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西藏佛教文化一定要讀懂唐卡(唐卡精選詳盡解說) [55P]
清 宗喀巴像 布本彩繪 長80、寬58.5厘米 西藏
宗喀巴(1357—1419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這幅唐卡是宗喀巴傳記組畫中的一幅。畫面正中的宗喀巴,結踟趺坐於蓮花座上,下結定印。他頭戴黃色桃形尖頂僧帽,表明他是以重視戒律為號召的。 在主尊四周,自左下角起,順時針展示了宗喀巴從1400年到1404年間的主要佛事活動。這段時間是他積極推行宗教改革的時期,畫面描繪了他在各個寺廟講授佛經,提倡戒律,並寫成《菩提道次第廣論》,大力宣傳格魯派理論等活動的情景。 此幅唐卡受漢風影響,畫面背景上繪有大片山水林木。畫面人物和建築以枯黃色和紅色為基調,與背景的綠色山水形成鮮明對比。
清 達賴喇嘛源流組畫——松贊干布像 布本彩繪 長76、寬50.5厘米 西藏
松贊干布(617—650年)於公元7世紀建立了吐蕃王朝。佛教在此期間由印度、尼泊爾、中原漢地傳入西藏。 畫面正中松贊干布右手提蓮花,左手托法輪,以左舒坐式坐於高大的寶座之上。髮髻中裹阿彌陀佛頂莊,是西藏繪畫雕塑中松贊干布的固定形象,俗稱雙頭王。座前腳踏書藏文意為觀音菩薩化身的先王。身著戰袍戰靴,衣服式樣顯然借鑒了四大天王裝束,這與松贊干布戎馬一生的歷史是相符合的,加上威嚴的神態,一派武將風度。座右繪尺尊、文成二公主;座前二位,拄杖而立的長髯老者是吐蕃大相祿東贊,另一位手托經書的青年是吞米桑布扎,傳為藏文創造者。背景是大昭寺。構圖疏朗,色彩淡雅,線條流暢,是一幅吸收了漢地繪畫技巧的佳作。 此圖為多幅達賴喇嘛組畫之一,每幅背面縫有白綾一方,上面用漢滿蒙藏四種文字書說明。漢文是:「乾隆二十六年三月初六日欽命章嘉胡土克圖認看番畫像達賴喇嘛源流一軸。番稱達賴喇嘛那穆塔爾,清稱達賴喇嘛伊達塞勤,蒙古稱達賴喇嘛尹查氐克。」這套組畫內容包括一至七世達賴、仲敦巴、貢噶寧布等著名的宗教領袖,以及藏王松贊干布的肖像,都作為達賴喇嘛源流繪出,合計13幅。以七世達賴為中心,說明這套作品繪於七世達賴主持藏政時期。七世達賴誕生於1708年,圓寂於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此套作品乾隆二十六年( 1761年)已獻入清宮,以其年代上下限為1708—1761年,是有準確記年的唐卡傑作。
清 達賴喇嘛源流俎畫——仲敦巴像 布本和繪 長76、竟50.5厘米 西藏
仲敦巴(1005一1064年)是藏傳佛教噶當派創立人。1045年他前往阿里迎請印度高僧阿底峽來到前藏傳法,此後一直追隨阿底峽,對其學說瞭解最深。阿底峽逝世後,1056年他率徒眾到熱振創建熱振寺,並以此為根基逐漸形成噶當派。 畫面正中仲敦巴長髮披肩,身著俗裝,因他一生未曾受比丘戒,只能稱居士。背景畫熱振寺。左側天空中畫阿底峽,浮現在熱振寺上空的白雲。右側樹中繪不動明王。 此圖是達賴源流組畫之一,詳見松贊干布條說明。
清 達賴喇嘛源流組畫——貢噶寧布像 布本彩繪長 76.0、寬50.5 西藏
貢噶寧布(1092——1158年)是將藏傳佛教薩迦派真正發展起來,並使該派體系完整,努力擴大的第一個人,被尊為薩迦五祖中的第一祖。 畫面上的貢噶寧布,結踟趺坐,左手下垂結與願印,右手舉起蓮花。背景寺廟為薩迦寺。畫面左上方為喜金剛。右上方為毗羅巴,他是印度八十位成道者之一。畫面下方為護法神大黑天。
達賴喇嘛源流組畫——根敦主巴像布本彩繪 長76、寬50.5厘米 西藏
一世達賴根敦主巴(1391—1474年)乃宗喀巴弟子,在日喀則創建扎什倫布寺,是黃教向後藏發展的一個重要步驟。他學識淵博,著述很多,任扎寺墀巴二十餘年,後被追任為第一世達賴喇嘛。 根敦主巴左手托缽,右手作說法印,頭戴尖頂黃帽,面容蒼老,神態安祥,背景中畫出扎什倫布寺全景。空中畫綠度母,是根敦主巴修法主尊。頭頂上是宗喀巴祖師,像下部是護法神大黑天。
