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又愛又恨的川藏線!
如果你愛一個人,讓他去走川藏線,如果你恨一個人,也讓他去走川藏線。
318線被中國國家地理譽為中國的景觀大道。以風景優美路途艱險著稱!沿川藏公路進西藏,翻高山、跨急流,路途艱辛且多危險,但一路景色壯麗,有雪山、原始森林、草原、冰川和若干大江大河等壯麗風景。
川藏線:歷史上是茶馬古道,現代是川藏公路、是川康公路和康藏公路的合稱,川康公路建設於20世紀30年代,是成都通往當時的西康省省會雅安的省際公路。1951年開始修建雅安至拉薩的康藏公路。西康撤省後兩條路並稱川藏公路。
川藏公路是中國築路史上工程最艱巨的公路之一。川藏公路起點為四川省成都市,經雅安市、康定縣,在新都橋鎮分為南北兩線:北線經道孚縣、爐霍縣,沿國道317線經甘孜縣、德格縣、西藏自治區江達縣、昌都縣,再沿國道214線在邦達鎮與南線匯合;南線經雅江縣、理塘縣、巴塘縣、西藏自治區芒康縣、左貢縣,在邦達與北線會合後,再經八宿縣、波密縣、林芝縣、工布江達縣、墨竹工卡縣、達孜縣至拉薩市。北線全長2412公里,南線總長2149公里,全線為318國道。
川藏線是川藏公路的簡稱。川藏公路是連通四川成都與西藏拉薩之間汽車通行的第一條公路。在此路修通前,千百年來,中國西南部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往樞紐就是逶迤在橫斷山區和西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間,一條世界上地勢最高、路況最為險峻的交通驛道--茶馬古道。
川藏公路已經是318國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有南線和北線,分線點位於四川省甘孜州新都橋鎮前的東俄洛鄉。
南線川藏南線於1958年正式通車。南線從雅安起與國道108分道,向西翻越二郎山,沿途越過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上游,經雅江、理塘、巴塘過竹巴籠金沙江大橋入藏,再經芒康、左貢、邦達、八宿、然烏、波密、林芝、墨竹工卡、達孜抵拉薩。南線相對北線而言所經過的地方,多為人口相對密集的地區。沿線都為高山峽谷,風景更為秀麗,尤其是被稱為西藏江南的林芝地區。但南線的通麥一帶山體較為疏鬆,極易發生泥石流和塌方。川藏南線成都至拉薩全長2142千米,途經最高海拔4700米,有「世界高城」之稱的理塘。
南線成都至雅安段由川西平原向盆地低丘行進,全為高速公路。雅安至康定段處於川西高原,也即青藏高原東南低緣,特別是在雅安天全縣境內曾有「川藏公路第一險」之稱的二郎山,地勢逐步抬升,山河走勢呈南北線縱向分布,公路基本是越山再沿河,再越山再沿河往西挺進。二郎山高3500米左右,隧道通行以後不再有「天險」之稱,但越山後,瀘定至康定間的瓦斯河一段,雨季時柏油路面常被漫漲的河水淹沒和沖毀,並時有泥石流。
出康定即翻越山口海拔4290米的折多山。此山是地理分界線,西面為高原隆起地帶,有雅礱江,右為高山峽谷地帶,有大渡河。折多山是傳統的藏漢分野線,此山兩側的人口分布、生產、生活狀態等方面都有較顯著的差別。大渡河流域在民族、文化形態等方面處於過渡地帶,主要分布著有「嘉絨」之稱的藏族支系。其地域往北可至四川省阿壩州的大小金川一帶。
折多山以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基本處於華西豐雨屏帶中,植被茂密,夏季多雨,冬季多雪,地表水及河流對山體和路基的沖蝕和切割作用明顯;折多山以西屬亞寒帶季風氣候與高原大陸性氣候的交揉區,氣候溫和偏寒,亦多降雨,緩坡為草,低谷為林,且多雪峰及高山湖泊。
