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與古人賞石 (盛懷民)
人類自誕生以來,就與石頭結下來不解的緣份。人類依靠石頭戰天鬥地,石頭幫助人類繁衍生息。這種依存關係在經歷了漫長的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和玉石時代後,隨著冶金技術的發展和鐵器、銅器的使用而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但人類並沒有忘記這個生死朋友,仍將其打磨成心愛的製品把玩手中或佩戴身上,並編出許多神話故事傳與社會,以此紀念它、歌頌它。特別是百家爭鳴的春秋中期,首次將石頭編入《詩經》、《尚書》兩部文化巨著,使石頭步入文化藝術的殿堂。自此之後的歷朝歷代,所有關於石頭的傳說和欣賞成果都以文字的形式大量出現在各種文學體載之中,使之穿上了五彩的花衣,注入了鮮活的靈魂,戴上了文化的桂冠。
詩歌是文學中的一個文體,其體載短小、文字精闢、語言優美,是展示形體美的最佳表現形式。所以,當一些帝王將相和文人雅士在欣賞奇石時,總會將所引發的豐富聯想、激發的豪情壯志、觸發的內心世界以詩詞歌賦的形式記述之、描繪之、讚美之。下面就在琳琅滿目的古典詩詞中採摘幾枝燦爛的花朵,藉以研究古人賞石的風格和賞石達到的境界。
蓬萊仙閣 郭旦丁收藏
一、以石傳情、睹物思人
我們首先閱讀一下《詩經·國風·衛風》中的《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木瓜》是描寫戀愛中一對男女互贈禮物的詩篇。詩中的「瓊琚」是指古人佩戴的玉佩,「瓊瑤」是指美玉,「瓊玖」是指似玉的發黑的石頭。詩中女子送給男子的是木瓜、木桃、木李一類的果實,而男子所贈之物要比女子所送男子的禮品價值高出許多,甚至於百倍。而二人都不以為然,只是把所送之物作為以石傳情、賭物思人的聯繫媒介罷了,而強調的是「匪報也,永以為好也」。達到結為聯理、拜結夫妻就行了。
這首詩格式錯落有致,敘事聲情並茂,具有音樂性和歌唱性。
《詩經》是自西周至春秋中期民間流傳詩歌的總集,《木瓜》也是在這一時期流傳的詩歌。說明這個時期,人們都把似玉的美石當作飾物、禮物和男女確定終身的定情物而流行於社會,發揮著應有的社會價值和社會作用。這個時期,人們對美石的追求是精細、簡譜、純真、自然,屬功利性的。不會像堯、舜、禹、湯和夏商時期的簡單和粗糙。西周至春秋中期的奇石欣賞與審美要比夏商之前進步的多了。
鳳舞九天 郭峰收藏
二、托物勵志,觸景生情
漢代末期的梟雄曹操,有一首《觀滄海》很能說明托物勵志、觸景生情的問題。詩人是這樣寫的: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來到碣石山,攀岩上至峰頂之時,低頭看碣石,放眼觀滄海,一時興起,以歌詠之。其簡短五十六個字的《觀滄海》,將山水、大海、樹木、花草、秋風、波濤、日月和星辰以及碣石盡收詩中,可謂氣勢磅礴,成為登碣石以抒情,觀滄海以明志之傑作。如果曹操不登碣石山,就看不到滄海,沒有到那個環境,就不會有那豪情和壯志。這皆因豪健壯美的碣石山和情韻兼勝的滄海而觸發了曹操的內心世界,才激發了豪情壯志。
曹操這首《觀滄海》雖然短小,卻蒼勁有力,意蘊深遠,是一首難得的托物言志的抒情詩。
崑崙虛 王繼濤收藏
三、想像豐富,美倫美奐
李白是唐代浪漫主義大詩人,他的賞石詩是面對美倫美奐的奇石,展開豐富的想像之後而寫成的。請欣賞《望夫石》:
彷彿古容儀,含愁帶曙輝。
露如今日淚,苔似甘年衣。有恨同湘女,無言類楚妃。
寂然芳靄內,猶若待夫歸。
一方形似於婦女的象形石,在浪漫詩人的筆下,具有了古代人的儀容,雖然滿臉含愁,仍帶有曙輝的美艷,那灑在身上的露水就像是今日流下的淚滴,那身披的綠苔似是當年的嫁衣,像是滿腔仇恨的湘女,又像是心中無言的楚妃,她把嗔怪壓抑在心底,寂寞安然的站在芳草之中,又情切切意濃濃的期待著丈夫的歸來。把一個怨婦的神態和心情描寫的真切、自然和逼真,說明詩人所賞之石體態優美、風格奇異,才能使之超脫自然,展開聯想,並通過比、興、賦的手法,給人以美倫美奐的感覺,給奇石以靈魂,使奇石具有了生命力。全詩婉轉凄美,情切意濃,氣韻悠長,比喻得當,想像豐富,生動有趣。
