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八月十五殺韃子」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辛亥革命!

一、階級史觀對辛亥革命的曲解

(文/李退山)當代歷史教材慣於將辛亥革命定義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實在是用階級史觀的有色眼鏡來看問題,嚴重背離歷史事實!

【孫中山先生】

對階級理論及史觀的反思

階級理論及歷史觀自近代由西方傳入中國以來,對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在歷史評價方面,階級標準成為唯一的尺度,說一不二!但半個世紀過去了,經實踐檢驗之後,這個理論到底科學嗎?合理嗎?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鼓吹階級對立的素描《血衣》】

關於階級理論,我曾經在《98印尼排華慘案原因芻議》一文中說過:「一個民族的強大是社會各個階層合力的結果,作為腦力勞動者的社會精英與作為勞動階層的人民大眾是休息相關的利益共同體。在正常運轉的社會中,精英階層和勞動階層是互為依靠的,精英階層是社會的大腦,民眾階層是社會的腸胃和身體,只有腸胃和身體為大腦勞動提供賴於生存的營養,大腦才能不為生存所累,專心思考,讓一個人更加聰慧健康。同樣,沒有大腦的思索和領導,這個人只不過是一個消化食物的機器!一個正常的民族是精英與大眾和諧相處的民族,這兩個階層也並非是靜止的,而是動態的。這個社會必定有一種機制,能將腐朽的沒落精英淘汰為普通民眾,也能將民眾中的智者提升為精英,永葆社會的蓬勃活力!精英和民眾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歷史一再證實,當一個民族遭遇外族入侵之時,兵鋒所至,玉石俱焚!被屠殺和奴役的不僅僅是普通民眾或社會精英!!」

【文革期間無產階級紅衛兵摧毀封建地主階級文化】

近代以來,階級理論將中國社會生硬地劃分成兩個水火不容的敵對集團(農民和地主,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經歷了狂風驟雨般的無謂洗禮!可以說,階級理論無補於近、現代中國;在當代新形勢下,階級理論也將成為社會仇富心理的「天之公理」,成為和諧社會的潛在隱患!

【當代中國領導人努力構建的和諧社會藍圖】

階級史觀對歷史的綁架

階級理論作為一個後起的西方現代社會思潮,經歷了一個由弱到強的發聲過程。階級理論是一種社會理論,任何一個社會理論的成立都離不開歷史的印證和支持。自階級理論出現後,為了論證它的正確性,在歷史研究領域,各種史料均被選擇性地引用,成為階級理論的佐證材料!這種歷史研究方法是非常荒謬的!社會及歷史研究理論本來是為還原歷史真實、指導歷史進步服務的,現在倒反過來,把歷史真實經過一番遴選,用其中某些可用的片面史料來佐證後起的理論,人為造成一種言之鑿鑿的印象!

【孫中山書法】

階級史觀對辛亥革命的歷史定位就是這樣一個本末倒置的典型!下面我將嘗試通過滿據末期開始在漢地興起的「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傳說及興起背景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

二、韃子是什麼?

八月十五殺韃子,是在中國老輩人中廣為流傳的一個故事,也作月圓殺韃。講述這個故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韃子」為何物?

所謂韃子指的就是古代游牧在亞歐大草原廣袤大地上的游牧部族,這些部族居無定所,交替遊盪在中國、印度、中東、東南歐北方一帶,中國人稱這些游牧民族為「胡人」,晚明以來多稱「韃子」、「韃虜」。就生產、生活及社會組織而言,游牧部族實際上是亞歐大陸北部一個半生產化的流動搶劫集團,各部族交往頻繁,其服飾和髮型相互影響。因此無論亞歐大陸東部還是西部,胡人韃子大多以髡髮、結辮為其外部特徵。其辮狀如繩索,故又稱「索虜」。