折多山至巴塘一線海拔4000米左右,由東往西有剪子彎山、高爾寺山和海子山等平緩高山。理塘是此線重要的分路點,往北可抵新龍和甘孜,往南則抵稻城、鄉城和得榮等地。寬闊平坦的理塘地處毛埡大草原,是此線平均海拔最高的縣,其縣城號稱「世界高城」。巴塘往西逐漸進入金沙江東岸谷地,地寬而略低,是藏族傳統的優良農區。但巴塘地處地質板塊的吻合帶,常有地震。
過竹巴籠金沙江大橋後,川藏線進入著名的南北縱向橫段山脈三山三江地帶。公路由此進入了長達800餘公里的,呈不斷上升的「漕溝狀地質破碎路段」。在西藏波密至排隆間,雨季盛行時,肆虐的泥石流及山體滑坡令大地幾成「蠕動狀」,其威力足以使車行此地的人驚心動魄,直至翻過西藏林芝縣境內的色季拉山口。此線有盤不完的山,淌不完的河。川藏線上幾乎所有的天險都集中在這一段。色季拉山口後特別是林芝後,全為高等級公路,直到拉薩。
北線川藏北線即317國道,從成都出發
,經雅安進甘孜後,經爐霍、甘孜、德格過崗嘎金沙江大橋入藏,再經江達、昌都抵南北線交合點邦達後,經波密、八一往拉薩,全程2413公里。此線被旅遊探險者稱之為「小北線」。另一條北線是從成都北上,在汶川與國道213分路,從刷經寺經馬爾康、昌都到達拉薩,是國道317的重要組成部分。南線與北線在昌都與邦達有國道214連接。北線沿317國道在那曲與青藏公路匯合,也可到達拉薩。同時也是青藏公路的組成部分。川藏北線成都至拉薩全長2412千米。此線被後來的旅遊探險者稱之為「大北線」。
而本站所指的川藏北線是指:從成都出發北上在映秀鎮往西,穿過卧龍自然保護區,翻越終年雲霧繚繞的巴郎山(海拔4523米),經小金縣,抵丹巴。進入甘孜後,經道孚、爐霍、甘孜、德格過崗嘎金沙江大橋入藏,再經江達、昌都、類烏齊、巴青、索縣、那曲至拉薩。北線相對南線而言,所過地區多為牧區(如那曲地區),海拔更高,人口更為稀少,景色更為原始壯麗。
與南線新都橋至巴塘一段相比,川藏北線新都橋至德格一線,基本上是沿鮮水河、雅礱江而上,時有草場、峽谷、河水、河原等地形,不似南線那般高拔和平緩。其中丹巴是嘉絨藏族的主要分布區,塔公草原(也稱毛埡大草原)一帶風光和人文見長,道孚、爐霍等地民居冠絕康區乃至整個藏區,甘孜縣河谷是康區優良的農區,寺院林立,而馬尼干戈、新路海、雀兒山一帶自然風光優美,德格是整個藏區的文化中心。沿途最高點是海拔6168米的雀兒山,景色奇麗,冰峰雪山美若雲中仙子。石渠有康區最美的草原,如由石渠進入青海玉樹州,經瑪多、溫泉,可至達青海省首府西寧或青海湖。沿途高原湖泊、雪山、溫泉密布,極少有旅遊者涉足,是越野探險者推崇的極品線路。
沿川藏線進出西藏,每年的最佳時節是5月份和8月中旬-10月。5月份至8月份之間是西部的雨季,川藏線因泥石流和塌方頻繁,故行程安排應較為寬裕。除了能領略雨季川藏線分外美麗和誘人的旖旎風光之外,還需要徒步穿越塌方區的勇氣與決心。
川藏線民居建築新都橋
典藏新都橋民居被稱為東方的金字塔!川藏線上的壘石與夯土民居,這些石碉的砌築或是泥土的夯築,其技術都堪稱精湛、高超,
其氣勢甚為雄偉、壯觀。它也強烈表達出建築者對大地的敬畏和熱愛。我彷彿聽到了「大地之歌」交響曲。
從折多山下來不遠,在川藏線南北分叉路口,有一片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神奇的光線,無垠的草原,彎彎的小溪,金黃的柏楊,山巒連綿起伏,藏寨散落其間,牛羊安詳地吃草……這,就是新都橋,令人神往的「光與影的世界」、「攝影家的天堂」……
新都橋的木雅民居大都採用倚山建房,以石砌牆。房高數丈,一般三層,底層養畜,樓上堆物和住人,採光極好,白牆院子和朱漆大門,每座樓房的每面牆上開著三四扇窗戶,窗檐上用紅、黑、白等色彩描繪著象徵人丁興旺、五穀豐登之意的日月或者三角形圖案。
甲居藏寨丹巴甲居藏寨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鄉村:整個丹巴甲居藏寨面積約5公里,149家藏寨星羅棋布,甲居全景以綠色、白色為基調,造型獨特、