清 達賴喇嘛源流組畫——索南嘉措像布本彩繪 長76、寬505厘米 西藏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貢進清宮(詳見松贊干布條),一直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三世達賴索南嘉措(1543—1588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歷史中極為重要的人物,萬曆五年(1577年)應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之請赴青海,翌年於青海仰華寺與俺答汗會見,大力弘揚佛法。俺答贈其「聖識一切瓦齊爾達喇達賴喇嘛」,是為「達賴喇嘛」名號之始。一生最大成就是把格魯派教義傳播於蒙古地區,萬曆十四年在歸化傑(今呼和浩特)建錫熱圖召寺,為蒙古第一座格魯派寺院。萬曆十六年明朝廷冊封他為「朵兒只唱」(藏語「多吉鏘」,意為持金剛)。 畫面上索南嘉措手握鈴杵,表明他為持金剛化身,身後的兩座小寺,可能代表仰華豐與錫熱圖召寺。右下角跪著的身著皮袍者為俺答汗,以虔敬的目光仰視著索南嘉措。 作品構圖疏朗,色彩淡雅,較多地吸收了漢族繪畫的技法,是18世紀唐卡的優秀作品。
清 達賴喇嘛源流組畫——阿旺羅桑嘉措像 布本彩繪 長76、寬50.5厘米 西藏
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貢進清宮(詳見松贊干布條)。 阿旺羅桑嘉措(1617—1682年)系五世達賴喇嘛。1642年藉助蒙古固始汗之力推翻噶瑪政權統治,創建噶丹頗章,從此格魯派取得在西藏宗教中的統治地位。順治九年(1652年)來北京朝覲順治皇帝,受到隆重的接待,正式受冊封。此後達賴喇嘛封號及其在西藏的政教地位才確立起來。 畫面上的阿旺羅桑嘉措,右手持舉蓮花,左手捧法輪,神態莊嚴。右下角為固始汙,黑胡鬚,戴大耳環,著蒙古袍,雙手合掌以虔誠的目光仰視五世達賴。值得注意的是他並沒有下跪而是曲腿坐在厚墊上,表明他當時作為西藏統治者的地位之崇高,說明西藏畫家在畫歷史人物時,是注意歷史因素的。背景是宏偉的布達拉宮紅宮,此為五世達賴主持修建,當時白宮尚未建成。天空中為紅色空行母與黃教祖師(可能為四世達賴),下部是護法神婆羅門尊老。
清 達賴喇嘛源流組書——倉央嘉措像 布本彩繪 長76、寬50.5厘米 西藏
達賴喇嘛源流組畫之一,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貢進清宮(詳見松贊干布條)。倉央嘉措為六世達賴喇嘛,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十月,第巴桑結嘉措秘密選定其為五世達賴轉世靈童在布達拉宮坐床。在統治西藏的蒙古厄魯特部拉藏汙與第巴桑結嘉措的矛盾沖突中,第巴桑結嘉措被殺,倉央嘉措被朝廷廢黜。康熙四十五年,被蒙古軍解送北京,途中病逝於青海湖邊,成為蒙藏貴族統治集團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他是一位風流多才的詩人,曾創作了著名的「倉央嘉措情歌」,在藏族文學史上享有盛譽。倉央嘉措逝世後,清中央政府一直不承認他為六世達賴,官方文件中一直稱格桑嘉措(七世達賴)為六世達賴喇嘛。這幅唐卡敬獻宮廷後,表明中央政府對他六世達賴地位的重新默認,歷史價值重大。 畫像中的倉央嘉措年輕英俊,神態安祥。右手作說法印,左手托法輪。一弟子於座下虔誠地聽他說法。頭上祥雲中,左邊是位祖師,可能是他的上師五世班禪,其下是紅色空行母;右側是手持烏巴拉花箭的智行佛母,是他主供的護法神。與其他諸位達賴像不同處是背景沒有寺院建築,而特意在藍天下畫出一片浪花翻卷的藍色水面,一對水鳥在歡快地浮游。這應是說明他圓寂於青海湖濱,畫家以此表達對他的緬懷之情。
清 達賴喇嘛源流組畫——格桑嘉措像 布本彩繪 長76、寬50.5厘米 西藏