【俄羅斯畫家列賓《查波羅什人複信土耳其蘇丹》中的東歐遊牧民形象】

【中國五代畫家胡瓌《出獵圖》中的東亞游牧部族契丹人形象】

很顯然,草原地帶的胡人部族本屬於草原游牧體系,和南部文明國家根本扯不上關係,但中國當代歷史教材慣於以當代中國國界劃分內外,只要是歷史上大致在中國現行版圖內出現過的游牧政權都一概歸之為中國內部的民族政權。而事實上,人類歷史上曾出現過多次戰爭和遷徙,各民族的領地變動不居。以全球史的眼光來看,世界上的各個民族是以他們力所能及的所有區域為活動舞台的,而不僅限於某國界限以內!在1492年發現美洲以前,人類文明史的舞台主要是亞歐大陸。如果翻開世界地圖,我們會看到自亞洲東部外興安嶺往西,歷經呼倫貝爾大草原,蒙古草原,西域沙漠,中亞哈薩克大草原,再到烏克蘭大草原,直至東歐平原是一塊遼闊的區域。由於深處於歐亞大陸的內部,基本上是一片綿延的溫帶大草原,非常有利於游牧。而緊鄰這塊游牧地帶的南方,特別是黃河-長江流域,印度河-恆河流域,地中海流域的氣候溫潤,土地肥沃,海陸交通發達,形成璀璨的文明中心。

【亞歐大陸遊牧地帶示意圖】

【四大文明示意圖】

由於技術的限制,數千年以來各個文明中心之間的聯繫是非常有限的,彼此在相互隔絕的地方形成了個性迥異的文明體系。但是,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各文明中心彼此在較為孤立的環境中獨立發展,並不是說個文明之間絕對沒有聯繫。這種聯繫的產生除了各個文明中心之間非常零星的直接交往和衝突之外,絕大部分的聯繫都是通過游牧在其間的蠻族(游牧部落)間接發生的。

【亞歐大陸遊牧民族攻伐路線圖】

大家都知道,文明的地域發展是不均衡的,在世界史上習慣把游牧民族稱之為蠻族(我國史書統稱北方蠻族為為胡人或韃虜),大家聽起來有些刺耳。但事實確實是——游牧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不利於文明成果的積累,他們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生產方式對文明中心經常產生破壞性的影響。在各個文明中心政權穩定的時候,游牧民族的進攻和侵略被擊退,但當各個文明中心出現政治混亂之時,游牧部落總是揮舞著屠刀南下搶劫,造成赤地千里,文明倒退的景象。

【冷兵器時代亞歐大陸戰爭源——亞歐大草原】

在廣袤的亞歐大草原東部,胡人韃子往往趁中國陷於分裂之時突入長城以內,佔領中原;而當中國王朝統一而強大之時,他們或佯裝柔順,或背信南侵;倘遇到中國有為帝王的奮戈一擊,他們便難以在東部草原立足,繼而如同蝗蟲一般向中亞腹地、西亞和東歐大草原撲去。頓時,散居在亞歐大草原上的各胡人部族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一般,迫於東方胡人西進的壓力,自東向西引發了一波又一波蠻族大遷徙運動。各路胡人在遷徙途中不斷劫掠印度、伊朗、中東和埃及、東南歐等文明中心。

【西元1世紀的亞歐大陸局勢】

我們將目光收回東方——自漢唐以降,以蒙古高原為中心如走馬燈般輪番出現匈奴、鮮卑、羯、氐、羌、突厥、回鶻、契丹、党項、女真、蒙古、瓦剌、韃靼、滿洲等多個兇悍的游牧部族。這些游牧部族逐水草而居,人民如鳥獸,四處遷徙,以放牧和搶劫為生,時刻威脅著中國的安全。

【東亞農耕文明區與游牧文明區示意圖】

【西元4至5世紀的東亞局勢】

為了抵禦胡患,自戰國開始,中國人便修築長城進行防禦。自明代以來,瓦剌和韃靼先後崛起,不斷南侵,中國迫於壓力,又大規模加固長城進行防禦。

【明長城】

由於北方草原地區的地理條件不利於農耕,只適合放牧。當一處草地被牛羊連根啃光,一片荒蕪之後,胡人韃子便舉族遷徙到下一處水草豐茂的地方,如此循環。胡人在這種極端低等的社會生產方式下形成了與漢族農耕文明截然不同的游牧、漁獵文明體系。

