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種致命元素的傳奇

  發現新的化學元素,曾經是化學家夢寐以求的最高榮耀。英國人在新元素髮現榜上一度遙遙領先,在1807~1808年間,戴維一個人就發現或首先分離出7種元素。但是之後的四十多年,這個榮耀再也與英國人無緣,新發現的十幾種元素都是瑞典、德國、法國、丹麥、俄國人發現的。新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越來越稀少,發現也就越來越困難。  1860年,德國人本生和基爾霍夫發明了一種分析物質成分的新方法——光譜分析。這種方法的原理是,把某種物質用高溫加熱,解離成氣態,發射出光,光通過分光鏡,分解成由彩色線條組成的光譜。不同的元素形成的光譜都不一樣,如果在光譜中發現了新的線條,就意味著發現了新的元素。本生和基爾霍夫用這種方法,先後發現了銫和銣。  當時英國人克魯克斯在尋找新元素一無所獲後,已轉行改做科學新聞工作,主編《化學新聞》。獲悉本生和基爾霍夫的發現後,克魯克斯重新被激發起了尋找新元素的夢想。1861年3月,克魯克斯在對硫酸廠的廢渣做光譜分析時,發現有一條以前從未見過的亮綠色的線條閃了一下又消失了。他敏銳地感到這可能是一種新元素。隨後的分析證實了這一點。他根據線條的顏色把這種新元素命名為Thallium,希臘語「嫩枝」的意思,中文翻譯為鉈。克魯克斯馬上發布了他的發現,然後才試圖去把這種新元素分離出來。但是他手上的原料太少,到1862年1月時只分離出了一點點鉈可做研究,他認為鉈是一種重金屬。  克魯克斯不知道的是,在海峽彼岸,法國人拉米也在做同樣的研究,也獨立看到了那條亮綠色線條。但是拉米在5月份當地的一次學術會議上公布其發現時,克魯克斯早已搶先公布了,所以拉米就沿用克魯克斯的命名,稱之為鉈。與克魯克斯不同的是,拉米手上有大量的原料可供分離。2星期後,他用電解法分離獲得鉈金屬錠。  1862年5月1日,克魯克斯應邀在倫敦世界博覽會上展出他的發現,展品中除了一些鉈鹽,還有一粒粉末,標註「鉈,一種新的金屬元素」。當年6月,拉米帶著鉈錠從法國趕來參展。克魯克斯和拉米碰頭後,才知道拉米也獨立發現了鉈,而且比他更進一步獲得了純化的鉈錠。而拉米則認為克魯克斯展出的那一粒粉末根本就不是金屬鉈,而是鉈的硫化物。兩人自此起了爭執。博覽會組織者的一次失誤讓這次爭執火上澆油。在獲獎名單中,拉米作為鉈的發現者獲得獎牌,卻沒有克魯克斯的名字。在克魯克斯寫信抗議後,組織者承認是編輯錯誤,在獲獎者名單第二版中,把克魯克斯也作為鉈的發現者補進去。  克魯克斯認為自己才是鉈的發現者,因為他首先看到鉈的綠線條,確定鉈的元素性質,並分離出金屬鉈。拉米承認自己晚於克魯克斯獨立看到鉈的綠線條和確定鉈的元素性質,但是他首先確定鉈是一種金屬,而且首次真正分離出鉈。拉米的看法是,只有把新元素分離出來了,才算是真正發現了它。拉米並指控克魯克斯剽竊了他的觀點,之前克魯克斯以為鉈是類金屬,在博覽會上與拉米見面後才知道鉈是金屬。克魯克斯否認剽竊拉米的看法,因為他不太懂法語,拉米不太懂英語,兩人見面時沒怎麼交流,怎麼剽竊呢?  克魯克斯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學媒體,發表了一系列來稿支持自己。其他英國期刊也紛紛發表文章支持克魯克斯。英國科學家樂於為了英國榮譽支持他,畢竟這是自戴維以來英國人首次發現新元素,將他和戴維相提並論。