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學習乾貨
目前治療咳嗽有兩個人的經驗我學起來用起來都很不錯,思路非常清晰。本文非原創,為熊繼柏、邢斌老師經驗,我只是總結整理哈。(學完以後治療咳嗽的把握比以前大多了。)
熊繼柏一、咳嗽的辨治要領主要有兩點:一辨外感、內傷;二辨咳嗽之兼證。(一)辨外感、內傷1.外感咳嗽臨床的外感咳嗽主要有風寒、風熱、風燥三種。在辨風寒、風熱、風燥之前,首先必須確定是否是外感咳嗽。辨是否是外感咳嗽有兩個要點:第一,看咳嗽發病的時間長短,如發病時間為幾天或半個月,多為外感,若發病時間為半年、幾年,肯定屬內傷。第二,看有無表證,所謂表證,就是有惡寒發熱、鼻塞噴嚏、脈浮等癥狀。確定為外感咳嗽後,再辨是風寒、風熱或是風燥。(1)風寒咳嗽癥狀:除咳嗽,惡寒發熱、鼻塞噴嚏等表證外,必有寒的表現,如口不渴,咽喉癢,咳痰稀白,苔薄白,脈浮緊。治療:輕者用止嗽散。「風寒初起,頭痛鼻塞,發熱惡寒而咳嗽者,用止嗽散,加荊芥、防風、蘇葉、生薑以散邪。」
若是風寒咳嗽重證,惡寒明顯,咳痰稀白而多,往往是外寒與內飲相結合,治以小青龍湯。若出現以下幾點就可使用小青龍湯:①咳嗽痰多;②痰色稀白;③惡寒明顯;④咳而嘔或喘;⑤舌苔白滑或白膩。(2)風熱咳嗽癥狀:仍有咳嗽,惡寒發熱、鼻塞噴嚏、脈浮等表證,但惡寒較輕,喉中癢而干,甚至咽痛,口渴,咳痰黃稠,舌苔薄黃,脈浮數。治療:輕者用桑菊飲。若咳甚,則用止嗽散加連翹、蘆根、薄荷、枇杷葉。(3)風燥咳嗽癥狀:除咳嗽,惡寒發熱、鼻塞噴嚏等表證外,兼咽干,口乾,咳嗽痰少而粘或痰中帶血,或咳而無痰。治療:方用桑杏湯。桑菊飲亦可,吳鞠通《溫病條辨》說:「感燥而咳者,桑菊飲主之。」
2.內傷咳嗽內傷咳嗽的特點是:第一,發病時間長,半年以上,甚至多年;第二,無表證。也有內傷咳嗽因外感而誘發的,那僅僅是開始時稍有感冒癥狀。常見的內傷咳嗽有痰飲咳嗽、肝火咳嗽以及陰虛咳嗽三種。(1)痰飲咳嗽
痰飲咳嗽主要是因痰飲作祟,稍受風寒或飲食不慎即可觸發,其最突出的特點是痰多。臨床可見兩證:一是痰濕(寒飲)咳嗽;一是痰熱咳嗽。①痰濕(寒飲)咳嗽癥狀:咳嗽多痰,痰白而稀,胸悶,甚則氣喘,口不渴,背部畏冷,遇冷則咳甚,舌苔白膩或白滑,脈象濡滑。治療:方用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若寒飲較重,則用小青龍湯。②痰熱咳嗽癥狀:咳嗽多痰,痰色黃稠,甚或痰中帶血,胸悶,口乾,口苦,舌苔黃膩或黃滑,脈滑數。治療:方用小陷胸湯或清金化痰湯。(2)肝火咳嗽癥狀:咳嗽而嗆,咳則連聲為特點,甚則咳血,或痰帶血絲,胸脅脹痛,煩熱口苦,面紅目赤。舌苔薄黃,脈弦數。治療:方用黛蛤散合瀉白散。若出現咳血者,用咳血方治療。(3)陰虛咳嗽癥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口乾,咽干,鼻干,還兼手足心熱、午後煩熱等陰虛表現,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治療:方用沙參麥冬湯。「燥傷肺胃陰分,或熱或咳者,沙參麥冬湯主之。」
若陰虛咳嗽而兼有氣虛癥狀者,用清燥救肺湯。