【金國張瑀《文姬歸漢圖》中的以女真人形象為藍本描繪的胡人】

居無定所、四處遷徙、嚴重依賴並破壞生態的游牧生活生產方式非常不利於文明成果的保存,而嚴酷的自然條件也鍛煉了胡人彪悍、兇殘的個性。胡人韃子非常崇尚武力,同時,他們對中國人衣食所安的生活非常覬覦。散聚在草原地區的胡人韃子猶如一條條飢腸轆轆的餓狼,只待中國內部稍稍出現裂隙,它們便乘此機會蠢蠢欲動,甚至突破長城防線,揮舞著屠刀大舉向中國進攻。

【明代張龍章《胡人出獵圖》中的女真人(左邊二位牽馬背弓者)】

在隆漢和盛唐時期,兇殘而背信的胡族——匈奴和突厥幾次險些攻入中國,但最終均被漢、唐帝國君臣擊敗,匍匐乞憐於闕下!而晉朝及宋朝的幾百年間,中國迎來兩次大規模的胡族入侵,漢人的故鄉——黃河流域均告淪陷,漢室被迫遷往江南,人民慘遭屠戮。

【偽元成宗畫像】

【13世紀蒙古人形象復原圖】

最為悲慘的是偽元(蒙據時期)和偽清(滿據時期)時期,中國完全被胡人佔領,徹底淪亡!中國人兩次失去主宰本民族命運的權柄,無論血肉之軀或民族文化均任人宰割,成為悲慘的亡國奴。

【滿人入主中國之前的形象(髮際線靠後)】

【滿人統治中國後期的滿、漢形象(髮際線靠前)】

但胡人黑暗而殘酷的殖民統治並沒有摧毀中國人的血性!1368年和1911年,明太祖朱元璋和民族獨立之父孫中山分別在「驅除胡虜,恢復中華」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大旗下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胡人的血腥殘暴統治!

【滿據時期以前的漢人形象】

八月十五殺韃子講的就是蒙古統治中國時期,在中秋團圓之際,劉伯溫通過月餅向廣大漢族人民傳遞殺韃子信息,進而成功起義的事情。

三、「八月十五殺韃子」傳說之大概

傳說來源

相傳蒙據時期,中原漢人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蒙。朱元璋欲聯合反抗力量共襄義舉,但偽元官兵搜查嚴密,苦於無從傳遞消息。不久,劉伯溫生出一計,命王昭光製造餅子,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月餅餡中。再令人分頭傳送到各地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一舉推翻蒙古統治。為了紀念這一義舉,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也就被繼承下來下來,同時,「八月十五殺韃子」的說法在中國各地廣為流傳!

傳說詳情

蒙據時期偽元順帝末年,潁州劉福通及各地老百姓紛紛揭竿起義,鬧得蒙古殖民者坐卧不安。為了鞏固反動統治,他們一面派兵血腥鎮壓義軍,一面派家韃子到各家各戶進行監視,大伙兒苦不堪言。

住在戶上的家韃子,都是窮凶極惡的歹徒。不但將兵器沒收,連切菜刀都得由他保存,用時去領,用後即還。哪家有大閨女、小媳婦,都要出高價錢向他買門檻子。誰家不買門檻子,不管是閨女房還是洞房,都可以隨意出入。如果拿錢買了門檻子,他就稍微規矩一些。門檻子這玩意兒,又沒有固定的牌價,他說多少就是多少,又不許你還口。這樣,富戶能買得起,窮戶就作了難,一個門檻子,就能讓你傾家蕩產。實在買不起的,妻女只得任其糟蹋。

【蒙古韃子】

家韃子比自家的老祖宗還要尊貴,好東西得先盡著他吃他用,稍不順心,不是打就是罵,整死你都無處伸冤。平時三朋四友在一起聚會,或者兩個人在一處說悄悄話,弄不好就被韃子誣為謀反,連命都沒了。所以那時候,天一黑就吹燈,誰也不敢胡遛亂逛,免得禍從天降。