別緻,絕大部分民居為四層,石木結構建築,完整保留了嘉絨民居的基本特徵,保持了歷史的面貌和風格。甲居藏寨是自然環境與建築的完美結合,具有高度的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是中國民族建築的典範,被世人稱為「中國最美麗的鄉村」、「藏區的童話世界」。
村寨建在山腰,山下就是大渡河的主要支流大金河,村寨美麗幽雅,一座座造型別緻的白色小樓錯落在濃蔭綠抹之中。小樓大多為三至四層,樓頂四周建有小塔,塔上插著瑪尼旗,門前掛有經幡。其底層為牲畜圈,二層是客廳和廚房,三層以上為卧室及經堂。外形上,既有寨房的特徵,又有碉樓的形態。丹巴藏寨牆體也用石頭砌成,一般為三至四層,底層是倉庫和圈養牲畜的地方,二層為客堂、廚房,三層為居室,頂層常設為經堂。一側還配有廂房。但不論房屋和廂房如何建造,頂層外緣都環圍著黃、黑、白三種色帶,這是嘉絨藏寨的一大特色。
幾百幢美麗獨特的嘉絨藏式民居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地融於自然環境中,背靠神聖的墨爾多神山,腳下是流淌的金川河谷,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如此古樸典雅的丹巴鄉土民居資源,是中國乃至世界鄉土民居建築的一朵奇葩。
木製民居
川藏線上的木製民居被稱為大地凝固的音符:道孚民居是藏式建築中極具特色的一種。它特有的氣質,在道孚構築著歷史和現在。遠遠望去,錯落參差的建築在青山綠水間靜靜流淌,宛如高高低低的琴鍵,叩響勤勞與智慧的婉轉樂曲。專家們「到藏區不去參觀道孚,猶如到了北京未去長城」的評價所指,主要是道孚隨處可見的、舉世聞名的「崩空式藏民居」,就是「木頭架起來的房子」。
崩空的形式分兩種,一種是以夯土或砌石為主,在其上象徵性的架上一兩間崩空的土木或石木結構形式;一種是以整原木架就的全木結構形式。主要分布在川藏北線上的道孚、爐霍、甘孜、德格和西藏的江達一帶,其中尤以道孚和德格兩地的全木結構「崩空」最具特色。
馬尼干戈是進入德格後的第一個小集鎮,由於這裡海拔高、氣候嚴寒,「崩科」式民居低矮了許多,而且多為單層式,如「火柴盒」似的。但你可別小覷了它,這些看起來並不起眼、顯得過於簡單的「崩科」式民居,從它的身上,可以感悟到青藏高原上多姿的「崩科」式民居早期雛形的影子。
德格地處深谷,民居皆依山勢而建。重重疊疊依山而建的民居,給人一種扶搖直上的感覺。由於地勢所限,這反而促使德格「崩科」式民居在空間布局上發揮得更自由。在層數上,或二層、三層不拘;在陽台的取位上,或居中或置邊,隨主人的意願而為。窗框呈外八字形,一般要雕鑿二至三道圖案,如蜂巢、串珠、蓮瓣等,並且著彩,透露出一種華美的氣息。
昌都康巴昌都康巴民居被稱為曼陀羅的世界:昌都地處藏、川、青、滇結合部的民族走廊與文化交流通道,作為古今往來民族遷徙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有容納、傳播、交流和連接等多方面的功能。昌都文化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了多元文化交匯與融合的特點,這一特點不僅從四五千年前的卡若文化遺址中透露了出來,而且從建築上延續了下來。
昌都地區民居按承重結構和使用材料的不同,大體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柱樑承重,石頭砌外牆,即所謂的碉房。柱樑承重是藏族建築的主要結構,在昌都地區這種結構更為突出。以木柱架構、密梁平頂、牆體不承重為特徵,在牆外立柱托起大梁的結構,是昌都民居的一個重要特點。第二類為牆柱混合承重,夯土或石砌為牆。這種承重結構與柱樑承重的內部結構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靠近牆體不再另立柱子托起大梁,而是把大梁直接架在牆體上,是昌都民居常見的結構。此類結構的建築可以建的很高大,如結合軍事防禦的功能可稱為碉樓。第三類為牆體承重與外圍護合一的木楞房,即中國古代三種木結構類型中的井乾式建築。井乾式結構在漢代常用於皇家或貴族的棺槨式墓葬。木楞房的基本結構為,將原木橫向平置,十字交叉相互扣接,圓形向外,平面向內,轉角的交接處挖成凹槽,相互搭接,上下層層疊壘後形成井字形或箱型結構的建築,還可以根據需要放在板築的樓層或牆體上。由於它的密封性能好,防潮、防盜,而且抗震力極強,常作為藏東地區富裕人家的糧食倉庫。