(二)辨咳嗽之兼證《素問·咳論》指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五臟六腑的疾病都可影響肺而引起咳嗽,肺咳亦可影響五臟六腑而出現不同的兼證表現。《素問·咳論》中講到了五臟六腑的咳,但臨床並不是五臟六腑都易發生咳嗽,常見的咳嗽是前8種。1.肝咳癥狀特點: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胠即脅下,滿即脹。因肝之經脈佈於兩脅,肝氣失疏,故兩脅下脹痛。治療:可在用治咳嗽的主方前提下,合用四逆散。朱丹溪論及治肝咳時說:「咳引脅痛,宜疏肝氣,用青皮、枳殼、香附、白芥子之類。」2.腎咳癥狀特點: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在中醫理論中,五液分屬五臟,其中涎屬脾,唾屬腎,咳涎究竟是腎咳還是脾咳?此處的涎是指稀白痰涎,若患者咳涎味淡,屬脾;若咳涎味咸,則屬腎,乃腎之水飲為患。治療:輕者用苓甘五味姜辛湯,重者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真武湯。
(馮某,女,80歲,92年農曆3月就診。訴91年冬月患咳嗽,兼氣喘,已病5個月不愈,且愈咳愈劇,不能平卧,咳吐稀白痰涎,其味咸。小便頻數清長,咳時每有小便遺出,伴畏寒肢冷,兩足浮腫,腰背酸痛。舌淡苔白,脈沉細。用苓甘五味姜辛湯加益智仁、桑螵蛸、菟絲子,服藥10劑後,患者遺尿已止,咳嗽大減,已能平卧。繼以腎氣丸加五味子,再服15劑,患者痊癒。)3.胃咳癥狀特點:咳而嘔。《素問·咳論》說咳嗽「皆聚於胃關於肺」,張仲景亦說咳嗽是因「形寒寒飲」,此二者均說明外受寒邪(傷肺)、內傷寒飲(傷胃)是咳嗽的病因,而傷肺、傷胃是咳嗽的結果。因此,除咳嗽外,常常可見嘔吐,小兒咳嗽更是如此。《素問·咳論》中還提到:「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長蟲即蛔蟲,古代的衛生條件與現代相差很遠,當時的腸道蛔蟲很普遍,故嘔甚則長蟲出,而現代已很少見。治療:一要治肺,二要治胃。方用蘇杏二陳湯。4.膽咳癥狀特點:咳嘔膽汁。即嘔吐苦水,兼口苦、苔黃膩。治療:方用小柴胡湯或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柴芩溫膽湯亦可。5.大腸咳癥狀特點:咳而遺屎。多見於老人、虛人,因久病虛弱、年老體弱而元氣不固所致。治療:治咳同時加赤石脂禹餘糧湯或桃花湯。6.小腸咳癥狀特點:咳而失氣。兼見虛弱,乏力,呼吸氣短,言語低微等氣虛下陷的表現。治療:方用麥味益氣湯,即李東垣的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7.膀胱咳癥狀特點:咳而遺溺。常見於孕婦及產後,老人亦可見,因腎氣不固或膀胱氣化失司所致。治療:根據患者的小便多與不多,暢與不暢辨清虛實用藥。若咳而遺溺,但小便不利,是膀胱氣化不利,方用春澤湯;若咳而遺溺,但小便量多,夜尿多,是腎氣不固,方用縮泉丸。(另·朱進忠經驗:咳嗽遺尿在《素問》中早有記載。它說:「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通過觀察發現本病多見於年老體弱和產後之婦女,除咳嗽遺尿外,往往兼有頭暈乏力,胸滿心煩,心悸氣短,脈弦滑無力等症,而無「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之腎咳證。偶讀方隅所著《醫林繩墨》小便不禁條,云:「婦人咳嗽而溺出者,宜生脈散加當歸、白朮、柴胡、黃芩。」才始有所悟。再細讀《素問》:「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臟,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府也」句,才使我茅塞頓開。