【蒙古韃子】

試想,這暴虐統治,不是一天兩天,或十天半月。成年累月如此,誰能吃得消呀!因此,血氣方剛的漢子紛紛冒著身家性命起兵抗擊蒙古,剷除暴虐。

【劉福通反(偽)元復宋】

偽元朝廷防漢甚於防賊,對漢人嚴加監視。起兵初期,漢軍勢力還比較單薄,怎麼辦呢?當時起兵抗元的民族英雄朱元璋向軍師劉伯溫討計策。

【明太祖朱元璋】

劉伯溫滿腹韜略,沉思了一陣說:「天下漢人都對家韃子刻骨仇恨,如果大家一齊動手,別說一家只有一個家韃子,就算有兩個家韃子,也能斬盡殺絕!」但朱元璋卻皺著眉頭說:「你說的倒是很有道理,只是天下這麼多漢人,用什麼辦法聯絡大家一齊動手呢?萬一走漏風聲,就要萬民遭劫呀?」劉伯溫捻著鬍鬚笑道:「你不必憂心,我自有良謀。」

【劉伯溫】

農曆八月十四、八月十五兩天,商店裡,小灘上,到處都是賣圓餅子的。有的人家買不起,便有人贈送。韃子不懂,便問:「這是什麼東西?」人們就告訴他們:「這是月餅,八月十五拜月的供品。」於是他們便解除了戒心,不再盤問了。中秋晚上,每家都捧出月餅、瓜果祭月。舉行祭月儀式之後,各家人圍在一張桌前,賞月飲酒。家韃子也趁熱鬧,喝了個一醉方休。最後把月餅掰開,以便分而食之。正在此時,一個綿紙紙條從月餅餡中露出,其文曰:「八月十五殺韃子!」韃子兵不識漢文,楞著臉用夾帶著蒙古腔的半生不熟的漢話問:「那是啥?」有的人家說是餅芯子,有的人家說是祝你全家團圓,還有人家的說月娘娘保你平安。家韃子信以為真,樂得咧起大嘴,嘰哩呱啦的嚼著蒙古話。

【漢服·中秋祭月】

子時一到,有的家韃子醉倒了,有的家韃子睡著了,有的還抽著大嘴在蠻笨。漢人對韃子都恨之入骨,一家人好商量,擠擠眼、碰碰胳膊肘,全都心領神會了。幾十個人殺一個還不容易?趁著夜黑,用木棍打,用農具砸,各家各戶一齊動手,只聽這裡噢嘮一聲,那裡哎喲一聲,沒一頓飯食的工夫,平日囂張跋扈的家韃子,全都報銷乾淨了!

這是一個歡騰的夜晚,各家完成了殺敵任務,都走出家門,互相打聽:「你家的韃子殺死嗎?」「殺死了!」「你家的呢?」「那還用說,早嗚呼了!」於是人們敲鑼打鼓,燃天燈,放鞭炮!

從此以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一直流傳下來。文革期間,曾一度把月餅更名為「豐收餅」、「忠心餅」,但群眾不買這個帳,仍稱為月餅。

傳說起源

「正月十五殺韃子」的故事雛形見於滿據光緒年間首次刊行的元初徐大焯《燼餘錄》,該故事是描繪蒙古兵殺入蘇州吳縣後對當地的殘虐。後來有人摘采《元史》及蒙古族中流傳的關於蒙據時期虐政的記載加以改編,再把劉伯溫當作策劃月餅傳訊的主謀,合成完整的「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傳奇故事。

此故事結合劉伯溫《燒餅歌》讖言滿清滅亡的傳說,以蒙古影射滿清,配合「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漢民族獨立運動的宣傳,在滿據末年至民國的反清排滿浪潮中迅速傳播,變為家傳戶誦的中秋民間傳說。(「八月十五殺韃子」傳說引自網路)

四、「八月十五殺韃子」傳說之背景

「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傳奇故事起源於滿據時期,故事的本意是:期望中國在遭受滿洲韃子近300年的亡國奴役之後,在整個漢族社會萬馬齊喑、麻木不仁的境況下喚起漢人的血性和自強意識!