拉米自然也能在法國媒體上發出自己的聲音。雙方既為自己的優先權,也為祖國的榮譽而戰,爭吵不休。相比而言,英國科學界更需要這個優先權,對克魯克斯支持的力度也更大。1863年6月,由法拉第等人提名,克魯克斯以超快的速度被選為英國王家學會會員,其成就只簡單地列了一條:「鉈的發現者」。至此克魯克斯功成名就,不再與拉米爭執。  拉米用鉈做實驗,發現鉈有很強的毒性。他曾經把77格令(1格令=0.0648克)的硫酸鉈溶解在牛奶中,發現這足以殺死2隻母雞、6隻鴨子、2隻小狗和一隻母狗。克魯克斯則不相信鉈有毒。他說,他曾經長時間用鉈蒸汽做實驗,並沒有因此得病;他吞下了一兩粒鉈鹽,也沒發現出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倒沒有什麼可爭執的。鉈有毒性,而且是劇毒。由於硫酸鉈無色無味而且毒性強,很適合用來做鼠藥,老鼠不僅吃摻了硫酸鉈的誘餌會死,吃了中毒老鼠的屍體也會死。從上個世紀20年代起,硫酸鉈開始作為鼠藥在世界各國廣泛使用。但這種鼠藥同樣能毒死人。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初,澳大利亞甚至流行用硫酸鉈鼠藥毒害親屬,發生了多起案件,光是在悉尼,醫院就治療過103個鉈中毒病例。  投毒者喜歡用鉈投毒,因為鉈無色無味,需要的量很少(大約一克就可致死),不容易被察覺,而且毒發後出現的癥狀(腸胃反應、脫髮、外周神經疾病等)容易與別的疾病混淆,難以確診。鉈投毒也因此成了偵探小說、影視的常見題材。其中最著名的是曾經當過藥劑師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在1961年發表的《白馬酒店》,由於對鉈投毒方法和中毒癥狀的描述相當精確,被批評是投毒教材。的確也有一些鉈投毒案例案犯是因為讀《白馬酒店》受到的啟發。例如1988年美國佛羅里達的鉈投毒案,警方在搜查嫌犯的房間時,找到了一本《白馬酒店》。日本有三起鉈投毒案在偵破時,是否讀過《白馬酒店》都被作為重要的證據來調查,特別是1991年的東京大學醫學部案件,證人關於嫌犯讀過此書的證言甚至被當成重要證據。  《白馬酒店》也曾起過正面的作用。1971年英國博溫登一家工廠有大約70人出現奇怪病症,有3人死亡。一名讀過《白馬酒店》的醫生意識到那可能是鉈投毒,聯繫了警方。最終發現是一個在14歲時就投毒殺過家屬的員工把鉈投在茶里讓大家喝。1977年,一個19個月的嬰兒因為得了怪病,從卡達送到倫敦搶救。一名讀過《白馬酒店》的護士懷疑是鉈中毒,做了鉈中毒檢測後證實了其懷疑,不過不是被人下毒,而是誤食含硫酸鉈的鼠藥。  鉈在醫療、化工、材料工程等領域有其應用價值,只不過它作為毒藥的名聲實在太大,讓人以為它就是作為毒藥存在的。其實由於診斷、醫療技術的進步,在現在鉈已經不是一種很好的投毒毒藥。鉈中毒後從發作到死亡通常要有兩周甚至更長的時間,如果能及時確診、進行解毒,幾乎不會留有後遺症。所需要的,是醫生對鉈中毒要有足夠的認識和警惕。(作者:方舟子)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傳奇-38
澎湃聯播|斯巴達300勇士之楊貴妃傳奇
葛洪傳奇
歷史隨筆丨大唐傳奇女校書,痴情才女薛洪度

TAG: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