乃擬:柴胡、當歸、白芍、麥冬、党參、五味子、半夏、陳皮、青皮、紫菀、黃芩各9克,方一首,作為心肺不足,三焦氣滯,郁而化火的方劑,試用於臨床常效如桴鼓。病案:鄭某,女,30歲。產後兩個月來,咳嗽遺尿,久用中、西藥物治療無效。審其脈證,見其面色蒼白,言語無力,心悸氣短,胸滿心煩,口乾,脈虛而弦滑。綜其脈證,診為心肺不足,三焦氣滯,郁而化火,予上方2劑症減,6劑愈。久而久之,雖見效者甚多,然無效者亦不少。例如:唐某,男,64歲。前醫屢用上方無效,詢治於朱老。審其脈證,除咳而遺尿外,肺與三焦之證不見,面色微黑,腰酸背痛,小腹憋脹,排尿不暢,時而尿熱尿痛,舌苔薄白,脈弦澀不調,尺脈反較寸脈為大。反覆思考,正如《素問》所述之腎咳,乃擬八味地黃丸加五味子、車前子、懷牛膝以培補腎氣,果然2劑症減輕,10劑愈。)8.三焦咳癥狀特點:咳而腹滿不欲食飲。乃三焦氣機滯塞所致,因脾胃為全身氣機升降的樞紐,故腹滿不欲食飲實為中焦脾胃運轉不利。治療:應健脾胃、助消化、疏通中焦氣機,方用五味異功散加厚朴、三仙(神曲、山楂、炒麥芽)。(類似於保和丸治療的咳嗽,食積咳嗽)
9.脾咳
特點:咳嗽伴氣短,痰多稀白,兼食少體倦,四肢乏力,大便溏薄等,系脾肺氣虛的咳嗽。常用六君子湯加枳殼、桔梗。
10.肺咳
特點: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並「煩心胸滿」。
由於寒邪閉阻肺氣,肺氣不得宣降則上逆而為咳為喘,甚則肺絡損傷而唾血。
①肺咳外寒內飲,用宣肺散寒化飲法,小青龍湯。
②肺咳而甚則唾血者,千金葦莖湯或桑杏湯。
11.心咳
特點:「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
治療:桔梗湯合涼膈散去硝黃,加黃連竹葉。
例陳某,男,48歲,咳嗽月余,咳劇,咳時痰粘極不易出,其色黃稠,並見胸中悶脹,每咳則胸中疼痛,咽中熱痛,伴口苦,咽干,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方用小陷胸湯合桔梗湯加杏仁貝母,十劑而愈。
三、熊繼柏老師個人經驗(1)咳嗽的問診有三個要點1.發病時間、病程長短:這是辨外感咳嗽、內傷咳嗽的關鍵。2.咽部感覺:咽癢是以風寒為主;咽干是以燥熱為主;咽痛是以風熱為主。當然,也有少數咽痛是屬風寒的。通過辨咽部感覺再結合舌象、脈象進一步辨清是風寒、風熱、燥熱或是陰虛。3.有痰或無痰:有痰是風寒咳嗽、風熱咳嗽或痰飲咳嗽;無痰是燥熱咳嗽或是陰虛咳嗽。(2)治外感咳嗽切忌寒涼伏遏我們知道,肺主皮毛,主宣發,正如《靈樞·決氣篇》所說:「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而外邪從皮毛而入,皮毛內合於肺,因此無論風寒、風熱或風燥,均可使肺氣鬱閉,不能正常肅降而發為咳嗽。也就是說,咳嗽是外邪鬱閉肺氣所致,因此,治療就必然要順應肺氣宣發的本性,將外邪宣發出去。如果不這樣治,而一開始就用寒涼藥物,如黃芩、黃連、石膏、知母之類,就如同將邪氣放入了冰櫃,不就把邪氣冰凍在肺里了嗎?那樣不僅治不好病,還會使邪氣留連,大大延長咳嗽的病程,使原本幾天能治好的咳嗽變成幾周、甚至幾個月才能治好。《素問·宣明五氣篇》亦云:「肺惡寒。」說明肺是最怕寒冷的,張景岳說:「六氣皆可傷肺,風寒為主。」《內經》也有「形寒寒飲則傷肺」的說法,說明傷肺的邪氣主要是風寒邪氣。因此,治外感咳嗽初起切忌寒涼藥物,這一點尤為重要。