【漢族尚武傳統——射禮】

明代,起源於西伯利亞寒冷地帶的通古斯人部落逐漸遊盪到中國東北一帶,他們的後代——滿洲韃子在其首領努爾哈赤率領之下逐漸成為中國新的威脅。

【滿清騎兵】

西元1644年,李自成逼近北京,朝廷命令吳三桂放棄寧遠,固守山海關。此時,滿洲韃子佔領了中國東北(滿洲)的最後一片土地,並於同年攻入山海關,39年後徹底征服中國,中國人民及全部物質及非物質文化淪為任韃子宰割的亡國奴!

【西元1644年5月28日,千古罪人、漢奸吳三桂引導清國侵略軍攻入山海關!】

【揚州十日】

在滿洲佔領初期,中國人(南明)曾分別在弘光帝、隆武帝和魯監國、永曆皇帝、國姓爺(鄭成功)、夔東十三家的領導下堅持抵抗,給予滿洲殖民者以極大打擊,但終因抗清復明勢力內部矛盾重重而失敗,前後堅持抗戰達39年之久!

【清國侵略軍入主中國】

中國覆滅之後,抗清力量逐步轉入地下,不甘心做亡國奴的漢民族志士結成秘密團體,從事反清復明活動。他們基於對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代的懷念,故以「洪門」為名號。為了躲避清國兵的剿捕,洪門早期多以高山老林為根據地,活躍於江河流域。盛行於西南一帶的哥老會,亦屬洪門支系。白蓮教、紅槍會、大刀會、小刀會、天地會等秘密組織,也都是從洪門衍變而來的。

洪門是一個龐大的、全國性的幫會和社會組織,雖支流眾多,但都以「洪門」為正宗,統一於「明大復興一」(倒過來念即為「一心復大明」)五字真言的號令下,形成一股強大的反清力量。

【劇照】

滿清一代,洪門義士策劃、組織、參與的大大小小的復國起義一直沒有停息過。在極端艱苦、令人絕望的境況中,一些洪門中人忠貞不屈,向世人昭示著漢人的血性!西洋勢力入主清國之後,洪門勢力也逐漸擴散到海外,如太平天國反清起義時很多洪門弟子積極響應,失敗後遠走海外,並在美國促成致公堂的建立。

滿據末期洪門力量極盛,三合會、小刀會、致公堂等均為洪門分會,統稱為會黨。

二十世紀初,西洋新殖民勢力加緊侵略中華故土,老牌殖民者——滿清韃子難以招架,逐步瓦解,恢復中華的抗清活動重新轉入地上。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積極聯絡反清會黨勢力,共同促成了推翻滿清殖民統治的辛亥革命的成功!

【孫中山先生】

陳可辛監製的賀歲電影《十月圍城》,講述了二十世紀初孫中山駕臨香港,清廷派出幾百名殺手伏擊,香港幾十個行業的人前來保護的故事。歷史學家稱,這是個史上並無記載的故事,僅是一段江湖傳說。而實際上,孫中山一直都與江湖幫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身邊的革命同志也不乏遊俠義士。

同盟會中不乏武林人士

在孫中山的同盟會陣營中,有很多懷抱為國捐軀理想的江湖武林人士。1895年,在香港率眾加入興中會的楊衢雲,「其為人仁厚和藹,任俠好義。」秋瑾平日也著男裝,騎馬,佩倭刀。

【秋瑾漢服執銳老照片】

【章炳麟漢服老照片】

1909年,孫中山在美演說,聽者無不感動,當時有一青年上前叩頭說:「我要追隨先生!」孫中山說:「革命是要殺頭的,你有這個膽量?」青年答曰:「殺頭!我不怕!」這個青年就是現代國術家、技擊家馬湘先生。後來馬湘成為孫中山的衛隊長,直至孫中山逝世。1914年和1924年,袁世凱及其殘餘勢力暗殺孫中山,都靠馬湘率眾嚴加保衛。

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就職儀式上,孫中山衛士馬湘和黃惠龍來了段竹節鋼鞭和八卦劍。黃惠龍又名黃湘,精於少林拳,有「黃湘、馬湘,相得益彰」之稱。大名鼎鼎的大俠霍元甲,也曾受託創辦精武體育會,「希望訓練出千萬名既有強健體魄,又有軍事技能的青年適應大規模革命運動」。