至尊玲瓏 周峰收藏
四、虛無曠達、超凡脫俗
宋朝大詩人蘇軾,自號東坡居士,在河北任職時,得一方雪浪石,其內在紋理如畫,甚是喜愛,為其作《雪浪石》詩一首:
太行西來萬馬屯,勢與岱嶽爭雄尊。飛狐上黨天下脊,
半掩落日先黃昏。削成山東二百郡,氣壓代北三家村。
千峰右卷矗牙帳,崩崖鑿斷開土門。朅來城下作飛石,
一炮驚落天驕魂。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離堆四面繞江水,
坐無蜀士誰與論。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國山水聊心存。
石中紋理組成的圖案,如同蜀地兩「孫」的山水畫那樣美,其山勢可與「岱嶽爭雄尊」,山高可「半掩落日先黃昏」,「氣壓代北三家村」,「一炮驚落天驕魂」。氣勢恢宏,高不可攀。其石中的曲線又似水流,變化多端、隨物附形、奇異斑駁,像雪浪翻滾。現將它坐落在芙蓉石上,這芙蓉盆又像一口玉井,直下的飛流從空中沖刷石根,是多麼的壯美呀。最後把自己融入詩中,是「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在虛無曠達之下,又描寫了超凡脫俗的自己。由於詩人憂國憂民、傷時感世,所以最後仍有詠詩言志、抒發胸襟的情懷。在大篇幅的誦石之後,又以「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國山水聊心存」而結束全文。
在詩人清新自然、豪爽剛健和爽朗磊落的筆下,使雪浪石成了格律嚴謹、氣韻生動的詩篇,成了自由奔放、響遏行雲的樂章,把雪浪石的氣勢、壯美躍然於紙上,淋漓至盡。雖在寫石頭,確是在作畫,使石中有詩、詩中有畫、畫中有人,令人反覆嘴嚼,回味悠長。
龍族 張毅收藏
五、脫俗雅緻,返樸歸真
南宋愛國詩人陸遊,其詩風豪放,變化多樣,不拘禮法,內容豐富。但在被罷歸和退故期間,也有婉麗飄逸、感情深沉的詩作。其一首《幽思》,大概就是這一時期的傑作。併流露出脫俗雅緻的興緻和反樸歸真的願望。其在《幽思》中寫到:
雲際茅茨一兩間,春來幽春日相關。
臨窗靜試下岩硯,欹枕卧看靈壁山。
將此《幽思》翻譯成現代詩的話,應該是這樣的:
在白雲繚繞的高山上喲,
有蘆草搭成的茅屋一兩間。
想在這僻靜地方安閑的享受春日的時光,
心情不能平靜是與清苦的生活有關。
只好臨窗坐下磨墨運筆,
檢試一下新得到的石硯。
最後還是斜卧在枕頭上,
凝神注目那難忘的靈璧山。
詩人想在僻靜之處尋求安閑,享受春光,卻因生活的困苦而不得清靜,只好動起來,臨窗坐下,研墨弄筆,在動中求靜。然而仍難以平靜,只好半躺在枕頭上,望著那靈璧山了。看似靜了,腦子卻動了,在想問題了,在想什麼呢?筆者認為在想兩個問題:一是想靈璧石優美的聲音、優美的體態、優美的紋理、優美的色彩、優美的肌膚、優美的神韻和優美的內涵。二是靈璧山的回歸問題。詩中所指的靈璧山,因金國入侵,佔取了宋朝的半壁江山,而當時的符離和靈璧正處在交戰的前線,是宋金雙方鏖戰爭奪之地,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詩人、雖置身幽雅環境之中,卻有因罷官而無能無力的悲憤,飽受報國無門和憂國憂民的苦痛。所以「卧看靈璧山」也顯示了人靜而心不靜的問題。詩前兩句是交代的時間(春天)、地點(雲際茅茨)和目的(春來幽春)。後兩句形成對偶,把內心世界的活動推向高潮。但文中沒有「思」的文字,卻突出了「幽」和「看」二字。但「思」是在「幽」的環境下「看」出來的。這種別具風格的構思,委婉地把讀者帶到《幽思》的妙境。
全詩最後才寫到「靈璧山」,以上三句都是為最後三字作的鋪墊,使奇石脫俗而雅緻,自身追求的返樸歸真的願望也就一目了然了。這是一首寫石寫人的絕好的讚歌,這是一幅絕佳絕美的畫作。
磬山煙嵐 武廷春收藏
六、挖掘內涵、感悟人生