七世達賴格桑嘉措(1708—1757年)於1719年被康熙帝冊封為達賴喇嘛,次年在布達拉宮坐床,1751年開始親政。 畫面上的格桑嘉措,神態莊重,結踟趺坐,右手持蓮花,左手執經。其右上方為文殊菩薩和妙音菩薩。畫面上方正中的三位高僧,為宗喀巴和他的兩大弟子賈曹傑、克主傑(一世班禪),他們被格魯派尊稱為「師徒三尊」。左上方為大威德怖畏金剛,右上方為白度母。畫面下部為吉祥天母等護法神。
清 四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卻吉堅贊像 布本彩繪 長82.5、寬51.5厘米 西藏
羅桑卻吉堅贊(1570——1662年)為四世班禪,17世紀前期西藏格魯派的實際領導人。主持五世達賴尋認坐床,為五世達賴之師,與五世達賴一起引固始汗部入藏,確立了格魯派的統治地位。1645年,固始汗授予「班禪博克多」稱號,為班禪活佛系統獲得名號之始。 畫面中部,四世班禪頭戴黃色班智達帽,左手托佛經,右手作說法印,神情祥和。身右邊佛光中為彌勒佛與弟子說法。天空中左側密宗主尊白上樂金剛,右邊為三世班禪,畫像下方有藏文題記。線條流暢,色彩和諧,是18世紀的優秀作品。
清 六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貝丹益西僧裝像 布本彩繪 長125、寬68厘米 北京
六世班禪法名羅桑貝丹益西(1738—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 1780年)到承德朝覲乾隆皇帝,參加七旬萬壽慶典,同年十一月圓寂於北京。此言是乾隆帝為紀念六世班禪,欽命宮廷畫家繪製的,像後縫白綾一方,用漢、滿、蒙、藏四體文字題記:「乾隆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聖僧班禪額爾德尼自後藏來覲,上命畫院供奉繪像,留棄水崇信奉以證真如。」 畫面中的班禪身著僧裝,相貌豐滿,神態安祥。右手結說法印,左手托經卷,全跏跌坐。天界正中為無量壽佛,左邊大威德金剛,右邊黃教祖師。下界處是以吉祥天母為首的三位護法神。 六世班禪萬里來朝,為祖國統一、民族團結作出了重大貢獻。此圖反映了清中央政府對他的高度評價,歷史意義重大。
清 六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貝丹益西俗裝像 布本彩繪 長124、寬68厘米 北京
畫面正中屬正在說法的六世班禪。他頭戴清朝官帽,身著黃色的王公服裝,顯示出西藏上層僧俗與清廷關係的密切。服裝的黃顏色,表明清帝對西藏宗教領袖逾於常格的尊崇。 畫面上方空界處,中為無量壽佛,左為大威德,右為五世班禪羅桑益西。下方中為大黑天,左為閻羅王,右為吉祥天母。 這幅唐卡的繪製時間和原因與前一幅相同。
清 三世章嘉胡土克圖若必多吉像 布本彩繪 長124、寬68厘米 北京
章嘉胡土克圖是清代藏傅佛教格魯派四大活佛之一,地位很高,是北京地區、山西、河北、內蒙古等地的藏傳佛教最高領袖。三世章嘉胡土克圖若必多吉(1716—1786年),為清朝乾隆時期的邊疆鞏固和民族宗教政策的推行立下了汗馬功勞,是乾隆皇帝實際上的民族宗教事務顧問,深受乾隆尊崇。 畫面正中為老年三世章嘉像,白()鬚,和藹慈祥,身著黃色王公袍服,斜披紅色帛帶,表明他的崇高身份。上方正中為無量壽佛,兩邊為大威德金剛與二世章嘉;下方正中為大黑天與吉祥天母、降魔閻尊三位護法。畫背後有白綾,以漢、滿、蒙、藏四種文字書:「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欽命中正殿畫佛喇嘛繪畫供奉利益畫像章嘉胡土克圖,番稱章嘉胡土克圖,清稱章嘉胡土克圖,蒙古稱章嘉胡土克圖。」說明此畫是乾隆帝在三世章嘉圓寂當年為表紀念,欽命中正殿畫佛喇嘛繪製的。
清 釋迦牟尼佛像 布本彩繪 長79.5、寬56厘米 西藏