昌都的民居在結構類型、材料的使用方面均不拘一格,呈現出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結合。近年我們在昌都地區鄉土建築的調查中發現了極具地域特色的三岩民居和東壩民居。
三岩民居,一般房高3—4層,頂層或是上面兩層是木架『崩空』,其餘為土牆,牆厚達1.2米左右,牆上有用於戰爭中射擊和望的小孔。其形狀和功能都與藏區的古碉建築極為相似,底層為畜圈,2樓為廚房,3樓設經堂、寢室、糧倉,4樓為庫房,房頂為曬壩。三岩的房屋沒有一戶人家的房屋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同一戈巴的成員的房屋全部緊緊相連在一起,多的達到數十戶,即數十幢碉式房屋前後左右連成一片,形成一個龐大、氣勢雄偉的城堡。這些房屋不僅戶戶相連,而且家家有暗道相通,可自由往來。
東壩,傳統獨特的「一妻多夫」的生活方式,直接衝擊了現代人「一夫一妻」、「閃電婚姻」、「同居時代」、「丁克」和「AA制」新概念!形成現代人與東壩人生存理念和生活理念的大對比!東壩民居是「大香格里拉」和「茶馬古道」沿線宣傳景點中,最別緻、最有人氣的一處景點。東壩民居的建成是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的,做工精湛,風格講究;單就工藝雕刻而言,東壩民居有圓雕、浮雕、鏤雕、鏈雕、透雕、半浮雕和線描等,彷彿中國古代寺院、宮殿、亭台樓閣、小橋、村舍等,僅門窗看、走廊看,或中式,或西式,或古樸,或現代,很難明確區分何為中西式、何為宗教元素,何為古現代,何為藏漢結合……在東壩這塊土地上,所有兄弟在家業、財產、女人、孩子的屬有權上,是不分彼此的,是共同享有和共同承擔的,可見東壩的民居是以「多元素」的大融合來吸引世人眼球的。
林芝民居林芝民居獨鍾情:俯仰天地皆美景。翻過色季拉山,一派寧靜的西藏田園風光展現在我的眼前。一排姑娘在遠處打「阿嘎」。
「阿嘎」藏語意為 「白色的物質」。這是藏區特有的一種建築材料,即將風化的石灰岩或沙黏質岩類搗成粉末,用於建築物的房頂及地面。西藏民間將「阿嘎」看得很寶貴,很神秘,正如一首民歌所唱:「『阿嘎』不是石頭,『阿嘎』不是泥土,『阿嘎』是深山裡蓮花大地的精華。」在西藏,「阿嘎」的使用分布較廣,其使用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吐蕃時期。時至今日,藏族地區還在普遍使用這一建築材料。
林芝地區山高谷深,河流湍急,平川、谷地十分少見,沿途看到的村寨大部分坐落在山腳、河邊的小塊平壩上。這些民居往往建築外牆為石砌,牆體材料除碎石、片石、卵石之外,木板、竹籬柳條籬亦為多見。林芝地區民居的基本形式是一戶一棟二層樓,底層飼養牲畜或作儲藏間,二層住人。內部結構基本是木質,屋內除梁、柱、地板以外,連隔牆也用木材。頂部多為斜頂,還有少量歇山頂。可以深度遊歷的,虛擬邊界的「工布藏族文化博物苑」、「意境田園休閑地」。
在川藏線上,還有一種獨特的民居——隨處遷居的帳篷。歷史上西藏牧民過著游牧生活。由於不斷地遷徙,居無定所,為了禦寒避風,他們製作出帳篷以作棲息之所。牧區廣袤的綠色草原與五彩繽紛的帳篷互相襯托,呈現出一幅綺麗斑斕的高原景色。
川藏線上那千姿百態的民居建築,也如這奇麗的大自然,讓人流連在現實與夢境之間。
再講兩個小故事,川藏線上可不要攤小便宜!
