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了無談如何學習中醫學
第一次來信我先談談三本有關中醫學的古書,以便讓你更好的了解中醫的發展史,實際上,這三本書,正是中國的醫學發展史。
一、《內經》:包括《靈柩》、《素問》兩部,是原始的醫理學,其中以針灸(《靈樞》在古代也稱為《針經》)最為重要。可是《內經》並不僅是一部醫學理論的書,它更是一部修養之學;要說起來,應與《四書》並重,列入必讀之書,結果被局限入醫學的範圍,實在有欠正確。其中,我們中醫學的古籍不僅僅是寫如何看病、治病的,還有預防未病和其他之用。「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
二、《難經》:這是一部講理氣的書,所論的是偏重氣脈方面的學問,好似堪輿方面的理氣一樣,除了看巒頭、講形勢以外,還要注重理氣。它的全稱是《九九八十一難經》是戰國時醫學家扁鵲所著。
三、《傷寒論》:這是一部實用醫學的書,照我的意思來說,應該算是南方醫學的書,因為只有南方才多寒病。所以無論是醫理也好,實用醫學也好,處處要兼顧到人與宇宙的關係,以及氣象對人的關係。這部《傷寒論》,如應用於西北區,有些醫法就會有問題。因為中醫歷來講究「三因制宜」(既「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季節、氣候、地理環境還有人的個體差異都很有講究的。還有中草藥的產地等等很多方面。
再順便給你講些史上的醫學名家及其典故,以便加深你的學習興趣。
1、扁鵲:著有《九九八十一難經》
2、張仲景:有『醫聖』之稱,著有《傷寒論》
3、華佗:五禽戲、麻沸散還有《青囊書》(已失傳)
4、孫思邈:有『藥王』之美譽,創立「養生十三法」
5、錢乙:中醫兒科學的創始人。
6、金元四大家(劉完素、張從正、李東桓還有朱丹溪)
7、溫病四大家(葉天士(創立「三焦辨證」)、吳鞠通(創立「衛氣營血辨證」)、王孟英還有吳又可)
8、李時珍:著有《本草綱目》、《奇經八脈考》還有《頻湖脈訣》
再給你講些學習中醫需要的思維方式和簡潔的記憶方式:
(一) 思維方式
1、天人合一
2、中和思維3、取象比類
(二)記憶方式(列舉以下四點)
1、整體思維、辨證論治。(「諸形與內,必行與外」;八綱辨證、三焦辨證、衛氣營血辨證還有六經辨證等等。)
2、四診合參,八綱辨證。(四診:望、聞、問、切;八綱:表、里、陰、陽、虛、實、寒、熱。)
3、陰陽平衡,五行和諧。(陰陽的對立統一,消長平衡,互根互用;五行的『生、克、乘、侮』)
4、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風、寒、暑、濕、燥、熱(火),六氣,氣過則邪;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情過既傷。)
最後再給你介紹幾種學習中醫學的方法(僅供參考)
(1)每天看醫書一個小時。(可視你的具體情況而定)
(2)每月看一本中醫書籍。(我提倡是古今同看,這樣你學起來會省力很多)
(3)每季度寫一篇學習中醫理論心得。
(4)每看一本醫書起碼提出三個以上的疑問和不解。(這樣有利你很快的提高學習能力)
(5)一年裡面看完十本中醫書。(先粗讀再精讀)
以下是我給你開的書單,你也可以翻閱電子書籍。(東陽老人整理的就不錯)
《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溫病學》、《九九八十一難經》、《針灸甲乙經》、《本草綱目》、《奇經八脈考》、《頻湖脈訣》、《中醫的思考》。
我覺得學中醫學理論分三步走相對來說葯少走很多的彎路。
第一步 掌握中醫學基礎理論的知識。
第二步 掌握中醫養生學和診斷學的基本知識。
第三步掌握中醫學中的一些其他二級學科的知識,例如中藥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兒科學還有中醫婦科學等等(可以選修三門)。
第一課 中醫學基礎理論
第一節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1、氣一元論:中醫歷來認為天下萬物皆起源於『氣』
2、陰陽學說:對立統一,消長平衡,互根互用。
3、五行學說:生、克、乘、侮。
第二節 藏象學說
1、五臟:肝、心、脾、肺、腎。
2、六腑:胃、膽、大腸、小腸、三焦、膀胱.
3、奇桓之腑:腦、髓、膽、脈還有女子胞(既子宮)
第四節 經絡學說
1、經脈:十二正經(手足『三陰三陽』)和奇經八脈(任脈為陰脈之海,督脈為陽脈之海。)。
2、絡脈:十五別絡、孫絡還有浮絡。
第五節 精氣神學說
1、精: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生殖之精和腎臟之精。
2、氣分為四類:元氣、宗氣、營氣還有衛氣。
3、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摘自《黃帝內經》)
第六節 運氣學說
1、天干推(五)運<木火土金水五運>
2、地支推(六)氣<風寒暑濕燥火(熱)六氣>
第二課 中醫養生學
第一節 養生的最高指要—形神兼具。
第二節 內養精神:「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摘自《黃帝內經》)
第三節 外避賊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摘自《呂氏春秋》)
第三課 中醫診斷學
第一節 病因學說
1、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熱)六氣,氣過則邪。
2、內傷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情過既傷。
3、飲食內傷。
第二節 診斷學說
1、「四診合參」:望、聞、問、切。
2、「八綱辨證」:表、里、陰、陽、虛、實、寒、熱。
3、其他辨證方法:六經辨證、三焦辨證還有衛氣營血辨證。
第三節 治療理念
1、正治與反治。
2、扶正與祛邪
3、「緩則治本,急則治標,標本兼治。」
第四節 治療應用
1、「砭」按摩、推拿、刮痧、拔火罐等等。
2、「針」基本的針法和穴位的記憶與辨別。
3、「灸」艾灸的製作和基礎的灸法應用。
4、「葯」(因為內容相對複雜所以特設一課學習,故這裡不詳解。)
第四課 中藥學的基本知識和具體應用
1、「十八相畏十九反」
2、中藥的「四氣五味」(『四氣』既溫、熱、寒、涼;『五味』既酸、苦、甘、辛、咸。)
3、中藥配伍「君、臣、佐、使。」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