畫面正中為主尊釋迦牟尼佛,結跏跌坐於蓮壇上。左手捧缽,結定印,表示「禪定」之意;右手下垂,結觸地印,表示釋迦牟尼在成道之前,為了眾生犧牲自己,這一切唯有大地能夠證明。這是表現釋迦牟尼降魔成道故事的「成道相」,與漢地佛教造型相同。背景描繪供養天女。畫面下方是佛的兩大弟子,左為迦葉,右為阿難。 這幅唐卡供奉於清宮,乾隆四十七年( 1782年)十月二十日,經過三世章嘉胡土克圖認看。
清 五方佛像 布本彩繪 單幅長140、寬54.5厘米 這是由五個單幅畫像合併裝襯成的一個大長幅畫分別以五佛為主尊,中央白色為大日如來,左一黃色為寶生佛,左二紅色為阿彌陀佛,左四藍色為阿閦佛,左五綠色為不空成就佛。每幅的背景處繪七佛,合計為懺罪所向的二十五佛。五方佛源於密宗金剛界密法「五佛轉智說」。即大日如來的法界體性智,東方阿閦佛的大圓鏡智,南方寶生佛的平等性智,西方阿彌陀佛的妙觀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的成所作智。五智中以法界體性智最重要,其餘四智均為轉識所生。金剛界曼陀羅,分為佛部、金剛部、寶部、蓮花部、羯磨部等五部,各以五佛為部主。 這幅五方佛組畫,是清代宮廷畫佛喇嘛依宮中佛堂牆壁尺寸特別繪製的。
清 五方佛像之一 布本彩繪 單幅長140、寬54.5厘米
這是由五個單幅畫像合併裝襯成的一個大長幅畫分別以五佛為主尊,中央白色為大日如來,左一黃色為寶生佛,左二紅色為阿彌陀佛,左四藍色為阿閦佛,左五綠色為不空成就佛。每幅的背景處繪七佛,合計為懺罪所向的二十五佛。五方佛源於密宗金剛界密法「五佛轉智說」。即大日如來的法界體性智,東方阿閦佛的大圓鏡智,南方寶生佛的平等性智,西方阿彌陀佛的妙觀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的成所作智。五智中以法界體性智最重要,其餘四智均為轉識所生。金剛界曼陀羅,分為佛部、金剛部、寶部、蓮花部、羯磨部等五部,各以五佛為部主。 這幅五方佛組畫,是清代宮廷畫佛喇嘛依宮中佛堂牆壁尺寸特別繪製的。
清 五方佛像之二 布本彩繪 單幅長140、寬54.5厘米
這是由五個單幅畫像合併裝襯成的一個大長幅畫分別以五佛為主尊,中央白色為大日如來,左一黃色為寶生佛,左二紅色為阿彌陀佛,左四藍色為阿閦佛,左五綠色為不空成就佛。每幅的背景處繪七佛,合計為懺罪所向的二十五佛。五方佛源於密宗金剛界密法「五佛轉智說」。即大日如來的法界體性智,東方阿閦佛的大圓鏡智,南方寶生佛的平等性智,西方阿彌陀佛的妙觀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的成所作智。五智中以法界體性智最重要,其餘四智均為轉識所生。金剛界曼陀羅,分為佛部、金剛部、寶部、蓮花部、羯磨部等五部,各以五佛為部主。 這幅五方佛組畫,是清代宮廷畫佛喇嘛依宮中佛堂牆壁尺寸特別繪製的。
清 五方佛像之三 布本彩繪 單幅長140、寬54.5厘米
這是由五個單幅畫像合併裝襯成的一個大長幅畫分別以五佛為主尊,中央白色為大日如來,左一黃色為寶生佛,左二紅色為阿彌陀佛,左四藍色為阿閦佛,左五綠色為不空成就佛。每幅的背景處繪七佛,合計為懺罪所向的二十五佛。五方佛源於密宗金剛界密法「五佛轉智說」。即大日如來的法界體性智,東方阿閦佛的大圓鏡智,南方寶生佛的平等性智,西方阿彌陀佛的妙觀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的成所作智。五智中以法界體性智最重要,其餘四智均為轉識所生。金剛界曼陀羅,分為佛部、金剛部、寶部、蓮花部、羯磨部等五部,各以五佛為部主。 這幅五方佛組畫,是清代宮廷畫佛喇嘛依宮中佛堂牆壁尺寸特別繪製的。
清 五方佛像之四 布本彩繪 單幅長140、寬54.5厘米
這是由五個單幅畫像合併裝襯成的一個大長幅畫分別以五佛為主尊,中央白色為大日如來,左一黃色為寶生佛,左二紅色為阿彌陀佛,左四藍色為阿閦佛,左五綠色為不空成就佛。每幅的背景處繪七佛,合計為懺罪所向的二十五佛。五方佛源於密宗金剛界密法「五佛轉智說」。即大日如來的法界體性智,東方阿閦佛的大圓鏡智,南方寶生佛的平等性智,西方阿彌陀佛的妙觀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的成所作智。五智中以法界體性智最重要,其餘四智均為轉識所生。金剛界曼陀羅,分為佛部、金剛部、寶部、蓮花部、羯磨部等五部,各以五佛為部主。 這幅五方佛組畫,是清代宮廷畫佛喇嘛依宮中佛堂牆壁尺寸特別繪製的。