川藏線老司機:自從318公路上遇到了她,我再也不願搭載窮游女窮游作為一種經濟時尚的出遊方式,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推崇,川藏線迷人的自然風光,西藏的神聖殿堂,318公路的浪漫艷遇,這一切令許多夢想窮游的人充滿期待。有的人窮游是為了給愛情療傷,有的人是為了給平淡生活加點料,所以人生百態,川藏線的窮游女真是各有各的故事。
川藏線有1位老司機常年行駛在318公路上,大家都叫他老金,因為他有20年的駕齡了,在快到芒康的途中遇見1個窮游女搭車,聽慣了窮游女在車上行為不檢點的故事,老金心有防備,可是看著1個女孩子拖著厚重的箱子,那單薄而無助的背影不免讓人有惻隱之心,老金停下了車,姑娘笑嘻嘻的上車了,以上去就開始大大方方的吃零食,一句話不說,意外的是吃過的瓜子皮順手就扔在車裡。
老金示意她可以放進垃圾袋,這女孩嗯了一聲,然後又是扔在了車上,吃完東西開始和朋友語音聊天,還說著搭車並不難,司機都是主動停車的,司機長得有點黑,看著比較木那種,老金聽著這些心裡怪怪的,盼望早點到拉薩趕緊讓她下車,可是姑娘到了拉薩後,竟然說自己渴了,讓老金給他買飲料喝,老金這一次果斷的說,我不欠你的,就讓女孩下了車。
這個女孩讓老金覺得,自己完全被對方當成傭人一樣了,想搭車就搭車,吃了東西隨便扔在車上,老金還得慢慢收拾,渴了直接讓老金買水喝,自己和她非親非故,沒必要聽她頤指氣使吧,而且還和朋友語音聊天說自己如何不堪,老金越想越氣,這次以後就再也不願讓窮有女搭車了。如果是你,你會讓窮有女搭車嗎?
川藏線的318國道,這條路讓我又愛又恨,搭了窮游女讓我身無分文川藏線的318國道,這是條神奇的公路。沿途崇山峻岭處處美景,老金司機在這條路上開了20年的車,這條路帶給老金許多的財富,老金的車子,房子都是在318國道上跑運輸賺來的,也可以說老金的第一桶金來源於這條318國道。但是每天路上三三兩兩的窮游女,有時候真的讓老金無所適從。
人心都是善良的,當看到有窮游女楚楚可憐的背著厚重的雙肩包走在旅途中,老金總忍不住去幫一幫,不是為了所謂的什麼套路,或者是想沾女孩子便宜,老金純粹是覺得女孩可憐,能幫就幫一把。這天快黃昏的時候,1個窮游女在路邊搭車,看樣子也是累壞了的,老金司機就讓她上車了。
後來2人聊的很開心,一方面旅途沒那麼無聊,一方面也為了給姑娘講講西藏的風土人情,姑娘很健談,可是聊著聊著姑娘就說,你人真好,要我怎麼報答你呢?要不晚上一起陪你吧。老金說不必了,在川藏線開車,搭窮游女是常事,不需要什麼報答。可是姑娘說外面天這麼黑,你總不至於讓我帶著睡袋就露宿在荒郊野外吧。
姑娘堅持晚上就住附近的青年旅舍,青旅是比較便宜的旅館,老金就同意了,但說好了不需要姑娘付出什麼,每人一間房。所以就各自住下了,可到了半夜的時候,姑娘穿著性感的睡衣去敲老司機的門,說一個人睡好害怕,在家都是男朋友賠著的,老金不好推辭,就讓她睡在床上,自己打了地鋪。誰曾想第2天早上醒來,姑娘不見了,連同自己的錢包和手機一起不翼而飛。
世界之大真是無奇不有,當你善良的對別人說,卻不曾想被這個背包客姑娘給套路了。老司機不僅感嘆,318國道的套路越來越深,搭了這個窮游女讓老金身無分文。對於背包客女孩,還是先擦亮眼睛判斷真假,再決定是否讓搭車?大家怎麼看待這個事情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話說這個老金怎麼那麼不長記性,剛說完再也不拉窮游的又拉一個,這回破財了吧,川藏線上可以說的事情太多太多,將來有機會再說一說別的事情以及注意事項,今天就聊到這裡。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川藏線旅遊必備物品
※一個人的長征,騎行318川藏線!
※必看!川藏線最佳旅行體驗方式是什麼?價格消費大概是多少?
※騎行青藏線:被狗追著跑和深夜獨自騎行在無人區
※除了生死、除了騎游川藏線 哪一件不是閑事
TAG:川藏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