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廣東仁化縣「丹霞山」

廣東仁化縣「丹霞山」---七大丹霞之一

2013-03-18 13:45:49|分類: 各地風光

首先,要知道「丹霞」一詞的出處: 最早是源自曹丕所作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所以「丹霞」一詞實際是指天上的彩霞。 其次,要知道什麼叫丹霞地貌?

指的是由產狀水平或平緩的層狀鐵鈣質混合不均膠結而成的紅色碎屑岩( 主要是礫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節理切割,並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蝕、風力侵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或峰林狀的地形。

第三,是誰首先發現了丹霞地貌這一獨特的地理形態? 馮景蘭等人首先在粵北仁化縣的丹霞山一帶發現了這種特殊形態地貌,就把形成這種地貌的紅色砂礫岩層命名為丹霞層,這種地貌就叫作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但還是以中國分布的最廣。

第四,馮景蘭是誰?

馮景蘭(1898年3月9日-1976年9月29日)字淮西、懷西,是中國地質學家、礦床學家。出生於書香世家,其父親馮台異為清朝進士,其哥哥馮友蘭為著名哲學家,妹妹馮沅君為著名女作家。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8考取公費赴美留學,先後就讀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哥倫比亞大學。1923年獲碩士學位。回國後先後擔任中州大學、北洋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還在雲南大學等校兼職任教。1952年起在北京地質學院任教。

馮景蘭是中國最早進行現代礦床地質研究的學者之一。在擔任兩廣地質調查所技正期間,開展了中國人在兩廣境內首次進行的現代地質調查,還研究並命名了「丹霞地貌」。此外還參加了黃河、長江、黑龍江的綜合考察,以及江西、河南等地的地質礦產調查等工作。1957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馮景蘭去世後,其子女於1998年10月將其生前節儉下來的10萬元人民幣捐贈給中國地質大學,用於設立「馮景蘭獎」,以獎勵為發展地質教育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和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

馮景蘭是在1928年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質學學位的礦床學家,是他在我國廣東省仁化縣的丹霞山注意到了當地分布廣泛的第三紀(指6500萬年~165萬年前形成)紅色砂礫岩層。在丹霞山地區,厚達300-500米的岩層被流水、風力等風力長年侵蝕,形成了堡壘狀的山峰和峰叢、千姿百態的奇石、石橋和石洞。馮景蘭意識到這是一種獨特的地貌景觀,並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紅色砂礫岩層直接就命名為丹霞層。 第五,是誰首次把「丹霞地貌」按地理學術專業術語 1977年,地貌學家曾昭旋才第一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學術專用語來使用。 第六,關於「丹霞地貌」的定義的爭論。 多數人主張應該是陸相(即當時應是在河流或湖泊環境中)沉積的岩石,有人則認為應包括海相(即當時應是在海洋環境中)沉積的岩石,當然也還有人提出:「凡紅色碎屑岩,不論它是陸相、海相、火山相(即是由火山活動所生成的岩石),只要形成丹崖赤壁的都可稱為丹霞地貌。」

第七,我國的丹霞地貌有多少處? 到2008年1月31日,中國已發現丹霞地貌790處,分布在26個省區。廣東省韶關市東北的丹霞山以赤色丹霞為特色,由紅色沙礫陸相沉積岩構成,她是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在地層、構造、地貌、發育和環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丹霞地貌區中是最為詳盡和深入的。在此所設立的「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達319平方公里,2004年經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批准為中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之一。 我國177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就有27處全域或局部由丹霞地貌構成。 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舉辦的「選美中國」活動中,評選出了「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第1名就是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的丹霞山。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轉載]廣東韶關丹霞山
丹霞行攝|從鏡頭裡發現不一樣的丹霞山
《韶關的丹霞山奇景》
【我走過的十月】畫說丹霞山

TAG:丹霞山 |