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考05】神經系統

第七節神經系統神經系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另一部分是周圍神經系統,包括與腦相連的12對腦神經和與脊髓相連的31對脊神經。中樞神經系統內,由神經元胞體和樹突聚集而成,因色澤灰暗而稱灰質。由神經纖維集聚而成,因多數纖維具有髓鞘,呈白色而稱白質。由功能相同的神經元胞體集聚而成的結構稱神經核。在中樞神經系統內,起止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經纖維聚集在一起成束,稱纖維束。網狀結構由灰質和白質混合而成,神經纖維交織成網狀,灰質團塊散在其中。在周圍神經系統內,功能相同的神經元胞體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結構稱神經節。神經纖維聚集而成的條索狀結構,稱神經。一、中樞神經系統1腦腦分六部分,即端腦、間腦、小腦、中腦、腦橋和延髓。中腦、腦橋和延髓三部分合稱腦幹。1.端腦大腦半球有三個面,即內側面、上外側面和下面,並借三條葉間溝分為五個葉。三條葉間溝是:外側溝、中央溝、頂枕溝。五個葉是:額葉、頂葉、顳葉、枕葉和島葉。重要的有:軀體運動區,位於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葉的前部,管理對側半身的骨骼肌運動;軀體感覺區,位於中央後回和中央旁小葉的後部,接受對側半身感覺傳導纖維;視區,位於枕葉內側面距狀溝兩側的皮質;聽區,位於顳橫回。基底核是大腦半球髓質內灰質團塊的總稱,包括豆狀核、尾狀核、屏狀核和杏仁體等。豆狀核和尾狀核合稱紋狀體。大腦髓質位於皮質的深面,由大量的神經纖維組成,可分為投射纖維、聯合纖維及聯絡纖維三類,其中最重要的是內囊,內囊是位於尾狀核、背側丘腦與豆狀核之間的白質纖維板。在大腦水平切面上,左、右內囊略呈「><>形。可分為三部,豆狀核與尾狀核頭部之間的部分稱內囊前肢,豆狀核與背側丘腦之間的部分稱內囊後肢,內有皮質脊髓束、丘腦皮質束和視輻射等通過,前、後肢的結合部稱內囊膝,有皮質核束通過。側腦室:位於大腦半球內,左、右各一,借室間孔與第三腦室相交通。2.間腦位於中腦和端腦之間,主要由背側丘腦和下丘腦組成。間腦的內腔稱第三腦室。背側丘腦是間腦背側的一對呈卵圓形的灰質團塊,外鄰內囊,內鄰第三腦室。背側丘腦被白質內髓板分成前核群、內側核群和外側核群三部分。外側核群腹側份的後部稱腹後核,全身大部軀體感覺經此核中繼後,傳到大腦皮質。下丘腦位於背側丘腦的下方,包括視交叉、灰結節、乳頭體、漏斗,其末端連有垂體。下丘腦主要核團有視上核和室旁核。視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經元能分泌血管升壓素和催產素。3.小腦位於顱後窩內,在腦橋和延髓的後方。小腦中間較狹窄,稱小腦蚓,兩側膨大,稱為小腦半球。小腦半球下面靠近枕骨大孔的部分較突起,稱小腦扁桃體。當顱內壓增高時,小腦扁桃體常被擠壓而嵌入枕骨大孔,壓迫延髓,危及生命,臨床稱小腦扁桃體疝。小腦可分為原小腦、舊小腦和新小腦。第四腦室是位於延髓、腦橋和小腦之間的室腔。底為菱形窩,頂朝向小腦,下通脊髓中央管,向上借中腦水管與第三腦室相通,借一個正中孔和兩個外側孔與蛛網膜下隙相通。4.腦幹自下而上由延髓、腦橋和中腦三部分組成。上接間腦,下連脊髓,背面與小腦相連。2脊髓脊髓位於椎管內,上端在枕骨大孔處與延髓相連,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體的下緣。新生兒脊髓下端可平第3腰椎。故臨床腰椎穿刺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間進行,不致損傷脊髓。脊髓細而長呈前後略扁的圓柱狀,長約40~45cm,有兩個膨大,分別叫頸膨大和腰膨大。脊髓腰膨大以下逐漸變細呈錐狀,稱脊髓圓錐。脊髓圓錐下端接無神經細胞的終絲,其末端附於尾骨的背面。脊髓表面有6條縱貫全長、彼此平行的溝裂,位於脊髓前、後正中線上的裂或溝,分別稱前正中裂和後正中溝。位於脊髓前、後外側的溝分別叫前外側溝和後外側溝。前、後外側溝內分別連有脊神經的前根和後根。