不能生搬硬套西醫的觀點,西醫所說的消炎並不等於中醫的涼葯,難道解表祛邪就不是消炎嗎?消炎不一定都要用涼葯。(3)慢性久咳多為三種情況1.陰虛咳嗽:若慢性久咳兼見無痰,或痰少而粘,口乾,咽干,鼻干,手足心熱、午後煩熱,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則是陰虛咳嗽。久咳還可能是肺痿和肺癆,但不常見。2.氣虛咳嗽:若慢性久咳兼見少氣乏力或食少便溏,則是氣虛咳嗽,主要是脾肺兩虛。「咳嗽發自肺之母」,肺之母就是脾,治療可用六君子湯加紫苑、百合。六君子湯何以能治咳嗽?道理是「虛則補其母」,補肺必先補脾,也就是「培土生金」之意。且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脾胃健則飲食進,自然生益肺金。六君子湯加紫苑、百合是我治療肺癆出現脾肺兩虛的驗方,用於上千患者,療效可靠。3.伏飲咳嗽:此類病人具備痰飲咳嗽的特點,由於痰飲潛伏,遇氣候變化,受涼感冒則發作,常年咳嗽。西醫所謂肺氣腫等,往往屬於此類。治療必須化其寒飲,輕者用苓甘五味姜辛湯、二陳湯;重者用小青龍湯。四、病案分析例一、鄧某,女,30歲。2007年秋天患咳嗽,病及2個月,諸葯不效。咳時吐白色痰沫,咽癢明顯,癢則咳,身發微熱,口微渴,並畏風。同時伴見一特殊癥狀,每於咳甚時則遍身發風疹塊,其疹紅紫相兼,成片成塊,癢甚。咳止後須臾,其風疹塊亦隨之消失。再咳,風疹塊亦再發,用抗過敏西藥,開始服用數次有效,再發時服用已無效果。舌紅苔薄黃,脈滑略數。辨證分析:患者咳嗽2個月,且咽癢、畏風明顯,原無咳嗽病史,應屬外感咳嗽。咳嗽但無口乾、咽干,無咳痰不爽,故不是風燥咳嗽。雖咳吐白色痰,但無明顯畏寒,反而身微發熱,口微渴,舌苔薄黃,脈滑略數,故不屬風寒,而是風熱咳嗽。另外,還有一特殊癥狀,即每於咳甚則遍身發風疹塊,是何原因呢?因為肺主皮毛,風熱客肺,由皮毛宣洩外出而發為風疹塊。因此,此患者是風熱咳嗽兼發風疹。治療:宜疏風清熱止咳,方用桑菊飲。但由於兼發風疹塊,必須加強宣洩肺熱之力,與麻杏石甘湯合用,再加蟬衣、浮萍以疏風清熱,止癢消疹。例二、譚某,男,20歲,2006年11月就診。患者咳嗽3個月不愈,其間住院治療半個月,診斷為「支氣管炎並肺部感染」。咳嗽頻繁,咳而有痰,痰色白而粘稠,咽中癢,咳時胸部疼痛,舌苔薄黃,舌邊有紫點,脈滑。辨證分析:患者雖咳嗽3月,但因發熱而起,且原無咳嗽病史,故仍為外感咳嗽。患者痰粘,胸痛,苔薄黃,說明現在邪已從熱化,但熱勢不重,因無明顯發熱、口渴等表現。而胸痛,舌邊有紫點,說明邪氣損傷了肺絡。總之,是外邪傷肺,郁久化熱,損傷肺絡而咳嗽、胸痛。治療:方用止嗽散合《千金》葦莖湯。止嗽散疏風宣肺,止咳化痰,但不能治胸痛。《千金》葦莖湯原為治療肺癰的名方,為何可用在此治咳嗽胸痛呢?《金匱要略·肺痿肺癰篇》:「風舍於肺,其人則咳,口乾喘滿,咽燥不渴,時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這說明什麼呢?說明肺癰的病機乃風邪傷肺,邪從熱化,造成血瘀。此患者不正好符合此特徵嗎?為何不能用《千金》葦莖湯呢?所以,《千金》葦莖湯不僅能治肺癰,也能治肺熱傷絡引起的咳嗽、胸痛等症,西醫所謂化膿性胸膜炎亦可用此方治療。(學生提問:1我咳嗽,痰少而粘,咽干、癢而痛,不欲飲食,舌苔黃膩,請問是何種咳嗽?用什麼方治療?答:是痰熱咳嗽,建議用清金化痰湯。
2肝氣犯肺與肝火犯肺的證治區別有哪些?答:肝氣犯肺在臨床很少見,臨床多見肝氣乘脾、肝氣犯胃。肝氣犯肺關鍵在氣逆,以兩脅下脹痛為主症,治宜舒肝理氣,如四逆散之類;肝火犯肺關鍵在火,癥狀表現以火為主,治宜清瀉肝火,如黛蛤散。)
