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形體演變

1、甲骨文:是殷商時代所用的字體。因為它保存在當時供占卜用的龜甲和獸骨上,所以叫甲骨文。

2、金文:指出土的商周青銅器上的文字,古人把銅稱作金,所以叫金文。最能代表西周文字的是周成王時獻侯鼎上的文字。

3、篆書:是由書寫特點而得名的。所謂篆書就是把筆畫引長拉成線條進行書寫的一種字體。包括兩種。

大篆,也叫籀文,是由金文發展而來的,它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使用的一種字體。現在保存下來的大篆真跡主要是秦國遺物石鼓文。

小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便統一文字,廢除六國異體字,進行漢字改革,讓李斯等人對當時通行的漢字搜集、整理、簡化、定型,以識字課本的形式發布全國,作為標準文字,這就是小篆。泰山刻石有李斯的手跡堪稱小篆的代表。

4、隸書:一般認為是簡化小篆而逐漸形成的一種字體。這種字體在秦代經過隸人程邈搜集整理,並被抄寫公文的隸人所使用,所以後來便稱為隸書。包括兩種。

秦隸,也叫古隸。秦權量銘文可作為秦隸的代表。

漢隸,又稱為今隸,是漢代改造簡化了的秦隸。漢隸可以《熹平石經》為代表。

漢字從小篆到隸書(主要指漢隸)的發展叫隸變。

5、草書:早期草書就是草隸;章草是草隸加工而成的,流行在東漢章帝年代;今草是由章草演變而來的,相傳為王羲之所創;到了唐代在今草的基礎上又產生了狂草,以張旭為代表。

6、楷書:又叫真書,還叫正書,東漢末年逐漸形成。晉代王羲之的《樂毅論》為代表。

7、行書:楷書之後出現了行書,是介於草書、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如唐人摹蘭亭集序。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匈奴發明了漢字
從甲骨文到行書,見證漢字的成長與演變
越南語中的漢字
【扶剛文化】王文元:漢字三議

TAG:漢字 | 形體 | 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