明代的于謙,是一位名臣和民族英雄,其十七歲時所寫的《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好詩。詩中這樣寫道: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朗朗上口的《石灰吟》,是敘述石灰石燒製成石灰的過程。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說石匠們從深山挖掘石灰石並運出深山的艱辛。第二句「烈火焚燒若等閑」,是指石灰石經過烈火焚燒時所遭受的磨難、苦痛和煎熬,「若等閑」三字則輕描淡寫的表現了石灰石的頑強和堅貞。第三句是寫石灰石經過烈火的洗禮之後,又要接收水的考驗,「粉身碎骨」化為熟石灰。面對火與水的折磨「全不怕」,為什麼呢?就是要把「清白」留在人間。這首詩的絕妙之處,在於通過「烈火焚燒」和「粉身碎骨」去讚美石灰石的剛正、凜然和不怕犧牲的同時,從中感悟人生的態度,就是「清白」二字。把石灰石的內在美展現在讀者面前,使詩和人達到一個超然的精神境界,使讀者肅然起敬。
與于謙《石灰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鄭板橋的《竹石》。同樣引人入勝,使之受益匪淺的。請看《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其詩以詠竹為主,又兼寫石,藉以抒發高尚的情懷。首句「咬定青山」而「不放鬆」。突出「咬定」二字,以表現竹的堅韌、頑強。次句寫紮根岩石並在破縫中生長,「破岩」二字表現竹生長的環境之惡劣,並依然不動,表現竹不屈不撓的高尚品質。第三句第四句更深一層,用上了「千磨萬擊」和「東西南北風」。更加彰顯竹的堅忍不拔的形象。所謂寫石,是寫石的無私奉獻精神,為給予竹的立足之地,哪怕「破岩」也在所不惜。只要竹有立足之地,只要竹能紮根地下、吸收營養和茁壯成長,自己甘願犧牲,雖然詩中沒有寫石的文字,留給讀者的是無窮的回味。
鄭板橋還有一首托物言志的好詩,就是《竹石圖》。當詩人在乾隆十八年十二月間離開官場後,看到一幅《竹石圖》時,興趣盎然,即興賦詩:
誰與荒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雲霄。
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
《竹石圖》中有幾棵竹子和一方柱石,是一幅優美的畫作。當一生喜愛竹子的鄭板橋看到《竹石圖》,又聯想自己罷官而顯寂寥的狀況,便以直白方式寫了「誰與荒齋伴寂寥」的發問句,誰與我渡過這寂寥的日子呢?再看有一靈璧柱石挺立在側,它昂首挺拔、堅定剛毅,接著就來了一句「一枝柱石上雲霄」。有柱子相伴,有柱石為鄰,怎能寂寥呢?於是就放心了許多。第三句引用了一個叫「陶元亮」的典故。筆者未從考究,對此不詳。但從第四句可以看出,是與人的氣節、品行有關。第四句寫到「五斗何能折我腰」。怎能為一些蠅頭小利而損壞名聲、折斷筋骨呢?由此可以看出詩人的氣度、品質和詩的深刻意境,令人敬佩不已。
大好河山 馬祥收藏
于謙與鄭板橋的三首詩中,可以看出詩詞中所揭示的深邃的哲理,折射出高雅的品味。說明詩人是在挖掘奇石豐富的內涵,從奇石中尋找有益於人生,有益於社會的積極因素,儘力去讚美奇石的內在美,使人嚮往之、憧憬之。
古代詩人寫石者很多,由於各自處境、經歷和學識不同,審美之角度、描寫之手法、表現之形象不同,所反映的內容和意境也不盡相同,並隨著前進的歷史車輪,賞石水平和賞石境界也在不斷進步和提升。若誦之,都能給人以回味,給人以啟迪。因此閱讀古典詩詞,不僅可以與古人進行心靈溝通,找尋石文化的發展軌跡,還能獲得一刻清靜,一絲感動和收到一點啟示,一點感悟。總之,在古典詩詞中瀏覽,對於掌握賞石方法、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提升賞石境界,還是頗為有益的。
作者簡介: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第27簽 下下 古人占驗:江東得道
※古人詩與酒的神交
※國畫清風雅集: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的十個抗衰老養生之道
※古人的平均壽命真的不到40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