【孫中山為精武體育會題詞】

廣州起義藉助洪門力量

1886年,20歲的孫中山在廣州博濟醫院學醫,結識鄭士良,鄭士良便是洪門中人。十年後孫中山組織第一次廣州起義,即靠鄭士良聯絡廣州、花縣、清遠等地洪門會黨。

【孫中山手跡】

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建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為宗旨,最早的會員鄧蔭南、楊文納也是洪門弟子。

【孫中山主持制定的《興中會宣言書》】

1895年,孫中山發動廣州起義,即以三合會會眾為主力。各路起義隊伍相繼潛入廣州,以孫中山的童年好友陸皓東製作的青天白日旗為軍旗。不料消息泄露,起義失敗,陸皓東被捕殺害,被孫中山稱為「近代史上為革命獻身之第一人」。

【抗清志士陸皓東斷髮改裝老照片】

加入致公堂促成致公黨誕生

1899年10月,興中會、哥老會、三合會首領在香港會見,決定組織興漢會,公推孫文為總會長。1900年,孫中山再次在惠州發動起義,此次起義在軍事上起最大作用的是三合會首領黃福。在他的號召下起義軍佔據三洲田,並於8月15日晚襲取沙灣,但後來槍彈接濟不上,起義軍再次解散。

1904年,孫中山先生從日本赴檀香山,帶同盟會併入致公堂,公告說:「洪門為中國提倡排滿革命之元祖……更與本會三民宗旨相合,原可互相提攜,共圖進取,以成大群合大力而共圖光復之大業。」

【孫中山手跡】

孫中山加入致公堂後,進行了致公堂體制和理念上的改造,使致公堂從以往反清復明為宗旨的幫會,向具有現代民主思想的組織轉變,此舉也促成了1925年致公黨的誕生,致公黨1947年在香港改組,後成為中國的八個民主黨派之一。

辛亥革命後曾祭拜明孝陵

孫中山還讓馮自由在日本組織三合會,秋瑾從屬於三合會,職位為「白扇」,入會儀式一如洪門,有刀架脖,喝雞血,跨火盆等,這大概也反映了孫中山對傳統洪門不得已的遷就。從此孫中山調動洪門弟子更加得力,之後又陸續發動了八次起義,均以洪門弟子為主幹,歷史上著名的秋瑾、徐錫麟的犧牲,汪精衛回國刺攝政王等事件,都是這八次起義直接或間接造成的,但最終八次起義均告失敗。直至1911年武昌以擁護革命的新軍力量為主起義,各省獨立,清廷始知大勢已去,於數月後(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

【偽清廢帝愛新覺羅·溥儀老照片】

孫中山領導的起義雖多藉助洪門力量,但其骨幹力量,政治綱領、軍事理論卻完全是現代式的。辛亥革命成功後,由宋教仁等起草,發布的《臨時約法》,其地位可比中國的《獨立宣言》,但因藉助洪門,也不免要打上洪門的烙印。

1912年2月15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在南京舉行「民國統一大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及中華民國陸軍總長黃興等到南京紫金山謁祭明孝陵,以孫中山名義發表了兩個文告,《祭明太祖文》及《謁明太祖陵文》,這充分顯示了洪門力量對反清革命的影響。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等謁祭明孝陵老照片】

又如1900年的惠州起義中,起義軍「在多祝駐營時,通知居民不必閉戶,必須在門前點一燈為標誌,取其復明之意」。1907年的潮州黃岡起義中,會黨佔領黃岡建立軍政府時,標明「大明軍政府孫」。後來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曾帶新政府祭拜明孝陵,也算是給了洪門一個交待。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等謁祭明孝陵合影】

後排中為明太祖朱元璋畫像,前排左三徐紹楨,左四蔣作賓,左五黃興,左六孫中山。左七黃鐘瑛,左八禮帽者為蔡元培,左九呂志伊,左十鈕永建,黃鐘瑛左後為湯薌銘,孫中山左後為陳其美,右三禮帽者為魏宸組。(辛亥革命史料引自網路)