脊髓的兩側連有31對脊神經,每對脊神經所連的一段脊髓,稱一個脊髓節段。因此,脊髓可分為相應的31個節段,即8個頸節、12個胸節、5個腰節、5個骶節和1個尾節。3腦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內依次為硬膜、蛛網膜、軟膜。它們有保護和支持作用。1.硬膜是一層緻密結締組織膜。硬脊膜上端附著於枕骨大孔邊緣,與硬腦膜延續, 末端附於尾骨。硬脊膜與椎管之間的狹窄腔隙稱硬膜外隙。內除有脊神經根通過外,還有疏鬆結締組織、脂肪、淋巴管和靜脈叢等。隙內略呈負壓。臨床上行硬膜外麻醉即將藥物注入此隙。硬腦膜外層為襯於顱骨內面的骨膜,內層則摺疊成幾個板狀結構,深入各腦部之間起固定和承托作用。大腦鐮形如鐮刀,呈矢狀位伸入大腦半球之間的縱裂內。小腦幕呈半月形伸入大腦和小腦之間,前緣遊離稱小腦幕切跡,其前有中腦通過。當顱內壓增高時,位於小腦幕切跡上方的海馬旁回和鉤,可被擠入小腦幕切跡下方壓迫中腦的大腦腳和動眼神經,形成小腦幕切跡疝。硬腦膜在某些部位兩層分開,構成含靜脈血的腔隙,稱硬腦膜竇。主要有上矢狀竇、下矢狀竇、橫竇、直竇、乙狀竇、橫竇和海綿竇。海綿竇位於蝶骨體的兩側,動眼神經、滑車神經、眼神經和上頜神經貼竇的外側壁通過,腔內有頸動脈和展神經穿行。2.蛛網膜薄而透明,無血管和神經。蛛網膜與軟膜之間有稍寬的蛛網膜下隙,隙內充滿腦脊液,此隙在某些部位擴大,稱蛛網膜下池。重要的有小腦延髓池和脊髓下端的終池,終池內有馬尾而無脊髓,臨床常在此處穿刺抽取腦脊液。蛛網膜在上矢狀竇的兩側形成許多顆粒狀突起,突入竇內,稱蛛網膜粒。腦脊液通過蛛網膜粒滲入上矢狀竇內,迴流入靜脈。3.軟膜按位置分別稱為軟腦膜和軟脊膜。在腦室附近,軟腦膜、毛細血管和室管膜上皮共同突入腦室內構成脈絡叢。4腦和脊髓的血管和腦脊液1.腦的動脈主要來自頸內動脈和椎動脈。頸內動脈供應大腦半球的前2/3和部分間腦,椎動脈供應腦幹、小腦、間腦後部和大腦半球的後1/3。由前交通動脈、大腦前動脈、頸內動脈、後交通動脈和大腦後動脈吻合,環圍繞在視交叉、灰結節和乳頭體周圍,稱大腦動脈環。腦的靜脈不與動脈伴行,可分淺、深兩組,淺靜脈匯入鄰近的硬腦膜竇,深靜脈匯成大腦大靜脈,注入直竇。椎動脈發出的脊髓前、後動脈,沿脊髓的前、後表面下降,與來自肋間後動脈和腰動脈的分支吻合,並在脊髓表面形成網,由血管網發出分支營養脊髓。靜脈與動脈伴行,大多數靜脈注入硬膜外隙的椎靜脈叢。2.腦脊液由腦室脈絡叢產生,充滿腦室和蛛網膜下隙,無色透明,成人總量約150ml。腦脊液不斷產生與迴流保持動態平衡。腦脊液對腦和脊髓具有營養、緩衝震動、分散壓力和起保護作用。腦脊液循環途徑:左、右側腦室→室間孔→第三腦室→中腦水管→第四腦室→正中孔和左、右外側孔→蛛網膜下隙→蛛網膜粒→上矢狀竇二、周圍神經系統1腦神經腦神經共12對。按其所含纖維的成分,可分為運動性神經、感覺性神經和混合性神經。1.嗅神經(I)為感覺神經,起自鼻腔粘膜嗅區中的嗅細胞,止於嗅球,傳導嗅覺衝動。2.視神經(II)為感覺神經,由視網膜中的節細胞軸突彙集而成。傳導視覺衝動。3.動眼神經(III)為運動神經,含有兩種運動纖維。軀體運動纖維和內臟運動纖維。動眼神經自腳間窩出腦,向前穿海綿竇,經眶上裂入眶。軀體運動纖維支配眼球外肌的上、下、內直肌,下斜肌和提上瞼肌。內臟運動纖維支配瞳孔括約肌和睫狀肌。4.滑車神經(IV)為運動神經,經中腦背側的下丘下方出腦,繞大腦腳外側向前行,穿過海綿竇的外側壁,經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5.三叉神經(V)屬混合神經,含軀體感覺和軀體運動兩種纖維。其周圍突形成眼神經、上頜神經和下頜神經的大部分。軀體運動纖維參與組成下頜神經。①眼神經為感覺神經,其中一支經眶上孔(切跡)出眶,佈於額部的皮膚,稱眶上神經。②上頜神經為感覺神經,經圓孔出顱,穿眶下裂續為眶下神經。上頜神經分布於硬腦膜、上頜竇、眼裂與口裂之間的皮膚、上頜牙、牙齦以及鼻腔和口腔頂的粘膜。③下頜神經為混合神經,經卵圓孔出顱腔後分為數支。其運動纖維支配咀嚼肌;感覺纖維佈於下頜牙及牙齦,舌前2/3及口腔底、舌前2/3粘膜,以及耳顳區和口裂以下的皮膚。6.展神經(VI)屬運動神經,從延髓腦橋溝中部的兩側出腦,向前穿海綿竇經眶上裂入眶,支配外直肌。7.面神經(VII)屬混合神經,含有軀體運動、內臟運動(副交感神經)、內臟感覺三種纖維。