五、熊繼柏教授治療咳嗽驗案1外感咳嗽黃某,女,28歲,1999年9月26日初診。診前3天因感受風寒出現咳嗽、噴嚏、流涕、鼻塞、頭痛、發熱等症.服西藥後發熱、噴嚏、流涕等癥狀減輕。診見咳嗽,微熱,頭痛,咯黃色稠痰,納食不佳,苔薄黃白,脈浮。證屬風寒化熱之外感咳嗽。處方:苦杏仁、桔梗、荊芥、炙紫菀、炙百部、陳皮、白前、矮地茶各l0g,浙貝母15g,甘草、川芎、白芷各6g,水煎服,每天1劑,連服7劑,諸症消失,痊癒。
按:外感咳嗽因感受外邪之不同,有偏風寒熱濕之異。熊教授常用止嗽散加減治療,收效甚好。止嗽散「溫潤平和,不寒不熱,臨床加減使用可治諸般外感咳嗽。如風寒初起,頭痛鼻塞,發熱惡寒者加紫蘇葉、防風等;偏風熱者加連翹、薄荷、桑葉;若口渴、咽干者,可加蘆根、天花粉之類;若痰多濕盛而舌苔膩者,加半夏、茯苓、浙貝母以祛濕化痰;兼鼻塞頭痛者加白芷、川芎、細辛;兼喘促者,加桑白皮、葶藶子之類。」2燥邪咳嗽黃某,男,60歲,2000年6月4日初診。患者宿患眼底出血、頭暈、血壓升高,白睛中布滿瘀血。用退赤散加減治療後,眼中出血已止,紅色已退。診見:頭汗,乾咳,口渴,咽癢咽干、咽痛,痰少不易咳出,痰中帶血,苔薄黃,脈細數。方用桑杏湯加味。處方:沙參、麥冬30g,桑葉、赤芍、炒梔子、桔梗、苦杏仁各10g.牡丹皮、川貝母各15g,玄參12g.甘草6g。水煎服,每天1劑,服7劑,咳嗽痰血等諸症消失。複診仍以原方,半月後痊癒。
按:燥邪咳嗽臨床癥狀為乾咳,喉癢,連聲作嗆,咽干,咽痛,無痰或痰少不易咳出,且常伴鼻塞、頭痛、惡寒、身熱等表證,舌紅少津、苔薄黃或薄白.脈浮數或數。初起主要為時邪燥邪傷肺之外燥證,方用桑杏湯加減治療;久病燥咳傷肺腎,症見咳嗽、氣短、咽喉燥痛、痰中帶血、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養陰清熱,潤肺滋腎。若以肺燥為主則用清燥救肺湯或沙參麥冬湯;以腎虛為主則用麥味地黃湯。痰多而稠者加川貝母、瓜蔞子;咽癢者加玄參、桔梗:咳血者加白茅根;陰虛潮熱者加銀柴胡、地骨皮。3寒飲咳嗽黃某,女,32歲。患者平素體虛多痰,數月前因感受風寒出現惡寒發熱,咳嗽氣喘,當時予以抗生素、輸液及中藥湯劑等治療,病未完全痊癒,咳嗽時發時止,多吐稀白痰涎。數天前又感寒邪,咳嗽加劇,吐稀白痰,惡寒發熱,無汗,嘔逆,浮腫,納食減少,並見腹滿腸鳴,口不渴。舌苔白滑,脈浮緊。證屬風寒襲肺,水飲內停。治宜溫肺散寒,降逆逐飲。處方:小青龍湯加減。炙麻黃、桂枝、五味子、乾薑、甘草各6g,陳皮、厚朴、白芍各l0g,細辛4g,法半夏15g。水煎服,每天1劑。4劑後,癥狀減退,咳嗽減輕,繼以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湯。處方:茯苓30g,苦杏仁、陳皮、甘草各l0g,五味子6g,乾薑3g.細辛4g,法半夏20g,炙紫菀、白前各15g,水煎服,每天1劑,5劑,咳嗽止,病漸向愈。
按:寒飲咳嗽在臨床上並不少見,但往往不被重視,見有外寒癥狀,用常規的抗生素、輸液或清熱葯治療,往往使咳嗽遷延不愈,甚至加重病情;或者已見外寒內飲之證.不敢使用小青龍湯,從而延誤了病情。寒飲咳嗽的辨證要點是外有惡寒等外感癥狀,內飲有咳嗽吐稀白痰涎、嘔逆、舌苔白滑、口不渴等癥狀,具備這兩個特點可用小青龍湯。外寒已去,仍咳嗽且較劇者,用苓甘五味姜辛湯或苓甘五味姜辛加杏仁半夏湯。4火郁咳嗽張某,男,37歲,2000年3月初診患者1月前出現咳嗽陣作,咳時面色潮紅,胸悶胸痛,咳時脅肋痛益甚,咳血.舌紅、苔黃,脈滑數。西醫診為急性支氣管擴張,中醫診為:肝火犯肺型咳嗽。處方:千金葦莖湯合咳血方加減。瓜蔞子、海浮石、青黛粉、炒梔子、訶子、川貝母、牡丹皮、桃仁各l0g.薏苡仁、冬瓜仁各15g,蘆根30g。水煎服,每天1劑,連服7劑,胸痛咳血消失。上方再加沙參、麥冬各20g,服15劑,諸症消失。繼以千金葦莖湯合沙參麥冬湯調養而愈。
