇奇怪怪的徵兆看出來,比如黃帝出現有大蛇啊,大禹出現以後草木極其茂盛啊,商湯的時候水裡挖出金子來啊……講白了就是迷信。其二是天命不永存,統治者不好好乾活,不關係體貼老百姓,它的德行用完了,就會被下一個朝代取代。
潛台詞就是,周的火德用的差不多了,你們建立下一個朝代是合理合法的,趕緊上!
這時候呢秦國在戰爭中逐漸取得了優勢地位,並最終統一了天下。秦始皇想了想:「嗯,法理上得過去的。我們有哪些事兒出現能反映我們有五德之運呢?哦!對啦!秦文公出去打獵,正好打著黑龍啦!我們就是水德!絕絕沒錯啊!」
秦代呢,就尚黑,水德,合理合法了。
秦
「秦文公伐南山大梓樹生一大牛,人豐水中,更名河日德水,以為水德之始。」
接著上邊的說,周代是火德,當時按鄒衍老先生的「五德終始說」走,應該是五德相剋,所以周是火德,滅它的德行就該是水德。除了有秦文公打獵的時候打了一隻大黑龍這一說以外,還出現了另一個表明秦是水德的祥瑞,就是說秦文公伐樹的時候出來一個大水牛,恰好走進了豐水中,這就可以在德行上與秦代的火德對應。所以秦代就是水德,而他們最有代表性的祥瑞就是入了豐水的大鐵牛。我覺得還是大鐵牛靠譜點。
漢
漢是個比較複雜的朝代,因為漢武帝之前,張蒼覺得把秦代應該從「五德終始書」里剔除出去,因為它時間太短,應該算個閏統,不能放到正統王朝的德行里來。所以在漢武帝之前,漢是直接從周那裡接過來的水德,但是到了漢武帝這兒,董仲舒把這套理論徹底的搗騰了一遍之後,再賈誼等人的鼓吹下漢就由水德改成了土德。
但是玄乎的事兒在後面,我相信很多讀者是讀過《史記》的,《史記.高祖本紀》里這樣一段奇異的故事大家應該還記得。
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時,有一天夜裡喝醉了酒,前行者回報道,前面有一條大蛇阻擋了去路,劉邦正在酒意朦朧之中,似乎什麼也不怕,揮劍將擋路的大白蛇斬為兩段。有一老婦人在蛇被殺死的地方哭,有人問哭的原因,老婦人說,有人將我兒子殺死了,有人又問,何以見得你兒子被殺?老婦人說,我的兒子,就是化成為蛇的白帝子,因擋在路上被赤帝子所斬。後來有人將此事告訴劉邦,劉邦聽後暗自高興,頗為自負
但是問題就陡然而至了——赤帝子是火德的代表,這漢代剛開始不是水德嘛?後來一改不是土德嘛?咋這祥瑞不按套路出牌呢?
是這樣的,西漢末劉向劉歆又把五德終始說給河董仲舒董老先生的理論研究了一遍,覺得不對勁兒,就又推算了一遍,經過他爺倆一算,漢應該是火德,但是沒人搭理他倆。後來他倆隨著王莽改革了一把,失敗了一把,也就沒人提這茬了。
但是有人覺得,劉向劉歆這爺倆為了宣揚自己的學說,把《史記》給改了,活生生的讓劉邦斬了一把白蛇,托生了一把赤帝子。
歷史就是這樣,說不明白的地方老是成懸案,其實到現在咋回事兒仍然沒有定論呢。
不過從劉向劉歆這開始,五德終始說有了個變化,就是說過去鄒衍說的那一套理論是五行相剋,到了劉向劉歆這兒他講求五行相生。
後來……每個朝代到底是啥德就亂了……
「有一老嫗夜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
隋
「煬帝生桂仁壽二年,有紅光竟天,宮中甚驚,是時牛馬皆鳴。帝母先是夢龍出身中,飛高十餘里,龍墮地,尾輒斷。」
隋煬帝出生的時候動靜可是不小,又是紅光滿天飛,又是牛馬都亂叫,他老媽還夢見龍跑出來了,但是龍尾巴斷了。這前一節看著不賴,一看就是個能夠做出一番驚天動地事業的偉大君主,這尾巴一段又讓人心裡一涼。
隋煬帝的出生時的祥瑞和災異似乎是連結在一起的,似乎和隋煬帝的個人命運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不過史書都是後寫的,到底是真是假作者泊風我也不清楚。
唐
唐太宗出生的時候那更是厲害,史書記載李世民是在武功之別館出生的,在他出生的前三天,有兩隻龍在館門之外遊盪了整整三天。
「唐太宗生於武功之別館,時有二龍戲於館門之外,三日而去。」
而且啊,到了唐代的時候,這個祥瑞系統發展的非常完備了,當時對各種祥瑞有了定級,一是因為發展了這麼多年該有個系統理論了,二是因為在唐代大興祥瑞。這是為什麼呢?太宗,高宗興祥瑞,跟開朝有關,因為新王朝開始百廢待興,大家都圖個吉利。二是因為玄宗時期迎來的「開元盛世」,盛世更是該出祥瑞,於是就出了亂七八糟一堆。三是因為唐代自「安史之亂」之後又延續了很長時間,唐肅宗、唐代宗為了安穩人心又大談特談祥瑞,這就讓祥瑞系統在唐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當然災異學說也是相輔相成的,在貞觀二年的時候有一次鬧蝗災,唐太宗一想:「可能是我的德行不好,上天才降下這樣的災異,是我的錯,這得認錯。」於是就有了一個很美好的故事。唐太宗自己就跑到了京師附近的田地里去,看著裡邊的蝗蟲,跟他們說:「百姓是吃穀子來維繫生活的,而你們這些破蟲子,卻把百姓的穀子給吃了。如果老百姓有過錯的話,那也是因為我一個人的錯誤,如果你們有靈魂的話,不要吃百姓的穀子啦,吃我的心算了。」然後唐太宗抓住一隻蝗蟲給活活吃了,左右大臣沒攔住,唐太宗說:「我是希望這樣的災禍轉移到我身上,別再禍害老百姓了。」
蝗災之後確實停下了。
「貞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數枚而咒曰:「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將吞之,左右遽諫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復成災。」
宋以後
唐代以後的祥瑞災異系統完善以後,宋的祥瑞就數不勝數。元代它並沒有完全的漢化,對漢人玩的那一套不待見,所以也鮮聽見元代和漢人王朝相符的祥瑞和災異,明朝清朝的祥瑞比起過去也沒有太大出入。尤其是清代的祥瑞多的不能忍,從兩星合聚到四星合聚,順治到乾隆朝共記載九十五次。五色祥雲。自順治至乾隆朝計出現三十六次。真龍,自順治至康熙朝出現二十四次……
棄其糟粕(化身歷史老師範兒)※洪水退盡就是美好新世界 幣圈日誌 | 8月23日
※為什麼山東壽光這個話題會被壓下來?
※韓寒:可愛的洪水猛獸
※你知道這次洪災嗎?《Discovery》將它評為第一嚴重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