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劉夢溪:馬一浮準確定義國學

劉夢溪:馬一浮準確定義國學騰訊文化李大白2015-07-26 07:35我要分享41

[摘要]馬一浮將國學定義為「六藝之學」,即《詩》、《書》、《禮》、《易》、《樂》、《春秋》的「六經之學」。正如馬先生所說,「六藝之教固是中國至高特殊之文化。」

劉夢溪《馬一浮與國學》演講現場

騰訊文化 李大白 發自北京

1936年初,剛到任浙江大學校長的竺可楨想聘用一位學人做國學教授。三顧茅廬後,此人才勉強答應講學,然此人既非博士也無專著,且不願以教授身份居之,而是建議使用另一個稱呼:「國學研究會」之「主講大師」。

7月25日下午,在北京東城區的三聯韜奮圖書中心,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劉夢溪先生為其新書——《馬一浮與國學》舉行講座。而這位史上第一位自稱「國學大師」者不是別人,正是與熊十力、梁漱溟並列「新儒家三聖」的馬一浮先生。

現場鬨笑聲不斷,在媒體與俗儒的助力下,「國學大師」早已淪為世人笑柄,更何況是學人自封?在馬一浮提出此名號後,竺可楨及周圍人士亦難接受。時輩與後人均難以真正理解馬先生之用心,這也是他之所以不如「新儒學三聖」中另外兩位影響大的緣故之一。

而劉夢溪卻與馬一浮的思想一拍即合,他關注並研究馬一浮已近三十年。沿著馬先生的足跡,劉夢溪先生向佛學與宋學一路走進去,才有了這本《馬一浮與國學》。

正本須先清源,到底什麼是國學?什麼是傳統文化?劉夢溪先生開講便提出此題,讓現場聽眾心中一震。近十年傳統文化有些熱,國學有些熱,這是事實。但即便是很多做學問的人,也常把國學與傳統文化混為一談。

什麼是傳統文化?

簡單地講,就是「中國傳統社會的文化」。其中涉及了兩個概念,一是「傳統社會」,一是「文化」。

「傳統社會」,指的就是在現代社會轉型之前,長時間存在於中國歷史上的社會。

「文化」這個詞,大家用得口滑,使用頻率很高。劉夢溪將文化做了這樣一個定義:「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整體生活方式和它的價值系統。」

「我把文化分為兩部分,一種是生活方式,這是基礎性的,它的範圍相當廣大,它的價值系統屬於精神倫理的層面,包括宗教、哲學、藝術、美學,這是它精神價值的層面,這是時代的精華。於是,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中國人在傳統社會的整體生活方式和它的價值系統。」劉夢溪說。而儒家思想、道家和道教思想、佛教思想則是傳統文化的三大主要精神支柱。

什麼是國學?

國學這個辭彙的出現很早,從《周禮》開始,「國學」一直指的是國立學校。廬山的「白鹿洞書院」在晚唐時稱「白鹿洞國學」。這明顯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國學」。

現代「國學」概念出現的最早文獻則是在1902年。變法失敗後,當時同處湖南的梁啟超和黃遵憲,一個被迫遠走東洋,一個被革職永不續用後回梅縣老家。1902年,黃收到梁啟超從日本來的信,梁提出要辦《國學報》,黃回信表示反對,認為此時辦《國學報》還不是時候。

「注意,這時黃梁通信提到的』國學』,指的就不是國立學校,而是學術的概念。張之洞講』舊學為體,新學為用』,梁啟超講』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無論是』舊學』還是』中學』,說的都是國學,即中國固有的、千年傳承下來的』學問』。」劉夢溪提醒大家。

第一次對國學概念做分梳的是胡適。1923年,北大國學門創辦《國學季刊》,在發刊詞中,胡適把「國學」定義為「國故學」的簡稱,直接來源於章太炎先生之《國故論衡》。而章先生之「國故學」,實際上包括了中國古代的語言、制度、人物、風俗和文學、藝術等,幾乎中國古代的所有東西都被包括在「國故」之中。

但這個定義並未被學術界採納,後面的一二十年中,很少看到有學者把國學解釋為「國故學」的,而國故這個詞,後來也很少有人使用。大家都把國學當成「中國固有學術」,即先秦諸子百家之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考據學等。

爬梳「國學」理路後,劉夢溪反戈一問:「如果國學只是這些東西的話,那麼,國學跟中國的普通民眾有什麼關係?如果中國的國學跟老百姓都沒有關係,那算什麼國學呢?那是專家之學。」

然而,在劉夢溪看來,真正給國學賦予準確而富有生命力之定義的,當屬馬一浮先生。

馬一浮將國學定義為「六藝之學」,即《詩》、《書》、《禮》、《易》、《樂》、《春秋》的「六經之學」。正如馬先生所說,「六藝之教固是中國至高特殊之文化。」除了學理內涵的恰切之外,最關鍵的是,以此定義國學,不僅可以激濁揚清,釐清打著「國學」旗號,糟粕混雜之術士雜學;而且在教育領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有助於「國學」學科的課程設置,更能將儒家最醇正之思想精華播撒至普通民眾之心田。

可見,劉夢溪先生認為,傳統文化與國學最重要之區別,在於傳統文化包容更廣,儒釋道各家全算;而國學則應單指「六藝之學」。

新儒家之舊途徑

張之洞說「舊學為體,新學為用」,梁啟超說「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無論是舊學或新學,中學或西學,「國學」概念與精神就在這先賢的爭論中越辯越明。馬一浮先生亦曾留洋,通讀過《資本論》,最後依然盡其一生研究本土之學問,終成一代學宗。章太炎、胡適之、陳寅恪等亦是以國學為根基,紮實之後才旁覽西學,故能得其腠理,為我所用。也許國學之根本重要地位正如劉夢溪先生研究的另一學人——陳寅恪先生所說:「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統,有所創穫者,必須一方面吸收輸入外來之學說,一方面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此二種相反而適相成之態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舊途徑,而二千年吾民族與他族思想接觸史之所昭示者也。」

放眼宇內,「西學」已發現千億光年外的「第二個地球」;反觀自身,如何從「國學」中汲取真正有助於國民健康長久發展之營養,而非追逐「偽大師」之夢幻泡影,才是吾輩之使命與正途。

相關閱讀:馬一浮劉夢溪傳統文化國學

·寂靜的時代:馬一浮的避世與努力2015.06.21·劉夢溪:讀錢鍾書常常「竊笑」2015.05.29·國學大家劉夢溪:復興中華文化從讀《論語》開始2014.10.15·劉夢溪:陳寅恪的學說為何有力量2014.03.12

相關搜索:

  • 瘋子國學大師章太炎
  • 國學經典的定義
  • 馬一浮書法作品欣賞
  • 國學大師陳寅恪
  • 國學大師馬一浮
  • 馬一浮復性書院講錄
  •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愛是什麼?去感受它是容易的,要定義它還真是難。
    什麼是愛?愛無需定義,義無反顧,一生相隨!
    終結近三百年的亂世的他,卻被後世簡單定義為「暴君」
    小女人眼中的幸福定義

    TAG:國學 | 定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