按:火郁咳嗽辯證要點為咳嗽呈陣發性.面色潮紅,咳血,胸痛。一般主張用黛蛤散合瀉白散清肝瀉肺、化痰止咳,但臨床療效不甚滿意。熊教授運用咳血方加千金葦莖湯清肺化痰止咳治療,療效甚佳。若火郁傷津,呈現口燥咽干、咳嗽日久不減而見肺陰虧虛者,加麥冬、沙參、百合等。痰熱壅盛難咳者加川貝母、枇杷葉等;火旺者加梔子、牡丹皮等。5膽腑咳嗽蔡某,女,49歲,1999年5月初診。患者訴咳嗽月余,用中西藥未效,咳嗽陣作而連聲不斷.咳痰黏稠,咳甚則嘔,嘔甚則為黃水,其味甚苦,並頻發潮熱.自汗.畏風惡寒,兼胸脅苦滿不舒,苔薄黃而膩,脈弦細。診為膽咳。治宜清膽熱,降肺氣,用小柴胡湯合溫膽湯加減。處方:柴胡、陳皮、枳實、苦杏仁、桑白皮、竹茹、黃芩各10g,法半夏、茯苓、蜜枇杷葉各15g,生薑3片。水煎服,每天l劑,5劑,諸症悉平。按:膽咳為臟腑咳嗽之一,其病變部在肺.由於臟腑之間在生理上的相互聯繫,病理上的相互影響,各臟腑的病變均可累及於肺,若影響肺的宣降則導致咳嗽。現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是六腑咳中的膽咳、膀胱咳。熊教授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在治療此型咳嗽方面每取捷救。膽咳的辨證要點為:咳嗽,嘔吐黃水、苦水,方用小柴胡湯合溫膽湯加減。膀胱咳辨證要點為:咳嗽且咳時遺尿,方用苓甘五味姜辛湯合桑螵蛸散加減。
邢斌
一、燥咳
包括咽燥咳嗽和燥痰咳嗽。這兩種咳嗽,往往咳得比較劇烈。臨床可見,患者要麼不咳,咳起來要連續咳上一陣子,要把嗓子咳舒服了,或把痰咳出來了,方罷休。(感冒後咳嗽——1咽:有無咽癢?2痰:有無痰,有痰問痰多少,是否易咯,及痰色)
(1)咽燥咳嗽→咽癢則咳,無痰,或極少的痰,或易咯,或難咯→利咽為主→玄參利咽湯(玄參30-90g,僵蠶,蟬衣,生甘草,桔梗,薄荷,木蝴蝶)→若痰難咯,加利咽化痰之品(即轉向玄參潤痰湯)
(2)燥痰咳嗽→痰少,很難咯出,以致咳嗽,咳聲連連,把痰咯出方舒(咽或癢或不癢)→清燥救肺湯或玄參潤痰湯(玄參,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南沙參,北沙參,當歸,桔梗,甘草)
二、痰較多,但易咯,且色白,清稀,或咽癢,或無咽癢,多有寒象,如怕冷,或背冷,可選用小青龍湯。
三、咽喉不適感(不同於咽癢,但也有可能有咽癢),有痰(痰量不拘),痰易咯,色白(是否清稀不拘),口膩,舌苔白膩→半夏厚朴湯。
↑
以上針對患者局部表現為主,患者全是表現不明顯的
四、小青龍湯:(外寒內飲)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氣喘,或無明顯的外寒,只有寒痰,寒飲的咳嗽氣喘,同樣可用小青龍湯。
五、咽癢劇咳,痰少,要把痰咯出方舒,是燥咳的典型表現。(咯痰難易辨燥濕→難者為燥,易者為濕)→凡痰液粘稠,如牽絲狀,附著於深邃之氣道,不能咳出,不論其痰量多寡,皆屬燥痰,其咳即是燥咳。
六、咳嗽,特徵有氣往上沖的感覺,用繆仲醇的降氣法,運用枇杷葉,蘇子,降香,白芍,麥冬,旋覆花等降氣葯。尤其是蘇子、枇杷葉。
總結:
1典型的咽燥咳嗽,即咽癢則咳,無痰,或有很少的痰,選用自擬玄參利咽湯。(玄參30-90g,僵蠶,蟬衣,生甘草,桔梗,薄荷,木蝴蝶)
2典型的燥痰咳嗽,即痰少,很難咯出,以致咳聲連連,把痰咯出方舒,選用清燥救肺湯或玄參潤痰湯(玄參,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南沙參,北沙參,當歸,桔梗,甘草)
3典型的寒痰咳嗽,即痰多易咯,色白清稀,多伴畏寒,或僅背部畏寒,選用小青龍湯。
4典型的熱痰咳嗽,即黃膿痰多,一般咽不癢,用和解清化方及黛蛤散。【(柴胡,黃芩,金銀花,連翹)這4味30g以上,冬瓜子,桃仁,蘆根,薏苡仁】
5典型的濕痰咳嗽,即咽喉不適感,伴口膩,舌苔白膩,用半夏厚朴湯。
6有咳嗽氣往上沖感,用蘇子、枇杷葉等葯,即繆仲醇降氣法。
7咽喉以下,胸膈處不舒服,用涼膈散之山梔、黃芩、連翹等葯。
8木火刑金,用黛蛤散合旋覆代赭湯。
9劇咳、頑咳,選用芍藥甘草湯緩急,或取江爾遜經驗,參金沸草散。
10劇咳、頑咳、久咳者,可伍用鎮咳、斂咳之品。臘梅花,烏梅,柯子,百部,南天竹子,天漿殼,馬勃等。
11參其全身表現判斷癥狀。
12不典型咳嗽,或是說感冒後咳嗽,病程不長,咳嗽程度不重,咽不癢或微咽癢,痰量也不太多,用止嗽散。
13證候相兼,諸證雜合的,此+彼,用合方。
病案:
一、
鄭某,男,54歲。2011年5月5日初診。
主訴:咳嗽兩月余。
病史:有慢性咽炎史。近兩月余,一直咽痛、咽癢,咽喉如有痰黏著而引起咳嗽,痰易咯出,色白;乏力,口膩,口乾;二便、胃納、睡眠正常。舌苔薄白膩,脈弦。
處方:制半夏15g,厚朴9g,茯苓30g,蘇葉9g,桔梗20g,生甘草20g,僵蠶15g,蟬衣15g,玄參30g,木蝴蝶15g,薄荷(後下)3g,党參30g,7劑。
2011年5月16日二診:服藥一劑,咽痛咽癢、咽喉痰黏、咳嗽之症即除。口膩大減,口乾除,精神已振。但大便偏溏,吃冷飲和甜食後會有少量痰。舌苔根部薄白膩,脈弦。
處方:上方改桔梗9g,生甘草9g;加蒼朮6g。7劑。
二、
和某,女,26歲。2011年7月14日初診。
主訴:咳嗽兩周。
病史:初感冒,後咳嗽,已兩周。咳嗽以半夜一二點和早上為劇,有痰,色白,清稀(之前曾有2天是黃痰),易咳。白天咳嗽相對較輕,因咽癢而咳,或是吹了冷風引起。無畏寒,大便、胃口正常。舌淡紅而胖,脈沉細。
處方:生麻黃9g,桂枝9g,白芍9g,甘草9g,細辛9g,乾薑9g,制半夏9g,五味子9g,玄參50g,僵蠶12g,蟬衣12g,桔梗9g,薄荷(後)3g,木蝴蝶12g。7劑。
效果:一劑咳除。
三、
顏某,女,45歲。2009年9月3日初診。
主訴:咳嗽一年余。
病史:近一年多來經常咳嗽,自訴大概與在棋牌室吹空調、聞香煙有關,有時因咽癢而咳嗽,痰少,有時也未必是。平時易感冒,畏寒,大便二三天一解,通暢,納可。近幾天來乏力,舌苔薄白,脈沉。
處方:生黃芪30g,白朮9g,生甘草9g,桔梗9g,玄參30g,旋覆花(包煎)15g,代赭石9g,白芍15g,荊防各9g,柴胡9g,百部15g,僵蠶9g,蟬衣9g,仙鶴草30g,7劑。
2009年9月10日二診:咽癢、咳嗽、乏力均減輕,大便兩天1次。舌苔薄白,脈沉。
處方:上方改玄參40g,僵蠶12g,蟬衣12g;加決明子20g,7劑。
2010年4月19日因口苦求診:服上方後咳嗽即除,之後停葯。
四、
倪某,女,58歲。2009年9月5日初診。
主訴:咳嗽三月。
病史:五月底感冒咳嗽,經治咳嗽漸止。六月中旬又復感冒,咽痛發熱,體溫最高達到38.5℃,經治熱退,但咳嗽至今未愈。自訴5?10分鐘即咽癢、劇咳一陣,欲吐痰方休,痰色白而清稀,泡沫狀,伴咽痛。因夜間劇咳不休,嚴重影響睡眠。
