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兜里有糖,永遠有糖——淺談公共場合教子
文|CC爸媽
公眾場合哪種人最討厭,大概就是咱們這種帶個狂躁孩子擾亂別人的媽媽桑們吧。
如果評選當媽之後最讓你覺得無地自容的一件事,那一定跟娃在外人面前的暴走有關。
「他是小孩子,他懂什麼?小孩子就是不受控制,你沒孩子你不懂!」這句掩耳盜鈴的屁話,即便身為親娘,我們自己說著也覺心虛。
老話說,關門教子。
教子是關上門的功課,在公共場合來硬的,對孩子是傷害,對他人是妨礙,實在hold不住的情況下,你會不會選擇妥協?
我會。
糖,這顆小時候最甜的記憶,自從有了孩子,好似一夜之間成了洪水猛獸。
CC第一次吃到糖之後,就表現出了明顯的喜歡。
老實說,我會忍不住主動給她買糖,每次都被C爸罵。
可是每次看CC吃到一顆糖滿足又甜蜜的樣子,我都替她覺得幸福,甜甜的味道,幸福的感覺,只要吃的得當,為什麼一定要剝奪呢?
自從CC有了自己的思想,一言不合就學會發脾氣之後,我的兜里、包里、車裡,永遠有糖。
這是我最終的殺手鐧,沒了它,好似出門都沒了底氣。
1歲多我獨自帶她出門,我前座開車,她后座獨自坐安全座椅,路途遙遠,走到一半她失了耐心,哭鬧著掙扎。
我大聲喊歌吸引她的注意力,她跟著笑一會,笑完又鬧。我又拿一些小零食從後視鏡遞給她,夠到手吃一會,吃完又鬧。
如果是C爸開車,我還有100種可以哄她的選擇,但當下的情況是,我不想影響交通,也不想有安全隱患。
所有的招數都用盡之後。
我說CC,媽媽這裡還有其他好吃的,好像有顆糖唉,你要不要?
遞給她,安穩好久。
1歲7個月帶她參加朋友的婚禮,婚禮上需要我致辭,CC被現場的超大音樂聲和攢動的人群嚇得很不安,後來又非要鬧著拿新娘手中的捧花。
我帶她看現場的鮮花、看新人的照片(通常他很愛看照片的)、看現場陳設的小道具,所有轉移注意力的招數統統沒有用。
如果不是婚禮,我可以轉身帶她離開,限制她的行為,並嚴肅的告訴她,如果繼續無理取鬧,她就不被允許入內,只能在外面站著。
但這是人家新人幸福的婚禮現場,等著我在致辭,是我無論如何也帶離不了的當下。
所以最後我說,咦?CC你看,這裡除了漂亮的鮮花,還有亮晶晶的喜糖,你要不要吃一顆?
我寫過很多關於如何巧妙的安撫孩子情緒的文章。
但在某些公眾場合,當CC暴走的狀態太極端,我完全不能控制、又不能馬上帶離現場的時候,我就會祭出「糖」這個大器。
也許是我慫吧,從來沒有在公眾場合訓斥孩子的勇氣。
當直覺告訴我,情況不能緩和的時候,我不會任憑事態惡化,而是選擇主動妥協。
很多人看到這,估計想罵的街已經可以繞地球兩圈了吧。
因為大部分人覺得,公共場合的妥協,只會讓孩子更加得寸進尺。
不過CC並沒有,她並不迷戀糖果,兩歲之後在公眾場合暴走的情況越來越少,也沒有因為公共場合更加得寸進尺。但她並不是如你所想,是個性情溫和的孩子。
大概是因為我用糖的方式,跟你不一樣。
1.你的糖是交換的籌碼,我的糖是一種正常的選擇。
這有區別么?非常有。
雖然目的都是在公共場合平息孩子的情緒,通過「糖」轉移注意力。
但是妥協的常見句式是,「別哭了,你不哭了媽媽就給你買糖。」
買糖換不哭,這就是等價交換,是讓孩子牽著鼻子走。
你想讓她放棄一樣(比如放棄其他玩具或是不再哭鬧),你就得用另一樣(比如說糖)作交換。
手裡有籌碼,他自然願意撒潑耍賴,得寸進尺。
選擇就不一樣,選擇的常見句式是醬嬸兒滴:
我知道CC現在有點生氣,因為不能隨意走動,車子正在行駛,走動就很危險。已經堅持坐了6個小時你有點無聊,不過媽媽可以給你講個故事,或者你可以吃點東西,你的包里還有海苔和糖,你要哪一個?