清 五方佛像之五 布本彩繪 單幅長140、寬54.5厘米
這是由五個單幅畫像合併裝襯成的一個大長幅畫分別以五佛為主尊,中央白色為大日如來,左一黃色為寶生佛,左二紅色為阿彌陀佛,左四藍色為阿閦佛,左五綠色為不空成就佛。每幅的背景處繪七佛,合計為懺罪所向的二十五佛。五方佛源於密宗金剛界密法「五佛轉智說」。即大日如來的法界體性智,東方阿閦佛的大圓鏡智,南方寶生佛的平等性智,西方阿彌陀佛的妙觀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的成所作智。五智中以法界體性智最重要,其餘四智均為轉識所生。金剛界曼陀羅,分為佛部、金剛部、寶部、蓮花部、羯磨部等五部,各以五佛為部主。 這幅五方佛組畫,是清代宮廷畫佛喇嘛依宮中佛堂牆壁尺寸特別繪製的。
清 無量壽佛像 布本彩繪 長78.5、寬57厘米 西藏
主尊為無量壽佛,結全跏跌坐,手結定印。藏傳佛教本尊的顏色有特定涵義,如紅色既主懷愛,也為長壽,故無量壽佛以紅色表現。 主尊右上為金剛持,左上為文殊菩隆,下方是馬頭金剛。唐卡背後的黃絹寫有漢文「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初七日班禪額爾德尼進丹書克供奉利益畫像無量壽佛」等字樣,其中的「丹書克」意為賀禮「利益」是指利益皇家之意。
[ 本帖最後由 ysh1 於 2008-1-19 05:18 編輯 ]我也來說兩句 查看全部回復最新回復ysh1 (2008-1-19 05:17:23)
清 白文殊菩薩像布本彩繪 長78.5、寬58厘米 西藏
主尊白文殊菩薩,結全跏跌坐。文殊菩薩的稱謂和造像有多種,但面目常以兩種出現,一種為猛相,旨在降伏怨敵,消滅煩惱,但胸懷慈悲,屬於密宗;另一種為靜相,結髮戴冠,面目慈祥,屬於顯宗。此唐卡所繪文殊菩薩屬於後一種。在主尊的右上方為宗喀巴,左上方是大成就者法金剛。此唐卡為乾隆四十五年( 1780年)六世班禪進貢。
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像 絹本刺繡長76。5、寬50.5厘米 蘇州
乾隆時期蘇州刺繡藝人按照清宮提供的樣本精製。色澤艷麗,金碧輝煌,刺繡技巧精妙,是內地蘇綉藝術與西藏唐卡藝術的巧妙結合。 畫面上觀音十一面八臂,左上手持蓮花,右上手持念珠,當胸兩手合什,身披瓔珞立於蓮臺上,身後千手千眼組合成正圓身光形。十一面觀音是觀音菩薩形象的一種,是藏傳佛像中常見的形象。 唐卡後背白綾書漢滿蒙藏四種文字款識「乾隆四十三年四月二十四日,欽命章嘉胡土克圖認看供奉利益繡像十一面觀世音菩薩。番稱嘉賚咨克卓濟克沙爾,清稱專額穆德楞額闌呢布勒庫賒呼拂薩,蒙古稱阿哷班尼根呢郭哷圖和穆施穆博第薩多。」
清 尊勝佛母像 布本彩繪 長67、寬46厘米 西藏
尊勝佛母是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的化身,藏傳佛教三長壽佛(無量壽佛、白度母、尊勝佛母)之一。畫面上的尊勝佛母,三目,頭戴五佛頂寶冠,結跏跌坐於蓮台上。她有六臂,右上手執蓮花,上顯大日如來佛像。畫面上方空界處為七世**喇嘛。畫面下方為不動金剛和持金剛。 這幅唐卡作於西藏,後進獻於清宮乾隆二十八年( 1763年)二月十八日,乾隆帝欽命阿嘉胡土克圖認看了這幅唐卡。
清 白救度佛母像 布本彩繪 長67、寬46厘米 北京
救度佛母亦稱度母,為藏傳佛教女神,傳說為觀世音菩薩化身的救苦救難本尊,以顏色區分,呈二十一相,其中白度母較為常見。 畫面上的白度母,身白色,面容慈祥,頭戴五佛寶冠,身披瓔珞,左手持蓮花,右手下垂,給與願印,結踟趺坐於蓮臺上。背景為山水花卉,這種構圖受漢族畫風影響。畫面上方為七世達賴喇嘛,在西藏,達賴喇嘛被認為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畫面下方左為馬頭金剛,右為持金剛。 乾隆三十四年( 1769年)十月初八日,乾隆帝欽命阿旺班珠爾胡土克圖認看了這幅唐卡。