胸片未見異常,已服用多種抗生素、止咳化痰藥物無寸效。目前在服頭孢克洛、銀黃含片、金嗓子喉寶、川貝枇杷膏,每晚服阿桔片1片,睡眠方安,但藥效一過仍劇咳不止。大便一天二三次,不成形,納呆,乏力,心情抑鬱,口不幹。
去年六月,膽結石手術後發房顫,已安裝心臟起搏器,素有慢性咽炎史。面色晦暗,舌淡紫,苔薄白膩,有齒印,脈細,左寸略滑。
醫囑:停用一切西藥與中成藥。
處方:玄參90g,僵蠶15g,蟬衣15g,旋覆花(包煎)15g,代赭石9g,白芍15g,生甘草9g,桔梗9g,荊芥9g,防風9g,烏梅15g,制半夏9g,桑葉15g,百部15g,麻黃6g,桂枝6g,乾薑6g,細辛6g,五味子9g,前胡9g,白前9g,訶子9g,7劑。
9月13口二診:服藥5劑咳嗽明顯好轉,痰亦大減,咽不痛。心情愉快,面色轉華。舌淡紫,苔薄白膩,有齒印,脈細。處方:上方去代赭石、前胡,改玄參80g,7劑。
患者5天後電話告知,咳嗽已止。
五、
高某,女,34歲。2009年11月16日初診。
主訴:咳嗽一月。
病史:咳嗽初起時痰呈黃綠色,現痰為黃色,如兩瓜子大小、黏、易咯。有時因咽癢而引起咳嗽,有時咽並不癢。咳劇,且頻繁,咳甚則胸痛,有時話多說則咳,有時背一涼就咳,納少,大便正常。舌胖,有齒印,苔薄帶黃色,脈沉細。
處方:柴胡30g,黃芩30g,銀翹各30g,冬瓜子30g,苡仁30g,桃仁9g,蘆根30g,玄參30g,僵蠶9g,蟬衣9g,桔梗9g,生甘草9g,生麻黃9g,桂枝9g,白芍9g,乾薑3g,細辛3g,五味子9g,半夏9g,7劑。
服藥一劑,咳即減輕,服至第三劑,咳嗽基本平復。但第六天又受涼感冒,複診與疏散風熱之品。2010年7月29日因咳嗽一周來診,訴當時服藥後病即除,並盛讚咳嗽方葯之療效。
六、
符某,男,77歲。2007年9月27日初診。
主訴:咳嗽兩月余。
病史:去年冬季咳嗽住院漸愈,今年七月感冒後咳嗽,咽癢,咽痛,早上有痰、黃膿,下午乾咳連連、氣急,甚則呼吸困難,咳時頭暈頭痛。納可,口乾,大便偏干,一天1次(喝腸清茶),面色紅,性急易怒,有高血壓史。兩月來歷經中西藥治療無效。舌偏紅,脈弦。
處方:旋覆花(包煎)9g,代赭石(先煎)30g,青黛(包煎)9g,海蛤殼(先煎)15g,海浮石(先煎)15g,僵蠶9g,蟬衣9g,玄參60g,仙鶴草60g,大黃(後下)6g,黃芩9g,象貝9g,制半夏9g,冬瓜子30g,苡仁30g,蘆根30g,生麻黃3g,7劑。
2007年10月4日二診:早上痰轉白色,下午乾咳次數明顯減少,乾咳前無咽癢咽痛,口乾已除,大便偏干,一天1次,仍要服腸清茶。舌淡紅,脈弦。
處方:上方去象貝,改僵蠶15g,黃芩6g,加當歸30g,7劑。
2007年10月11日三診:上方當歸、青黛未配到。近幾天咽癢咳嗽基本已消失,痰亦消除,精神振作,口不幹,大便仍偏干。舌淡紅,苔薄,脈沉弦。
處方:初診方去黃芩、象貝、半夏、青黛,改僵蠶15g,加當歸30g,天麥冬各15g,7劑。
2007年10月18日四診:咳嗽已除。今年以來左手發麻,有頸椎病史。改方治療頸椎病
學習熊繼柏和邢斌老師治療咳嗽經驗以後,我運用的實戰案例待整理以後再上傳。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從咳嗽到哮喘,或許只差了一個七天
※通過泰國情降和好了,但是人緣一直不好怎麼辦?
※止咳很有講究——不同類型咳嗽的中成藥內服外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