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死以後,到底有沒有靈魂?

在我小的時候,我有時會陷入一個特別恐怖的自我設定裡面: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虛幻的,爸爸媽媽是假的,和我一起玩的小朋友也是假的,我心愛的玩具、我愛吃的糖果、我心愛的小裙子,都是假的,整個世界只在我目力所及的範圍內,只要我一轉身,身後的世界就是一片黑暗。為著這個細思極恐的假象,我著實害怕了很久。長大以後才知道,哲學家們早就為了這個世界到底是不是真的打了不少的嘴仗。

懂得死亡,才能懂得愛。俗話說:除死無大事。你不得不承認,人類懼怕死亡,更懼怕死後的未知。所以關於「死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從醫學到科學再到「能歸納一切問題」的哲學以及心理學,都在試圖搞清楚死亡以後我們到底有沒有「靈魂」或者意識這種東西,如果有,它們都去了哪裡。

毫無疑問,我不能為大家確鑿地解答出這個人類終極難題,但我們不說迷信也不提宗教,只是擺出一些關於死亡的生理現象以及科學家的幾種論點,讓大家更加清晰死亡這件事兒。連耶魯大學都曾專門開設了一門「死亡」公開課,畢竟一個人對死亡有了了解,才能更清晰的找到「生」的意義,懂得關愛身邊的人。

其實死亡單單從生理角度來談,也許並不是件痛苦的事情。你玩過過山車嗎?曾經有科學家的調查結果顯示,死亡時的感覺就像失重時大腦分泌的化學物質,只不過量會成倍增加,而這時要迎接死亡的身體就會感覺到無比的舒適,這種舒適是從來未曾體驗到的極致快感。

17世紀的時候,歐洲的絞刑尚且盛行,一名醫生觀察到被施以絞刑的男性往往會在被弔死的時候出現強烈的生理反應,由此「性窒息」這一極度邊緣化的性愛方式開始流行——即這些體驗者在自己的腳下放上一張凳子或其他蹬踏物,將脖子伸進已經高高吊起的繩套里,模仿上吊那樣讓身體懸空,就會感覺到由窒息所得到的性快感,之後再重新踩回去。

這樣極度危險的方式當然造成了種種命案,但是依然有人前赴後繼的模仿,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科學博士後比利·戈登解釋了原因:「性窒息」帶來的快感超過了普通性行為,甚至和吸食海洛因有同等功效。但經常體驗「性窒息」的代價是不可逆的,是用腦細胞死亡換回的快感,這對大腦損傷極為嚴重。

還有一種著名的說法,叫做「靈魂的重量是21克」,是指人在死亡的那一刻,身體的重量會平均突然減輕21克。再加上醫生和科學家幾十年對瀕死者進行觀察,有一個說法基本得到了普遍共識:人在生理死亡後的幾分鐘內,意識是存在的,至於幾分鐘以後會不會消失,永遠不可能從已經回來的人那裡得到答案了。

所以「靈魂的21克」就成為了絕佳的佐證被絮絮叨叨了好多年,但其實,這和很多以訛傳訛的「名人事迹」一樣,是一個並不怎麼精準的概念:事情的源頭是美國馬塞諸塞州黑弗里爾的醫師鄧肯·麥克杜格爾(DuncanMacDougall),在1907年4月份的《美國醫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他跟蹤觀察了六個人的死亡情況,用一桿精準的桿秤測量到所有人在生理死亡的那一刻,身體都輕了,平均為「21克」。

但實際上,21克只是其中一名死亡者的體征數據,其他測試者的體重有的是先下降一點,數分鐘後再下降一點,有的甚至先下降再上升然後再下降成曲線狀。這個「平均」並不嚴謹,雖然不是所有人的靈魂都是「21克」,但總的來說,體重突然下降,是死亡的一個普遍現象,不知道這是不是意味著,胖子的靈魂要更加重一點呢?

人死後有沒有靈魂、感知我不知道,我只想為大家分享三個力圖告訴我們死後有「另一個世界」的有意思的科學家說法:

第一,頻率不同,活著的人感知不到。

站在這個陣營之一的,是英國著名心靈研究者亞瑟·芬德萊(ArthurFindlay),他曾著有《真理的動搖》(TheRockofTruth)這本書。書中闡述了一個觀點,「靈魂世界」和我們的現實世界一樣真實,只是頻率不同,剛好在我們所能感知的世界之上。很可能有多個「平行世界」的存在,但我們感知不到,就像聽不到蝙蝠發出的超聲波一樣,因為「超」出了我們的感知範圍。

第二,鏡像世界。

這個理論來源於凱特·默奇教授。報道稱:「凱特·默奇教授構思了一個微波光子迴路裝置,在微波光子送入裝置內時,我們可以測量其量子態,此時這些光子的量子場會與迴路相互作用,在光子離開迴路後就可獲得關於量子系統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微波光子前後的量子位處於兩種疊加狀態中,之後科學家對該系統進行測量,並評估可能的結果。」

而這種可能性的結論就是量子世界擁有了回到過去與進到未來的自由選擇。英國科學家朱利安·巴伯博士等人提出了「鏡像宇宙」的觀點,認為在大爆炸那一刻,另外一個運動規律和這個宇宙完全相同但時間完全相反的宇宙同時產生,人死後就會進入到那樣的一個地方。

一些類似觀點也認為,除了時間的鏡像讓你從老活到小,連精神上也是鏡像的,生前越痛苦死後越快樂,反之亦然。這大概也冥冥之中符合了大多數宗教理論。

第三,死亡是一場幻覺。

這個觀點奇葩之處在於,為我們提供了可以用意識來控制死亡的可能性。「美國維克森林大學科學家蘭扎(RobertLanza)聲稱,利用量子物理學可證明,死後有另一個世界,而死亡只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幻象。」他利用了物理學上著名的「雙蓬實驗」(粒子穿過兩條夾縫與觀察的人的反應)證明了死亡只是人類製造出來的幻覺,他提出「生物中心主義」,意思是,人的意識決定宇宙萬物的形狀、大小。

這和我童年時的恐懼不謀而合。他認為,時間和空間都是可控的。如果接受這一理論,那麼死亡這件困擾人們來長久以來的「大事」可能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當然,關於死後世界的學說還有種種,但總脫離不開以上三種中心論點。其實,無論死後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我們都不得而知,但與其懼怕,不如扎紮實實的活好當下的每一分鐘,好好愛你身邊的人。這樣無論有或者沒有另一個世界,至少我們可以減少生命中避免不開的遺憾。

瀕死者們的那些體驗

01|愉悅與平和

02|可以感知生死之間的結界

03|靈魂可以感知周圍一切

04|看到光或其他指引

05|像看電影一樣回放人生

06|看到其他「靈魂」

▲劇照 《千與千尋》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期撰文/良喜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克里昂:定義老靈魂(下)
為什麼人的肉眼看不見靈魂?
靈魂伴侶
走校本教研之路,做真正靈魂之師

TAG:靈魂 | 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