清 上樂金剛像 布本彩繪 長45、寬32.5厘米 西藏
上樂金剛,又作勝樂金剛,為藏密修無上瑜咖密之本尊。他有四面,每面三目,以五骷髏為冠,身著虎皮,身上佩帶五十個人頭和人骨念珠。其十二隻手臂分持各種法器,主臂擁抱著明妃金剛亥母。他展立於蓮台上, 腳下踏著一男一女,象徵降服了憤怒和色慾。背光為火焰,火焰周圍為四個空行母。 這幅唐卡本為歷世達賴喇嘛所供奉,後由額爾德尼諾們漢阿旺錯爾提穆進獻到清官中。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十月初一日,乾隆帝欽命三世章嘉胡土克圖認看了這幅唐卡。
清 上樂金剛像 布本彩繪 長45、寬32.5厘米 西藏
上樂金剛,又作勝樂金剛,為藏密修無上瑜咖密之本尊。他有四面,每面三目,以五骷髏為冠,身著虎皮,身上佩帶五十個人頭和人骨念珠。其十二隻手臂分持各種法器,主臂擁抱著明妃金剛亥母。他展立於蓮台上, 腳下踏著一男一女,象徵降服了憤怒和色慾。背光為火焰,火焰周圍為四個空行母。 這幅唐卡本為歷世達賴喇嘛所供奉,後由額爾德尼諾們漢阿旺錯爾提穆進獻到清官中。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十月初一日,乾隆帝欽命三世章嘉胡土克圖認看了這幅唐卡。
清 密集金剛像 絹本緙絲 長10O、寬74厘米 蘇州
緙絲是我國織綉工藝品中最珍貴的一種,故有十緙絲一寸金」之就。此作品是蘇州織匠嚴格按照西藏佛像書稿為皇宮織作的。整幅畫採用「通經斷緯」方法用經緯絲交織出圖畫來,既保存畫面原貌,又具有絲織物明亮細膩精美的特點。緙絲唐卡是唐卡中最名貴的品種。 畫面頂部天空正中為阿閦佛,兩側為四位得道祖師。密集金剛身藍黑色,三頭六臂,胸前擁抱淺藍色可觸金剛母,淺綠色頭光,大紅色身光外套以紅黃藍白四色光環。形象鮮明生動,色彩華麗,層次分明,工藝精湛。 像背有漢、滿、蒙、藏四體文字款識:「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初五日,欽命章嘉胡土克圖認看供奉利益陽體秘密佛(密集金剛)……」 像背有(漢、滿、蒙、藏)四體文字款識:「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初五日,欽命章嘉胡土克圖認看供奉利益陽體秘密佛(密集金剛)……」
清 上樂金剛壇城圖 布本彩繪 長97。7 寬68。2厘米 西藏
壇城圖是西藏唐卡中重要的題材。藏傳佛教密法修行必須供奉壇城,修習哪種本尊,則需觀想哪位本尊壇城。此圖為上樂金剛壇城。上樂金剛位居中心,外套五個同心圓,圓外為正方形,中繪上樂的侍從神多尊。正方形意為上樂宮殿,以對角線劃分為紅、黃、白 藍四個色區,表示東、南、西、北四方,方殿外又以多層圓圈表示金剛牆、蓮花牆、火焰牆。壇城外部天空繪諸佛菩薩祖師、密宗主尊。下方是眾護法神。結構複雜,佛像眾多,線條流暢飛動,繪畫技巧高超。 像後有漢,滿、蒙、藏四體文字款識:「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十八日,熱河紫浮念經,班禪額爾德尼恭進畫像上樂王佛壇城一軸。…」紫浮是熱河的宮殿名稱
清 上樂金剛壇城圖 布本彩繪 長97。7 寬68。2厘米 西藏
壇城圖是西藏唐卡中重要的題材。藏傳佛教密法修行必須供奉壇城,修習哪種本尊,則需觀想哪位本尊壇城。此圖為上樂金剛壇城。上樂金剛位居中心,外套五個同心圓,圓外為正方形,中繪上樂的侍從神多尊。正方形意為上樂宮殿,以對角線劃分為紅、黃、白 藍四個色區,表示東、南、西、北四方,方殿外又以多層圓圈表示金剛牆、蓮花牆、火焰牆。壇城外部天空繪諸佛菩薩祖師、密宗主尊。下方是眾護法神。結構複雜,佛像眾多,線條流暢飛動,繪畫技巧高超。 像後有漢,滿、蒙、藏四體文字款識:「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十八日,熱河紫浮念經,班禪額爾德尼恭進畫像上樂王佛壇城一軸。…」紫浮是熱河的宮殿名稱。