選項都是平等的,即是平等,那就沒有誰是特殊的。
2.你的糖路數明顯,我的糖神出鬼沒。
為什麼很多孩子在公眾場合更願意撒潑耍賴,因為抓住了父母更容易在公共場合妥協的命脈。
「別鬧了,這麼多人看著呢,行了行了,給你買!給你買。」你的表現一眼就讓孩子知道,公眾場合哭鬧顯然更加有利可圖。
如果孩子沒有「在外人面前鬧就有糖可以吃(能達到目的)!」的這個概念,那孩子又怎麼會偏偏選擇公共場合得寸進尺呢。
說到底,在公眾場合變本加厲的孩子,還是因為平時父母跟孩子的交換太多,讓孩子主動選擇太少。
如果平時的生活中孩子能經常感覺到,媽媽會提出好多選擇方案:有的時候是講故事,有的時候是玩拼圖,有的時候吃水果,當然,有的時候也會有糖。
那他就不會覺得糖有什麼太特殊。
其實,只有媽媽自己心理明白,糖就是只有公眾場合才會提供的特殊選擇。
說直白一點,事實上你是妥協了,但孩子感覺不出來,他以為不過又只是平常的選擇之一。
媽呀,寫著寫著,寫成諜戰風了,這複雜的心理戰,各位看官可看懂了??我自己反正是已經寫暈了。
3.我的糖出手較早,你的糖出手太晚。
出手早就是主動選擇,出手晚就是被動妥協。
有的家長會說,誰不想抗爭到最後一步,實在沒辦法了才妥協的呀。
其實自己的孩子是什麼路數,父母心裡一般都是有數的,事情鬧下去,你控制的來控制不來,自己也是有個概念的。
非等到孩子撒潑打滾了,才知道是到了最後一步無路可走了,只能說,你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了。
糖,最正確的打開時間,就是臨崩潰前的那一秒。
如何界定呢?
就是你已經用光了自己的套路,但依然沒讓孩子的情緒緩和,也拖不到可以帶孩子離開現場的那一秒。因為如果可以離開就很好辦了,限制行為或是責罰。
出手早就是家長在控制局面,而且不容易走到撕破臉的一步,讓孩子直面你的讓步。
4.你的糖用的太多,我的糖不到最後不會出現
CC至今對糖沒有什麼迷戀,大概是因為,她見過的糖非常有限、吃到的糖也非常有限,我身邊一直有糖,卻不代表CC一直吃到。有的時候1個月才吃到一次,所以關鍵時刻,她甚至都想不到拿糖來做交換。
當她生氣,想要提交換條件的時候,那她提出的條件通常是,媽媽講個故事吧,講個故事CC就好了。
大概也是因為吃得少,所以關鍵時刻才非常有效,因為新鮮感足以轉移她的注意力,拖延一段時間。
可見,什麼東西在好用,也不能多用,就跟說相聲抖包袱似的,再好的包袱用得多了,也就笑不出來了。
結語:
公共場合發脾氣的孩子,第一步是共情安撫,如果繼續無理取鬧,可以帶走隔離,限制他的行為。但是,道理說得很簡單,現實中卻有太多你施展不了技能的時刻了:有的時候是環境不允許,有的時候,是精力跟不上。
為了避免事態升級,妨礙到別人,我能想到的最溫和的方式就是提供一個孩子的喜愛物妥協。
糖真是一個神秘的存在,每當我已用盡洪荒之力還是不能控制局面的時候,只要我提議,不如我們吃顆糖如何?一切就能風平浪靜。
它既安撫了暴走的孩子,也安撫了即將崩潰的大人,給彼此一個緩衝,喘口氣,也許就能溫暖的攜手走更遠。
當然,今日所謂的糖,只是一個代表物。
C媽說在公眾場合教育孩子,且不說成功率很低,即便是立了規矩,讓孩子失了尊嚴,也是得不償失,不如用其他的方式緩和矛盾,事後在跟孩子講道理。
只要你妥協的不著痕迹,孩子就不會得寸進尺。
有在公共場合教訓孩子的功夫,還不如平日里多些管教,如果你家熊孩子一到公共場合就掉鏈子,說明平日在家的教育沒到位,孩子熊就更不能怕他不受控制而天天栓在家裡。
世面見得多了,自然不會露怯,小範圍常常練手,到了大場合才不會失態。
媽媽們,教養是個大課題,一起加油吧!如何治理髮脾氣的小暴君,文末建議一籮筐!敬請移步吧,別忘了分享給需要的小夥伴!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男人公共場合「石更」了怎麼辦?丨叨可特先生
※居民在室外晾曬被子,侵佔小區的公共區域,侵害其他業主的權益?
※乾貨!100個常見公共場合標示英語怎麼說
※在公共場合嘿嘿是一定會被抓的……
※出國旅遊探親工作的朋友,這些公共場合的英語指示標誌要學會!
TAG:公共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