五、「八月十五殺韃子」傳說之啟示

「八月十五殺韃子」傳說一經杜撰就廣為流傳,甚至有一年中秋節我親耳聽到過一位60多歲的老人說過「八月十五殺雜子」的話,這位老人除把「韃」誤音為「雜」外,原話和其他地區隻字未差。算年齡,這位老人大概出生於民國末年,可見民國以前在漢人當中,反滿復國是有相當廣泛的社會基礎的。革命黨人充分利用了這一社會基礎,孫中山革命黨和洪門會黨相互支持,進而取得復國革命的勝利。

【孫中山書法】

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革命黨與洪門會黨有本質區別。近代革命黨是在中華文明體系經滿洲殖民改造後逐漸沒落,西洋強勢文明入侵的局面下,孫中山等深受西洋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社會政治思潮影響的有識之士建立的旨在恢復中國,繼而以英美社會為範本改造中國社會的革命組織;而洪門會黨則是明清易代之際延續下來的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革命組織,內部組織和領導思想都具有濃厚的江湖習氣。

【孫中山書法】

儘管如此,20世紀初期,在中國處於滿清老牌殖民者和西洋及日本新殖民者水深火熱的雙重壓迫下,革命黨和會黨的首要目標是一致的。孫中山等反滿復國革命黨的首要奮鬥目標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而洪門會黨的宗旨是「反清復明」。我們知道,起源於寒冷地帶的漁獵帝國清國雖然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國號,帝號,年號,尊號,謚號,廟號等表面規儀,但其文明的本質是游牧漁獵文明系統,明清易代是外來入侵而非中華文明體系內部的王朝更易。中華文明體系內部的王朝更易,更易的僅僅是一家一姓的政權,但整個中華文明系統並未改變,但明清易代就不一樣,滿清入主中國是以游牧漁獵文化系統血腥入主中華文化系統的殖民政權,更易的不僅僅是一家一姓的政權,而是萬民遭劫的中華文明體系的更易和變異!因此,1644年滿清入關之後的清國是胡人韃子入主中國的征服王朝,其文明體系和明朝所代表的中華文明體系有本質區別。因此,「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和「反清復明」雖表述不同,但意思相同。

【清國滅亡中國後血腥推行剃髮易服等一系列異化中華文化的舉措】

由此可見,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近代反滿復國革命黨和洪門等會黨有巨大的交集,他們有著共同的奮鬥目標:驅除韃虜(清國),恢復中華(中國)!而當代歷史教材卻指鹿為馬,將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定義為:「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隻字不提辛亥革命的反滿復國性質,是大錯特錯的!

【孫中山書法】

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三民主義中的「恢復中華」四字已經詔告世人:若中華猶存,何言恢復?先生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民族、民國、民生)三民主義將「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族)」放在首位,表明反滿先賢們清醒地明白,中國沒有光復,漢民族沒有獨立,談何中華之崛起?種種歷史事實表明,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一場首先爭取漢民族獨立,繼而以西方三權分立之民主政體為範本在中國建立近代民主社會的反滿革命!孫中山的胸襟是要拋棄一己之私和畛域之見,謀求整個中國的新生,而不僅僅為某一集團或階層謀利益!但在階級史觀主導下的當代歷史教材中,關於孫中山先生等近代反滿先賢們與洪門等會黨勢力廣為互動的大量歷史資料被一筆帶過,且對貫穿洪門發展始末的秘密復國性質根本不提,有意將洪門末期的黑社會性質放大,千方百計抹殺洪門與「反清復明」宗旨的關係,目的就是要虛無化辛亥革命的漢民族獨立革命的真正本質,將積極謀求整個中國獨立和重生的辛亥革命強行綁架到階級史觀一手炮製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賊船上!

【孫中山書法】

(責任編輯:彩岸畫室)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沒想到吧,我二更了,《加州財政史》(二)
警惕「天朝上國論」死灰復燃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歷史沿革完全篇9
歷史No.2[31P]
那些年崩盤的文玩,原因讓你哭笑不得!

TAG:歷史 | 真實 | 革命 | 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