清 威羅瓦像 布本彩繪 長79、寬56厘米 西藏
此尊即大威德怖畏金剛,梵名閻曼德迦,是密宗主尊,以其可怖可畏的相貌去教令法界,降伏妖魔。此尊形象屬一牛頭二臂二足。三目圓睜,血口大張。他頭戴五骷髏冠,左手捧嘎巴拉碗,右手執鉞刀,腳踏青牛。畫面上方空界處,左為釋迦牟尼佛,右為印度大乘佛教高僧陳那。畫面下方是法王。 這幅唐卡為歷世班禪所供奉,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八月初七日,由進京朝覲的六世班禪進獻給乾隆帝。
清 權衡三界威羅瓦像 布本彩繪 長51。5 寬34厘米 西藏
佛教認為,世俗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權衡三界即指威羅瓦威鎮三界,降服惡魔。畫面上方正中屬文殊菩睦,左為無量壽佛,右為印僧陳那。畫面下方,左為大黑天,右為馬頭金剛。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十一月初五日,乾隆帝欽命嘎爾丹錫哹圖薩瑪迪巴克什認看了這幅唐卡。
清 權衡三界威羅瓦像 布本彩繪 長51。5 寬34厘米 西藏
佛教認為,世俗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權衡三界即指威羅瓦威鎮三界,降服惡魔。畫面上方正中屬文殊菩睦,左為無量壽佛,右為印僧陳那。畫面下方,左為大黑天,右為馬頭金剛。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十一月初五日,乾隆帝欽命嘎爾丹錫哹圖薩瑪迪巴克什認看了這幅唐卡。
清 六臂永保護法像 布本彩繪 長73、寬48.5厘米 西藏
六臂水保護法(又稱大黑天)為大自在天或「滾波恰朱巴」的化身,是藏密的護法神。他身體為青藍色,面容猙獰,三目圓瞪,頭戴五骷髏冠,身佩人骨念珠和人頭。他的六隻手臂各執法器,胸前兩手執嘎巴拉碗和鉞刀。據說大黑天為戰神,禮祀此神,可增威德,舉事能勝,西藏民間又視其為施福之神。畫面上,在其四周的是他的侍從。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五月初一日,乾隆帝欽命三世章嘉胡土克圖認看了這幅唐卡。次年,進京朝覲的六世班禪大師,又為其念過經。
清 六臂積光佛母像 布本形繪 長66、5、寬45.5厘米 西藏
積光佛母是陽光的化身,所以也稱「陽焰」或「作明佛母」,音譯「摩利支天」。畫面上的積光佛母,身黃色,面三目,六臂各執法器,展立於蓮台上。在畫面上方的空界處,左為釋迦牟尼,右為無量壽佛。畫面下方為護法吉祥天母。 這幅唐卡原作於西藏,為歷世班禪額爾德尼所供奉。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世班禪進京朝覲時,進獻給乾隆帝。
清 吉祥天母像 布本彩繪 長79、寬61厘米 北京
吉祥天母又稱吉祥天女,藏密護法神。此像是在黑色底上用金線為主勾畫出形象的。相貌醜陋兇惡,猙獰可怖,右手高舉紅色金剛杵頭杖,左手持盛滿鮮血的嘎巴拉碗,斜跨於黃色騾子上,奔走在血海中。背景天空中是密集金剛、大威德金剛、上樂金剛三位主尊,周圍是其侍從。黑色底上金線飛動,明暗對比鮮明,視覺效果強烈。這幅墨唐是清代宮廷中正殿畫佛喇嘛所作。像後有漢、滿、蒙、藏四種文字款識:「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正殿畫佛達喇嘛扎克巴多爾濟恭進利益畫像吉祥大母。…」中正殿是清代宮廷藏傳佛教管理機構的簡稱,專門負責喇嘛念經、辦造佛像等宮中佛事。
清 彌勒佛像 布本彩繪 長64、寬47厘米 西藏