8.前庭蝸神經(VIII)為感覺神經,由蝸神經和前庭神經組成。分別傳導聽覺和平衡覺的衝動入腦。9.舌咽神經(IX)為混合神經,經頸靜脈孔出顱腔。有四種纖維:①內臟運動纖維支配腮腺的分泌;②內臟感覺纖維佈於舌、咽、中耳等處的粘膜。內臟感覺纖維還佈於頸動脈竇和頸動脈小球,將它們發出的衝動傳入腦;③軀體運動纖維,支配咽部肌;④軀體感覺纖維,佈於耳後皮膚。10.迷走神經(X)屬混合神經,含有四種纖維成分:①內臟運動纖維;②內臟感覺纖維,主要分布到頸、胸和腹部的臟器,管理臟器的運動和感覺;③軀體感覺纖維,分布於耳廓、外耳道的皮膚和硬腦膜;④軀體運動纖維,支配軟齶和咽喉肌。迷走神經的主要分支有喉上神經、喉返神經。11.副神經(XI)屬運動神經,自迷走神經下方出腦,經頸靜脈孔出顱,支配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12.舌下神經(XII)屬運動神經,自延髓的前外側溝出腦,經舌下神經管出顱腔,支配舌肌。一側舌下神經損傷,引起同側頦舌肌癱瘓,伸舌時舌尖偏向患側。2脊神經脊神經共31對,借前根和後根與脊髓相連。前根屬運動性,後根屬感覺性,二者在椎間孔處匯合而成脊神經。在椎間孔的內側後根上有一橢圓形膨大,稱脊神經節,內含感覺神經元的胞體。31對脊神經中有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l對。第1頸神經通過頸椎與枕骨之間出椎管。第2~7頸神經都通過同序數頸椎上方的椎間孔穿出椎管,第8頸神經通過第7頸椎下方的椎間孔穿出,12對胸神經和5對腰神經都通過同序數椎骨下方的椎間孔穿出,第1~4骶神經通過同序數的骶前、後孔穿出,第5骶神經和尾神經由骶管裂孔穿出。脊神經屬混合性神經,出椎間孔後,立即分為前、後兩支。前支粗大,主要分布於軀幹前外側和四肢的肌及皮膚。後支細小,主要分布於軀幹背側的深層肌和皮膚。脊神經的前支,除第2~11胸神經的前支外,其餘脊神經的前支分別交織成神經叢,由叢發出分支到頭頸、上肢和下肢,脊神經叢有頸叢、臂叢、腰叢和骶叢。3內臟神經分內臟運動神經和內臟感覺神經。內臟運動神經調節內臟、心血管的運動和腺體的分泌,通常不受人的意志控制,是不隨意的,故有人稱其為自主神經系,也稱植物神經系。根據形態、功能特點,內臟運動神經又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1.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位於脊髓胸1~腰3節段的灰質側角內。側角內的神經元即節前神經元,它發出的軸突即節前纖維。交感神經節內的神經元稱節後神經元,其軸突為節後纖維。交感神經節因其所在位置的不同,可分為椎旁節和椎前節。椎旁節分別位於脊柱的兩側,共有22~24對。每側的椎旁節借節間支相連結,構成串珠狀的交感干。椎前節位於脊柱的前方。其中比較重要的有腹腔神經節、主動脈腎神經節、腸系膜上神經節和腸系膜下神經節。交感神經的節後纖維分布於心肌、內臟和血管的平滑肌、汗腺和豎毛肌等處。2.副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位於腦幹的副交感神經核和脊髓骶2~4節段的骶副交感核。副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起於這些核內的神經元;節後神經元,多位於器官附近或器官壁內的副交感神經節中。3.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臟器支配及作用:器官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循環器官心跳加快、加強,冠狀血管舒張,腹腔內器官、皮膚、唾液腺、外生殖器的血管收縮,骨骼肌的血管收縮(腎上腺素能)或舒張(膽鹼能)心跳變慢,心房收縮減弱,部分血管(如軟腦膜血管、外生殖器血管)舒張呼吸器官支氣管平滑肌舒張支氣管平滑肌收縮消化器官抑制胃腸運動,減少分泌,促進括約肌收縮,抑制膽囊收縮,分泌粘稠唾液促進胃液、胰液分泌,促進胃腸運動及膽囊收縮,括約肌舒張,分泌稀薄唾液泌尿生殖器官逼尿肌舒張,內括約肌收縮,有孕子宮收縮,未孕子宮舒張通尿肌收縮,內括約肌舒張眼瞳孔擴大,環形睫狀肌鬆弛瞳孔縮小,環形睫狀肌收縮,促進淚腺分泌皮膚豎毛肌收縮,汗腺分泌代謝促進糖原分解,促進腎上腺髓質分泌促進胰島素分泌中樞神經系統中,腦位於顱腔內,被分為六部分,對其描述正確的是(  )。