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詳解:給所有曲解孔子的人(37)
09-17
子曰:由知、德者,鮮矣!楊伯峻:孔子對子路道:「由!懂得德的人可少啦。」錢穆:先生說:「由呀!對於德,知道的人太少了。」李澤厚:孔子說:「子路,懂德行的人,很少了。」詳解:上面解釋,都根據如下斷句:「由!知德者鮮矣」,相應的是「我本位」與「魯模式」雜交而來的荒謬邏輯。首先,「德」被當成一種可以被少數所謂「有德」精英玩弄的玩意,一旦有人宣稱擁有這玩意,就如同太監擁有了假陰莖一般生機勃勃了。當然,擁有這所謂「德」之假陰莖的所謂精英,從來都是各色各樣「我」的競爭,最終不過是所謂話語權的爭奪,讓「我」之「我」成為最終「德」的標準,讓「我」之假陰莖最終成為揮舞在所有人頭上的棍子,而其前提是,所有人,男者閹割成太監,女者為奴為婢。然後,無論男女,都在這所謂「德」的假陰莖棍子的揮舞下大一統了。「鮮」,被這群假陰莖販賣者定義成了上聲,成了「少、太少、很少」,其潛台詞不過是只有符合他們所謂「德」的才是多,才是對,才是「君子」,才是精英。這種混帳邏輯,將《論語》閹割成一本假陰莖安裝手冊,兩千年多奴役所有人的思想,最終成就了假陰莖販賣者的無恥勾當。正確斷句應該是:「由知、德者,鮮矣!」這裡,「由」並不是上面三人和通常所認為的是指孔子學生「子路」,而是「蹈行、踐履」的意思,這種用法很常見,如《禮記》「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知」,「智」的本字,智慧的意思;「德」,行「聖人之道」所得;「鮮」,平聲,新鮮、鮮活的意思。「聖人之道」,就是將「人不知」的世界變為「人不慍」世界的道路,這裡沒有任何固定的模式和先驗的走法,路是人走出來的,是人所「由」而來,是人所「蹈行,踐履」而來。沒有人的「蹈行,踐履」,何來路?除了「知、德」,行「聖人之道」的君子無所「蹈行,踐履」也無須「蹈行,踐履」。 把「人不知」的世界變為「人不慍」的世界,「聖人之道」是無位次的,而「德」因此而有了位次,因此而有所得,該所得就是「德」。而正因為「聖人之道」不是先驗的,而是立足於現實之中,因此永遠都是新鮮、鮮活的。何謂「鮮」?日日是好日,時時是花時,永遠處在一個創新、創造之中,所謂「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也。對於「聖人之道」來說,「知」是基礎,正如上章所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沒有智慧,不可能承擔君子的使命;而君子的使命是什麼?就是「聞、見、學、行」「聖人之道」,把「人不知」的世界變為「人不慍」的世界。而「聞、見、學、行」「聖人之道」,不是一個遙遠的神話,而是要落實在現實的每個當下,因此而位次,因此而有所「德」。保持其新鮮、其活力,當下活潑潑地呈現,是「聞、見、學、行」「聖人之道」的生命力所在。纏中說禪白話直譯子曰:由知、德者,鮮矣!孔子說:蹈行、踐履「聞、見、學、行」「聖人之道」智慧、所得的君子,永遠處在創新、創造之中啊。(待續)嚴禁抄襲,違者必究《論語》詳解:給所有曲解孔子的人(一)《論語》詳解:給所有曲解孔子的人(38)瀏覽「纏中說禪」更多文章請點擊進入纏中說禪
推薦閱讀: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