主尊彌勒佛結半跏趺坐。其右下為護法神,左下為持國天衛。主尊的描繪具有典型的漢地風格,是按照內地流行的彌勒佛形象刻畫,與西藏本地的彌勒佛不同,周圍的人物與神像也呈明顯的內地風格。背景配以大片的山水樹木,藝術手法類似內地的金碧山水畫,主尊下的藏文意為漢地的僧人。 乾隆四十一年( 1776年),班珠爾胡土克圖受欽命認看為彌勒佛。
清 達摩尊者像 布本彩繪 長64、寬47.5厘米 西藏
達摩尊者即達摩多羅,為佛教十八羅漢中的第十八位。據說他是甘肅賀蘭山人,因事奉十六羅漢而得到感應,每日都見有無量光佛出現於雪中。畫面上的達摩尊者,身負經篋,坐踞胡床,右手持拂塵,結說法印,在他身旁伏著一隻虎。在其左上方祥雪之上是藥師佛。畫面左上角為無量壽佛,畫面下方為廣目天王和多聞天王。 乾隆四十一年( 1776年)八月二十日,乾隆帝欽命阿旺班珠爾胡土克圖認看了這幅唐卡。
清 達摩尊者像 布本彩繪 長64、寬47.5厘米 西藏
達摩尊者即達摩多羅,為佛教十八羅漢中的第十八位。據說他是甘肅賀蘭山人,因事奉十六羅漢而得到感應,每日都見有無量光佛出現於雪中。畫面上的達摩尊者,身負經篋,坐踞胡床,右手持拂塵,結說法印,在他身旁伏著一隻虎。在其左上方祥雪之上是藥師佛。畫面左上角為無量壽佛,畫面下方為廣目天王和多聞天王。 乾隆四十一年( 1776年)八月二十日,乾隆帝欽命阿旺班珠爾胡土克圖認看了這幅唐卡。
清 廣目王像 布本彩繪 長79、寬56.5厘米 西藏
印度佛教傳說,須彌山腰有山名叫犍陀羅山,山有四峰,各有一天王居之,分護一方天下。廣目天王即四天王之一,為西方守護神。畫面上的廣目天王,紅色,滿面虯髯,頭戴寶冠,身穿金色甲胄,左手托寶塔,右手持龍,其形象和服飾都已漢化。在四周背景中,描繪著佛教傳說中廣目天王的故事,山林祥雲點綴其間,頗受漢畫風格影響。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二月十七日,乾隆帝欽命三世章嘉胡土克圖認看了這幅唐卡。
清 廣目王像 布本彩繪 長79、寬56.5厘米 西藏
印度佛教傳說,須彌山腰有山名叫犍陀羅山,山有四峰,各有一天王居之,分護一方天下。廣目天王即四天王之一,為西方守護神。畫面上的廣目天王,紅色,滿面虯髯,頭戴寶冠,身穿金色甲胄,左手托寶塔,右手持龍,其形象和服飾都已漢化。在四周背景中,描繪著佛教傳說中廣目天王的故事,山林祥雲點綴其間,頗受漢畫風格影響。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二月十七日,乾隆帝欽命三世章嘉胡土克圖認看了這幅唐卡。
乾隆皇帝身著紅色袈裟,頭戴黃色班智達帽,全跏趺坐三層高墊上,下為大象所馱的蓮花寶座。十朵盛開的粉紅色蓮花與綠葉組成背光。乾隆左手托**,右手施說法印,神態莊嚴靜穆,一派學富五明的佛教大師形象。面部描繪寫實傳神,長方臉幾縷長髯,精神矍鑠,是乾隆老年相貌,略有明暗立體感。蓮花座前寫藏文,大意是文殊菩薩化身、大德法王。座左為普賢菩薩,右為地藏菩薩,頭上天空正中繪諸佛菩薩黃教祖師25位。座前有蓮花盛開的方池,邊上坐15位僧人,下界畫大黑天、吉祥天母、法王三位護法神。這幅畫像著力把乾隆刻畫成蓮花環繞、眾神簇擁的文殊菩薩化身,意味著他不僅是人間的帝王,也是神佛世界的主宰,政治意義深刻。皇帝身著喇嘛服飾,也表明了他對藏傅佛教的尊崇和他本人的宗教信仰。這幅唐卡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對於了解清代的民族宗教政策很有幫助。整幅作品布局飽滿和諧,線條流暢,形象生動,色彩豐宮華麗,是18世紀在內地創作的唐卡作品的代
表之作。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不懂風情?為什麼男人不向眼鏡女人調情--文化頻道-中華網
※儒文化的本質是什麼?
※「文化」宋代最多情的詞人,他的詞就是一部風流史!
※第六百零一篇 紅山文化與黃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