A. 端腦、大腦、小腦、中腦、腦橋、延髓B. 端腦、間腦、小腦、腦幹、腦橋、延髓C. 端腦、間腦、小腦、中腦、腦橋、延髓D. 端腦、間腦、小腦、中腦、腦幹、延髓E. 端腦、問腦、小腦、中腦、腦橋、腦幹參考答案: C腦幹包括(  )。A. 腦橋、小腦、延髓B. 中腦、小腦、延髓C. 小腦、中腦、腦橋D. 中腦、腦橋、延髓E. 中腦、延髓、脊髓參考答案: D大腦皮質是人體活動的最高中樞,在不同部位,有完成某些反射活動的相對集中區,其中軀體感覺區,位於(  )。A. 顳橫回B. 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葉的後部C. 枕葉內側面D. 中央後回和中央旁小葉的後部E. 端腦背側參考答案: D基底核不包括(  )。A. 松果體B. 豆狀核C. 屏狀核D. 尾狀核E. 杏仁體參考答案: A下列關於下丘腦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 下丘腦包括視交叉、灰結節、白結節和漏斗B. 下丘腦位於中腦和端腦之間C. 下丘腦位於背側丘腦的下方D. 間腦主要是由背側丘腦和下丘腦組成的E. 下丘腦末端連有垂體參考答案: A脊髓下端在成人平(  )。A. 第2腰椎下緣B. 第1腰椎上緣C. 第2腰椎上緣D. 第1腰椎下緣E. 第3腰椎上緣參考答案: D腦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內依次為(  )。A. 硬膜室管膜軟膜B. 硬膜蛛網膜軟膜C. 軟膜蛛網膜硬膜D. 硬膜軟膜蛛網膜E. 硬膜軟膜參考答案: B關於腦神經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展神經為運動神經B. 腦神經共12對,可分為運動神經、感覺神經和混合神經C. 三叉神經為運動神經,支配面部肌肉的運動D. 嗅神經為感覺神經,傳導嗅覺衝動E. 前庭蝸神經為感覺神經參考答案: C關於脊神經的敘述錯誤的是(  )。A. 第8頸神經經第7頸椎下方的椎間孔穿出B. 脊神經共31對,借前根和後根與脊髓相連C. 有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D. 前根為感覺神經,後根為運動神經E. 脊神經叢有頸叢、臂叢、腰叢、骶叢參考答案: D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副交感神經抑制胰島素分泌B. 交感神經可以使心跳減慢,冠狀血管舒張C. 交感神經可使豎毛肌收縮,汗腺分泌D. 交感神經使支氣管平滑肌收縮E. 副交感神經使逼尿肌舒張參考答案: C不受副交感神經支配的器官是(  )。A. 腮腺B. 汗腺C. 淚腺D. 胰腺E. 舌下腺參考答案: B關於內臟運動神經的說法錯誤的是(  )。A. 調節內臟、心血管的運動和腺體的分泌B. 低級中樞位於脊髓內C. 也稱植物性神經D. 神經元分為節前神經元、節後神經元E. 分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部分參考答案: B內分泌腺與一般腺體的不同是(  )。A. 腺體小B. 分泌活性物質C. 分泌的激素影響一定器官D. 沒有排泄管道E. 持續分泌參考答案: D人體內最大的內分泌腺體是(  )。A. 腎上腺B. 垂體C. 胸腺D. 松果體E. 甲狀腺參考答案: E松果體位於(  )。A. 背側丘腦的前上方B. 背側丘腦的後方C. 背側丘腦的上前方D. 背側丘腦的下後方E. 背側丘腦的後上方參考答案: E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解剖學—中樞神經系統習題
[轉載]自主神經系統解讀(一)
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原則
中樞神經系統佔位病變鑒別診斷的經驗體會

TAG:神經 | 系統 | 神經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